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同室的好處多多

2021-01-15 佑生媽咪

母嬰同室:母嬰同室是嬰兒產後將母親和新生寶寶24小時安置在一個房間裡。由媽媽自己照顧寶寶的保暖、餵養、換尿布等。在醫院時母子一直生活在一起,醫療和其他的檢查、沐浴等每天分離不超過1小時,這種措施一般適用於正常足月兒及2000g以上的早產兒。

母嬰同室的好處

1.有利於早開奶

早開奶是母乳餵養成功的第一步,通常新生兒出生後半小時內就應在產房完成第一次的早吸吮。產後2小時隨媽媽一起回到病房。產婦可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隨時哺餵母乳,促進早下奶。

2.有利於促進母子感情

母親產後就能看到自己心愛的寶寶,並通過各種方式增加母子感情,體會做母親的責任,建立照顧寶寶的信心和興趣,從而不斷增強堅持母乳餵養的信念。

3.保證寶寶得到營養最豐富的初乳

按照舊觀念中,產婦不覺得漲奶就不哺乳,或者把初乳擠掉,這是不科學的。母嬰同室有條件隨時哺乳,寶貴的初乳就不會浪費了。

4.解決媽媽乳房脹痛的難題

母嬰同室時。產婦經常出現乳房脹痛,早期入職充盈,乳腺不通時還可能會出現高燒等不適症狀。為此要人工或吸奶器吸奶,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母嬰同室後可隨時哺乳,從根本上解決漲奶問題。

5.有利於新生兒身心健康

新生兒有視聽及一定的感知能力,媽媽頻繁的與寶寶接觸,多和寶寶說說話,給寶寶撫觸等都有助於新生寶寶早期的智力開發。

6.減少嬰兒室的醫源性感染

在醫院,醫護人員也會經常深入病房進行健康教育和護理指導,不僅能建立醫護人員與產婦的關係,還可以減少嬰兒室的醫源性感染。母嬰同室可使寶寶的發病率降低,只要媽媽們在餵奶前,換尿布和接觸寶寶前注意加強溼洗手,房間定時通風換氣,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相關焦點

  • 母嬰同室有什麼好處
    母嬰要求同室,這是很正常的。母想子,子戀母,媽媽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能夠少很多的牽掛,還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這樣乳汁的產量才會增加,孩子才能夠吃飽。在剛剛生產完後的幾天出現的 「空乳房」不代表媽媽沒有乳汁,只是少一點而已,另外,這時候孩子的需奶量也不是很多,所以少量的初乳也可以讓孩子吃飽。
  • 母嬰同室好處多
    國際上從1992年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創建愛嬰醫院,主要目的是支持母乳餵養,實行母嬰同室,24小時母親和嬰兒在一起,按需哺乳,打破母嬰分離的嬰兒室制度。
  • 母嬰健康知識:母嬰同室有什麼好處?
    母嬰要求同室,這是很正常的。母想子,子戀母,媽媽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能夠少很多的牽掛,還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這樣乳汁的產量才會增加,孩子才能夠吃飽。 在剛剛生產完後的幾天出現的 「空乳房」不代表媽媽沒有乳汁,只是少一點而已,另外,這時候孩子的需奶量也不是很多,所以少量的初乳也可以讓孩子吃飽。
  • 母嬰健康知識:母嬰同室有什麼好處?
    母嬰要求同室,這是很正常的。母想子,子戀母,媽媽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能夠少很多的牽掛,還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這樣乳汁的產量才會增加,孩子才能夠吃飽。在剛剛生產完後的幾天出現的 「空乳房」不代表媽媽沒有乳汁,只是少一點而已,另外,這時候孩子的需奶量也不是很多,所以少量的初乳也可以讓孩子吃飽。
  • 省城現母嬰同室病房
    母嬰同室病房,親子24小時在一起,不僅方便母乳餵養,更利於孩子康復   以往新生兒住院是母嬰分離   如今,只要病情允許,就能母嬰同室治療    以往,母嬰同室都是針對健康新生兒來說的;一旦新生兒生病需要住院治療,往往孩子被抱到新生兒科、母親還在產科住院,親子分離。
  • 母嬰同室的重要性
    鼎誠國際月子中心在母嬰服務行業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在這些年中我們一直倡導母嬰同室
  • 母嬰同室的7大好處!
    而產後的第一件任務就是「母嬰同室」,有許多媽媽擔心因此無法好好休養,其實不需過於擔憂,醫生及護理師將會陪同你及寶寶一起迎接「24小時母嬰同室大作戰」。新生兒出生後會先送至嬰兒室觀察,並經由小兒科醫生做評估檢查,生產2個小時後,若寶寶身體狀況許可且由父母親雙方同意,就可以開始進行母嬰同室。
  • 「母嬰同室」是什麼?
    結果瀏覽了一些著名的母嬰論壇和網站,對這一點居然都有重點提及!有"彈性母嬰同室"、"接觸時間"等等概念。難道是世道變了?要不要在一個屋裡養孩子還有這麼多講究?仔細一看,再網上一查,這個理論竟然如此重要?
  • 母嬰同室的好處及注意事項
    「媽,現在就提倡母嬰同室,對大人對孩子都有好處。」我解釋道。「對,我們自己看更放心!」公公說。「自己看就是累,其實也沒什麼,一開始是亂點兒,慢慢就熟練了。」老公說。「也該讓我們體會一下,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嘛!」我笑著說。哇——朵朵被吵到了,大哭起來。「寶寶乖,不哭不哭!」我把朵朵抱在懷裡哄著。
  • 母嬰同室有什麼好處?五洲婦兒產科大夫來介紹
    母嬰要求同室,這是很正常的。母想子,子戀母,媽媽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能夠少很多的牽掛,還能夠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這樣乳汁的產量才會增加,孩子才能夠吃飽。根據相關的研究發現,母嬰同室,母乳餵養的嬰兒,要是孩子的吮吸能力強,那麼孩子體重的回升速度比另外的孩子要快很多,通常情況下,孩子出院的時候體重差不多已經回升到出生時候的體重了,這時候孩子生長發育是很快的。
  • 濟南現母嬰同室病房
    文/圖記者楊芳  以往新生兒住院是母嬰分離   如今,只要病情允許,就能母嬰同室治療  以往,母嬰同室都是針對健康新生兒來說的;一旦新生兒生病需要住院治療,往往孩子被抱到新生兒科、母親還在產科住院,親子分離。儘管醫生會定期向家屬介紹孩子的病情和治療情況,但親子的分離常常會讓大人加劇焦慮。  而這一常規做法,在濟南市婦幼保健院被打破。
  • 世衛組織提議:母嬰同室的好處,不可忽略
    莉莉啞然失笑說:「媽,母嬰同室是現在倡導的最好的理念,咱們國家的母嬰保健服務護理行業,都正式把「母嬰同室」列為是月子行業的執行標準,我們也是考察了好多月子中心才明白的,媽,即使是母嬰同室,護理人員也不是甩包袱,人家也是24小時專業服務,您老就別操心了!」
  • 母嬰同室,留住你與寶寶的24小時
    而新生兒病房-母嬰同室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部分患兒的問題,滿足了新生兒父母的需要,讓父母可以陪伴寶寶為給新生的小寶寶們提供更好的治療環境,2017年6月,日照市區首家「新生兒病房母嬰同室」正式啟用。在日照市婦幼保健院母嬰同室內,寬敞溫馨的病房、全新的病床設置、精緻的寶寶床、光療箱……一應俱全,「相較於之前的治療方式,母嬰同室不僅人性化,還避免了醫療資源的大量浪費。」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負責人卜雷說。
  • 守護家人母嬰|為什麼現在更多的寶媽寶爸選擇母嬰同室護理?
    「母嬰同室」的重要性一再被提起,國家母嬰保健服務國家標準工作組已正式把「母嬰同室」列為是月子行業的執行標準,很多媽媽在選擇月子中心時,仍考慮母嬰分離護理其實是還不了解母嬰同室的重要性。母想子,子戀母是天性,分開護理不利於產婦和寶寶的日後相處。
  • 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增設新生兒母嬰同室病房
    右圖:母嬰同室病房中的特殊治療室,配有多臺先進治療設備。左圖:母嬰同室病房病床全部從國外進口。 (邱天 攝)隨  著「二孩潮」的不斷發酵,無論是產科病房還是新  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都面臨著一房難求或者一床難求的現狀,不少父母擔心寶寶病情只能守在NICU外,很難掌握寶寶的病情,隨之帶來擔憂與焦慮。
  • 優生美地月子中心獨樹一幟 「母嬰同室」服務受青睞
    就準媽媽的諸多疑慮本報記者走訪了眾多美國月子中心服務機構,得到的統一信息就是「最好選擇『母嬰同室』,但是由於受專業技術條件和成本的限制,好多月子中心並不能滿足「母嬰同室」,「母嬰同室」其實就是嬰兒產出後將母親和新生嬰兒24小時安置在一個房間裡,由母親自己照顧嬰兒的保暖、餵養、換尿布等。
  • 深圳喜月養生月子會所專訪,母嬰同室模式的重要性
    按照運營模式,目前月子中心基本可以分為兩類:母嬰同室模式和母嬰分離(嬰兒集中管理)模式。各家中心往往會大力宣傳自己選擇的模式的優勢,而忽略其劣勢。媽媽們想要合理取捨便需要對其內容做一些了解。小編:徐老師您好,您可以先給我們介紹一下什麼是母嬰同室嗎?徐春:你好。母嬰同室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將產後的媽媽和新生寶寶安置在同一個房間內。
  • 「二孩潮」來襲 濟南增設母嬰同室病房
    母嬰同室讓寶寶在媽媽陪伴下康復  新生兒科治療中,很多從重症監護室康復後出院的寶寶,由於親人出院後護理不當等問題,重新感染疾病,重新返回醫院。  「以前,新生兒缺少專門的母嬰同室病房。」範秀芳解釋,醫院位於市中心的位置,空間有限,這次為滿足新生兒寶寶的治療需求,醫院專門將辦公等用房騰出來,設置29個床位,其中20個是單間,專門用於新生兒康復治療。
  • 太原市婦幼長風院區母嬰同室病房投入使用
    10月18日,市婦幼保健院長風院區新生兒科開設的母嬰同室病房正式投入使用。此舉有利於全面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治療和護理模式,滿足新生兒家庭的需求。市婦幼保健院長風院區新生兒科母嬰同室病區,位於2號住院樓二層,共設15個單人間、5個雙人間,主要接收需要恢復治療的早產兒、有意願母嬰同室且病情允許的新生兒。
  • 太原市婦幼保健院長風院區母嬰同室病房投入使用
    10月18日,市婦幼保健院長風院區新生兒科開設的母嬰同室病房正式投入使用。此舉有利於全面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治療和護理模式,滿足新生兒家庭的需求。  市婦幼保健院長風院區新生兒科母嬰同室病區,位於2號住院樓二層,共設15個單人間、5個雙人間,主要接收需要恢復治療的早產兒、有意願母嬰同室且病情允許的新生兒。  母嬰同室病房通過醫護人員的悉心指導,幫助家長掌握必備的新生兒照護、急救技能,解決他們在實際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糾正不正確的育兒方法,使之有信心和能力照顧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