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若牢記「三不慣兩不管」,教出的孩子不僅容易成才,還少操心

2020-07-17 弘媽育兒經

文丨弘媽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父母的教育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大部分的家長因為小時候吃了很多的苦頭,所以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也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所有的愛都放在孩子身上。

這個時候控制不了度的話,就有可能會出現溺愛的問題。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卻往往會對父母的依賴性過強,缺乏獨立性,進入到社會容易受挫。

家長一定要記住三不慣兩不管,教出的孩子不僅容易成才,還少操心。

案例:

同事最近來上班的時候總是掛著一副黑眼圈,精神狀態特別的不好。

後來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才了解到原因,同事的孩子最近因為學習成績總是沒有辦法得到提高,再加上在學校裡面和其他同學產生了矛盾,從而出現了心理抑鬱,所幸現在還只是輕度,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家長若牢記「三不慣兩不管」,教出的孩子不僅容易成才,還少操心

但是得知孩子這個情況之後,同事就一直非常的擔心,所以每天晚上也都睡不好。

後來才知道,同事的孩子是家裡的獨生子,從他出生的時候就受盡了全家上下的寵愛,不讓他做任何一點家務,每一次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也總是會站在前面幫孩子掃清所有的障礙。

結果在這樣一個溫室花園下長大的孩子,抗挫能力特別的差,進入到學校的環境當中特別難以適應,所以才會出現心理問題。

家長若牢記「三不慣兩不管」,教出的孩子不僅容易成才,還少操心

分析:

由此可見,孩子很多時候展現出來的行為特點和性格缺陷,其實都是和他所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有著直接聯繫的。

家長要想讓孩子成才又優秀,一定要注意三不慣兩不管。

那什麼叫做三不慣兩不管呢?而這項準則又應該如何去運用呢?

三不慣

(1)沒有底線的行為不能慣

規矩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是至關重要的,規矩的存在可以讓孩子更懂得去約束自己的行為,更明確自己的底線。

所以,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制定相關的規矩,讓孩子懂得在規矩當中辦事。

懂得如何堅持自己的底線,一旦觸犯到孩子底線的問題,不能夠置之不理,而是要及時的進行教育。

家長若牢記「三不慣兩不管」,教出的孩子不僅容易成才,還少操心

(2)沒有責任感的行為不能慣

在和別人的社會交往過程當中,我們會更加偏愛那些有責任感的人,尤其是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有責任感的人總是會給別人更靠譜的感覺。

當然還有在脫離父母組成自己的家庭到時候雖然感更是非常的必要,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家長一定要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讓孩子自省,明確自己的錯誤,並且為自己的錯誤買單,培養孩子責任感。

(3)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不能慣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對孩子可以說是有求必應,事事都以孩子為中心。在這樣的條件下長大的孩子會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全世界都應該圍繞著自己轉。

經常會因為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而大發雷霆,甚至大打出手,這些行為都是非常不禮貌和不尊重人的,一旦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特點,一定要及時的去糾正。

家長若牢記「三不慣兩不管」,教出的孩子不僅容易成才,還少操心

兩不管

(1)承受能力範圍內的困難不要管

家長希望孩子成長過程一帆風順,少吃一些苦頭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

成長過程當中的這一些困難和挫折,也的確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成長,獲取更多的經驗。

所以家長不要總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去幫他們解決,而是應該給他們更多的空間和信任,讓他們獨自去解決與面對。

家長若牢記「三不慣兩不管」,教出的孩子不僅容易成才,還少操心

(2)獨立完成的事情不要管

現在有很多的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之下,自理能力變得特別的差。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過於的寵溺,總是包辦孩子的一切。

所以,要想讓孩子更加的有獨立性,家長一定多給孩子一些機會,學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

家長總是會犯這樣的一種錯誤,認為對於孩子愛的體現就是一味的去縱容,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享受。

但其實這樣的一種愛只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毀了孩子,會讓孩子缺乏獨立面對社會挑戰的各項能力。

家長若牢記「三不慣兩不管」,教出的孩子不僅容易成才,還少操心

​家長要是能夠做到三不慣兩不管的話,能夠讓孩子擁有更多鍛鍊自我的機會,提高抗挫折能力,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才不會輕易地被打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作為家庭教育當中的主要人員,父母也一定要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

育兒難題找弘媽育兒經,家庭教育從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我是弘媽育兒經,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

相關焦點

  • 想要孩子有出息,不要對他愛得太滿,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都是家長希望看到的,並且父母也都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都使出了全力,不僅在孩子的教育上面大把的花錢,對孩子生活上的要求也都是儘可能的滿足,就是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有所出息。底線教育很重要,李玫瑾: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無法無天」並非沒有原因,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毀掉孩子的「毒藥」!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認為,很多家長沒有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是因為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雖然說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教育問題,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方法是正確的,反而,如果用錯了教育方法更可能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
  • 李玫瑾教授:家長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孩子能少走彎路更出息
    現在問題來了,既然溺愛在教育中是不可取的,那家長怎麼做,孩子才能在日後少走彎路更出息呢?、凡事都慣,家長最好對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其中的「兩不管」具體指什麼?孩子自己有能力處理的事情不管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往往越自立的孩子越能體會父母的辛苦,也越發懂事。作為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年齡小,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對。
  • 教育子女記住「兩不管三不慣」,孩子才會少走彎路,家長也更省心
    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隨著宋威龍、譚松韻、張新成主演的《以家人之名》的熱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教育問題再次受到熱議!等孩子慢慢長大,從小養成的壞習慣開始顯露,家長才著急。但這時候,孩子已經不把你說的話當回事,不僅毛病改不了了,還會和你鬧,現實中很多青少年離家出走乃至跳樓自殺的悲劇也是由此而來。
  • 李玫瑾: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 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聰明的家長都懂得做好「兩不管三不慣」猶太思想家朱特比曾說:「孩子的事,讓他自己解決,若父母過分呵護,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信,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
  • 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李玫瑾在談及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些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幹預。」 管教孩子是一門藝術,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 李玫瑾:養孩子要懂「三不慣兩不管」,立好規矩,孩子更容易成才
    李玫瑾:父母要懂「三不慣兩不管」,才能讓孩子不走「彎路」>1)「三不慣」都包含哪些?2)「兩不管」指的是什麼?那家長就不要把這個錯誤再說給別人聽了。這樣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不能給孩子建立一個正確的規矩。
  • 李玫瑾教授:家長學會「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未來能少走彎路
    ,1-3歲是家長不容錯過的時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和正確引導。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想要教育出優秀孩子,父母首先要認清自己的位置,絕不僅僅還是一個「飼養員」而已,要給孩子傳遞良好的教育。
  • 李玫瑾:教育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更容易成才,父母省心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正是應該玩的時候,不著急教育。但是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樣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對待發生的問題總是想著打完就老實了,這種方式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反映出了當代教育孩子出現的問題。
  • 李玫瑾教授: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長大肯定出息!
    在《圓桌派》這檔節目中,育兒專家李玫瑾也曾談論過這個問題,她說:「現在很多家長該管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使勁管。」其實,有的父母在教育上卻總是拎不清輕重,該管的不管,該放手的時候卻總是不依不饒,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好的。父母只要做好「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才能夠少走彎路,越來越有出息!
  • 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將來更容易成大器,父母也會很省心
    ,因此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尤其是一些孩子重要的關鍵期,家長若是沒有做足功課,那麼很容易就錯過了,等到孩子大了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孩子也聽不進去,所以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儘早。
  • 李玫瑾: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記住「三不慣,兩不管」
    如今很多家長都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卻常常無法把握這個度。的確,很多家長雖然處於好心,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卻會陷入一個誤區,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鬆懈。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議:想讓孩子未來有出息,少走彎路,那麼家長就要記住,做到&34;
  • 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能少走很多彎路,那到底是哪2不管3不慣?下面我帶大家看一看。兩不管一、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讓孩子自己做,千萬別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包辦了,如果能力達到像吃飯
  • 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易成才父母更省心
    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正是應該玩的時候,不著急教育。但是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樣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這種方式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反映出了當代教育孩子出現的問題。
  • 李玫瑾教授: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
    作者/媛媽編輯/媛媽家長的教育和培養,可以說貫穿了孩子未來的走向,比方說孩子的人格育成和性格培養,家長的影響便起了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家長要謹記"兩不管三不慣"法則。
  • 養孩子要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更能有出息,家長也省心
    「兩不管,三不慣」,這樣娃將來更能成大器,父母也省心。兩不管1. 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要管很多家長都習慣於大包大攬,哪怕是孩子明明可以輕鬆掌握的小事情,比如穿衣服、疊被子、打掃房間。,學會放手,那些孩子本來可以完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我們瞎操心!
  • 對孩子做到「兩不管,三不慣」,不僅父母省心,孩子更容易成大器
    朋友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等到孩子上學了,老師經常和朋友反映,說孩子平時在學校裡注意力不集中,成績很差,老師一說孩子還不服管教。朋友回去說了兒子幾次,說完之後兒子能夠老實幾天,可只要過幾天兒子就會恢復原狀,惹得朋友非常頭疼。
  • 李玫瑾教授:別再無條件對孩子好,明智父母牢記「三不慣二不管」
    通常,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不僅會變得特別叛逆,而且很容易走上歧途。李玫瑾:別再無條件對娃好,聰明的家長,會牢記「三不慣,二不管」針對這一問題,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應對方法。她認為,如果要教育孩子,則要牢記「三不慣,二不管」。
  • 李玫瑾:記住「三不慣兩不管」讓你的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以前還沒結婚的時候就會想:如果有一天我做了父母,我一定會從我的身上吸取經驗教育孩子,可是這種想法雖然好,但是真到了那一天,就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從哪兒下手!李玫瑾教授雖然是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專家,但她也是一位母親啊,在教育這方面,李教授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經驗。李教授:想讓孩子有出息,要記住三不慣兩不管,你的孩子會感謝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