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3歲前,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更有成就

2020-08-27 瓊瓊育兒日記

教育孩子始終是一門需要家長不斷研讀的學問,要根據孩子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最低標準也是為了孩子能有良好的性格,有一定的修養,未來的路能走得更平穩順利。

教育需要拿捏有度,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過度縱容,尤其是十三歲前處於性格養成關鍵時期,「不慣五氣、不幫五忙」家長要做到。

不慣五氣

一、不慣怨氣

孩子犯了錯誤,為了逃避責罰,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不斷抱怨是他人的過錯。這樣子沒擔當沒責任感的行為,一定不可以任其發展。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要及時指出來,跟孩子嚴肅地說清楚不可以這樣。

二、不慣小氣

對自己的物品有保護意識是好的,但是不能到自私的程度。有的時候孩子手裡有很多糖果,讓孩子分享給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孩子會拒絕,但是卻喜歡接受小夥伴的分享。只索取不付出是不對的,以後養成這種小氣吝嗇的習慣,社交方面也會經常碰壁。

三、不慣嬌氣

父母不能因為寵愛孩子,就什麼都幫孩子準備好,孩子可以不做家務,但是一定要會做,有困難可以找父母幫忙,但是也要具備自己解決的能力。太過嬌氣,以後脫離了父母很難獨立生存。

四、不慣脾氣

有脾氣很正常,但是不可以亂發脾氣。不能一不順心,或者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就胡亂發脾氣,又作又鬧。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他的哭鬧不是對誰都有效,不是他所有的要求,別人都會滿足。

五、不慣悶氣

有的時候孩子因為性格內向或者缺乏與父母的溝通,心裡有事情不願意跟父母說,消極的情緒憋悶久了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及時和孩子溝通交流,幫助化解這些負面情緒。

不幫五忙

一、不幫作業的忙

尤其中學階段,孩子會面臨升學壓力,因此作用往往會留的很多。如果孩子盡全力還是寫不完,家長可以和老師商量一下,但是不可以讓孩子抄作業,抄的再好也不是自己的

二、不幫包庇的忙

小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所謂的「義氣」包庇那些「朋友」的錯誤行為,要告訴孩子為人應當正直,如果涉及到原則問題,決不可包庇,身為家長也應樹立好榜樣,不可過分護短

三、不幫無用的忙

告訴孩子,善良沒有錯,但是善良不可以沒有底線,不是去做爛好人,而要有原則的善良。如果身邊的小夥伴無下限消費孩子的善良,就應當告訴孩子給予孩子適當的人際交往建議了。

四、不幫錢財的忙

如果有小夥伴向孩子借錢,要讓孩子做好有借無還的心理準備,考量好他們的感情,面前借錢的人值不值得他用這些錢幫助,如果即使有去無回也可以,才能外借。

五、不幫逞強的忙

樂於助人是好的,但是幫助的事一定要在孩子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不可好面子逞強,現在孩子年齡小,家長還能解決,一旦長大後因為逞強事態失控,可就不是家長能幫忙擺平的了

寵愛有度,嚴格也要有度,掌握正確的教育原則,在該嚴格的時候嚴格,該寵愛的時候寵愛,才能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

相關焦點

  • 15歲前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
    ,家長要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長大才有出息心理專家認為:在孩子15歲之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也就是說,在孩子15歲之前,家長要好好的培養孩子,可以讓他們有個性,但是不能任性,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自身確實會出現一些小毛病,如果這些小毛病在15歲之前沒有改掉的話,那孩子的性格就會有缺陷,相反,如果在孩子15歲之前,家長就為孩子的性格打下很好的基礎的話
  • 教育孩子,父母要"不慣五氣,不幫五忙",孩子才更容易成才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大事,對於父母來說,沒有什麼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雖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毛病,也會犯很多的錯誤,但是只要父母正確引導,耐心教育,孩子也終將成為父母的榜樣。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可以嘗試,不慣五氣不幫五忙",孩子才更容易成才,父母也可以少走育兒的彎路。
  • 如何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慣「五氣」,讓娃交對朋友、幫對忙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為人父母后,大家都想做一名稱職、合格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多數父母頻頻受阻,專家認為教育孩子應當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不交四友」。家長千萬不能以「孩子還小」為藉口處處包庇、袒護、縱容孩子的壞脾氣,脾氣越大的人越沒本事,小時候不及時糾正,長大後只會無法無天,想要改正,比登天還難。
  • 培養情商高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不慣四氣、不幫四忙、不交四友」
    愛孩子是家長的本能,想要培養優秀的高情商的孩子,關鍵是要看家長如何教育。有些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因為技術上的無能,而是因為情緒管理能力差,導致人際關係陷入困境而最終失敗。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呢?建議家長做到「不慣五氣、不幫五忙、不交五友」不慣四氣:不慣嬌氣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其實都不可以讓孩子太嬌氣。允許孩子撒嬌、說自己做不到。但是不能事事都慣著孩子。
  • 不慣五氣、不幫五忙、不交五友!這才是教好小孩最關鍵的點
    所以,各位父母們要儘量把握好「15歲前」這個教育黃金期,為家中小孩良好性格形成打好基礎。一個人如果經常有帶著怨恨的情緒,會逐漸變得消極、悲觀、墮落,容易成為反社會人格,不僅會傷害自己,更會傷害到身邊許多人。 所以,當發現家中小孩經常怨氣重重,有事沒事就愛抱怨,認為什麼都是別人的錯時,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不能忽略。 大家要及時調整小孩的情緒,努力去傾聽小孩的感受。為什麼會抱怨?是不是日常中父母做法有失衡?還是哪裡做不好?
  • 提醒家長:教育孩子要做到「5不幫、5不慣」,孩子將來會更優秀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巴金說過:「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其實相比於知識、文化,教育孩子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還是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好習慣,而其他的教育則屬於錦上添花。想要做好孩子的品格教育,家長要做到「5不幫、5不慣」!
  • 孩子3歲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
    3歲以後,家長牢記「5不慣,4不幫」,孩子長大後更易成才: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育兒界很有威望。她認為,家長必須要在孩子6歲之前學會對孩子說「不」,學會拒絕孩子。因為如果孩子在這個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規矩的話,以後再想管教孩子,就很困難了。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希望孩子成才的話,家長就要在孩子3歲以後,牢記「5不慣,4不幫」才行。
  • 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要不慣「五氣」,讓孩子幫對忙、交對友
    男孩臨危不懼、挺身而出,而父母的支持和堅決也震撼人心。相信男孩之所以這麼有責任感,平時肯定少不了父母的教育。保護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不顧危險地去幫助別人,但是最起碼可以讓他們擁有良好的品質和必備的能力。想要讓孩子成長得優秀,父母要不慣&34;,同時讓他們幫對忙、交對友。
  • 「不交三友、不慣三氣、不幫三忙」,這才是教好孩子最關鍵的點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也沒有不為孩子長遠計的父母。教育之路漫長且堅信,有些道理家長一定要儘早教給孩子,不僅是讓孩子少走彎路,也能夠讓我們在將來輕鬆育兒心理學家認為,15歲前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現如今,不少孩子身上都有各種小毛病,這些一定程度上都和家庭教養方式有關。
  • 李玫瑾:家長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2不管3不慣」,孩子才能少走彎路,長大後更有出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對青少年的心理深有研究,她有著一套自己獨特的育兒方法。而她的這套育兒方法,也贏得了不少家長的喜愛與認同。李玫瑾教授認為,現在的家長大多都分不清什麼時候該管孩子,什麼時候不該管孩子。有不少家長都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才管。所以說,為了讓孩子能少走彎路,長大後更有出息,李玫瑾教授也提出了一個「2不管3不慣」的育兒方法。
  • 教好孩子的關鍵:「不慣三氣、不幫三忙、不交三友」
    1不幫三忙包庇的忙不幫孩子之間的相處是很單純的,他們有著「拜把子」的情義,特別注重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就連闖禍撒謊也是一鍋背。朋友帶兒子歡歡喜喜的回老家探親,卻鬱鬱寡歡的回家。原來樂樂在鄉裡交了好幾個朋友,和那些孩子一起玩泥巴捉小魚,每天都過的很開心。
  • 教好孩子的關鍵「不慣三氣,不幫三忙」,你做到了嗎?
    ,但作為家長就必須教給孩子。不幫三忙1.包庇的忙不幫不犯三氣1.不發脾氣我家孩子就是一個倔孩子,五歲之前每次出門無論看到什麼樣的玩具都會要,不管家裡有沒有都會哭著要買,對此我也很無奈。想必很多家長也跟我一樣經常面對這樣的問題吧,有的家長也只是將這種問題歸納為「孩子小不懂事」而已,並不會正視問題的嚴重。
  • 家長在孩子6歲前,幫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孩子長大後更獨立
    雖然說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只有一顆「獨苗苗」,但是大部分家長還是很希望自家的小樹苗能夠獨立,早點長成參天大樹。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己絕對不是那慣孩子家長,絕對支持孩子獨立自主,不嬌縱孩子,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家長卻是少之又少。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養孩子要做到&34;,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贈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說父母想要孩子長大後有出息,不走彎路,小時候的教育就至關重要了。
  •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會少走很多彎路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給各位父母提出了一點建議,就是要做到「2不管,3不慣」,這樣孩子以後會少走會更很多的彎路。因為習慣了父母幫自己解決,等到突然有一天,必須要自己去解決,孩子就會開始慌亂了,會變得自卑,認為自己沒有父母根本做不到。
  • 清華附小主任:不幫4忙,不慣2氣,不交3友,孩子情商低不了
    清華附小主任:不幫4忙,不慣2氣,不交3友,孩子情商不會低1)不幫逞強的忙孩子總想嘗試各種新鮮事物,但如果這件事遠遠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他卻要堅持,並且態度強硬,這是決不能容忍的要給孩子建立起「不惹事也不怕事,正視問題,正面解決」的意識。對待別人的錯誤,同樣要給出正確的解答。
  • 李玫瑾:想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家長要牢記「3不慣2不管」
    ,更有出息,家長需牢記「3不慣2不管」李玫瑾教授是育兒界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研究了很多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所以說,李玫瑾教授對孩子的心理十分了解,自然就很會教育孩子。如果用了錯誤的方法,反而還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說,李玫瑾教授也根據這一點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建議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的話,就要牢記「3不慣2不管」。
  • 孩子5歲前有這幾種臭毛病一定要改掉,一定不能慣著
    孩子5歲前有這幾種臭毛病一定要改掉,一定不能慣著:1.說謊。孩子有時候為了一時的利益對人說謊,這是萬萬不能慣的毛病,現在許多孩子說謊話,這都是家長對孩子小時候說謊不加制止的結果,如果孩子小時候說謊,家長給以制止或懲罰,不讓他養成習慣,長大就不會有這種臭毛病。
  • 李玫瑾:教育子女,牢記「2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2不管:1、能自理的事情不管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子女中那種得不到遺產繼承權的幼子,常常會通過自身奮鬥獲得好的發展。>1、不慣著孩子破壞規矩當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如果不教他遵守規則,那麼等孩子大了,社會甚至法律自然會教他!
  • 孩子不能慣?心理學研究:從小這樣慣,孩子長大更自信
    長輩傳授育兒經驗,經常說,孩子不能慣,尤其是男孩子,從小就得多摔打,長大才能更皮實。嘟嘟平時主要是我帶,有時嘟爸會說,他一哭你就哄,你就慣著他吧。有時在姑姑家,兩個孩子搶玩具,嘟嘟受了委屈會生氣,自己跑出門,我去安慰他,姑姑說,別理他,不慣著他,看他自己在外面能待到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