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創新與實踐」東南亞國際漢語教育研討活動(清邁站)暨泰國...

2020-12-11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曼谷9月28日電(記者孫廣勇)9月26至27日,2020「創新與實踐」東南亞國際漢語教育研討活動(清邁站)暨泰國北部本土漢語教師培訓成功舉辦。本次培訓由清邁大學孔子學院、泰國教育部民校教育委員會、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來自泰北52所大中小學的110位本土漢語教師到場參加,共有300餘位本土教師參與了線上培訓,培訓在線直播視頻觀看量達16,000人次。

&nbsp&nbsp&nbsp&nbsp泰國教育部民校教育委員會查樂猜·瓦薩西裡處長(Mr.Chalermchai Vasasiri)、清邁大學副校長龍姆·吉拉努功(Mr. Rome Chiranukrom)、清邁孔院中方院長沈毅等出席了開幕式並發言。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教學資源處邵亦鵬處長、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國際合作部秦莉主任、四川新華樂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駱鶴凌通過視頻專門為本次培訓發來了賀辭。

&nbsp&nbsp&nbsp&nbsp樂猜·瓦薩西裡處長在致辭中表示,中文是現代最重要的外語之一,也是經濟交流的重要語言。受到疫情影響,泰國漢語師資力量缺乏顯得更為明顯,通過培訓本土教師提高其教學及工作能力,發揮教師潛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感謝清邁孔院看到了培養本土教師的重要性,並通過培訓手段和課程的創新和實用性,使教師們學習到更多教學方法和提高技巧。邵亦鵬處長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教師培訓暨研討會,讓當地中文教育工作者有一個很好的互相交流、學習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好機會,預祝活動圓滿成功。龍姆強調清邁大學重視中文教學發展,同時還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孔子學院開展漢語教學和本土漢語教師培訓工作。沈毅院長指出全球化時代的中文教育,跨越國界,越來越需要從國際化角度思考和推進教材、教師、教學法「三教」工作。長期以來,清邁孔院一直致力於開展本土教師培訓,力求能為本土漢語教師在後疫情時代更好的開展漢語教學提供幫助。

&nbsp&nbsp&nbsp&nbsp針對本次培訓,清邁孔院認真地做了前期調研,了解了當地本土教師的實際需求,同時採取線上直播線下交流研討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緊密結合形勢發展,有針對性地安排了培訓內容,邀請了有代表性的主講嘉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科技手段發現和運用漢語教學資源。

&nbsp&nbsp&nbsp&nbsp清邁孔院三位優秀公派教師李玥、王瑜珂、麼爽結合實際,以《「先練後講」教學模式的演示》、《網絡資源助力中文教學》和《漢語教學在社交平臺的運用與傳播》為主題,交流分享了通過「先練後講」的方式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介紹了相關網絡資源並演示使用方法以及將新媒體社交平臺運用於漢語教學過程和心得,強調了資訊時代國際中文教師應提升的數位化能力和學會開發利用相關教學資源,得到了參訓學員好評。

&nbsp&nbsp&nbsp&nbsp本次培訓邀請了來自四川新華樂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娜老師、宋卡王子大學的世玉博士(Dr.Pichai Kaewbut)、知名獨立國際中文漢語教師劉志剛進行授課。三位老師分別從「科技+」助力國際中文教育創新發展、漢語任務型教學活動設計、影視視頻素材在漢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內容豐富、實效性和針對性很強的講座,拓展了學員們的漢語教學視野,提升了漢語教學實踐能力。

&nbsp&nbsp&nbsp&nbsp來自泰國東亞大學中國學系的陳明月老師表示:「要當老師,自己先有一桶水才能教給學生一杯水,本次培訓的效果顯著,要把學到的內容利用到教學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感謝組織本次活動的機構,感謝老師們的付出,希望下次還有機會一起學習」。來自泰國達府民教委美速市智民學校的漢語老師伊蘭表示「來參加培訓之前,我也在教學當中嘗試使用更多的科技手段去提高教學水平。這場培訓就像是我的一場及時雨,通過老師的講解指導我有了繼續努力去學習去提高的勇氣,兩天的培訓,收穫了很多知識,接觸和了解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技術,先進的教育觀念以及如何能將新技術融入到教學中為我們的學生提供更優質的中文課程。」

&nbsp&nbsp&nbsp&nbsp結業典禮上,舉行了由四川新華樂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清邁大學孔子學院一起成立的「新華—國際漢語文化交流中心(清邁)」揭牌儀式,雙方希望通過搭建平臺,共同助力國際中文教育在泰北地區的發展。最後,沈毅院長、基教委項目官員迪恩·甘多邁(Dr.Trin Kandokmai)及孔院教師代表為學員們頒發了結業證書。

相關焦點

  • 東南亞漢語教育促進中外人文交流
    ,漢語國際教育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推進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為東南亞區域提供人才支撐,成為包括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在內的教育工作者的時代使命。在漢語國際教育新內涵、新形勢、新徵程這一時代背景下,國內專家學者對漢語國際推廣、東南亞漢語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及孔子學院改革發展等相關議題展開了學術交流與研討。從漢語教育角度來說,東南亞漢語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充實東南亞漢語師資隊伍,並加強所在國漢語教材建設和服務社區能力,探索一條適合所在國學生漢語學習特點的培養路徑。
  • ...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教學資源」創新實踐論壇研討活動...
    原標題: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教學資源」創新實踐論壇研討活動舉辦2020年11月26日至27日,匯智·成長·創新——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暨「教學資源」創新實踐論壇研討會在京順利舉辦。本次研討會由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小學教育協調發展中心、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室聯合主辦,首都師範大學朝陽小學承辦。
  • 線上活動 | 2020年全國「雙有」活動總結暨研討交流活動(線上方案)
    線上活動 | 2020年全國「雙有」活動總結暨研討交流活動(線上方案) 2020-10-13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業介紹】漢語國際教育
    ,掌握漢語國際教育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國際漢語教學、跨文化交際以及文化活動策劃與推廣的能力,能夠從事國內外漢語教學、國際教育和中外文化交流與推廣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就業前景 我校培養優勢:師資力量雄厚,專業課教師多為雙一流院校畢業的碩士或博士生,外教一名;校企合作單位為泰國SPN Baanpasa 語言培訓中心,為我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提供泰國中小學漢語教師的實習崗位。
  • 泰國曼松德孔子學院舉辦在線教學中期研討活動
    中國僑網9月18日電 據泰國《世界日報》報導,日前,泰國曼松德昭帕亞皇家師範大學孔子學院舉辦漢語教師教學沙龍第4期——「曼松德大學中文系在線教學中期研討」活動。沙龍主要圍繞本學期曼大中文系在線課程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展開,著重探討如何提高在線教學的效率。本次沙龍同時也是對開展在線教學的曼松德孔院國際中文教師志願者的一次中期教研培訓活動。
  • 泰國巴吞他尼大學招國際漢語教育碩士,緩解本地漢語教師稀缺難題
    近些年,泰國的漢語教育空前高漲,學漢語的人數迅速增加。泰國境內開設漢語課程的學校,由10年前的100多所增加到現在的3500多所,學生人數由5萬人增加到了150萬人,每10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在學漢語。漢語已成為泰國的第二大外語,泰國也是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國家。
  • 珠三角人工智慧教育研討暨青少年機器人DIY挑戰賽熱力開賽
    12月19日,2020年珠三角人工智慧教育研討暨青少年機器人DIY挑戰賽在東莞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舉行,吸引了80所中小學校、校外機構的482支隊伍、744名選手(其中小學554人、中學190人)、196名教師踴躍參加。
  • 清華終身學習雲課堂東南亞專場開幕式暨首場活動舉行
    清華新聞網7月11日電 2020年7月9日,由清華大學東南亞中心、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主辦,印度尼西亞中國商會總會支持的「清華大學終身學習雲課堂——東南亞專場」公益講座活動在「雲端」開幕。清華大學副校長、教務長楊斌,清華大學東南亞中心主任、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劉震等出席開幕儀式。
  • 2020年全國生活·實踐教育年會暨宜昌市勞動教育研討會召開
    中新網·湖北2020年全國生活·實踐教育年會暨宜昌市勞動教育研討會召開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8日 16:15 來源:中新網湖北今日熱點:2020年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下月在武漢舉辦全國生活·實踐教育年會暨宜昌市勞動教育研討會在天問教育集團召開。
  • 新常態、新舉措,雲端培訓研討助力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
    隨著「網際網路+教育」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各國中文學習需求的日益旺盛,線上教學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探索出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形態,拓展線上教學發展空間,促進中文教學內生發展,也已經成為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路徑。
  • 泰國東南曼谷大學培養並實力支持國際留學生進入東南亞
    為響應全球規模最大的經濟貿易協定RCEP的成功籤署,泰國東南曼谷大學全面提升物流專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課程,培養大批高素質物流專業人員進入東南亞乃至全球人才市場,目前對國際學生開放泰國碩士留學、博士留學以及專升本、本科學士學位國際課程。
  • 2020年「雙有」主題教育活動總結暨研討會在南京舉辦
    2020年全國少年兒童「心中有祖國  心中有他人」(簡稱「雙有」)主題教育活動總結暨研討交流活動日前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辦,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研討在防疫常態化背景下,新時代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創新發展。
  • 「華山論劍」 泰國漢語教育不斷發展
    我的志向就是學好中文,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文將是國際社會的主流語言之一,對我將來學習、工作、生活都有重要意義。」泰國暹羅大學的大二學生瓦拉叻在「漢語橋—寶石王杯」國際漢語大賽的演講比賽現場這樣動情地說。 8月5日,由海上絲路孔子學院主辦的第十五屆「漢語橋—寶石王杯」國際漢語大賽在泰國博仁大學舉行。來自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4483名選手參加角逐。
  • 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舉行教師教育系列講座
    東南亞教師教育系列講座(SEA-Teacher-TVET Lecture Series)收穫了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多國教師所投遞的約105份創新演講視頻。本次活動由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Southeast Asi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簡稱SEAMEO)發起,通過東南亞教師計劃(Pre-Service Student Teacher Exchange in Southeast Asia,簡稱SEA-Teacher)及東南亞職業技術教育計劃(Southeast Asian Technical and
  • 我省舉行中小學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研討暨現場展示
    本報訊(見習記者 阿妮爾)日前,全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研討暨現場展示活動在泰興市舉行。活動旨在推動我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更好地謀劃「十四五」期間我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試點發展。
  • 廣西與東南亞民族建築藝術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學員赴泰國考察
    (文/鋒範)2019年8月18日,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廣西與東南亞民族建築藝術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學員在項目負責人江波教授、導師玉潘亮教授、莫媛媛副教授的帶領下赴泰國開展為期7天的東南亞民族建築的實地考察之旅。
  • 疫情帶來改變,專家研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何去何從
    8月14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科建設研討會在線上舉辦,來自漢語國際教育學界的近30名專家學者探討「新形勢下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發展與建設」。關於新形勢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面臨的新問題,北京大學李紅印教授首先在發言中指出,「要從漢語教學未來的學習、教學、心理等樣態來思考國際中文教學的新範式、新目標。」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宋暉教授指出,學科內部調整應該建立在對戰略、政策和市場導向分析的基礎上,深化對混合式教學的認知,建立線上課程庫,面對多元的就業環境,還需要在專業課外賦能。
  • 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朋友圈」聚會了
    12月14日下午,「新項目、新夥伴、新發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在北京語言大學正式啟動。圖丨嘉賓手按象徵國際中文教育大家庭的水晶地球儀,一起啟動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啟動儀式由北京語言大學、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現場150多名北京有關高校師生代表,以及全球100多個國家1600多名觀眾線上參加了啟動儀式。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田學軍出席了啟動儀式。
  • 動態丨南京市青少年創新教育學術研討活動在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舉行
    為進一步推進創新教育發展,提升師生科技素養和信息化科研能力。12月10日上午,南京市青少年創新教育學術研討活動暨首批中小學創新教育實驗基地學校授牌儀式在南京市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順利舉行。
  • 泰國民間漢語教育機構發展狀況分析
    *來源:學刊微觀(xuekanweiguan),作者朱巧梅 泰國是東南亞漢語教育市場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國家,民間漢語教育機構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產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