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新舉措,雲端培訓研討助力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0-08-28 語合中心

隨著「網際網路+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各國中文學習需求的日益旺盛,線上教學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探索出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拓展線上教學發展空間,促進中文教學內生發展,也已經成為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


新學期即將到來,不少地區紛紛開展了相關培訓和研討會議,教師們在會議上都有哪些收穫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會議研討,促進在線教育開拓新局面


信息技術的發展早已成為了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網際網路教育模式因其突破了時間性和空間性的限制,更加有利於學生共享優質的課程資源,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線上中文教學,教師們也對其進行了總結和探討。

在英國,一場以「漢語在線教育的轉變、原則、技術與實踐」為題的網絡研討會,讓參會教師們對中文在線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會上,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丁安琪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吳曉靜分別對「以交際為目標的國際中文教學活動設計」和「利用數字資源開展漢語口語教學」進行了講解。

不少教師反饋,網絡研討會融合了在線中文教學理論與實踐,為海內外中文教育從業者應對新形勢下的中文教學提供了切實的幫助。


在荷蘭,中文國際教育創新研討會的舉辦,也為推動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地的中文教學實踐與交流,促進周邊地區中文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深遠的影響。

研討會以「基於創新教學法的中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為題,圍繞海外中文教育教材、教學法、教學對象的研究與實踐、高效的遠程課堂教學設計、歐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框架與中文教學等問題,討論如何在中文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為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中文習得建立橋梁與紐帶作用。

作為「創新」的一種嘗試,分組討論部分還採用了「PechaKucha」——一種簡潔的快節奏發言方式。討論小組分別圍繞學習動機的激發與培養、在線中文教育、中文教師的素養養成等主題進行分享和討論。大家從各自經驗出發,就教學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做了深入探討。

不少老師表示這次研討會為大家提供了交流的機會,會議主題設定貼近教學實際,研討內容對今後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泰國,當地時間8月13日,線上教學研討會的召開,也讓這裡的中文教師收穫頗豐。一開始,中文教師李玥介紹了面向非學分線上教學,並重點介紹了非學分學生學習中文的特點和近期的教學體驗,面對線上教學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幾個可以研究的方向。

本土教師林玉青則從教學環節入手,在暖身、複習、認字、運用、活動和總結六個方面分享了她的教學經驗,並認為針對兒童教學,應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在研討活動中,老師們共同討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也慷慨地分享了各自的心得體驗,有老師表示:新手教師在線上教學中的確遇到了很多共性的問題,但是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也從其他老師的分享中獲得了新的教學思路,知道了一些實用的線上教學方法和網站等等,將一些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


匯聚方法,教師積極找尋中文教學新方法


隨著網絡教學的全面開展,教學方式的變化也給不少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讓學生們在中文課堂中收穫的更多,教師們也在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來自義大利的中文教師高玉輝在暑假期間承擔了當地華裔初級、高級文化課程,但是因為學生的年齡、中文能力參差不齊,加上網絡教學對設備、信號的高要求,教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於是針對初級(基礎)課程的學生,高玉輝通過朗讀、複述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能力,再通過拼音輸入交作業的方式提高了大家的中文實際應用能力。

高級(提高)班的課程主要由《三字經》學習、背誦,詩詞學習、欣賞,老師、學生講故事三個板塊組成。

針對《三字經》的學習,高玉輝讓學生了解了古人為人處事的道理;詩詞欣賞部分,高玉輝從畫面感十足的現代歌詞到詠物寄情的唐詩宋詞,讓學生們領略了中華文化從古至今的語言美,通過講解和吟唱,讓他們了解一些文學常識,感受詩詞的韻律美,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背誦。

在老師學生講故事環節,高玉輝專門講了「三十六計」中的成語故事,學生們不僅理解了成語的含義還領略了中國人的智慧。此外,學生也通過準備故事、講故事的方式,提高了自身的中文水平。


在馬達加斯加,中文老師們在考慮到馬達加斯加網絡條件和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確定採用messenger平臺,並通過「PPT+語音」相結合的模式開展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彌補在線教學互動較少、學生訓練機會不足的缺陷,老師還主動給學生增加了不少課後作業。同時,老師們還會將學生作業中具有共性的問題提煉出來,反饋給任課教師,以便教師在下一堂課給學生分析講解。這一舉措不僅督促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有效地促進了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升。

而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國際中文教師李思瑩每周都會給學生推薦一部中國電影,並根據電影情節和內容設計一些問題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看完電影後用中文回答。



學生們表示,雖然上課的地點和方式發生了變化,但老師們提供優質的教學內容和有趣的教學方式讓他們很享受線上學習的過程,對中文的熱情有增無減。


專業培養,不斷推進線上「中文+」教學發展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各國青年認識到了學習中文的重要性。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不少「中文+」課程也移至線上,不同於線下教學,如何在線上更好的為學員教授「中文+」課程也成了不少老師不斷探索的目標。




目前,斯裡蘭卡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網上教學已成為了新常態。當地時間7月23日和24日,在ZOOM平臺上,海關中文第2期和中資企業屬地員工文化中文班正式開啟。


負責設計海關中文和文化中文兩門課程的中文教師費燕洪,專門考慮到兩門課程的特殊性和斯裡蘭卡本土國別化特徵設計了不一樣的線上「中文+」課程。


海關中文課針對的是斯裡蘭卡海關官員,由於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直接接觸中國旅客、商人,他們需要對簡單的日常交際用語和同海關工作相關的中文有所了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費燕洪從這兩方面入手,在線上教學中突出聽說,強調活動和操練,並藉助學員們的母語僧伽羅語,提升了線上課堂的整體效果。


而文化中文課針對的是中資企業的斯裡蘭卡員工,他們在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一些跨文化交際和文化上的困惑,所以該課程中,教師主要以介紹、展示中國文化的視頻和相關內容為主。



不少學員在上完課後表示,「這是我第一次上網課,老師網上教學的能力特別出色,用心保證了中文課的高水準。」「總的來說,我很喜歡這門課的呈現方式,有很好的課程規劃,很容易跟進。學習完這門課,我希望能夠拓寬我的中國文化視野,提升我的口語技能。」



在泰國,各種「中文+」培訓也在線上開展得如火如荼。「起初我們對課程質量還有些擔心,但是通過微信群及Zoom軟體,課程進行得很順利,溝通順暢,答疑及時,讓我們打消了所有的擔心。」參加培訓的學員表示。


培訓中,老師們除了結合學生們的專業講授一些詞彙外,還帶領學生進行實踐。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員們還體驗了一把中國的「網購」。學員李飛雲說,希望以後還能跟老師在線上學習更多的中文和國際商務知識。



在馬來西亞,中興教育首席技術官徐巍也給在場的學員帶來了一場有趣的「中文+職業技能培訓」線上課程。課程中,學員們通過「全球5G產業的最新進展」講座,了解了5G技術的開發、發展及各領域應用等,其內容的豐富以及老師在線上生動的講解,都讓不少學生表示收穫頗豐。


目前,馬來西亞、泰國、坦尚尼亞、衣索比亞等40多個國家均開設了「中文+」課程,而隨著線上教學的不斷推進,中文教師們也將不斷通過結合網絡特性和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制定出適合當地學生的課程內容。


如今,國際中文教育與網際網路已經深度融合,如何利用新技術,整合優勢資源,創新性地開展中文教學是國際中文教師們需要思考的方向。而針對不同國家以及不同中文學習程度的學員,如何把更好、更有趣且創新的中文課堂展示給他們,也是現階段每位國際中文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國際中文教育組織負責人聯席會召開,形成《全球中文教育發展倡議》
    歐洲漢語教學協會、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學會(CASLAR,美國)、美國中文教師學會(CLTA)、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IACL,美國)、英國漢語教學研究會、加拿大中文教學學會、智利中文教師協會、澳大利亞中文教師聯會、紐西蘭中文教師協會、世界漢語教育史研究學會(日本)、韓國中語中文學會、蒙古國漢語教師協會、泰國華文教師公會、南非中文教師協會、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中國臺灣)、香港中文教育學會等各地中文教育社團負責人云端線上相聚
  • 學術期刊平臺:助力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守正出新
    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蓬勃發展,不僅有助於滿足各國民眾對漢語學習的需求,也有助於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與理解,加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相比其他學科專業,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期刊服務與論文發表需求嚴重失衡,不能真正體現中文教學的「國際性」「專業化」「多學科交叉」的學術特點,不能真正展示國際中文教育由校園專業到職場發展的創業實踐,從學術研究到業務需求的二語教學先進技術、理論方法、政策舉措的創新實踐……很顯然,這些已經嚴重影響了優秀成果的培育、交流與傳播,進而影響了優秀人才的培養以及優秀成果轉化、推廣和示範等典型指導作用的發揮
  • 聚焦教學 | 這些研討助力提升中文教學技能
    如何打造深受學生喜愛的高效課堂,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拓展線上教學發展空間,是每位國際中文教師都在不斷思考的問題。
  • 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正式啟動
    12月14日下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會堂正式啟動。特別是今年以來,國際中文教育並沒有因為疫情放慢發展的腳步,中外各級各類學校和專業機構積極應變、主動求變,利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開拓新模式、打造新平臺,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進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時代。 田學軍說,兩個月前,全球首個網絡中文課堂—希臘愛琴大學網絡中文課堂正式投入運營。
  • 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邀請函
    尊敬的      先生/女士: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指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等主辦,亞洲教育論壇培訓中心、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教育與產業合作分會等承辦,成都市博覽局、成都市教育局支持的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擬於2020年11月13-15日在中國成都舉行,會議主題是:「 教育之光,點亮未來」。
  • 2020「創新與實踐」東南亞國際漢語教育研討活動(清邁站)暨泰國...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曼谷9月28日電(記者孫廣勇)9月26至27日,2020「創新與實踐」東南亞國際漢語教育研討活動(清邁站)暨泰國北部本土漢語教師培訓成功舉辦。
  • 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在創新和發展——聚焦2019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
    (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12月9日至10日,連續承辦12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長沙,迎來了2019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名中外嘉賓因中文的魅力在湖南相遇,探討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創新和發展。
  • 菲律賓本土中文師資培訓「雲端」開課
    本報馬尼拉7月4日電(記者王思成)菲律賓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日前舉行菲律賓教育部本土中文師資暑期線上培訓。菲律賓教育部官員、中國公派菲律賓教師、本土中文教師共計一百餘人參與了培訓的「雲」開幕式。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汪敏鋒在致辭中表示,今年紅溪禮示孔院克服疫情影響,與菲教育部本著「停課不停學」的宗旨,積極探索新方法,克服軟硬體種種困難,組織了此次在線暑期中文培訓。此次培訓立足菲律賓公立中學中文教學體制和本土課堂特點,以語言功能為綱,在培訓本土中文教師中文水平的同時,更重視中文課堂教學技巧,培訓課程趣味性、實用性、針對性強。
  • 聚焦高質量教育發展 2020年度教育論壇即將啟幕
    央視網教育盛典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 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方向。在本次活動中,教育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全國各知名高校和中小學校長以及國內知名教育機構負責人匯聚一堂,共同圍繞當前教育發展的熱點問題、重大問題展開討論。
  • ...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
    本次交流周以「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為主題,順應了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趨勢。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加強語言教育的雙向交流與合作。同時,歡迎中外企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際中文教育,打造新的發展業態,形成新的合作模式,推進在線中文教育平臺建設、資源建設、標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中文教育實現高質量融合發展。
  • 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朋友圈」聚會了
    12月14日下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北京語言大學正式啟動。圖丨嘉賓手按象徵國際中文教育大家庭的水晶地球儀,一起啟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由北京語言大學、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現場150多名北京有關高校師生代表,以及全球100多個國家1600多名觀眾線上參加了啟動儀式。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出席了啟動儀式。
  • 氣候投融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12月6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委會指導支持,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愛丁堡大學商學院、陸家嘴金融城綠色金融發展中心等聯辦的第八屆(2020)SIIFC國際研討會「氣候投融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國內外氣候投融資、綠色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聯動交流互動,針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綠色金融與氣候投融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運營體系以及激勵機制的構建完善等重要問題和研究熱點進行深入研討
  • 「凝聚灣區科協社團力量 助力高質量發展」研討沙龍昨日舉行
    5月14日下午,「凝聚灣區科協社團力量 助力高質量發展」研討沙龍在市委黨校舉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梁麗嫻出席了活動。研討沙龍上,專家們結合省、市級科技社團自身工作,圍繞發揮科技社團特色優勢作用,服務行業產業特別是製造業創新驅動發展等內容分享辦會經驗,並現場與參會的中山20餘家市級科技社團代表進行交流、研討、對接,共同把脈中山科技社團及科技創新發展形勢,凝心聚力推動科技社團中山助力高質量發展。
  • 搭建發展平臺,促進人才培養,中文+助力國際中文教育發展
    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的加深,語言交流已成為新形勢下有效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基礎。而 「一帶一路」倡議、中巴經濟走廊、中泰鐵路等項目的持續發展,也使越來越多當地青年認識到學習中文的重要性。國際中文教師林曉雨介紹,這裡的學員多為各公司的精英,對中文和中國的科技成就興趣濃厚,因此在課堂上,除了教授中文知識外,也會擴展很多科技方面的專業詞彙和商務禮儀,受到學員們的一致歡迎。
  •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14日在北京啟動。記者從交流周活動上了解到,目前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在啟動儀式上表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載體。
  • 「後疫情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如何轉型?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給各國教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國際中文教育也面臨短期的下行壓力與挑戰。但危機中往往孕育著新機,我們更要有在變局中破局的勇氣和自信。為有效應對疫情,許多國家採取了關閉學校的防疫措施,教學模式從線下學習為主轉向線上學習,教育生態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也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長期影響和挑戰。目前看來,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中文教師的信息素養亟待提升,數位化教學資源建設亟待加強,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亟待改革,現行的教學管理模式亟須創新等。面對挑戰,如何才能化危為機,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 國際中文教育中外企業家論壇順利召開
    在「國際中文在線教育的市場前景」議題中,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副社長劉捷分享了對國際中文在線教育市場的理解,以Aha Chinese的發展情況為例,認為國際中文教育市場大有可為。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Lingo Bus總經理蘇海峰介紹了Lingo Bus的發展過程及平臺模式,以及對國際中文教育市場未來的展望。
  • 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 新北區成立高新教育發展基金會
    &nbsp&nbsp&nbsp&nbsp5月31日,新北區成立高新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要資助新北區困難以及遭受重大變故的學生、在職教師,資助新北區教師培訓提升及教育人才引進,資助新北區提升辦學條件,獎勵新北區優秀學生、教師(幼兒教師)、校長(幼兒園園長)。
  • 「中文+職業教育」發展呈現新特點,助力海外學子實現人生夢想
    近年來,隨著中國與各國在各領域的交往不斷深化,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懂中文的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大幅增長。因此,「中文+職業教育」應運而生。這一項目的開展不僅滿足了各國學員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各國培養了既懂語言又懂技術的專業人才,同時也推動國際中文教育發展步入快車道。
  • 「聚焦新需求,推動新發展」——中國與非洲國家中文教育合作前景...
    與會嘉賓紛紛提出,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區分專業方向設置、實施「訂單式」人才聯合培養等方式,必將推動非洲國家中文專業高質量建設,有效促進學生就業。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校長馬米認為,推動非洲各國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中文教育領域專業化項目交流,發展全面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