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2020-06-18 小熊育兒日記

文/小熊育兒日記

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是大部分家長的一個目標。所以說,很多家長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格外注重孩子的教育,一心想著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

可教育孩子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如果家長什麼都管的話,效果還真就不一定會很好;但如果家長什麼都不管、太慣著孩子的話,也不行。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長大後更有出息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對青少年的心理深有研究,她有著一套自己獨特的育兒方法。而她的這套育兒方法,也贏得了不少家長的喜愛與認同。

李玫瑾教授認為,現在的家長大多都分不清什麼時候該管孩子,什麼時候不該管孩子。有不少家長都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才管。所以說,為了讓孩子能少走彎路,長大後更有出息,李玫瑾教授也提出了一個「2不管3不慣」的育兒方法。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2不管:

1. 孩子能承受得住的挫折,家長不要管

沒有哪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不管是我們自己,還是孩子的人生,皆是如此。

但是,現在卻有很多家長,總是處於一種不安的情緒之中。這些家長他們比孩子更擔心孩子遇到挫折,遇見困難。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終究只是個孩子,是無法面對這些,也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我們去幫助孩子,孩子的人生才會更順利。

所以,這些家長往往就會在孩子遇見挫折與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不斷地去幫助孩子排除掉前方的荊棘路,讓孩子的人生更順暢一些。

當然,這只是在當時看起來更順利了而已。如果說,家長一直這樣做的話,會讓孩子成為一個無法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人的。這對孩子的未來十分不利,畢竟家長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由此可見,當孩子遇見挫折與困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放平心態,不要多管。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2. 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情,家長不要管

現在的家長總是太缺乏安全感了,所以,他們對孩子是非常不信任的一種狀態。很多時候,就算是孩子具備獨立完成某件事的能力,家長們都一定要插手幫孩子解決問題。

而家長的這種做法,表面上看著是在幫助孩子,實際上是在把孩子養成一個懶惰、不知感恩的人。這些孩子就算長大了,也不會具備獨立能力,也不會懂得尊重、孝順父母。很容易成為一個「啃老族」、「白眼狼」。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所以說,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還是要明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很重要,我們應該在能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當然,以上這幾點並不說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是什麼都不該管的。在有些時候,我們也應該管一管孩子。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到底什麼時候該管孩子呢?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3不慣:

1. 孩子不懂規矩,家長不能慣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要是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之中,我們就要遵守一定的規矩。在外面有外面的規矩,在家裡有家裡的規矩。如果孩子從小到大始終都不懂規矩的話,很容易犯下大錯。

為了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懂規矩。家長一定要從生活中的小事抓起,一旦我們發現孩子有不懂規矩的表現,我們就要及時制止,堅決不能慣著孩子。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2. 孩子不懂禮貌,家長不能慣

不管在哪裡,到了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懂禮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之中,才能被人尊重。不懂禮貌的人,就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這樣的人,也不會被人尊重,很難立足於社會之中。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讓孩子明白懂禮貌的重要性,讓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的人。如果孩子有不懂禮貌的行為出現,我們就要及時制止孩子,堅決不能慣著孩子。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3. 孩子無責任感,家長不能慣

沒有責任感的人,一般都比較喜歡好吃懶做,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只知道享受生活,卻不願意付出,而且,當他們犯下錯誤的時候,他們也根本不懂得承擔責任,只知道逃避責任。這樣的人往往不僅會毀掉自己的人生,還會牽連到他身邊的人。

所以說,當你的孩子有不負責任的行為出現的時候,你一定不要幫著孩子一起逃避責任,慣著孩子,一定要及時指正孩子才行。因為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你都是怎樣管教孩子的呢?有什麼好的育兒方法嗎?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育兒小貼士:

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家長就必須要在教育上多下功夫。單單是管孩子還不夠,我們還要清楚該在哪一方面多管孩子,哪一方面不要管孩子。如果我們什麼都管或者是什麼都不管的話,是很難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來的。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想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要牢記「3不慣2不管」
    :想要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需牢記「3不慣2不管」李玫瑾教授是育兒界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研究了很多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說,李玫瑾教授對孩子的心理十分了解,自然就很會教育孩子。如果用了錯誤的方法,反而還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說,李玫瑾教授也根據這一點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建議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的話,就要牢記「3不慣2不管」。
  •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能少走彎路,將來更出息
    這說明了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以後的一舉一動,都與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因此,為了讓孩子將來有出息,少走彎路,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記住「三不慣、二不管」。在家父母也要立規矩,讓孩子遵規守法千萬不能慣!「無規矩,不成方圓」說起「立規矩「,有不少父母深表認同,可內心又無比矛盾。有些家長擔心,太早立規矩,立的規矩又太多,怕孩子變得畏畏縮縮,不敢釋放天性,失去了童真;但是不立規矩,又擔心日後孩子變得自私、沒禮貌,不受歡迎,孩子大了難以約束。
  •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出息,少走彎路,家長要做到 "2不管3不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在遇到挫折時,如果家長沒有看到或者沒進行安慰,孩子還沒有哭鼻子,一旦家長開始安慰,孩子的眼淚反而吧嗒吧嗒地流下來了,甚至號啕大哭。其實家長的過度關心,反而容易慣壞了孩子,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不利,特別是在遇到一些小挫折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心更容易受到打擊。那家長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議: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那麼家長就要記住,做到&34;2、「不尊重人」不慣很多老人覺得孩子還小只是鬧著玩,久而久之就助長了孩子暴躁的脾氣。如果老人或父母過於寵溺孩子,有什麼好吃的好玩兒的都給給孩子,長期下去孩子便會養成驕縱的壞性格,一旦有稍加不順心的事情,便會向身邊的人是來自於父母大打出手,作出不尊重大人的行為。
  • 李玫瑾教授:家長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孩子能少走彎路更出息
    子女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父母們關心和關注的話題之一,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當中,如何讓他們懂規矩並為他們樹立規矩,也是老父親和老母親需要為之而頭疼的事情,畢竟大家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少走彎路。不過家長之所以會覺得為難,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為父母很多時候無法掌握好這個「度」。
  • 李玫瑾:教育子女,牢記「2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對青少年心理學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也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就像視頻中的這個孩子,在幼兒園「吃飯不老實」,說明在家時家長就沒有教孩子飯桌規矩,能因為老師批評幾句就動手扔凳子,說明在家的時候就是「小皇帝」,沒被家長好好教過規矩。
  • 李玫瑾教授:家長學會「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未來能少走彎路
    ,1-3歲是家長不容錯過的時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和正確引導。父母對孩子越好,越寵溺孩子,孩子越叛逆,越沒有出息,父母要記住沒有底線的寵愛會將孩子毀個徹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有底線,也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底線在哪裡。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李玫瑾:「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育兒界中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用人生四十載和上千例青少年罪案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認為,很多家長沒有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是因為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雖然說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教育問題,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方法是正確的,反而,如果用錯了教育方法更可能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養孩子要做到&34;,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圓桌派》中告誡過各位父母:「3-6歲是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但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 李玫瑾:記住「三不慣兩不管」讓你的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以前還沒結婚的時候就會想:如果有一天我做了父母,我一定會從我的身上吸取經驗教育孩子,可是這種想法雖然好,但是真到了那一天,就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從哪兒下手!李玫瑾教授雖然是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專家,但她也是一位母親啊,在教育這方面,李教授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李教授:想讓孩子有出息,要記住三不慣兩不管,你的孩子會感謝你的!
  •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給各位父母提出了一點建議,就是要做到「2不管,3不慣」,這樣孩子以後會少走會更很多的彎路。這樣一來,家長會更加輕鬆;二來,孩子也會對自己的事情更有責任感,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僅性格會更自信,做事情更有規劃。
  • 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過家長管教孩子的弊端:「有些家長總是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該管的時候反而不管了。」其實家長只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導,就能改正孩子身上的壞習慣。父母用「三不慣兩不管」這個方法管孩子,就能少操很多心!
  • 李玫瑾: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堅持「2不管3不慣」,父母更省心!
    對於李玫瑾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的教授,多年從事研究青少年兒童犯罪心理學,而且她的育兒理念在網上非常火爆,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同。李玫瑾教授分析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在一次講座中她表示: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存在一個問題,在發現孩子有一些小錯誤的時候沒有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成許多壞毛病,長大後父母后悔莫及,可是已經遲了。其實家長可以對孩子實行「兩不管三不慣」原則,這樣可以娃將來更容易成大器,父母也省心。
  •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這樣未來才少走彎路
    很多時候家長雖然都是出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可總是陷入一個誤區,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李玫瑾見過許多走到彎路上的人,所以她的理念,能夠反映大部分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一些問題。
  • 李玫瑾:提出「3不慣2不管」教育方法,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有次在路上看到,這孩子看見想要的東西就不撒手,甚至爸媽不給買還說髒話,於是我建議朋友帶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這些問題不矯正遲早要出大事。結果醫生給出了讓人意外的答案:不是父母對孩子不好,而是太好了!只知道溺愛養出來的孩子,變得驕縱無理也就不難想像了。
  • 李玫瑾建議:養育男孩,家長「捨得」3件事,將來孩子更有出息
    孩子是上帝給每個家庭最好的禮物,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尤其是家裡有男孩的家庭。都說養兒防老,但是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有本事還真的說不準,所以家長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李玫瑾教授還曾提出一個「脫敏」教育的概念,她說,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在以下這3件事上「捨得」。李玫瑾建議:養育男孩,家長「捨得」3件事,將來孩子更有出息1. 捨得適當的「放手」現在大多父母都是溺愛孩子的,什麼事情都想幫孩子辦好,也不捨得責罵孩子一句,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反而會害了孩子。
  • 李玫瑾:要想孩子有出息,家長不妨試試「三不慣兩不管」,是關鍵
    家長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因此有時候家長的一言一語就能影響到孩子。很多的家長開始向自己反映自己家的孩子一點也不上進,反觀朋友家的,同事家的每一次的成績都會比自己的好,看看自己家的就像是爛泥扶不上牆的一樣。其實這不能全怪孩子,有時候孩子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都與父母的教育有關。
  • 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3不慣2不管」
    可家長對孩子的這種「好」並不是好,這是在「毒害」孩子。通常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都很難有出息,不僅會變得格外叛逆,還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3不慣,2不管」李玫瑾教授是我國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
    作者/媛媽編輯/媛媽家長的教育和培養,可以說貫穿了孩子未來的走向,比方說孩子的人格育成和性格培養,家長的影響便起了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法則。
  • 李玫瑾:養兒3忌養女5忌,家長牢記心中,孩子將來才能少走彎路
    家長想要教育好孩子,就需要了解孩子身上的這些特性,學會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教育出來優秀的孩子。她在育兒界是有一定的威望的,她有不少育兒講座都非常受歡迎。李玫瑾教授也針對教育孩子的這件事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她認為,男孩的養育方式和女孩的養育方式大有不同。想要讓孩子少走彎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家長就必須要牢記「養兒三忌,養女五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