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從2015年底資產總額不足1400億元增長到目前超過5000億元,五年時間,中國國新資產規模增加了2.5倍,利潤年均複合增長超過20%,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日前,記者從中國國新獲悉,今年前11個月公司實現淨利潤130億元,預計全年有望突破145億元,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在成立十年來的首場媒體交流會上,中國國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表示,經過十年不懈奮鬥,特別是通過五年試點探索,中國國新按照「試體制、試機制、試模式」要求,不斷銳意改革、開拓創新,交出了一張合格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初試答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國新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務院國資委部署安排,積極謀劃發展新篇章。
轉定位:從企業化操作平臺到國有資本運營平臺
中國國新的發展歷程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個具體實踐和生動縮影。2010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國資委正式組建中國國新。公司起初的定位是配合國務院國資委優化央企布局結構、專門從事國有資產經營與管理的企業化操作平臺,主要在央企範圍內從事企業重組和資產整合。但是在中國華星集團、中國印刷集團(現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兩戶原中央企業劃入後,由於央企重組整合思路發生重大調整,此後沒有其他企業再進入中國國新。「新央企」路在何方,成為當時擺在國新人面前的重大課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序幕,提出「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至此,作為一種全新企業形態和運行模式,「兩類公司」登上了歷史舞臺。「兩類公司」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統稱。
這對於中國國新而言是一個重大歷史發展契機。當時,公司團隊積極做好劃入企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工作,積極配合國資委參與有關中央企業股份制改革、資產盤活、重組上市和改革脫困等,先後出資近百億元參股投資中國核建、中國鐵塔、中國通號等中央企業,發起設立首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國新科創基金,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境外投資平臺——國新國際業務迅速展開,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工作也深入推進,等等。這為中國國新承擔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6年2月,中國國新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中央企業。周渝波表示,乘著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東風,肩負著歷史性的重大使命與責任,中國國新再次迎來了寶貴的發展機遇。
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不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側重於通過基金投資、股權運作、金融服務等方式,增強國有資本的流動性,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基於這樣的功能定位,結合公司的資源稟賦實際,中國國新聚焦進入實體產業的國有資本,搭建形成了基金投資、金融服務、資產管理、股權運作和境外投資五大業務板塊。
乘東風:五年再造2.5個國新 向國資央企和創新創業類企業投資超5000億
基金投資是中國國新開展國有資本運營的關鍵抓手。據介紹,目前中國國新發起設立系列基金共7隻,包括國風投基金、國同基金、央企運營基金、國新建信基金、雙百基金、科創基金和央企信用保障基金等,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首期規模近3000億元;其中,中國國新出資約66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約3.5倍,發揮了較好的撬動作用。
在投資端,圍繞支持科技創新、國企改革、「一帶一路」三大領域,截至2020年10月底,國新系基金已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50多個、金額2300多億元,實現9個子領域全覆蓋;投資央企項目70多個,決策金額近800億元,佔決策金額80%。截至目前,國新系基金所投項目已實現上市15家,其中科創板11家,另有主板2家、創業板1家、港股1家。記者了解到,2021年國新系基金已投項目預計還將有多家實現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
國新資本是中國國新全資子公司,金融服務板塊的代表企業。2018年8月,被選定為國企改革「雙百企業」。公司面向央企創新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通過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累計向央企投放資金超過千億元,助力降槓桿、減負債、壓兩金、去庫存,鞏固深化「三去一降一補」成果。
近兩年,中國國新不斷探索國資「大運營」的新路徑。公司於2019年4月戰略重組大公國際,創新資信評級模式,協助央企提升融資能力、管理信用風險;2019年8月,設立「企票通」平臺,通過聚合央企商業信用,推動央企應收應付雙降,有效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同時通過產業鏈實現信用傳導,助力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2020年7月,聯合31家中央企業共同出資發起設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前瞻性預防化解債券違約風險。公司發揮境外投資平臺優勢,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累計投資中國企業「走出去」項目70多個、金額近1700億元人民幣,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合作、穩固產業鏈供應鏈,推動國內相關產業加快補短板、調結構、促升級。
周渝波表示,在此過程中,公司也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資產總額從2015年底不足1400億元增長到目前超過5000億元,五年試點再造了2.5個國新;五年試點利潤「五連跳」,年均複合增長超過20%。
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改革試點就是要「試體制、試機制、試模式」。周渝波表示,中國國新按照這一要求,在試點中始終堅持將完善市場化體制機制與加強國資監管相結合,將改革創新作為激發企業內在活力的關鍵一招。試點以來先後吸引了800多名各類專業優秀人才加入,積極完善「強激勵硬約束」機制,堅持「以業績論英雄、向市場要答案」,在國新系基金全面推行股權、跟投、超額收益遞延、退出收益、運營「五個捆綁」,促進國家利益、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協調統一。試點五年來,國有資本運營的國新品牌初步樹立、專業平臺逐漸成型、功能作用有效發揮、體制機制日趨完善。
再升級:建設一流的綜合性國有資本運營公司
2020年是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第一年。周渝波坦言,雖然目前公司已經取得一些成績,但距離黨中央、國務院對兩類公司特別是運營公司寄予的期望,仍有一些短板和不足。
「比如,我們還很短缺產業方面、企業管理方面的人才。」周渝波說,同時公司在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方面,目前還沒有銀行、保險等核心金融牌照,金融服務手段仍不足。此外,基金投資也還沒有走完「募投管退」全周期,能否實現項目到期後平穩有序退出,是檢驗基金投資業務板塊工作成效的一道「硬標準」。這些問題,公司將提前謀劃,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再發力、再作為。
周渝波認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戰略定位和目標可以提煉成三件事,就是在推進國有資本增強流動性的基礎上,提高國有資本回報,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這應該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最核心的工作內容。
「兩類公司」的改革試點工作不斷在深化。今年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明確,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堅持「一企一策」,成熟一個推動一個,運行一個成功一個,盤活存量國有資本,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
國資委也明確指出,兩類公司要在推動國有資本形態轉化、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更好發揮作用;落實授權經營體制改革要求,進一步優化所出資企業的股權構成、組織形態,加快推進股權多元化、混合所有制、職業經理人制度等改革,在試體制、試機制、試模式方面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截至目前,中央層面,國資委已經分3批在21家企業開展了兩類公司試點。
周渝波表示,中國國新將牢牢立足新發展階段,圍繞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積極謀劃布局「十四五」,堅決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加快打造國有資本運營升級版,努力早日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的綜合性國有資本運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