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2020-08-03 小米蝦蝦蝦蝦

家長是對孩子成長影響最大的人,但是教育孩子這件事情其實一點都不輕鬆。

管鬆了,孩子會變成「混世小魔王」,無法無天;管嚴了,又會將孩子束縛住,性格就會內向自卑。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那麼如何掌握好這個度呢?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給各位父母提出了一點建議,就是要做到「2不管,3不慣」,這樣孩子以後會少走會更很多的彎路。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兩不管

1、遇到小困難的時候不管

孩子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事事父母都衝在孩子面前,替孩子解決,那麼孩子就無法得到成長。

因為習慣了父母幫自己解決,等到突然有一天,必須要自己去解決,孩子就會開始慌亂了,會變得自卑,認為自己沒有父母根本做不到。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這樣的孩子往往比別的孩子更加脆弱,抗挫折能力更低,別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更快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動腦筋想辦法去克服;

但是總是依賴家長的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後躲,去逃避問題。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那麼這兩種孩子將來過得也一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所以在平時,家長在孩子遇到一些小困難的時候,還是要用引導、鼓勵的方式,而不是「代替」他去解決問題。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2、孩子應該做的事情不管

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但是也並非什麼都不能做,像是疊好自己的小被子,準備明天要穿的衣服,和小朋友之間的約定,都是孩子自己可以做決定的事情。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那麼家長在面對孩子這一類的問題和事情的時候,家長一定學會放手不管。這樣一來,家長會更加輕鬆;二來,孩子也會對自己的事情更有責任感,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僅性格會更自信,做事情更有規劃。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三不慣

1、不尊重別人不慣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家裡五六個長輩都寵著他一個人,要星星不給月亮,孩子今天打了奶奶一下,奶奶說,孩子小不是故意的;明天對爺爺發號施令,爺爺說,沒關係,孩子小,就陪他玩會兒……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那麼在孩子的世界裡,就會認為這樣是被允許的,那麼等到孩子長大了,家長想要管束孩子的行為,但是此時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就會很難再改正了,而且孩子也會不理解,為什麼以前可以這樣做,現在就不可以了呢?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所以家長在孩子有不尊重別人的舉動的時候一定不要慣著他,及時制止他。當孩子3歲的時候,打了奶奶一下,媽媽可以只是非常嚴肅的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孩子就會改正了;

但是等到孩子13歲了,家長即使把孩子狠狠的打了一頓,孩子也很難改正,反而會讓孩子更叛逆。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2、沒有責任感不慣

沒有人會喜歡懲罰,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是如此,那麼當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情,家長問這是誰做的,那麼孩子的本能就是逃避。

但是依靠這樣的本能,孩子會成為可以愛撒謊,沒有擔當的人,是無法在這個社會中立足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這個壞習慣。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誤並不是故意的或者是不知道自己這樣做錯了,更多是通過父母的臉色、神情來判斷自己這件事情要不要承認,所以家長不妨改善一下自己的態度。

讓孩子知道,媽媽問這個事情是誰做的,目的不是要懲罰誰,而是為了更好的去解決這件事情,這樣孩子會更加勇敢,以及更願意去彌補自己的錯誤。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3、觸及底線原則不慣

很多家長都抱怨,明明已經和孩子約定好了,孩子也答應了不再犯了,但是過後就反悔可怎麼辦呀?

第一次和孩子約定好,但是孩子之後卻毀約,家長對於這行為並沒有什麼懲罰的話,孩子就會認為,下一次我依然可以這樣做,所以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父母的原則和底線。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但是在孩子第一次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立刻制止他,並且在他再次犯錯的時候及時給他一些懲罰,孩子得到了教訓,就會知道,這件事情觸及到了父母的底線,我不可以繼續做了。

規則,道德等並不是孩子從出生就明白且理解的,所以需要後天父母的規範。

那麼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一定要用合理和有效的方式快速制止孩子,孩子才能夠才能夠從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中規範自己的行為,長成更出色的人。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家長只有儘早教育,孩子才能少走很多彎路。

但是

好習慣的培養並非一天兩天養成的

,需要父母持之以恆,孩子才能夠潛移默化的得到改變,那麼在這個過程中,

帶領孩子看一些是規範孩子行為習慣的繪本是必不可少的。

通過和孩子年齡相仿的主人公,和孩子產生共鳴,從而養成好習慣。推薦《3-8歲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一系列共10個主題,幫助家長從不同的角度去規範孩子的行為。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通過情景式圖案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

「做一個有愛心,心懷善良的人」、「出門在外遵守規則,做事情有禮儀」、「 能夠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能夠分清是非對錯,知錯就能改」……

同時這也是一套雙語繪本,在規範孩子行為的同時,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另外每個主題後面都會附有「給父母的話」,可以幫助父母們了解相關的兒童心理學知識,給與孩子更好的教養,成為一個更正直有愛心,懂感恩有禮貌的好孩子。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10冊不過是59.8元,平均一本不到6塊錢,也就是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同時培養閱讀好習慣,一舉多得!怎麼算怎麼划算!

另外《0-6歲幼兒情商與性格培養 》,一套30冊,從多個角度去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諸多問題,提高孩子的行為管理能力以及塑造孩子良好性格,逐步提高孩子的情商。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通過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看到「自己」,默默反思,獲得成長。整整30冊繪本,趕上活動特惠價僅需62.8元!

折合下來,一本也就2元多一點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文/小熊育兒日記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大部分家長的一個目標。所以說,很多家長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格外注重孩子的教育,一心想著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可教育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如果家長什麼都管的話,效果還真就不一定會很好;但如果家長什麼都不管、太慣著孩子的話,也不行。
  •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能少走彎路,將來更出息
    另外,一個孩子,怎麼會懂得自殺?事實上,任何事情都有其原因,孩子之所以會這麼做,與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之所以如此,其實是因為母愛對孩子來說是無限的,孩子只是用這種方式來威脅母親,至於自殺的含義,他可能不太理解。」
  • 李玫瑾:想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要牢記「3不慣2不管」
    :想要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需牢記「3不慣2不管」李玫瑾教授是育兒界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研究了很多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說,李玫瑾教授對孩子的心理十分了解,自然就很會教育孩子。李玫瑾教授認為,之所以會有很多家長並沒有培養出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是因為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
  •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出息,少走彎路,家長要做到 "2不管3不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如果家長沒有看到或者沒進行安慰,孩子還沒有哭鼻子,一旦家長開始安慰,孩子的眼淚反而吧嗒吧嗒地流下來了,甚至號啕大哭。其實家長的過度關心,反而容易慣壞了孩子,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不利,特別是在遇到一些小挫折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心更容易受到打擊。那家長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 李玫瑾:教育子女,牢記「2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教育子女,家長要牢記「 2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2不管:1、能自理的事情不管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子女中那種得不到遺產繼承權的幼子,常常會通過自身奮鬥獲得好的發展。>1、不慣著孩子破壞規矩當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如果不教他遵守規則,那麼等孩子大了,社會甚至法律自然會教他!
  • 李玫瑾: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堅持「2不管3不慣」,父母更省心!
    李玫瑾教授分析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在一次講座中她表示: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存在一個問題,在發現孩子有一些小錯誤的時候沒有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成許多壞毛病,長大後父母后悔莫及,可是已經遲了。其實家長可以對孩子實行「兩不管三不慣」原則,這樣可以娃將來更容易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 教育孩子要「兩不管兩不管」,孩子該走的彎路一條也少不了
    導讀:教育孩子要「兩不管兩不管」,孩子該走的彎路一條也少不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教育孩子要「兩不管兩不管」,孩子該走的彎路一條也少不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提出「3不慣2不管」教育方法,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對此,李玫瑾教授做出了這樣的建議:「三不慣兩不管 」,杜絕溺愛,才是教好孩子的關鍵!三不慣1. 不慣不尊重現在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都比過去好了,他們不再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難。孩子們常常被寵壞到不尊重別人,就連自家長輩都敢出言頂撞,沒大沒小。小小的孩子養成了要面子的習慣,與父母發生衝突,即使是他們自己的過錯,為了面子也不會低頭;在面對長輩和老師的管教的時候,不僅不服氣還要頂撞。這些場景都是孩子們不懂得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他們不被約束,只會向「惡」的方向不斷發展。2.
  • 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3不慣2不管」
    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3不慣,2不管」李玫瑾教授是我國針對這個問題,李玫瑾教授也給出了我們這樣的方法,她認為,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牢記「3不慣,2不管」。「3不慣,2不管」是指什麼?
  • 李玫瑾教授:家長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孩子能少走彎路更出息
    子女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父母們關心和關注的話題之一,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當中,如何讓他們懂規矩並為他們樹立規矩,也是老父親和老母親需要為之而頭疼的事情,畢竟大家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少走彎路。不過家長之所以會覺得為難,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父母很多時候無法掌握好這個「度」。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如今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常常無法把握這個度。的確,很多家長雖然處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卻會陷入一個誤區,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鬆懈。2、「不尊重人」不慣很多老人覺得孩子還小只是鬧著玩,久而久之就助長了孩子暴躁的脾氣。如果老人或父母過於寵溺孩子,有什麼好吃的好玩兒的都給給孩子,長期下去孩子便會養成驕縱的壞性格,一旦有稍加不順心的事情,便會向身邊的人是來自於父母大打出手,作出不尊重大人的行為。
  • 李玫瑾: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長不妨試試「三不慣兩不管」,是關鍵
    家長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因此有時候家長的一言一語就能影響到孩子。很多的家長開始向自己反映自己家的孩子一點也不上進,反觀朋友家的,同事家的每一次的成績都會比自己的好,看看自己家的就像是爛泥扶不上牆的一樣。其實這不能全怪孩子,有時候孩子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都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更容易成才,父母省心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正是應該玩的時候,不著急教育。但是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樣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但是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呢?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提出了「兩不管,三不慣」這一定論,父母可以學習借鑑,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人才,爸媽也會很省心。
  •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易成才父母更省心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正是應該玩的時候,不著急教育。但是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樣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但是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呢?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提出了「兩不管,三不慣」這一定論,父母可以學習借鑑,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人才,爸媽也會很省心。
  •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未來才少走彎路
    很多時候家長雖然都是出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可總是陷入一個誤區,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玫瑾見過許多走到彎路上的人,所以她的理念,能夠反映大部分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問題。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先給足孩子安全感,才能讓孩子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未來的風風雨雨。李玫瑾教授曾針對不願放手的家長,提出了「兩不管,三不慣」理論,告訴我們如何在有的放矢之間,實現教育孩子的真正目標:1.
  • 李玫瑾:養孩子要懂「三不慣兩不管」,立好規矩,孩子更容易成才
    李玫瑾:父母要懂「三不慣兩不管」,才能讓孩子不走「彎路」父母要謹記1.不能慣孩子「好吃懶做」生活條件的變好,似乎並沒有讓家庭教育變得更先進,反而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吃苦」,所以獨攬全局,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吃苦」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能夠「苦中作樂」才是幸福生活,因此孩子應該從勞動中體會到快樂,從挫折中看到成長。
  • 別再掏心掏肺對孩子好了,李玫瑾:要為孩子好,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想要讓孩子獲得更好地教育和發展,父母教育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定不能忽略。那麼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就成為大多數父母都在面臨的難題。其中一些選擇掏心掏肺地對孩子好的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對孩子越是掏心掏肺,對孩子越好,孩子反而會越叛逆,效果反而並不讓人滿意。
  • 李玫瑾: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 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 李玫瑾:記住「三不慣兩不管」讓你的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以前還沒結婚的時候就會想:如果有一天我做了父母,我一定會從我的身上吸取經驗教育孩子,可是這種想法雖然好,但是真到了那一天,就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從哪兒下手!李玫瑾教授雖然是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專家,但她也是一位母親啊,在教育這方面,李教授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李教授:想讓孩子有出息,要記住三不慣兩不管,你的孩子會感謝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