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線上教學空間 促進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2021-01-07 華龍網

當前,在國際交通中斷、人口流動性降低等形勢下,加快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研究,顯得重要而迫切。危機孕育著機遇,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網際網路+教育」的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在線教育呈現出蓬勃生機。線上教學實踐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拓展線上教學發展空間,促進中文教學內生發展,已經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

當前,國際中文在線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教師線上中文教學實踐經驗不足。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中文教學由線下搬到線上,很多教師倉促應戰,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設備使用不熟悉而狀況百出。沒有及時更新在線教學觀念和教學意識,使得教學設計未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使用PPT進行「滿堂灌」,加之缺乏線下課堂中的肢體動作等副語言予以輔助,導致互動教學不暢。

二是在線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有待改進。不少教師習慣於傳統教學方式,缺乏在線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經驗,僅僅把線下課照搬到線上,用「新方式」去套「老內容」,沒能發揮網絡優勢提升在線中文學習的良好體驗,學生參與感低。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仍沿用以往傳統的作業布置和批改方式,未能充分利用教學平臺學習數據採集功能,缺乏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

三是線上中文教學平臺尚需優化。目前使用的大多數教學平臺僅提供直播、錄播、點對點互動、分組討論、上傳作業等功能,適合於通用學科的在線學習。而針對語言學習特別是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平臺很少,且功能不夠齊全。

針對國際中文在線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我們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一是強化教師在線教學意識,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突破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轉變在線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從「以教師為中心」的「主演」,轉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導演」,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此外,需建立常態化在線教學技能提升機制和培訓模式,提升中文教師信息素養,即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使用大數據進行教學評價的能力等。

二是夯實在線中文教育研究,創新在線教學模式和考核評價方法。當前,國際中文教育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問題、在線教學規律、在線教學的總體設計、考核評價等需進行深入研究。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習者的接受情況、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和在線教學環境。充分利用教學平臺的大數據採集和分析功能,對學習全過程進行評價,根據評價數據信息,教師因材施教,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

三是完善線上中文教學平臺功能,讓技術賦能中文教學。增強平臺語言學習功能,需要開發集線上教學、作業布置、語言評測、互動交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智慧學習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語言教學平臺。


 


相關焦點

  • 探索線上中文教學新模式,促進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有學者指出,國際教育及文化交流模式已經發生變化。「網際網路+教育」發展進一步加快,在線教育呈現出蓬勃生機。而線上教學實踐也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拓展線上教學發展空間,促進中文教學內生發展,已經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
  • 探索線上中文教學新模式,促進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有學者指出,國際教育及文化交流模式已經發生變化。「網際網路+教育」發展進一步加快,在線教育呈現出蓬勃生機。而線上教學實踐也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拓展線上教學發展空間,促進中文教學內生發展,已經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目前,還存在教師線上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法有待改進、網絡平臺仍需優化等問題。
  • 探索線上中文教學新模式,科技賦能促進國際中文教育內涵式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線中文教育呈現出蓬勃生機。為了滿足世界各國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中文學習者的需求,不少國際中文教師都在不斷探索中文教學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力求給學生提供更加生動有趣、內容豐富的中文課堂。
  • 搭建發展平臺,促進人才培養,中文+助力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的加深,語言交流已成為新形勢下有效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基礎。而 「一帶一路」倡議、中巴經濟走廊、中泰鐵路等項目的持續發展,也使越來越多當地青年認識到學習中文的重要性。 為了滿足學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一些國際中文教學項目在中文教學的基礎上逐漸延伸到其他領域,打造出各類「中文+」課程,服務學員的同時也為各國培養了既懂語言又懂技術的專業人才。
  • 新常態、新舉措,雲端培訓研討助力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各國中文學習需求的日益旺盛,線上教學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探索出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拓展線上教學發展空間,促進中文教學內生發展,也已經成為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
  • 需求增長背景下的國際中文教育資源建設
    在我國「推力」和對象國「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中文加速進入對象國國民教育體系,全球中文教育體系網絡正在形成,規模效應不斷增強。對象國國民教育體系內中文教學資源建設則是下一階段國際中文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將有助於實現「教材、資源、教法、評測」一體化的中文課程體系,有助於穩固中文在對象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有助於促進中文成為世界公共產品。低齡化趨勢,拓展資源建設多維空間。
  • 國際中文教育組織負責人聯席會召開,形成《全球中文教育發展倡議》
    歐洲漢語教學協會、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學會(CASLAR,美國)、美國中文教師學會(CLTA)、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IACL,美國)、英國漢語教學研究會、加拿大中文教學學會、智利中文教師協會、澳大利亞中文教師聯會、紐西蘭中文教師協會、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日本)、韓國中語中文學會、蒙古國漢語教師協會、泰國華文教師公會、南非中文教師協會、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中國臺灣)、香港中文教育學會等各地中文教育社團負責人云端線上相聚
  • 線上教學成國際中文教育「主課堂」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正如西班牙巴塞隆納孔子文化學校適時做出改變一樣,各中文教育機構也逐漸轉戰網絡——各國孔子學院推出線上教學;網絡中文教育平臺「中文聯盟」推出了一系列示範課、精品課;海外中文學校推出了線上中文課。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百餘國家觀眾線上參加
    現場150多名北京有關高校師生代表,以及全球100多個國家1600多名觀眾線上參加了啟動儀式。該項活動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發起,由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漢考國際、五洲漢風等20多家單位聯合主辦。
  •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召開國際中文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座談會
    任曉霏匯報了近年來江蘇大學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況,從機制體制創新、專業學科建設、基地平臺突破、實驗硬體投入、教學改革創新等方面總結了江蘇大學「十三五」期間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疫情期間線上漢語演講大賽、線上漢語角、微信漢語課堂、留學生手書祝福、世界漢語日等一系列教學活動精彩紛呈、成效顯著;相關活動受到孔子學院總部、世漢會的宣傳和報導,如「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2020華裔青少年線上夏令營吸引了來自全球的
  • 全力發展學前教育,紮實拓展國際教育、職業教育,創新線上教育
    城投教育集團組建兩年多時間以來,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更好服務城市發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部署要求,肩負國企擔當、堅守教育初心,改革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尤其在優質學位供給、教育品牌打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產業鏈布局和市場經營等方面積極創新探索。
  • 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據粗略統計,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表明國際中文教育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特別是今年以來,國際中文教育並沒有因為疫情放慢發展的腳步,中外各級各類學校和專業機構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利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開拓新模式、打造新平臺,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進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時代。
  • 乾貨 | 實用語料庫/資料庫盤點——「全球中文教學線上交流平臺」系列活動回顧
    北京時間12月26日,「全球中文教學線上交流平臺」第十二期活動「基於語料庫/資料庫的國際中文教學與研究」(第四期)成功舉辦。研討會由北京語言大學於淼博士主持,3位嘉賓展示了3種語料庫/資料庫的具體應用,展示了語料庫的功能及檢索方式。
  • 國際中文教育的未來之路
    持續升溫,大有可為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天津師範大學校長鍾英華表示,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也是促進民眾相知相通、交流互鑑、消除障礙、彌平鴻溝、達成心靈共鳴、實現發展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國際中文教育在當今時代大有可為」。 切實的數據為鍾英華的判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 中文教育機構轉戰網絡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
    線上教學成國際中文教育「主課堂」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本報記者 趙曉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 首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論壇暨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聯合體揭牌...
    2020年11月22日,首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論壇暨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智庫聯合體揭牌儀式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會堂隆重舉行。中國、美國、日本、韓國、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杜拜、埃及和泰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位專家學者、中文教育企業家及高校師生,以現場和線上的方式參加了本次論壇。
  • 全媒體總裁對話 | 陸陳漢語董事長陸陳:兒童中文國際教育培育體系+網際網路—建構中文國際教育永續發展新常態
    學生在陸陳漢語老師們的帶領下,真正體驗線上學習對線下學習的優化過程,所有老師也在線上線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再次優化自己的教學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成效,並在外界環境極端變化中,深刻理解和實踐了什麼是生存、什麼是永續、什麼是發展的動態能力。再一次驗證了兒童中文國際教育企業的不忘初心。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教育發展趨勢不可逆
    要以疫情引發的在線教學新常態為契機,大力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和『翻轉課堂』,促進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機制變革,打造面向未來的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線上、線下兩種模式的融合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除了線上教育本身所具備的優勢以外,還因為這種融合還有「1+1&
  • 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在創新和發展——聚焦2019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
    (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12月9日至10日,連續承辦12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長沙,迎來了2019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名中外嘉賓因中文的魅力在湖南相遇,探討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創新和發展。
  • 期刊好文 | 從新冠疫情下的語言國際教育比較看國際中文在線教育的戰略價值(文/文秋芳、楊佳)
    不少孔子學院則將「漢語角」搬到了線上,整個活動由漢語教師或是精通中華語言文化知識的外國專家學者主持,圍繞一個話題在線上直播間與學習者一起討論,學習者還可以用中文或自己的母語在評論區留言發表看法。顯然,這些線上交流空間的拓展進一步推動了虛擬語言學習社區的發展與完善,為語言學習者在虛擬社區實現自我管理、共享知識提供了更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