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寫給高中生們的一封信
文|馬亞軒律師
(01)
高中一起逃課打球的李哲。
經歷三年寒窗打球……不是,寒窗苦讀。
終於考進大學。
又經歷四年寒窗苦讀。
又終於圓了他和高中班主任做同事的夢想。
是的。
他去我們就讀的高中教學辣。
喜大普奔。
他成為了一名靈魂工程師,並且和他班主任做了同事。時隔四年!
(02)
幾天前,李哲用微信給我發來一段視頻。
畫面是漆黑的夜晚,微弱的燈光,一個小女孩蹲在路邊的草叢中在大聲朗讀,語速很快,一遍遍重複,試圖強制記憶。
接下來。
一個畫面是操場中間,一個男孩紙對著鏡頭連續大喊:
我要上清北!我要上清北!我要上青春!
高中。
是一個人人格塑造和心智成長的重要時期。
要麼上青春,要麼被青春上,根本沒得選。
(03)
我們漫長的一生,在那個心智敏感的年齡段埋下種子。
進而影響一生。
2018年7月。
河南欒川,51歲老伯,騎電動車出行。
正駕駛前進,前方突然出現一個年輕人:張青竹,你還記不記得我?
你是?……老伯正要展開愉快的回憶,卻聽啪的一聲,一記火辣的耳光打在臉上。
只聽年輕人大罵:「以前咋削我的,還記得不記得?啊?」,又是一記耳光。
年輕人繞到電動車左側,左右開弓,噼裡啪啦醬……張老師被打得軲轆進玉米地,不敢還手。
只是連聲道歉:兄弟,對不起,有話好好說,我給你道歉。
毆打持續了20多分鐘,被群眾勸開。
年輕人撂下一句話:以後見一次打你一次。
被教過的學生打臉,張老師回去後跟誰也沒提。
又不是啥光彩事兒,那麼張揚幹什麼?
(04)
毆打他的視頻,5個月後被發到網上,瞬間火了。
媒體跟進,真相得以披露。
原來雙方結怨,是1998年,也就是20年前。
今天健壯的年輕人才13歲,讀初一。
家境貧寒,母親離異,父親沉默寡言,且非常嚴厲。
因課堂打瞌睡。
他被31歲班主任踩在腳底下連踹幾十腳,無力反抗。
孩紙被揍的憋屈,到家不敢告訴嚴厲的父親。
孩紙被踹得招架不住,去找校長投訴。
卻遭到報復。
當事人稱:「初二那段時間,他對我變本加厲惡意報復,經常找機會隨心所欲打我。這對我心靈造成了一輩子的傷害,直到為人父依然過不了這個坎,造成的心理傷害還可以讓我做噩夢。」
(05)
正是我們過去的經歷塑造了我們自己,而非其他。
人生漫漫,在心靈瘋狂成長又不成熟的年紀,一切都是那麼深刻。
無論好壞。
這些原始精神經歷會永久保存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即便時隔多年,記憶逐漸模糊直至消失,但曾經塑造過我們人生的經歷,依然潛伏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
伺機而動,默默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人生成就。
(06)
這個年齡段最大的矛盾的是我們必須用愚昧的心智去做成年人才能完成的偉大事業——奠定一生的航向。
高考。
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挑戰。
但無論如何,作為以挑戰為常態的人生路。
我們得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不幸的是,我們的高考常常與蠢萌綁在一起。
以後,我們在人生旅程中會經歷頓悟,明白智慧的真正含義。
那時,我希望你會慶幸自己人生起航之初就做出了理性智慧的選擇。
(07)
我們認為。
高中生做到理性智慧的選擇,應該明白以下幾點:
一、讓自己的內心真正充滿愛。
唯有我們心中的愛,才是一切智慧的源泉。
高中的孩紙們,常常被生命發育所帶來的叛逆和固執而喪失自我。
不僅反對自己的父母老師,也反對自己……
明知道這樣做不對,但就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叛逆和擰巴。
心智在矛盾中成長孕育,這本是一切事物成長的規律,大可不必過多指責。
但叛逆歸叛逆,固執歸固執,成長過程中,且不可喪失本性和心中的愛。
你必須做到足夠勇敢,祛除膽怯,才能追隨自己的心。
堅強吧!
孩紙們,做個勇敢的人,勇敢去愛,去愛自己的父母,去愛自己的老師和同窗。
做一個恩怨分明,不拘小節,心胸廣闊,有情有義的人。
這些優秀品質終將帶你回歸自我,回歸智慧,給你帶來無窮的力量和奮鬥源泉。
二、放棄心中的羈絆,勇於追隨自己的內心。
陽明先生講:人人皆可為堯舜。
意思是告誡我們,智慧不在心外,而在你的心內。
真正的力量應該來自於內心的呼喚,而非外界的訓誡和激勵。
學校的口號和激勵,始終是乾涸大地的小雨,並不足以浸潤你的內心,讓你充滿豐盈鬥志和飽滿人格的應該是來自你內心的力量。
你應該排除雜念,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放下心中的羈絆吧!
在最無畏的年紀去矢志去追求自己內心所想!
你必將把握命運,將未來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08)
三、唯有行動才能改變未來。
擁有強大的內心並不能解決我們所面臨的人生困境。
唯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
一次微小的行動足以勝過一萬次口號。
林肯小時候,父親低價在西雅圖買了一處農場。
但地上有很多石頭。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
但父親說:
「如果這些石頭可以搬走的話,那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他也就不會如此廉價把地賣給我們。這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哪裡搬得完呢?」
有一天,父親進城買馬,母親帶著小林肯和兄弟姐妹們在農場勞動。
母親說:
「孩紙們,吃飽沒事,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吧?」
於是,他們就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
不長的時間,石頭就被搬光了。
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那樣,是一座座小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
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困難,也許只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
行動改變未來!請你堅信,一點點去行動,改變會發生。
(09)
四、真正智慧不在書上,而在於你的內心。
每個人的心中都蘊含著無窮的寶藏。
所以,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
陽明先生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古人講:為學日增,為道日減,說的就是學習外在的知識每天積累自然會增多,但要獲得智慧,則需要減去內心情緒的纏繞。
正是情緒,把我們的無窮智商堵在內心,無法釋放,導致我們在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高中的孩紙,面對人生的挑戰,只有知識是不夠,你必須獲得點智慧,才能快樂如狗,蹦蹦跳跳實現自己的心中的夢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高中處在躁動的年紀。
心智的尚未成熟,導致還不具備分清是非的能力。
必須堅持目標導向,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把握航向,直掛雲帆濟滄海。
當你內心懷著遠大理想,內心篤定,你會變的堅韌,不會再被眼前的紛爭所纏繞,等待你的是一個無比自信和平靜的內心世界,你會充滿力量,智慧會伴隨著你,引導你走向未來,走向人生,回歸自我,也回歸智慧。當你走過這些,迎接你的將是更優秀的自己,奮進吧,高中君,我在未來等你,期待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