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成國際中文教育「主課堂」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2020-12-25 東方財富快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中文教育機構轉戰網絡

2020年3月7日,西班牙巴塞隆納孔子文化學校「孔子數字課堂」正式開課。讓該校校董麻卓民沒想到的是,在第二期直播時段,在線聽課人數突破2500人,佔5個校區註冊學生的80%。同時,網絡課程向社會開放,非本校學生參加聽課的達350人。

「孔子文化學校的教師以新穎的上課形式,讓中文課堂走進學生的家裡,甚至讓很多父母也忍不住和孩子一起上起了中文網課。」在麻卓民看來,此次網絡教學的嘗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提升了老師們的教學水平。

正如西班牙巴塞隆納孔子文化學校適時做出改變一樣,各中文教育機構也逐漸轉戰網絡——各國孔子學院推出線上教學;網絡中文教育平臺「中文聯盟」推出了一系列示範課、精品課;海外中文學校推出了線上中文課。

4月中旬,義大利教育部聯合媒體推出的電視網絡課程「電視學校」開播,任教於羅馬國立住讀學校的國際中文教師陳晨正是初級中文課程的設計者、策劃者,並參與了錄製。「課程內容很全面,對我的中文學習很有幫助。」聽了該課程的學生如是說。

相關專家認為,雖然疫情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衝擊,但大規模的線上中文教學實踐為今後中文教育網絡化、信息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催生了新的中文教學模式、教學形態。

如何適應多變的課堂

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嶽巖撰文認為,疫情期間,線上中文教學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進行,其優勢也很明顯:不局限於課堂人數,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實現碎片化、個性化的教與學;網課的教學資源豐富,媒體多樣,易於獲取、傳播、分享和保存,不需要像傳統課堂一樣記筆記;教師可以藉助線上通訊工具及時地將與教學有關的內容、資源、計劃、通知等告知學生,節省了信息流通的時間和成本。但也存在短板:線上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沒有傳統課堂頻繁,學生之間的互動則更少。線下課堂師生、學生之間的近距離互動更多,互動情境也更真實,師生更容易產生共情。老師無法像課堂上一樣觀察並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對學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孔子學院公派中文教師宋晶晶就遇到了一個難題。在開展線下教學時,她擅長運用遊戲教學法,比如針對華裔孩子識記漢字不易的問題,使用bingo詞卡幫助其認漢字。「具體操作是老師將課本詞彙輸入bingo在線製作網站,隨機生成不同順序的5×5排列的 bingo詞卡,發給學生。老師依據詞彙表讀出生詞,學生在bingo詞卡上找到老師所讀的詞語,橫、豎、斜5個詞連成直線即為bingo,可以獎勵得分。每次面授課複習詞彙的時候學生都期待地問我:『老師,我們什麼時候玩兒bingo?』」宋晶晶說。

但將這個在線下教學期間備受學生歡迎的遊戲搬到線上課堂時,宋晶晶發現其並不能很好地適用於網絡教學,「百試不爽的bingo在網絡教學上遭遇了滑鐵盧」。宋晶晶只好反覆嘗試,數次修改,才將bingo遊戲再次上線。讓她欣慰的是,遊戲終於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遊戲教學法在面授和網課應用的反差使我明白,作為老師只有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才能適應多變的課堂。」宋晶晶說。

科技賦能中文課堂

相關專家認為,疫情期間的線上中文教學讓教師們有新的視角去看待國際中文教育,也開始重新認識科技和國際中文教育的關係。

8月18日,2020年海外華裔青少年「魅力北京·多彩華夏」中華文化體驗線上夏令營營員正式開啟了雲遊北京以及中華文化體驗之旅,首站選擇的是故宮。

如何在兩節課的時間帶領華裔青少年在雲端深入了解和感受故宮並隔著屏幕也能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課上,嶽巖副教授以問題為導向,運用順口溜、動畫故事、圖片、自編自導自演並參與製作的實景視頻等多種呈現方式,帶領營員們一步步沿著故宮中軸線穿過午門,走進故宮的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然後來到後廷三大宮——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漫步御花園之後,悠遊穿出神武門。

就此,相關專家指出,「雲遊」課堂是全新的教學模式,是現代科技手段為網絡課堂增彩的成功實踐。

科技不僅推動了線上中文教學模式的改變,也為用戶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

於去年10月25日正式上線的「全球中文學習的平臺」匯聚各類中文學習資源,打造能夠隨時隨地自主學習中文的網絡學習環境。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該平臺的用戶已經達到64.7萬,覆蓋152個國家和地區。數據快速增長的背後,平臺智能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功不可沒,因為融合了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平臺可以為每個學習者定製個性化學習方案,並支持實時反饋,這對用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體驗。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 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原標題: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正如西班牙巴塞隆納孔子文化學校適時做出改變一樣,各中文教育機構也逐漸轉戰網絡——各國孔子學院推出線上教學;網絡中文教育平臺「中文聯盟」推出了一系列示範課、精品課;海外中文學校推出了線上中文課。4月中旬,義大利教育部聯合媒體推出的電視網絡課程「電視學校」開播,任教於羅馬國立住讀學校的國際中文教師陳晨正是初級中文課程的設計者、策劃者,並參與了錄製。
  • 中文教育機構轉戰網絡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
    線上教學成國際中文教育「主課堂」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本報記者 趙曉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 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圖片來源:百度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嶽巖(右)帶領華裔青少年「雲遊」故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文課堂轉線上催生教學新模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本文作者在工作中原標題:中文課堂轉線上 催生教學新模式英國是歐洲中文教育開展較早、基礎較好、規模較大的國家之一。 線上教學成為「主教室」因此,線上教學自然而然就成為英國中文教育的「主教室」,特別是孔子學院的線上教學更是亮點紛呈。疫情暴發之初,孔子學院總部就及時指導各國孔子學院和中文教師開展線上教學,並加大了慕課、微課等網絡資源供給,全球最大的網絡中文教育平臺「中文聯盟」還緊急推出了一系列示範課、精品課。
  • 中文課堂轉線上 催生教學新模式
    線上教學成為「主教室」因此,線上教學自然而然就成為英國中文教育的「主教室」,特別是孔子學院的線上教學更是亮點紛呈。疫情暴發之初,孔子學院總部就及時指導各國孔子學院和中文教師開展線上教學,並加大了慕課、微課等網絡資源供給,全球最大的網絡中文教育平臺「中文聯盟」還緊急推出了一系列示範課、精品課。
  • 探索線上中文教學新模式,促進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有學者指出,國際教育及文化交流模式已經發生變化。「網際網路+教育」發展進一步加快,在線教育呈現出蓬勃生機。而線上教學實踐也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拓展線上教學發展空間,促進中文教學內生發展,已經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
  • 探索線上中文教學新模式,促進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有學者指出,國際教育及文化交流模式已經發生變化。「網際網路+教育」發展進一步加快,在線教育呈現出蓬勃生機。而線上教學實踐也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拓展線上教學發展空間,促進中文教學內生發展,已經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目前,還存在教師線上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法有待改進、網絡平臺仍需優化等問題。
  •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為鞏固隊伍教育整頓學習成果,進一步強化理論學習、紮實理論基礎,確保民(輔)警、職工對隊伍教育整頓應知應會的知識熟記於心、靈活掌握。8月26日,江安縣公安局組織全局民(輔)警、職工在江安縣政府三樓一會議室開展隊伍教育整頓應知應會考試。
  • 探索線上中文教學新模式,科技賦能促進國際中文教育內涵式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線中文教育呈現出蓬勃生機。為了滿足世界各國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中文學習者的需求,不少國際中文教師都在不斷探索中文教學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力求給學生提供更加生動有趣、內容豐富的中文課堂。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教師角色的轉變,多元化課程的構建,自主學習的激發等熱點問題交流與碰撞,在10月29日「回·XIANG」——「課程星球」百校聯盟論壇上,來自國內29名著名教育專家,在雲端共同開啟「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變革論壇」,深入探索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融合式教學模式,促進更加公平而又更高質量的教育發展。
  • 漢語國際推廣 | 我院文化傳播系教師陳麗在疫情下開展雲端中文教學
    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各州根據實際情況,相繼組織了線上教學。肯塔基州在3月中旬也正式啟動了備案教學計劃—NTI計劃。為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肯大孔院也積極加入NTI教學計劃,開始了雲端中文教學。
  • 拓展線上教學空間 促進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當前,在國際交通中斷、人口流動性降低等形勢下,加快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顯得重要而迫切。危機孕育著機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網際網路+教育」的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在線教育呈現出蓬勃生機。線上教學實踐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
  • 我院文化傳播系教師陳麗在疫情下開展雲端中文教學
    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各州根據實際情況,相繼組織了線上教學。肯塔基州在3月中旬也正式啟動了備案教學計劃—NTI計劃。為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肯大孔院也積極加入NTI教學計劃,開始了雲端中文教學。
  • 新常態、新舉措,雲端培訓研討助力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各國中文學習需求的日益旺盛,線上教學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探索出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拓展線上教學發展空間,促進中文教學內生發展,也已經成為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
  • 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8月27日,呼中區副區長張彬彬帶領教育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組先後深入第一小學、中小學綜合實踐學校督導檢查復學準備工作情況。張彬彬認真聽取了學校負責人疫情防控和復學準備工作情況匯報,實地查看了教學教室
  • 跨越山海,相聚「雲端」,有序推進國際中文教學新模式
    課程不減,在線上「教」與「學」中共同進步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模里西斯大學孔子學院迅速做出反應,開展「線上」教學,以滿足學生對中文學習的需求,保證孔院的正常教學秩序。3月20日起,模里西斯各地的孔院師生「相聚」雲端,開啟了不同尋常的線上「教」與「學」。平時在講臺上熱情洋溢的教師們,化身線上主播,諄諄善誘,駕輕就熟。學生們也很快適應了新的授課模式,積極配合教師進行課堂互動。很多學生在課後表示,課程內容豐富,方便且有趣。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大家置身於學習的快樂中而緩解了疫情的焦慮,非常感謝孔院教師的辛勤付出。
  • 教學案例|從課前準備到教學技巧,如何上好一節線上中文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線教學已經逐步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對於教師而言,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乃至課堂管理模式都是大大的改變與挑戰。 作為線上中文教學新手,我們如何才能克服第一次線上教學時的「狀況百出」與「兵荒馬亂」?如何才能應對「網絡中斷」等各種意外情況的突然發生?如何才能擺脫獨自面對屏幕的「孤獨感」與「失控感」,提升「課堂感」與「教學感」?如何才能告別「十八線主播」的「聲嘶力竭」,回歸「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課堂?歸根結底,就是怎樣才能上好在線教學的第一堂課,實現在線課堂的高效管理。
  • 「雲端」課堂,質量「在線」——南開大學2020年春季學期線上教學...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按照黨中央、教育部和天津市有關要求,南開大學於2月17日起實施線上教學,「雲端」迎來新學期。  截至目前,新學期開課已近三個月,線上教學有條不紊,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南開人在「雲端」相會,教學相長,共同抗疫。
  • 線上中文課如何「玩」出新花樣?
    2020年3月疫情在美國爆發,根據學校要求和學生實際需求,我開始了線上中文教學。每周我都會制定特色教學課件,通過Google Doc與學生分享,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 單元主題 環環相扣 在八周的線上中文教學中,我結合教學大綱以及低齡兒童學習特點,精選了八個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單元,包括自我介紹、復活節、家庭成員、數字、身體部位、顏色、動物以及製作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