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4日電 (付玉梅)「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一定要守準自己的定位,不要算小帳,要算大帳,寧可利潤少一點,也要履行好運營試點的定位和使命。」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近日在其首場媒體溝通會上表示。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國新)成立於2010年12月22日,2016年初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兩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單位之一。
「中國國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市場化、專業化運營國有資本的有效路徑。」周渝波介紹,乘著國資國企改革的東風,中國國新在試點過程中迅速拓展業務領域,構建形成了「5+1」業務格局。「5」具體是指基金投資、金融服務、資產管理、股權運作和境外投資5大業務板塊,「1」講的是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平臺。
在運營國有資本具體經驗方面,周渝波提到「五個守住」和「四不投」策略。「五個守住」即守住輕資產運營模式、守住財務性投資為主、守住國新投資生態圈、守住產業鏈高端、守住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環節。「四不投」即看不懂的不投、管不住的不投、夠不著的不投、吃不下的不投。
五年來,中國國新逐步建立起國有資本運營的專業平臺。數據顯示,中國國新依靠155億元的註冊資本金和部分劃入股權,累計債權融資規模超過2600億元,通過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2100多億元。
在發揮國有資本運營作用方面,周渝波表示,中國國新在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助力實體產業振興和支持央企改革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是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環節,加大科技創新投資力度。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國國新已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項目150多個、金額2300多億元,實現9個子領域全覆蓋。
周渝波在會上稱,中國國新積極參與央企股權多元化改革、市場化債轉股、戰略性重組等領域;在國資委的直接指導下,中國國新牽頭多家央企發起設立了千億級的央企信用保障基金,預防化解央企債券違約風險,進一步提升央企債券的整體市場信用。
數據顯示,中國國新由試點之初45億元的利潤、1400億元的資產,到2019年實現了淨利潤102億元、資產規模達4200多億元,並在2019年經營業績考核中成為A級央企。周渝波透露,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國新2020年全年淨利潤將突破145億元,資產規模超5000億元。
「從目前取得的成績看,可以說,中國國新交出了一張合格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初試答卷』。」周渝波總結道。同時,他也談到了公司目前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例如,雖然基金、金融隊伍人才充裕,但企業管理方面的人才相對欠缺。此外,在金融服務板塊中,銀行、證券、保險等核心牌照仍然缺乏,運營手段有待進一步充實和豐富。「這些都需要在未來結合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加強。」周渝波表示。(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