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4日下午,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期刊和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的「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文聯盟直播平臺啟動。
本次研討會立足於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現實需求與可持續發展,聚焦後疫情時代的國際中文教學資源建設,推動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的創新應用研究和生態構建。海內外近1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位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代表和一線教師展開主旨發言、案例分享和交流討論。1200餘位來自中國、美國、新加坡、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會。
教學資源是國際中文教育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當前,環境多樣,對象多種,內涵多重,目標多元,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呈現出的新特徵對國際中文教育資源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專家們在本次研討會上回顧了教學資源的發展沿革,對新形勢下國際中文教學資源標準化、多元化、數位化、本土化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義大利羅馬大學多語言中心主任馬西尼教授指出,「近年來,義大利中學生的中文學習需求持續上升,系統化和標準化是支持義大利中文教育的重要基礎。《義大利高中漢語教學大綱》就是從服務義大利中文教育需求的角度出發研製的。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可以促進義大利年輕人對中國和世界的溝通交流和理解,這對於培養青年人的全球意識和多元文化視野非常重要。」
北京語言大學吳應輝教授介紹,據不完全統計,1995年至2020年全球共有669個出版機構出版發行中文教學資源,累計出版中文教學資源10392種,涉及80種語言注釋版本。中文教學資源在語種、品類、覆蓋人群方面的建設成果非常顯著,其中,語合中心主導建設的中文教學資源為海外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開展中文教育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性支持。
華東師範大學葉軍教授提出,在數位化、泛在化、多樣化的背景下,不可能有一種教材滿足所有的學習需求,應倡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以學習者為中心,靈活使用各類教學資源支持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靜煒表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語合中心將堅持開放包容、共享共建的原則,為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領域的參與者提供更加多元的平臺,匯聚各方力量,為實現國際中文教育可持續發展共同努力。(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柴如瑾、曹元龍)
[ 責編:劉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