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概念,並為其賦予了「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歷史重任。這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要創舉,引發了廣泛關注。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的出臺,兩類公司的概念漸趨清晰。
2014年起,國務院國資委先後選擇了國投、中糧等8家央企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並選擇誠通、國新兩家央企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
這些試點單位圍繞著「與國資委、出資企業的關係,國有資本專業化運營的路徑,內部市場化管理機制」三大問題,展開了積極探索。探索涉及現代企業制度、混改、市場化招聘等幾乎所有國企改革內容,堪稱系統工程。
對於改革成效,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評價說,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探索了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在組織調整、戰略管控、業務發展、分類授權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與此同時,相關企業發展速度不斷提高。如2013年到2016年,國投公司利潤年均增長超過16%。2017年上半年,國投利潤同比增長41%。再如,中糧集團2016年利潤增長80%。2017年上半年利潤超過60億元,同比增長120%,創歷史最好水平。
新體制:成為「管資本為主」的專業平臺
按照設計,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具體使命和職能有明顯區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是以投資融資和項目建設為主,通過投資實業擁有股權;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則以資本營運為主,不投資實業,主要戰場是資本市場。
同時,兩類公司也具有一定程度相似性。比如,二者都是國家授權經營國有資本的公司制企業,是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對所出資企業行使股東職責,按照責權對應原則切實承擔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再如,兩類公司的試點企業同時面臨著理順與國資委、出資企業關係的重要挑戰。
對此,國資委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明確對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拓展授權內容,加大授權力度。
中國誠通集團董事長馬正武舉例說,試點以來,國資委一方面把之前授予國投、中糧的權限授予誠通;另一方面取消了對誠通主業變更、重大投資的審批權限。
為了確保上述授權接得住,用得好,國資委調整了中國誠通董事會的人員構成,充實了適應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需要的證券、金融專業背景的外部董事,強化了誠通董事會的戰略引領能力。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強調,授權不是一放了之,必須堅持責權對等、放管結合,逐步建立授權工作評估調整機制。
基於同樣的邏輯,這10家試點企業積極還權給出資企業,通過治理結構優化、完善相關制度,實現向「管資本為主」的轉變。
比如,國投按照「一企一策、試點先行」的原則,分類授權,推動子公司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國投選取了外部條件、公司治理、人才隊伍建設和企業競爭力4個維度的14個指標,對所有二級子公司進行了全方位的測評,將子公司劃分為充分授權、部分授權、優化管理三類。其中,對國投電力、國投高新開展充分授權試點改革,將《公司法》規定的選人用人權、自主經營權、薪酬分配權等70多個事項授權國投電力董事會和國投高新董事會決策,推動決策責任歸位和管理責任到位,實現資本權利上移,產業經營責任下沉。對國投礦業、國投交通、國投資本等9家子公司提出授權清單,實行授權管理。
同時,國投通過推行股權董事制度,做實子公司董事會,推動子公司董事會成為決策和責任主體,確保授權「授得下、接得住、行得穩」。
再如,招商局總部持續加大對二級公司及其董事會的放權和授權力度,2015-2016年總部累計調整下放投資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關鍵權利39項,二級公司在投資、融資、工資總額等環節的自主權進一步擴大,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
試點中,中糧集團總部向專業化公司充分下放用人權、資產配置權、生產和研發創新權、考核評價權和薪酬分配權五大類關鍵權力。
2017年上半年,中國寶武完成對一級子公司重大事項決策程序梳理,對投資、股權轉讓及資金運作等事項授權進行優化。完善總部職能部門對派出董事、監事的工作支撐機制,並著手建設派出董事、監事信息推送機制。
中國誠通則調整了對出資企業的履職重點,更加聚焦股東權利,注重資本回報和收益。一方面,中國誠通對出資企業用手投票:通過派出董事、監事等方式依法履職,承擔積極股東職責,通過送達《管理建議函》和《風險提示函》等市場化方式發揮積極股東作用,該管的絕不缺位,不該管的絕不伸手。另一方面,中國誠通用腳投票:各出資企業必須提高證券化、多元化、市場化水平,實現戰略性和收益性的平衡。「如果你的業務既不符合國家戰略,又不能掙錢,那我就要撤出。」馬正武說。
馬正武告訴記者,改革後,儘管國資委和中國誠通都是以管資本為主,但前者更注重宏觀層面的布局、運作、回報、安全等維度的政策制定等,後者則更多從微觀、具體的角度,注重資本的具體去向、具體收益等。「形成了互補關係」。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兩類公司在試點過程中,把加強黨建與改革、試點緊密融合在一起,實現強根鑄魂。
比如,中國誠通黨委明確提出,「資本到哪裡,黨的作用就發揮到哪裡」,不斷細化完善「管資本」形態下的黨建工作規則、流程、措施,實現管資本和管黨建相統一。
國投公司黨組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建立了「國投卓越黨建管理模式」,在442個基層黨組織進行了三年的實踐,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得到了中組部和國資委的認可和肯定。
新機制:激發企業活力 形成監督閉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兩類公司試點過程中,各試點單位針對總部權限過大,審批流程過長等問題,通過多種舉措,實現管理重心下沉,有效增強了企業活力,提高了國企核心競爭力。
試點改革的核心是要增強企業活力,總部改革則是基礎。中糧為了適應從「管資產」到「管資本」的轉變,重建集團管控模式,實現「小總部,大產業」,建立「集團總部資本層-專業化公司資產層-生產單位執行層」三級架構。其中,總部負責國有資本的配置與監管,資產運營職能則全部下放至專業化公司。與此同時,中糧集團對集團總部進行了瘦身健體,總部職能部門從13個壓縮到7個,人員從610人調整至240人左右。
「小總部、大產業」的思路,幾乎是10家兩類公司試點企業的共同選擇。比如,國投總部改革後,職能部門由14個減少為9個,處室由56個減少到32個,管理人員控制在230人以內。
2015年,招商局總部實施「大部制」改革,總部職能部門從13個減少到7個。2017年,招商局對總部職能進一步調整優化。此項改革完成後,招商局總部人員編制減少17%,人員壓縮到200人以內,人均管理資產近360億元。
中國誠通在試點過程中,將總部部門分為前、中、後臺,前臺部門承擔持股管理、股權運作、股權融資、股權管理、金融理財等資本運營核心業務;中臺部門承擔資產管理運作、戰略研究、風險防控、綜合協同等任務,為資本運營提供有力支撐;後臺部門在黨的建設、廉潔監督、人才隊伍建設、綜合服務等方面為資本運營價值實現提供基礎保障。
國新總部增設了金融事業部、基金管理部、股權代表管理部,充實和完善了財務部、投資部、資產部等部門在資本運營方面的職能。與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功能定位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已初步建立。
通過職能改革,上述企業總部層面的履職方向更加精準。比如,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說,「以前集團領導管得很多,現在主要抓戰略、管人才、防風險」。
總部改革的同時,試點企業在激發一線活力方面也下了很大力氣。比如,國新以職業經理人制度為重點,建立和完善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建立市場化的選聘、考核評價、薪酬激勵約束和退出機制。改革後,國新總部不直接向市場化運作的業務板塊派遣人員,改由業務板塊通過市場化渠道進行招聘。
為激發員工創新創業熱情,中國寶武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科技成果、智慧財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推進科研人員崗位、績效和薪酬管理市場化,探索促進創新的激勵制度。
招商局的代表動作,是在創新性領域引入個人跟投機制,項目決策以後,決策者實行跟投或反向跟投,員工則自願跟投,失敗了與公司共同承擔責任,成功了也會按比例分享收益,此舉可以充分調動公司上下的積極性,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中糧集團則深入開展混改。除承擔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任務的核心主業外,其他業務不強求絕對控股、不搞「一股獨大」和「假混改」。截至目前,已有十四家專業化公司實現股權多元化,計劃2018年底之前實現18家專業化公司全部混改。
放權和搞活,不意味著放鬆監管。相反,多家試點單位探索了新形勢下國資監管的新思路,破解了「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難題。比如,國投推進專業監督與職能監督結合,業務監督與紀檢監督結合,變「專科大夫檢查」為「全科大夫會診」,形成「查、督、辦」工作常態化和閉環管理機制,確保授權到哪,監督跟到哪,授權有邊界,監督全覆蓋。
針對同體監督偏軟問題,國投公司將審計監督權上收總部,並設立審計中心,子公司原則上不設審計機構,按外部監管要求必須設的,業務服從總部領導,審計負責人以總部考察推薦為主。
圍繞著解決放權和監督問題,中糧集團總部設立大風控部門「審計與法律風控部」,由集團董事長直接分管,通過在專業化公司實行「審計直管、紀檢專設、財務統一、董事專職「四根支柱」構建起大監督體系,在大幅放權的同時加強對各種風險的監督,確保「看得見、管得住、審得清」。
新模式:以市場化手段完成國家戰略
在實際運作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具備鮮明的產業功能,側重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發揮作用,相比之下,運營公司則更多通過市場運營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成為國資委開展資本運作和結構調整的市場化主體,執行國家戰略,體現出資人意志,與國資委做好聯動,與中央企業做好協同。在資本運營中,運營公司也會培育新興產業,但培育成熟後有可能出售或轉給相關的國有投資公司。
正因為基本使命不同,所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探索出了截然不同的產業路徑。但其指向卻是一致的,即以市場化手段完成國家戰略。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更加注重產業進退調整。在「退」的方面,國投先後退出了航運和煤炭板塊,中糧退出了酒莊、木材等低效無效資產領域,招商局採取清算或轉讓方式退出了多家燃氣公司,基本告別了燃氣業務。
同時,試點企業也在整合中「進」。中糧集團聚焦糧、油、糖、棉主業,以核心產品為主線整合組建多個專業化公司。趙雙連說,「十三五」期間,中糧將致力打造2-3個營收超1000億元規模、4-5個營收超500億元規模的專業化公司。
中國交建以原有優勢產業為基礎,通過資本運營、股權運作、產業培育孵化,積極打造世界領先的交通基礎設施、城市綜合開發、裝備製造及海洋重工、疏浚環保及海洋、園區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產業金融服務等六大產業集團。
招商局集團不斷加快內部整合,加快對外併購,目前已完成地產、公路、航運等多個板塊的重整。存量整合之餘,招商局研判認為,未來保險產業、大健康產業和郵輪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因此加大了相關領域的投資。
經過三年的進退調整,國投圍繞經濟命脈和民生領域,已形成了基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及服務業、國際業務四大戰略業務單元。對此,國投公司董事長王會生表示,「投資公司的根本核心就是要會投、會賣,有進、有退。」
對此,肖亞慶的要求是,投資公司核心主業要走在行業前列,力爭國際先進水平,資本回報水平要優於一般產業集團。
相比之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不追求對實體產業和實體企業的控制。他們履職的主要形式,是打造相關的平臺。
中國誠通試點一年多來,積極打造基金、股權、資產、金融四大平臺,強化「投融資、股權管理、資產經營、金融服務」四項服務功能。國新公司的做法與中國誠通不謀而合,搭建了投資基金、金融服務、股權運作和資產管理四大業務板塊。
馬正武表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核心職能就是通過投資、持股等手段,把固定資產變成可流動的資本,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滿足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國有企業改革需要。
兩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的探索中,同時把基金板塊作為公司履職的最主要手段。
國新高度重視以股權投資基金模式引領和帶動社會資本,以增量投資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目前已逐步形成系列化、差異化、協同化的國新基金系,基金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首期到位資金達2265億元。其中,僅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總規模就達2000億元,首期規模1020億元。
2016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受國務院國資委委託,中國誠通發起設立了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總規模 3500億元,首期募集資金 1310億元。截至目前,該基金已完成(含已籤約)項目投資16筆,合計籤約金額約511億元,其中國有企業項目佔比超過90%。在近日廣為矚目的中國聯通混改中,結構調整基金出資129.75億元,引發了廣泛關注。
中國寶武發揮產業龍頭「更懂鋼鐵」的行業優勢,聯合WL羅斯公司、中美綠色基金、招商局集團三家具有各自優勢的合作夥伴,共同組建中國第一支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四源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基金規模初定400-800億元。四源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致力於通過市場化方式、專業化運作、全球化資源嫁接,助力中國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出清殭屍企業、加快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實施混合所有制、推動新型國際產能合作,從而有效釋放行業存量資產資源並高效優化配置,在實現中國鋼鐵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有效支撐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應該說,這幾支基金的成功發起和實際運作,把中央企業、地方企業、金融企業和社會資本等各方資金集聚起來,為央企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了融資新渠道和投資新機制。
此外,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在助力供給側改革,引領一帶一路發展,推動國企改革,幫助困難企業脫困等領域均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6年4月底,中國鐵物發生債務危機,中國誠通臨危受命,馬正武出任中國鐵物管委會主任。誠通託管後,確定了「風險不外溢」的總原則,既不影響中國誠通的正常發展,也不影響央企整體的信用水平。隨即,中國鐵物以資產為擔保,向中國誠通借款,償還了第一筆債務。此後,中國誠通通過加強資產盤活,解除了中國鐵物的債務危機;第二步,通過業務重組,對接國家戰略,激活其生產要素;第三步,通過深化改革,實現了機制體制轉換。三步跨越,讓中國鐵物結束了連續47個月的虧損狀態,重新整裝上路。
對此,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在誠通調研時表示,中國誠通勇於承擔急、難、險、重任務,敢於「啃硬骨頭」,協助國資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動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實現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調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沒。
作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新生事物,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改革探索是一項極為複雜的系統工程,且沒有經驗可以參考。在此背景下,試點企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儘管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相關的探索才剛剛開始,未來的路還有很長。(國資報告記者 劉青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