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思東代表:中文學術期刊質量和影響度亟待提升

2020-12-22 中國教育報

中國教育報北京5月21日訊(記者 柴葳 焦以璇)「提升中文學術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度,不僅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掌握先進科技信息的關鍵舉措,也是打破發達國家科技信息壟斷的重要手段,更有助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國際標準的科技話語體系和評價標準,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發展中的話語權。」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認為,學術期刊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文化軟實力和國家創新力。

一直以來,我國中文學術期刊起步晚、體量小,仍存在高質量期刊數量少、期刊結構不合理、辦刊水平不高等不足,全球影響力較低。熊思東援引相關統計數據介紹說,在2018年度《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81個國家和地區的11877種期刊中,中國大陸以213種居第七位,但在「自然指數」引用最高的82種期刊中,中國大陸期刊為零,「這與我國世界經濟第二大國、科研人員第一大國的地位嚴重不匹配。」熊思東說。

熊思東還注意到,中文學術期刊在重要領域、前沿尖端分布不足,以科技類期刊為例,《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9)》顯示,從學科領域分布來看,應用技術類期刊數量最多,佔總數的38.01%,其次為醫藥衛生類(佔比22.68%)、基礎科學類(佔比20.63%)。同時,中文學術期刊存在小、散、弱的問題,平均每個出版單位僅出版1.15種期刊,平均每個主管單位僅主管3.9種科技期刊。在國際化業務方面,編輯、編委、審稿人等專業人才匱乏,經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市場人員等拔尖業務人才稀缺。

「應將中文學術期刊建設作為科技強國戰略重要舉措,鼓勵紮根中國大地辦學術期刊,強化科學研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導和推動作用。」熊思東建議,出臺扶持鼓勵政策,加快科技評價體系改革,在國家層面的學科評估、平臺建設、項目申報和相關獎項評選中,加入「科研成果發表在中文期刊」指標,引導和鼓勵科研人員將高質量科研成果,尤其是受國家基金資助的成果優先發表在中文學術期刊上。同時,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分階段發展,採用智能信息技術,加快建設我國自主品牌的數字出版與傳播平臺。

相關焦點

  • 熊思東代表:提升中文學術期刊質量和影響度,推進專業化辦刊
    熊思東代表:提升中文學術期刊質量和影響度,推進專業化辦刊 澎湃新聞記者 何利權 2020-05-24 17:40 來源
  • 熊思東代表:提升中文學術期刊質量和影響度,提升我國科技話語權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在今年兩會提交了《關於提升中文學術期刊質量和影響度的建議》,呼籲高度重視中文學術期刊建設,將其作為科技強國戰略重要舉措。「提升中文學術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度,不僅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掌握先進科技信息的關鍵舉措,也是打破發達國家科技信息壟斷,克服科技信息安全隱患,防止科技信息情報被『卡脖子』的重要手段。」熊思東認為,這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發展中的話語權。他建議,出臺扶持鼓勵政策,加快科技評價體系改革。
  • 專訪|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要把誠信作為學術研究的生命來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曾報導,熊思東在履職政協委員時長期關注人文教育。他善於從專業切入,由醫學出發,分析社會問題。比如,提到霧霾對人體的影響,他了解到霧霾的成分與燃煤密不可分,而燃煤主要用於發電。熊思東想到,如果遠距離送電,對燃煤集中處理,不讓小火電遍地開花,就可以減少霧霾的發生。
  • 中文學術期刊的論文,還有沒有用?
    例如,中國的中文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雖然每年都在很慢地提高,但是很多中文期刊的評價和口碑還是很差。例如,部分中文期刊審稿時間太長,處理論文稿件的速度明顯低於國際期刊的平均處理周期。例如,國內很多中文期刊的審稿人,因為時間不夠,就把審稿權給了在校生,而國際期刊的論文基本上都是大專家親自審稿,這從審稿意見的詳細和認真程度完全可以看出。導致中文期刊論文的質量如此之差,最主要的問題還在於國家科研政策導向出了問題。
  • 中山大學被曝列中文學術期刊黑名單
    通知並未明確黑名單作用,只是在重要核心期刊的認定原則中提及,被CSSCI(含擴展版、集刊)收錄的重要期刊都為重要核心期刊,但列入黑名單期刊的除外。  CSSCI全名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目前收錄包括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在內的25大類的500多種學術期刊。
  • 中文學術期刊還有用嗎?
    文章列舉了一些「重點問題」:「中國SCI論文發表數量位列世界第二,但超90%發表在國外期刊;中國期刊的影響因子逐年提高中文期刊到底差在哪中文學術期刊差嗎?不能護短,與國際學術水平相比,是真的差!中文學術期刊差在哪?這個不用說,差在論文質量上。決定論文質量的是哪些因素?作者、審稿專家和編委會等。哪些因素導致中文期刊逐漸變差的?
  • 九成SCI論文「出逃」國外,中科報:中國期刊亟待逆風翻盤
    「科研成果不發表在中國期刊上,很難讓廣大中國科研工作者知曉。中國期刊的重要性和發展的急迫性不言而喻。」 任勝利說。他指出,中國期刊小、散、弱,同質化現象明顯。小即規模小,一本期刊大約發文200篇;散即分布散,每個出版單位平均只有1.16種期刊;弱即影響力弱,大多出版單位只有一種期刊;同質化非常嚴重,缺乏學科分布、學術定位的考慮。
  • 九成SCI論文「出逃」國外 中科報:中國期刊亟待逆風翻盤
    「科研成果不發表在中國期刊上,很難讓廣大中國科研工作者知曉。中國期刊的重要性和發展的急迫性不言而喻。」 任勝利說。他指出,中國期刊小、散、弱,同質化現象明顯。小即規模小,一本期刊大約發文200篇;散即分布散,每個出版單位平均只有1.16種期刊;弱即影響力弱,大多出版單位只有一種期刊;同質化非常嚴重,缺乏學科分布、學術定位的考慮。
  • 中文學術期刊還有用嗎?
    文章列舉了一些「重點問題」:「中國SCI論文發表數量位列世界第二,但超90%發表在國外期刊;中國期刊的影響因子逐年提高,但很多中文期刊評價不高;對比國際期刊的「秒回」,一些中文期刊的審稿時間長達9個月;對比國際期刊全文刊載,不少中文期刊吝嗇地將篇幅限制在
  • 外籍人才引進、中文期刊發展……兩會代表委員建言!—新聞—科學網
    其三,博士生招生規模無法滿足學科發展需要,也由此造成地方「雙一流」高校科研力量薄弱,不利於學科發展和學校整體水平的提升。 「地方『雙一流』高校的發展質量如何,將直接影響著「雙一流」建設重大國家戰略的推進成效,影響著全國高等教育的戰略布局。因此,要統籌謀劃這部分高校的發展問題,對其釋放更多的政策空間,推動這部分高校實現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宋純鵬說。 如何統籌謀劃?
  • 學術期刊及影響因子
    期刊編輯確實有保持高影響因子之類的壓力,但基於幾個原因,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自己的期刊參與其中。對主編(Editors-in-Chief)來說,影響因子是一個極為重要且有用的工具,可以通過引用數來展現他們的工作質量,向世界表明他們將科研出版守門員的角色扮演的有多好。對於出版商來說,影響因子可量化衡量旗下各種期刊的表現。對於科研作者,將自己的工作發表在高影響因子期刊可以幫助提升科研職涯。
  • 學術期刊鑑別指南
    該索引目錄是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發布的,登錄官方網站可以免費下載權威的CSSCI 和CSSCI 擴展版期刊目錄。評價中心每年都會對期刊目錄進行調整,實行動態考核,分為CSSCI 引文索引、CSSCI 引文索引擴展版和CSSCI 集刊三大類。CSSCI(2019-2020)一共收錄了568 種期刊,涵蓋人文和社會科學的所有學科門類,是目前人文社會科學中文發表認可度最高的索引目錄。
  • 綜述型與研究型論文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
    綜述型論文和研究型論文是科技期刊中最重要的2種論文類型。本文總結了綜述型論文的總體發展情況,著重分析綜合領域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6種頂級國際期刊,統計其綜述型論文與研究型論文的比例,比較2種文獻類型對期刊被引頻次的貢獻,在此基礎上探討科技期刊中綜述型論文與研究型論文對期刊學術質量的影響,以期為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提供參考。
  •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Q1區,影響因… 2020-12-1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山大學被曝列中文學術期刊黑名單 校方回應僅用於內部管理
    CSSCI全名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目前收錄包括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在內的25大類的500多種學術期刊。 近日,中山大學CSSCI黑名單一公布,就被多次轉發,還引起了爭議。經管之家論壇上名為《中山大學公布CSSCI期刊黑名單目錄》的帖子已經成為了學術道德監督板塊的「火」帖。
  • 中山大學被曝列中文學術期刊黑名單,校方回應僅用於內部管理
    通知並未明確黑名單作用,只是在重要核心期刊的認定原則中提及,被CSSCI(含擴展版、集刊)收錄的重要期刊都為重要核心期刊,但列入黑名單期刊的除外。CSSCI全名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用來檢索中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文獻被引用情況。目前收錄包括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等在內的25大類的500多種學術期刊。
  • 什麼是影響因子,期刊影響因子對學術研究的重要性?
    在學術方方面面所產生的影響叫著學術影響,對某個領域你學術專業的理論影響和實踐影響等。學術影響通常體現在影響因子上。影響因子是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中的一項數據。就是某期刊最近所兩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在這個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這個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這也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所以好多人發表的期刊會刊到綜合影響因子0.0幾,0、1幾,0.2幾,複合影響因子又是幾點幾,你所發表的期刊有沒有影響因子在知網官網也了查旬。
  • 學術期刊視角下高校教師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機制——基於紮根理論的探索性研究
    【方法】深度訪談並編碼高校教師、期刊編輯、審稿專家對學術不端影響因素的看法,構建高校教師論文發表中學術不端行為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模型。【結果】學術素養、制度政策、把關服務和學術環境4個主類屬是影響高校教師在論文發表中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因素。【結論】學術不端行為的防範和治理需要學術共同體的共同努力。提升高校教師的學術素養是規避學術不端行為的前提。
  • 中國科技期刊現狀:影響因子還不高 缺好稿
    28日,由中國科協組織編寫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7)》(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布。《藍皮書》首次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中國科技期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質量和國際影響力,《藍皮書》也給出了建議。
  • 中文期刊望「洋」興嘆須提「質」補強
    在我國的科研評價體系中,幾乎所有科研單位都將期刊進行分類,以此折算成論文得分,並作為依據獎勵。像世界「塔尖」期刊《科學》和《自然》,影響因子當然最高。有些高校發表一篇CNS論文獎勵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並不罕見。而過於偏重SCI影響因子,就是導致高質量論文外流,造成中文期刊望「洋」興嘆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