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氣溫斷崖式降溫,據說,今明兩天是21世紀以來最冷的天氣了。
北方室內有暖氣,只是在出門的時候有點冷;南方是到處都冷,不僅室外冷,室內也好不到哪裡去。很多父母擔心凍壞了幼小的寶寶,於是用上了各種取暖用品。
但是,有些取暖用品的危險係數很大,很容易對寶寶造成傷害。
1、暖寶寶
暖寶寶體積小、質量輕,攜帶方便還不佔地方,是很多人喜歡的取暖方法。但是,暖寶寶有個明顯的弊端,就是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朋友家孩子剛一歲,前幾天有點拉肚子,去附近的診所看,醫生在秋衣外面給貼了一個暖寶寶。路上寶寶哭鬧得厲害,大人以為是寶寶肚子疼的原因,結果回家掀開衣服一看,肚皮都紅了。幸好發現得早,再貼一會兒估計肚皮就被燙破了。
什麼是低溫燙傷?
它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溫度不太高的熱源,致使熱量蓄積而導致接觸部位皮膚、皮下組織燒傷。低溫燙傷的溫度一般在44-51 ℃,皮膚損傷程度與溫度、接觸時間長短呈正相關。
低溫燙傷好發於嬰幼兒,因為寶寶的皮膚特別嬌嫩,語言表達能力也差,有不舒服也不會具體表述給父母聽。
充電式暖寶寶、暖手寶之類的更不能用,質量水平良莠不齊,很容易產生爆炸。
2、小太陽
我們平時所說的小太陽,其實就是「遠紅外/石英管取暖器」,它的優點是價格便宜,即開即熱,體積也不大。
但是,小太陽發出的光很亮很刺眼,容易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傷害。
再就是小太陽的表面溫度很高,容易造成燙傷。
孩子的好奇心強,雖然大人不允許動,他也會想辦法去摸一下。我的辦公室在陰面,冬天有時冷,我買了一個小太陽用來取暖。一天晚上,我帶著兒子去加班,反覆跟他說不能動這個東西,但他就是特別好奇,趁我上廁所的時候終於用手摸了一下,結果燙著了!好處是我開在低檔上,燙得不厲害。
如果將小太陽放在家裡,而家長又不能保證時刻守在孩子的旁邊,建議不要用這種方式來取暖了。
3、電熱毯
很多人以為電熱毯是比較安全的取暖工具,其實不然。
電熱毯對小寶寶來說,也容易產生低溫燙傷;再就是還容易讓寶寶出現乾燥脫水的情況。因為寶寶有輕度不適時可能不會表達,等大人發現有異常狀況時,可能就有點嚴重了。
另外,如果寶寶尿在開著的電熱毯上面,還可能引發漏電,後果更為可怕。
既然這些取暖方式都有很大的隱患,那麼什麼樣的方式比較安全呢?
一是集中供暖。最合適的當然是集中供暖了。但是,南方很多地方並沒有集體供暖,如果值得投資的話,可以安裝燃氣壁掛爐用來取暖。
二是電力取暖。電力取暖最適合的就是空調,冬天用來取暖,夏天用來降溫,不浪費。
再就是水汀也不錯。裡面加水的水電暖,長得像北方通用的壁掛暖氣片升溫。快速升溫,烤著不幹,價格也不是很貴,耗電也不多。
當然,最簡單的就是給寶寶穿合適的、保暖的衣物。
總之,冬天給寶寶取暖:小心謹慎,規避隱患,不要傷害到寶寶!你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和觀點呢?歡迎在留言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