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生下來的寶寶或因為肺炎或因為黃疸等疾病住院,以往都要與媽媽分開治療。但從26日起,這一常規做法在濟南市婦幼保健院被打破,「出生28天內的嬰兒,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由母親陪伴入院,一方面方便母乳餵養,增加母嬰親情交流,緩解母嬰分離的焦慮,一方面也能促進寶寶儘快康復。」新開設的新生兒科病房(A區)主任醫師範秀芳告訴記者。
而就在記者採訪的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已經有5位小患兒住進了該病區,媽媽坐月子、新生兒治療、24小時相互陪伴,兩不耽誤。 文/圖記者楊芳
母嬰同室病房,親子24小時在一起,不僅方便母乳餵養,更利於孩子康復
以往新生兒住院是母嬰分離
如今,只要病情允許,就能母嬰同室治療
以往,母嬰同室都是針對健康新生兒來說的;一旦新生兒生病需要住院治療,往往孩子被抱到新生兒科、母親還在產科住院,親子分離。儘管醫生會定期向家屬介紹孩子的病情和治療情況,但親子的分離常常會讓大人加劇焦慮。
而這一常規做法,在濟南市婦幼保健院被打破。9月26日,該院新開設的新生兒科病房(A區)正式啟用,凡是出生28天內的嬰兒因病入院,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入住該病區;本該在產科住院的母親也可過來陪伴治療,母嬰24小時不分開,不僅方便母乳餵養,增加母嬰親情交流,還能緩解母嬰分離的焦慮,促進寶寶儘快康復。
「新生兒科病房(A區)為母嬰同室病房,改變了過去新生兒住院母嬰分離的問題,這在省城公立醫院中也是首設的。」科主任範秀芳告訴記者。記者看到,新生兒科病房(A區)共有兩層,目前一共是29張病床,有單人間、雙人間;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不管是單人間還是雙人間,已經預留出增加一人的治療空間。
新生兒科病房(A區)的布置也相當溫馨,每個病房除了大人可移動式病床,還有一個粉紅色的嬰兒床;房間裡冰箱、電視、寬帶等一應俱全。
兒科病房一床難求
一個多小時,就有5位小患者住進來
「到我們這兒來的好多家長說,到處抱著孩子找病床。」院長張運利告訴記者,該院兒科病房同樣緊張。最近一段時間,該院的床位利用率已經超過了140%,創歷史新高。在完成兒保中心和婦保中心整體搬遷至西院後,醫院決定打造新生兒母嬰同室病房。「母嬰同室治療的好處是利於康復,康復快了,這也相當於增加了床位的周轉。」
新兒科病房到底「熱」到了什麼程度?在記者採訪的1個小時的時間裡,就有5位小患者入住:肺炎、發燒、黃疸。「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今年高危高齡產婦可比往年多多了;母親的身體不好,生下來的孩子有問題的也就多了,比如:早產的多了、生病的多了。」範秀芳說,像早產等比較嚴重的疾病,新生兒還是需要入住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待到病情穩定,可以轉到母嬰同室病房;這從另一方面也減輕了重症監護病房的壓力,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一位出生幾天的小嬰兒因為肺炎住進了母嬰同室病房。「當醫生告訴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住在一個病房治療時候,我們毫不猶豫就選擇了。」這位媽媽告訴記者。
新手媽媽護理健康嬰兒都有點打怵
護理疾病嬰兒更需要專業指導
很多新手媽媽抱著孩子軟軟的身子便會緊張,擔心自己在護理孩子的時候會傷害了孩子,對於疾病康復期的小嬰兒更是如此。
「新手媽媽因為護理知識和技能欠缺,很容易在操作時出現『失誤』;對於剛出院的小嬰兒一旦護理不當,孩子的疾病可能很快就會復發,又住進了醫院;如此反覆。」範秀芳告訴記者,母嬰同室病房,還有一項重要的服務,就是護理人員要教會這些新手媽媽:如何正確護理孩子才能使他們遠離疾病、健康成長。
「這裡面有護理知識,還有餵養的經驗。」範秀芳介紹,新生兒出生後的28天是最脆弱的時期,專業細緻的護理無疑是送給新生寶寶最好的禮物。護士會教給新手媽媽怎麼餵孩子洗澡、清理眼、耳、鼻腔和護理臍部等。寶寶遊泳後,護士會手把手地教媽媽如何給寶寶撫觸,促進寶寶智力發育和生長發育,也會增進母子之間的感情。這一點和產科家庭化病房也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