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表達心靈情感的交流方式,是促進各國民眾相知相通、交流互鑑的重要媒介。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僅有助於滿足各國民眾對漢語學習的需求,也有助於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與理解,加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歷經70年篳路藍縷,國際中文教育事業與學科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從小規模「請進來「來華留學,到中外合作「走出去」「留下來」的「漢語熱」,國際中文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教材編寫與研究初見成效,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方法的探索更加深入,專門機構設置日益完善……當下,正處於一個新的時代,國內國際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國際中文教育面臨更多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社會各界群策群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探索新的發展對策,這其中國際中文教育學術界理應走在前面,而學術界的相關研究成果需要藉助學術期刊來呈現。因此,學術平臺建設便成為我們當下應該思考的問題。
建設學術期刊平臺,即包括支持本專業期刊提質增效、與國內外高水平學報合作設置「國際中文教育專欄」、鼓勵有條件的社會機構創辦「學術文摘」「學術通訊」等具有「集萃」「廣播」功能的新刊,為優秀的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成果提供更多發表、交流和推廣的機會。我們建議,不妨先從學術期刊平臺建設有哪些益處和是否可行兩個方面展開討論,有助於理解為國際中文教育提供助力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性。
學術期刊平臺建設有助於解決國際中文教育專業期刊數量不足的問題
總體而言,目前的國際中文教育期刊數量較少,有一定影響力的僅有中國大陸的《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漢語學習》、歐洲《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中英文)、《全球華語》(Global Chinese)和北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中英文)等幾家,偏重於語言學領域;另一方面,國內外專兼職從事國際中文教學的教師、跨學科研究國際中文教育和中文研究的國際學者不計其數,每年研究成果的發表需求非常大,但現有幾家期刊的版面非常有限,,且所能刊載的中文教育和教學研究論文屈指可數。
相比其他學科專業,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期刊服務與論文發表需求嚴重失衡,不能真正體現中文教學的「國際性」「專業化」「多學科交叉」的學術特點,不能真正展示國際中文教育由校園專業到職場發展的創業實踐,從學術研究到業務需求的二語教學先進技術、理論方法、政策舉措的創新實踐……很顯然,這些已經嚴重影響了優秀成果的培育、交流與傳播,進而影響了優秀人才的培養以及優秀成果轉化、推廣和示範等典型指導作用的發揮。
學術期刊平臺建設有助於為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提供「風向標」。
我們認為,從定性的角度看,任何學術研究內容都是有價值的,但從定量的角度看,研究成果的價值大小是有區別的,學術研究成果只有為學科建設和事業發展提供助力,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對於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而言,研究內容可以千姿百態,但這些研究內容的價值大小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解決迫切問題的研究比解決一般性問題的研究更有價值,體現了新時代新發展趨勢的研究比不能與時俱進的研究更有價值。限於作者的時間、精力和視野等一系列因素,有些學者並不是非常清楚國際中文教育的新發展動向,又苦於無處得知,例如,學術期刊平臺可以通過「國際中文教育專欄」「學術文摘」「學術通訊」的設置,提供新研究趨勢的參考,解決部分學者在研究方向上的困惑。
學術期刊平臺建設有助於壯大培養研究隊伍
優秀的科研隊伍是國際中文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如何用好國內外人才資源,壯大科研隊伍?我們認為,這是學術界自我完善、發展學術生態的社會責任命題,是業界優化科研環境、匹配支撐資源的重要調研方向。學術期刊平臺建設,有助於更多年輕學者特別是海外漢語研究者更快地成長起來,老一輩學者有義務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政府相關部門有義務提供政策支持,在此過程中,學術期刊顯然需要擔當,有義務提供與研究人員數量基本平衡的學術平臺。在此過程中,學術期刊顯然需要擔當,有義務團結起來、集思廣益,提供與研究人員數量基本平衡的學術平臺。按照國際慣例,學術論文是評價一個學者科研能力及成果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學術期刊平臺擴大了、研究方向增多了,學者們展示優秀研究成果的機會就增多了,好苗子就慢慢浮現出來了,從普通的學者慢慢地就為學術界所了解、所認可,逐漸成長為國際中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中堅力量。一個接一個的學者通過學術期刊陣地成長起來,還會激勵更多學者成為追隨者,在你追我趕中,國際中文教育的研究隊伍就逐漸壯大起來了。
學術期刊平臺建設的可行性如何?
一是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具有負責牽頭和協調的社團職能。這是學術期刊陣地能建設成功的重要保障,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成立於1987年,是根植漢語母語國連接全世界的最具權威、最具規模的全球性中文教育學術組織,擁有世界81個國家地區的會員或團體會員5108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在智庫建設、組織學術交流活動等方面有豐富的成功經驗,僅2020年的相關工作就有: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第11屆常務理事會第二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在部分學術刊物開設世漢學會「國際中文教育專欄」的意見》;成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標準與認證工作委員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語言理論與語言教育研究分會,推出「全球中文教育主題學術活動資助計劃」,組建「國際中文教育組織負責人聯席會」機制,此外還舉辦了跨學科視域下國際中文教育創新發展高級講習班、「我和國際中文教育」徵文等一系列活動。
二是國內部分高校願意提供支持。目前,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專欄」計劃還處於調研和醞釀之中。2020年12月14日,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鍾英華教授在「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上指出,我們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著手在10家高水平綜合性學報期刊中開設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國際中文教育專欄」,從資助設立專欄做起,搭建服務學者的學術交流陣地,促進優秀學術成果的發表與轉化,體現社團工作的學術性、實踐性、前沿性,助力國際中文教學理論研究實踐研究、教學資源開發和師資隊伍的成長。一些高校已經拋出合作的橄欖枝,其中,《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將於2021年新刊正式發布國內首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國際中文教育專欄」,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河南大學等學校也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三是以國際中文教育為特色的中外人文社會科學交流為學術期刊平臺建設提供動力和智力支撐。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雖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作為國際性社會組織願意擔當責任、直面挑戰,進行各種學術創新工作的嘗試,為推動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凝聚中外學術資源、貢獻學術力量,相輔相成培育研究新成果!我們堅信,在和平、創新和發展的旗幟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必將吸引更多中外有識之士投身到國際中文教育的宏偉事業中來!
(作者:袁禮,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秘書處負責人、研究員)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