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和神經學科學家研究人員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志願者在同一時間處理兩個或兩個以上問題——比如一邊做數學運算,一邊辨認圖形。結果發現,大腦在兩項任務間轉換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時從事兩項工作所用時間比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所用的時間要多出50%。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一邊讓志願者聽複雜的句子,一邊讓他們辨認幾何圖形,研究人員發現,在同時處理兩項任務時,大腦的兩個部位都不能進入最佳狀態。以上研究實驗告訴我們,一心不能二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做事的最大功效。
據來自美國全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全國每年大約有5000多人死於因開車時精力不集中引發的車禍。其中,駕車時發簡訊、打電話是最常見的不安全行為。這份報告再次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更多時候更多情況下,註定一次只能專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如果一心二用、三心二意,只會帶來做事的低效益、低標準,甚至造成致命性的傷害和危險。有這樣一個故事也很能給人以啟迪:有位父親有意考驗他的三個兒子,他讓他的三個兒子走過一片麥田,摘一個最好的麥穗,只能摘一個,而且只能摘一次。老大沒走多遠,就摘了一個自認為最好的,但走到後面發現還有更好的,他立刻後悔了;老二一直捨不得摘,總想後面可能還有更好的,結果不知不覺走出了麥田;老三把路程劃為三段,在第一段裡確定最好的標準,在第二段裡確認自己的想法,在第三段裡看到符合這一標準的就果斷地摘了下來。不言而喻,老三是最聰明的。它啟示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不能心猿意馬、三心二意。
有這樣一個故事,也讓人十分受益。說的是一群青蛙碰在一起玩耍,看到不遠處有一個高高的鐵塔,其中一個青蛙說,我們大家爬上去看看好不好,大家說好,然後就開始一起往上爬。爬著爬著爬累了,有個青蛙就不想爬了,於是說,咱們爬上去幹嗎?這麼一說,有些青蛙就開始動搖了,停下來不爬的青蛙就開始越來越多。最後,只有一隻青蛙還在緩緩地一點一點往上爬。在所有青蛙的注視下,那隻青蛙終於爬上了頂點,這時大家羨慕極了,眼中都充滿著敬佩的目光。那隻青蛙下來後,大家問他為什麼能堅持爬上頂端,答案你一定會很吃驚,那隻青蛙是個聾子。因為「聽不到」大家在途中的議論和動搖,所以那隻青蛙一直專心專注於往上爬,直到爬上鐵塔的頂端。這種全神貫注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拼博向上的心態和姿態,是一種鍥而不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志和品質。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缺少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的精神,將無所作為、一事無成。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這樣說道:「當一個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時候,他最終必然會成功。」因此,我們要想崗位建功,就必須立足本職崗位、盡心竭力地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而想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就註定不能心猿意馬、左思右想,必須把心思和精力拉回、投放和聚焦到當前正在做的事情上來,暫時拋開、放下和擱置其它的一切無關事情。
徹底排除、屏蔽和切斷其它的一切幹擾影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做到心無雜念、思行統一、專時專用、專事專做。反之,如果我們在做一件事情,同時卻又在想著和做著其它事情,那麼註定只能是兩者偏廢、得不償失、一事無成。
因此,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謹記「一心不能二用」這個基本道理,遵循「幹什麼就想什麼、幹什麼就鑽什麼、幹什麼就精什麼、幹什麼就成什麼」的基本原則,集中精力一件一件事情地做。唯此,才能實現單位時間內做事的最大效益,才能確保每一件事情都幹到最好,才能使自身能力素質不斷得到突破躍升,才能牢牢把握和緊緊抓住崗位建功、人生出彩的機會。否則,任何事情都難以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