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寫給高中生們的一封信

2020-12-17 騰訊網

疫情之下:寫給高中生們的一封信

文|馬亞軒律師

(01)

高中一起逃課打球的李哲。

經歷三年寒窗打球……不是,寒窗苦讀。

終於考進大學。

又經歷四年寒窗苦讀。

又終於圓了他和高中班主任做同事的夢想。

是的。

他去我們就讀的高中教學辣。

喜大普奔。

他成為了一名靈魂工程師,並且和他班主任做了同事。時隔四年!

(02)

幾天前,李哲用微信給我發來一段視頻。

畫面是漆黑的夜晚,微弱的燈光,一個小女孩蹲在路邊的草叢中在大聲朗讀,語速很快,一遍遍重複,試圖強制記憶。

接下來。

一個畫面是操場中間,一個男孩紙對著鏡頭連續大喊:

我要上清北!我要上清北!我要上青春!

高中。

是一個人人格塑造和心智成長的重要時期。

要麼上青春,要麼被青春上,根本沒得選。

(03)

我們漫長的一生,在那個心智敏感的年齡段埋下種子。

進而影響一生。

2018年7月。

河南欒川,51歲老伯,騎電動車出行。

正駕駛前進,前方突然出現一個年輕人:張青竹,你還記不記得我?

你是?……老伯正要展開愉快的回憶,卻聽啪的一聲,一記火辣的耳光打在臉上。

只聽年輕人大罵:「以前咋削我的,還記得不記得?啊?」,又是一記耳光。

年輕人繞到電動車左側,左右開弓,噼裡啪啦醬……張老師被打得軲轆進玉米地,不敢還手。

只是連聲道歉:兄弟,對不起,有話好好說,我給你道歉。

毆打持續了20多分鐘,被群眾勸開。

年輕人撂下一句話:以後見一次打你一次。

被教過的學生打臉,張老師回去後跟誰也沒提。

又不是啥光彩事兒,那麼張揚幹什麼?

(04)

毆打他的視頻,5個月後被發到網上,瞬間火了。

媒體跟進,真相得以披露。

原來雙方結怨,是1998年,也就是20年前。

今天健壯的年輕人才13歲,讀初一。

家境貧寒,母親離異,父親沉默寡言,且非常嚴厲。

因課堂打瞌睡。

他被31歲班主任踩在腳底下連踹幾十腳,無力反抗。

孩紙被揍的憋屈,到家不敢告訴嚴厲的父親。

孩紙被踹得招架不住,去找校長投訴。

卻遭到報復。

當事人稱:「初二那段時間,他對我變本加厲惡意報復,經常找機會隨心所欲打我。這對我心靈造成了一輩子的傷害,直到為人父依然過不了這個坎,造成的心理傷害還可以讓我做噩夢。」

(05)

正是我們過去的經歷塑造了我們自己,而非其他。

人生漫漫,在心靈瘋狂成長又不成熟的年紀,一切都是那麼深刻。

無論好壞。

這些原始精神經歷會永久保存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即便時隔多年,記憶逐漸模糊直至消失,但曾經塑造過我們人生的經歷,依然潛伏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

伺機而動,默默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人生成就。

(06)

這個年齡段最大的矛盾的是我們必須用愚昧的心智去做成年人才能完成的偉大事業——奠定一生的航向。

高考。

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挑戰。

但無論如何,作為以挑戰為常態的人生路。

我們得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

不幸的是,我們的高考常常與蠢萌綁在一起。

以後,我們在人生旅程中會經歷頓悟,明白智慧的真正含義。

那時,我希望你會慶幸自己人生起航之初就做出了理性智慧的選擇。

(07)

我們認為。

高中生做到理性智慧的選擇,應該明白以下幾點:

一、讓自己的內心真正充滿愛。

唯有我們心中的愛,才是一切智慧的源泉。

高中的孩紙們,常常被生命發育所帶來的叛逆和固執而喪失自我。

不僅反對自己的父母老師,也反對自己……

明知道這樣做不對,但就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叛逆和擰巴。

心智在矛盾中成長孕育,這本是一切事物成長的規律,大可不必過多指責。

但叛逆歸叛逆,固執歸固執,成長過程中,且不可喪失本性和心中的愛。

你必須做到足夠勇敢,祛除膽怯,才能追隨自己的心。

堅強吧!

孩紙們,做個勇敢的人,勇敢去愛,去愛自己的父母,去愛自己的老師和同窗。

做一個恩怨分明,不拘小節,心胸廣闊,有情有義的人。

這些優秀品質終將帶你回歸自我,回歸智慧,給你帶來無窮的力量和奮鬥源泉。

二、放棄心中的羈絆,勇於追隨自己的內心。

陽明先生講:人人皆可為堯舜。

意思是告誡我們,智慧不在心外,而在你的心內。

真正的力量應該來自於內心的呼喚,而非外界的訓誡和激勵。

學校的口號和激勵,始終是乾涸大地的小雨,並不足以浸潤你的內心,讓你充滿豐盈鬥志和飽滿人格的應該是來自你內心的力量。

你應該排除雜念,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放下心中的羈絆吧!

在最無畏的年紀去矢志去追求自己內心所想!

你必將把握命運,將未來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08)

三、唯有行動才能改變未來。

擁有強大的內心並不能解決我們所面臨的人生困境。

唯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

一次微小的行動足以勝過一萬次口號。

林肯小時候,父親低價在西雅圖買了一處農場。

但地上有很多石頭。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

但父親說:

「如果這些石頭可以搬走的話,那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他也就不會如此廉價把地賣給我們。這些石頭都是一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哪裡搬得完呢?」

有一天,父親進城買馬,母親帶著小林肯和兄弟姐妹們在農場勞動。

母親說:

「孩紙們,吃飽沒事,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吧?」

於是,他們就開始挖那一塊塊石頭。

不長的時間,石頭就被搬光了。

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那樣,是一座座小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

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困難,也許只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

行動改變未來!請你堅信,一點點去行動,改變會發生。

(09)

四、真正智慧不在書上,而在於你的內心。

每個人的心中都蘊含著無窮的寶藏。

所以,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

陽明先生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古人講:為學日增,為道日減,說的就是學習外在的知識每天積累自然會增多,但要獲得智慧,則需要減去內心情緒的纏繞。

正是情緒,把我們的無窮智商堵在內心,無法釋放,導致我們在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高中的孩紙,面對人生的挑戰,只有知識是不夠,你必須獲得點智慧,才能快樂如狗,蹦蹦跳跳實現自己的心中的夢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高中處在躁動的年紀。

心智的尚未成熟,導致還不具備分清是非的能力。

必須堅持目標導向,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把握航向,直掛雲帆濟滄海。

當你內心懷著遠大理想,內心篤定,你會變的堅韌,不會再被眼前的紛爭所纏繞,等待你的是一個無比自信和平靜的內心世界,你會充滿力量,智慧會伴隨著你,引導你走向未來,走向人生,回歸自我,也回歸智慧。當你走過這些,迎接你的將是更優秀的自己,奮進吧,高中君,我在未來等你,期待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相關焦點

  • 「西安名師改作文」王芸瑄|寫給武漢白衣天使們的一封信
    寫給武漢白衣天使們的一封信華語小作家:王芸瑄學校:西安高新第二小學年級:四年級敬愛的白衣天使們:你們好!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疫情之下,你們作為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醫務人員,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責任。我通過看新聞報導,知道你們離開自己的孩子及家人,冒著生命危險,奔赴疫情的最前線。正值過年期間,你們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你們沒有時間感嘆,更沒時間思念。這讓我明白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真正含義。
  • 感受疫情之下孩子們的成長
    這是遼寧瀋陽高二學生孟之虞寫給自己母親的一封信。鼠年春節,疫情來勢洶洶。這個假期,孩子們沒有走親訪友,他們見證了自己親人的「逆行」,捐出「壓歲錢」給更需要的人……3月2日,遼寧多地中小學將迎來線上開學。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孩子們在特殊的假期中學到了特殊的東西。他們,在快速成長。
  • 寫給爸爸的一封信
    寫給爸爸的一封信 2020-06-02 0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之下,武昌學子一封信裡藏著「成長密碼」
    班主任雷凱紅老師攜本班全體師生和家長用聲音傳遞力量、用愛發聲,向那些戰鬥在一線的巾幗英雄們獻上崇高的敬意!在朗誦活動中,學生申思語朗誦了《給媽媽的一封信》,道出了女兒對堅守方艙不能歸家的媽媽最深切的思念。這封信中,不僅有思念,還蘊含著「成長密碼」,像申思語一樣的「00後」們,正在疫情之下,向上生長。
  • 【有人默默守護你】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疫情發生後,張超和他的「戰友」們一道,舍小家、顧大家,日日夜夜奮戰在防疫一線。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因為工作錯失與親人團聚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駐守崗位的爸爸心中除了責任,還有一份柔軟的牽掛、堅韌的信念。張超這封情真意切的《寫給女兒的一封信》道出了為人父母者的心聲,更是送給孩子的一份特殊而珍貴的成長記憶。
  • 德州6名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寫給家鄉的一封信:期待疫情散去 春暖花開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5日訊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有這樣一群和死神賽跑的人,他們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兒女……但在疫情面前,他們是身著白衣戰袍的「天使」。今天,閃電新聞聯合德州綜合廣播FM104.1,為您報導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德州市人民醫院6名醫護人員寫給家鄉的一封信,記錄「白衣天使」們的工作日常,捕捉「戰疫」最前線的點滴感動。
  • 寫給媽媽們的一封信
    親愛的媽媽們,你們好: 我也是一位媽媽,有一個兒子,現已成年了,我的這封信主要想寫給家裡有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媽媽們,因為你們的心情、你們的焦慮我感同身受過,我想把內心的一些觀點與你分享,希望對你有一些幫助哈!
  • 北京市中小學生寫給「陌生人」的一封信
    許多同學都帶著親筆書寫、誠意滿滿的書信參與到徵集活動當中:有寫給自己,探討青春理想的信;有寫給朋友、同齡人,抒發真誠思念的信;有寫給陌生人以及抗疫抗洪英雄們,聚焦家國大事的信;還有……讓我們現在就開始讀信吧!致親愛的「陌生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 山東濰坊:一位爸爸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實驗小學六年級七班孫穎睿的爸爸是濰坊陽光融和醫院的一名醫護人員,下面是他寫給女兒的一封信,通過這個視頻,感受一下該校一線戰「疫」家長們的工作狀態,向他們致敬!親愛的寶貝兒女兒:疫情當道,共克時堅,截至今日,爸爸已經在感染病房診治特殊患者23天了,每次你打電話都問爸爸哪一天回家?陪你去超市,陪你買衣服,給你輔導作業,陪你一起玩兒……我的回答總是充滿了不確定,回家的日子不斷的推遲。
  • 【戰疫進行時】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戰疫進行時】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2020-02-24 2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六一」兒童節】寫給孩子的一封信
    【「六一」兒童節】寫給孩子的一封信 2020-06-03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吳勝和教授寫給同學們的一封信:對年輕的你們而言,這是一次特殊的...
    吳勝和教授寫給同學們的一封信:對年輕的你們而言,這是一次特殊的考驗 2020-02-02 1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體育班主任寫給家長的一封信
    寫給家長的一封信尊敬的各位家長:你們好!值此2021年新年之際,胡老師祝群裡的每一位家長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同時也感謝每一位家長過去一年半裡對2022級3班工作的支持與配合,有你們的支持與配合,我相信,在剩下的一年半裡,2022級3班會變得越來越好。
  • 寫給追肥皂劇女神們的一封信
    寫給追肥皂劇女神們的一封信:一個沒有個人與事業上使命感概念的人,生活將狠狠地報復你的下半輩子。致:追肥皂劇混吃等死的女神們,你和香港那些領綜援等死的白鴿籠住戶沒有任何社會意義上的區別。
  • 疫情之下,50萬國際高中生怎麼辦?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其實,國際高中招生遇冷不僅僅來自疫情的影響,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在疫情發生之前,出國留學已經增長乏力。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2019美國門戶開放報告》,2018至2019學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仍然是第一位,超過37萬人。但僅比上年增長了6000人,是近10年最少的一年,僅有最高峰時的1/7,連續下降了6年。
  • 疫情之下,50萬國際高中生怎麼辦?
    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  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赴美留學一直被視為留學市場的風向標,也是國際高中生的首選。  曾麗在一所國際學校山東校區擔任高中教學主管。這家國際學校在國內多地開辦分校。「受疫情影響,學生們的出國意願確實有所降低。」她說。  儘管如此,這些國際高中生依然沒有「剎車」停止學業,而開始選擇「轉向」。
  • 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你眼裡之光應該是平和、仁愛、向陽的光
    南都珠澳雙創工作室策劃的「畢業季·我想對你說」欄目,正在徵集「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無論你是老師、學長學姐還是在校生,都可以記錄下想說的話,我們將把您的信發布出來,成為畢業生們永恆、難忘的記憶。本期「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我們收到了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航空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劉思廣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
  • 一個被女人寵慣的男人寫給她們的一封信
    一個被女人寵慣的男人寫給她們的一封信原來我一直認為自己就是一座大山,可以為心愛的女人插上夢想的翅膀,可以給她一個硬氣的肩膀,可事實,我卻變成了一個被人唾棄的灰太狼,自己都失去了生存的力量一個被女人寵慣的男人寫給她們的一封信有時候總是再想,如果我們今生不相遇會有多好,你會工作的很愉快,你也會自由的很幸福,你也會生活的很有尊嚴,而這屬於你的一切,都是讓我這個惡夢給打破了
  • 切莫心理:寫給為孩子而焦慮的家長們的一封信
    切莫心理:寫給為孩子而焦慮的家長們的一封信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們好!只是成長不易,面對孩子們已經倍受傷害的心,我願意與家長們共同努力,用加倍的、無條件的愛和關注,用從前未曾給予孩子的理解、尊重、信任和支持,以及帶著愧疚的表達和無與倫比的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歸。雖然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問題也不一而同,但是,這些孩子遇到的心理問題卻具有許多共性。
  • 銅川裕豐園小學畢業前 父母們選擇寫給孩子們一封信
    7月7日,最後一門考試結束,銅川市新區裕豐園小學畢業班的學生們就此結束了小學生涯。  因為疫情原因,243名畢業生沒有畢業典禮,但他們收到了來自父母和老師最真摯的畢業禮物——一封信。  >>父母說  第一次做父母缺乏經驗 請你見諒  請你原諒和理解  爸爸是一名消防員  王建昌沒想到,自己第一次正式寫給女兒王一茜的信,在微信朋友圈收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