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擔時代責任,全國學術期刊共促高質量發展——2020中國學術期刊...

2020-12-25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政協網】;

12月17日-18日,「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首次以線上形式召開。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是全國學術期刊界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共擔時代責任、共謀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盛會。

中國期刊協會吳尚之會長在開幕詞中強調,學術期刊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服務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斷推出學術創新成果,著力抓好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在講話中談到,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學術期刊建設,指出要辦好一流學術期刊和各類學術平臺,加強國內國際學術交流。懷書記強調,我們正迎來科技期刊變革重塑的新時代,「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就是要助力我國科技期刊的專業化、數位化、集團化和國際化發展。學術期刊要堅持價值引領,密切關注科技前沿和國家需求,營造創新協同生態,提升我國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指出,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在內在質量和外在影響力兩個方面達到世界一流。高質量標準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一刀切,每種期刊應該清楚自己的定位,有確定的追趕目標,走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質量評價應該綜合定量和同行定性看法兩方面。他同時指出,科技期刊也是一種生產力。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轉型的要求,隨著西方國家在高技術多個領域對我們「卡脖子」,中國的科技期刊都要為中國各行各業的創新服務!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充分肯定了學術期刊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與學術創新,深入推進卓越行動計劃方面取得的成績。強調要圍繞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時代脈搏,更好地服務大局。科技期刊要圍繞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建設任務,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要有針對性地回答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澄清模糊認識,批駁錯誤觀點,更好發揮培根鑄魂、析事明理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分別從科技與哲學社會科學方面就高質量發展和服務科技強國、文化強國建設對學術期刊提出了建議和希望。中國知網董事長王明亮充分表達了進一步建好學術期刊出版傳播平臺、創新服務平臺和「世界知識大數據」,為學術期刊營造在大數據和協同化研究範式下引領服務創新發展新的市場環境與產業生態系統的信心與決心。

此次論壇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知網承辦。全國學術期刊界近7200人線上參會。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線召開
    12月17日-18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知網承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以線上形式召開。
  • 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召開
    本報訊 (記者杜一娜)12月17日—18日,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召開。該論壇首次以線上形式召開,今年的主題為「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全國學術期刊界近7200人線上參會。
  • 學術期刊的時代責任與擔當作為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行政與法》編輯部 王菲菲  「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努力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線上召開
    本網訊 12月17—18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聯合主辦,中國知網承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線上舉行,本次論壇以「共擔歷史使命,共建創新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共創期刊未來」為主題,是全國學術期刊界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中國海洋大學自然科學類學術期刊全部入選中國科協高質量科技期刊...
    中國海洋大學自然科學類學術期刊全部入選中國科協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 http://www.huaue.com  2020年4月15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全國地學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於日前遴選完成
  • 學術期刊發展與學術話語建構的時代理據
    原標題:李放:學術期刊發展與學術話語建構的時代理據 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正處於時代創新思想與思想建構時代緊密結合的關鍵時期,以服務於思想中的時代與時代中的思想雙重發展為指向,學術話語研究與學術媒體的知識生產全過程,共同承載著「思想傳播」與「智力供給」的雙重責任。
  • 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 石晶)10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與中國編輯學會學術期刊編輯專委會主辦、《檔案與建設》雜誌社承辦的「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第二屆全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期刊高峰論壇」在蘇州召開。
  • 上海交大四本學術期刊入選《FMS管理科學高質量期刊推薦列表》
    它是在可靠的大數據、科學的計量方法和廣泛的學界調研基礎上得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界的共識;對於引導中國管理科學領域科研人員聚焦領域重要期刊,提升高質量中文期刊的學術吸引力和影響力,推動中國管理科學的進一步發展無疑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工業工程與管理》
  • 探尋新時代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化之路
    2017年,全國共出版期刊10130種,總印數24.92億冊,總印張136.66億印張。2017年,我國期刊出版實現營業收入196.6億元,較上年增長1.5%;利潤總額29.1億元,較上年增長6.6%。經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開展的兩批學術期刊清理認定工作,共認證學術期刊6449種,經粗略統計,其中社科類學術期刊1918種,科技類學術期刊4531種。據2017年版《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7)》統計,我國共有科技期刊5020種,包括科技學術期刊和科普期刊。
  • 學術期刊的社會責任
    ■ 陶一桃 學術期刊不僅是思想的載體,傳播知識與價值的平臺,更應該是一個社會理性而冷靜的頭腦,體現客觀、科學、公允的良心。學術期刊的社會責任,不是她在其原本職能之外所多承擔的另一份職責,而是其自身原本就擁有的使命。這正如阿瑪蒂亞·森《以自由看待發展》的內在邏輯一樣:自由從來就不是作為發展後的結果而存在的,其本身就構成了發展的內容。
  • 職教核心期刊來了!2020年RCCSE中國學術期刊排行榜發布!
    對職校老師而言,如果能在核心學術期刊發表文章,這對於老師們評職稱、申報基金項目和創建個人學術成果有非常大的幫助,而這些重要依據,對教師職業生涯有決定性意義。那麼,哪些期刊真正有含金量,而且非常適合刊登職業教育方面的文章,值得職校老師們特別關注呢?聚焦職教了解到,「2020年RCCSE中國學術期刊排行榜——教育學」發布,我們從中整理出等級在A+—B+水平的職業教育類期刊。
  • 「學術評價與學術期刊發展」高端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在當前的學術生態中,學術期刊是學術生產機制的末端環節,既承擔了一定的學術評價功能,也是學術評價的對象。研究分析學術評價與學術期刊的關係,對於推動期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劉德海表示,《江蘇社會科學》是江蘇省社科聯主管、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 教育學2020年RCCSE中國學術期刊排行榜
    經過前期11個月的努力,《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項目組已於近日完成了《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第六版)》評價結果的研製工作,並於今日通過中國科教評價網正式對外開放評價結果的查詢功能,同時提供「中國權威學術期刊證書」和「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證書」電子版的下載功能。
  • ...雜誌》入選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Q1區
    10月15日,中國科協公示第二批臨床醫學領域科技期刊分級目錄,中山一院副院長曾進勝教授擔任主編的《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入選中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此次評選經統一部署,遵照同行評議、價值導向、等效應用原則,中華醫學會通過科技工作者推薦、專家評議、結果公示等規定程序。
  • 科學網—探路學術期刊國際化
    在中國科協委託中國植物學會認定與發布的《植物科學領域高質量期刊分級目錄》中,JIPB入選T1(Top 1),在全球560種學術期刊中居於前3.8%。「JIPB正迅速進入世界一流學術期刊行列。」種康表示。 專家辦刊 「JIPB的重大改革之一是率先實施專家辦刊,學術把關由一線科學家負責。」
  • 中國科技期刊如何高質量發展?聽聽專家怎麼說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數學》主編袁亞湘,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光:科學與應用》主編曹健林,分別圍繞「弘揚抗疫精神,發揮科技力量」「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之路」「在中國大地發出聲音——關於科技期刊發展的思考」「用優秀成果促頂級期刊
  • 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食品英文學術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了解,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食品工業快速發展,2018年產值達到11萬億,我國食品科研能力也快速提升,食品學科已在國際上具有重要話語權。2019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顯示,食品領域排名前十的高校中中國高校佔據5席,全國已有356所食品院校,80餘個科研院所,中國食品科技界已擁有全球基數最大的科學家群體。
  • 第六屆中國煤炭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研討會 聚焦煤炭期刊高質量發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11月27日,由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與煤科總院出版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煤炭科技期刊編輯出版研討會暨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換屆會議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
  • 東北大學兩期刊入選「2020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榜單
    近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以線上會議形式召開。會議發布了「TOP10%中國國際影響力品牌學術期刊」榜單。
  • 研修通知 | 國際期刊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研修班
    教師的科研能力與素養是個人發展的重要方面,長期以來,國內高校外語教師一直將目光聚焦於國內期刊論文發表,而忽略了國際期刊,一方面,這導致教師學術發展與學術影響領域受限,另一方面,我國高校外語教師群體數量龐大,中文核心期刊數量有限,科研競爭壓力大,很多老師苦於無法找到高質量論文發表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