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金邊7月15日電 通訊:網絡課堂續起柬埔寨孔子學院師生的中文情緣
新華社記者毛鵬飛 高炳南
視頻的兩端,學生在戶外伴著牛叫聲、青蛙叫聲緊盯屏幕認真做筆記,老師在陽臺、過道或廚房面對屏幕耐心講解——這是疫情期間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孔子學院中文網絡課堂的一幕。
成立於2009年的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孔子學院教學點覆蓋首都金邊及12個省市,建有兩個孔子課堂、23個漢語中心,並在大學設立教學點。受新冠疫情影響,柬埔寨全國學校自3月16日起停課。孔子學院也開始摸索線上教學。
「停課不停學」且要保質保量,這讓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柴克清深感責任之重。「我們的老師克服了很多困難,比如網絡不暢、沒有場地等。有的老師不得不在走廊席地而坐給學生上網課。」
甘敏是孔子學院在柬埔寨亞歐大學中文系教學點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柬埔寨網絡條件不好,為保證上課質量,老師們自費購買手機流量,WiFi和手機流量兩手準備,儘可能保證上課質量。亞歐大學中文系有10名中文教師志願者,她們住雙人間宿舍,有時同宿舍兩個老師同時段都有直播課程,為了不互相打擾,其中一個老師就得去陽臺、過道或者廚房。」
此外,熟悉柬方研發的網絡學習平臺成為佔用老師們課餘時間最多的事情。「為適應系統,很多文字資料不得不反覆修改或重新製作,這些工作都得在完成繁重的網絡直播課程之餘進行,老師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甘敏說。
雖面臨網絡質量差、學習系統不穩定等種種困難,但學生們的熱情深深感動著老師們。
「我們在線上授課時,有時能聽到學生那邊傳來牛叫、雞叫、青蛙叫的聲音。一問原因,原來學生家裡人多、屋內網絡信號不好,只能到外面大樹下聽課。看到學生們為上課克服了這麼多困難,我更要認真地備課、上課。」亞歐大學中文系老師戴嘉維說。
剛剛獲得第19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柬埔寨賽區冠軍的林美金是柬埔寨亞歐大學中文系學生。她說:「網課為我們一些白天要上班的同學提供了方便,我們不用再在下班後趕去學校上課。」
不過,對於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學生來講,網費成了新負擔。「為了上課我每個月要多交至少17美元網費,這對我來說有點兒多。而且上網課不能像在學校一樣可以和老師很方便地對話,我都覺得我的口語有點退步了。」亞歐大學大三學生孫翠香說。
疫情下的網絡直播課,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探索的過程。
中文教師志願者劉琴對記者說,網絡直播課是一種新嘗試,也更具有挑戰性。比如師生之間互動不如傳統課堂方便、講解難點隔著屏幕不夠直接等。「學生們每天都堅持上網課,我們很感動。雖然有困難,我們還是一直堅持,不斷摸索總結改進網絡教學方法,讓學生們通過網課也能夠不斷進步。」
亞歐大學中文系大一學生鄧希納之前從未接觸過網課,一開始還有點擔心不適應。但他發現,上網課時,老師們會積極和學生互動,用有趣的詞彙、圖片、圖表、語法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有的老師還自己製作短視頻,下課後同學們通過網絡提交作業。他逐漸適應了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我從不落下一次課,因為我感覺每一節課都非常精彩,都能學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