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2020-12-14 22:40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獲悉,12月14日下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活動在北京語言大學正式啟動。現場150多名北京有關高校師生代表,以及全球100多個國家1600多名觀眾線上參加了啟動儀式。
該項活動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發起,由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漢考國際、五洲漢風等20多家單位聯合主辦。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以線上為主的方式進行,旨在為全球廣大中文學習者、愛好者和教育工作者搭建展示成果、分享經驗、加強協作、謀劃未來的新平臺。
交流活動持續一周,場次多達23個,分議題60多項,包括國際中文教育願景與使命、創新與發展等論壇,中文教師專業發展、在線教學資源建設等研討,「中文+職業技能」項目、區域/國別中文教育政策等交流,以及「漢字風景」「民以食為天」「唱歌學中文」等線上展示體驗等活動。
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在啟動儀式致辭中表示,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國外大學開設了中文課程。據粗略統計,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近2億,表明國際中文教育已擁有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田學軍指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載體。學習和掌握不同國家語言,對促進各國經貿投資合作、文明交流互鑑和人民友好往來具有積極意義。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限制了國與國之間的往來、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但心與心的距離不應疏遠,各國民眾特別是青年人學習彼此語言的熱情不會消退。
田學軍介紹,今年以來,國際中文教育並沒有因為疫情放慢發展的腳步,中外各級各類學校和專業機構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利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開拓新模式、打造新平臺,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進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時代。
「兩個月前,全球首個網絡中文課堂——希臘愛琴大學網絡中文課堂正式投入運營。兩周前,『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中國青島。」田學軍說,疫情加速新技術應用,推動語言學習變革。
田學軍表示,本次交流周以「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為主題,順應了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趨勢。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加強語言教育的雙向交流與合作。同時,歡迎中外企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際中文教育,打造新的發展業態,形成新的合作模式,推進在線中文教育平臺建設、資源建設、標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中文教育實現高質量融合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教育部,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