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脆漿的調製與使用徹底懂了丨附2種脆漿調製方法

2020-12-13 騰訊網

脆漿是一種稀糊狀混合物。用脆漿炸制的菜餚,顏色金黃,外形豐滿圓潤,口感酥嫩。這是由於原料裹上脆漿後經油炸,脆漿中的麵筋網絡和澱粉產生焦化,能使原料保持水分,菜餚因此具有了外酥內嫩、鬆脆爽口的特點。

脆漿一般分為發粉漿與酵母漿(有種脆漿)兩種。脆漿主要是用麵粉、澱粉、泡打粉、油脂、酵母等按一定比例調製而成的。因此,脆漿成品特點的形成與這些原料的組織成份、搭配比例有很大關係。

下面筆者就脆漿中幾種主要原料的成分和作用進行一下分析,進以說明其對脆漿的多方面影響。

一、麵粉

麵粉的主要成分是麥麩蛋白、麥膠蛋白和澱粉。麥麩蛋白和麥膠蛋白是麵筋網絡的主要成分。在蛋白質分子形成麵筋的過程中,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變化,蛋白質分子接近球形,表面是親水基團,內部是疏水基團。當麵粉加水後,水分開始與外側的極性極團結合。

隨著蛋白質分子吸水過程的不斷延續,水分子滲入蛋白質分子內部,使內部非極性集團外翻,水化了的極性集團內聚,體積膨脹,肽鏈鬆散擴展,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麵筋網絡。

圖片來源:pixabay

在脆漿中主要是利用麵筋網絡具有抵抗氣體膨脹力、阻止氣體逸出這一特性,使在高溫加熱時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氣體無法逸出,而使麵筋網絡擴大空間來容納這些氣體。這樣,麵筋網絡就發脹,脆漿也就發泡了。

麵筋的生成量與麵筋蛋白質的含量、水溫、靜置時間及調製方法等有關。溫度對蛋白質的親水性影響很大,不同水溫調製的麵團麵筋生成量不同,麵團性質也不一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麵粉中的麵筋過多,筋力過強,在加熱時反而會抑制二氧化碳氣體的膨脹,從而影響脆漿的發泡力;如果麵筋過少筋力過弱,不能夠容納大量的氣體,也會減弱脆漿的發泡力,這時可在麵粉中加適量的食鹽,加強麵粉的筋力。

現今原料十分豐富,麵粉以從過去單一的普通粉和富強粉,細化為適合各種需要的高筋麵粉、中筋麵粉、低筋麵粉以及各式各樣的主食麵粉。我們在製作脆漿時,最好選用筋力適中的中筋麵粉。

二、澱粉

澱粉在脆漿中起輔助作用。澱粉一般為白粉狀,其外層為支鏈澱粉,約佔總量的80%一90%;內層為直鏈澱粉,約佔總量的10%一20%。澱粉中支鏈澱粉含量越高,其粘性就越大,糊化性也越好,在60℃至80℃的溫度下變開始糊化。當油溫升高到100℃時,澱粉中的直鏈澱粉則開始焦化,並與麵粉中的麵筋網絡一起定型。

在實際操作中,需大批量製作或預製脆漿菜品時,澱粉的這一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有時在炸制脆漿菜品時,會發現剛出鍋不久的菜.有表面松塌凹陷、回軟的現象,影響菜品的外觀與口感。

這就是由於脆漿中澱粉的含量少,缺少直鏈澱粉的定型與支撐作用。這時只要向脆漿中加入適量澱粉,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菜品即使擱上一段時間,也會保持豐滿的外型。但在調製脆漿時,澱粉也不能加的過多,否則會因支鏈澱粉的比例過大,阻止脆漿中二氧化碳對麵筋網絡的擴張,進而導致脆漿不膨脹起泡。一般每500克麵粉中大約加入100克澱粉為宜。

圖片來源:pixabay

三、泡打粉

泡打粉主要用於發粉脆漿的調製,但有時也可用於酵母脆漿。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和碳酸氫氨。它的作用就是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而使脆漿發泡。在調製脆漿時,加入的泡打粉要適量。如過少,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不足,則炸出的萊品不膨脹,外型不豐滿、發死,口感不夠酥脆,失掉了」酥炸」的特點。

但若過多,二氧化碳氣體的衝力增強,會衝破麵筋網絡逸出,導致菜品外型不鬆脆、完整,布滿大小不一的蜂窩狀的小坑,破爛不堪,沒有脆漿豐滿圓潤的形態。由於用量過多,還會導致口感發苦、發澀,入口時有一股刺鼻的氧氣味道。同時菜品的顏色極易過深、發黑。所以,調製脆漿一般每500克麵粉加入25克泡打粉為宜。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準確調製脆漿,有什麼簡便鑑別方法呢?我在長期工作中,通過不斷摸索、多次實踐,發現:當脆漿調製好後,先放在一邊靜置幾分鐘,然後觀察脆漿的表面。如果在脆漿的表面上鼓起豆粒大小、均勻分布的氣泡時,說明泡打粉比較適量。如果氣泡過大,則泡打粉過量。而在脆漿表面沒有任何氣泡,則是泡打粉量過少,需繼續加入。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當調製脆漿時加入水分少,漿液比較粘稠時,泡打粉可多使一些;反之,當漿液比較稀薄時,泡打粉則少一些。

四、油脂

油在麵粉中經攪拌成條狀或球狀存在,能結合大量的空氣,油脂中的空氣結合量,與其加入麵粉後的攪拌程序和加入糖的融化程度成正比。油脂使麵粉中的蛋白質、麵筋、澱粉產生間隔,使其不能成為網狀結構,從而使麵粉酥鬆。

加熱時,油脂遇熱流散,氣體膨脹並向兩相的界面移動,或由於疏鬆劑分解的二氧化碳和麵團中的水汽,也就向油脂流散的介面聚結,使製品碎裂成為很多孔隙,而成為片狀或橢圓形的多孔結構,結果使製品體積膨大,食用疏鬆可口。

圖片來源:pixabay

脆漿中如果油加的過少,會降低脆漿的酥脆程度,使脆漿不能充分膨脹、起酥;若油加的過多,則會使脆漿易碎影響外表形態,且可能造成成品顏色過深。這是因為不同油脂本身所含色素成分不同,在加熱過程中對色澤有影響,加之油脂與原料中的蛋白質、澱粉、糖類分解,產生棕色、黃色等色素,促成色澤改變。同時,必須使油脂在麵粉中均勻分配。一般每500克麵粉中加入150克色拉油為宜。

在實踐中,我總結出用眼觀、手摸來確定油的比例的方法。調製脆漿時,要先將面加水稀釋調勻,然後再加油進行攪拌,讓油與面充分混合,成為一體。這時,我們在脆漿表面看不到一絲絲程線狀的油鏈或一顆一顆的油滴,脆漿表面非常油潤、色澤很光亮,用手攪一下,感覺很滑、很滋潤,有些奶油的質感,這表明脆漿的油量合適。如果脆漿表面含油或像豆腐渣一樣,很不滋潤平滑時,則表明油多了,需加入其它幾種原料進行調節平衡比例。

五、酵母

酵母用於酵母脆漿的調製。一般來講,酵母的使用量為麵粉重量的1.5%一2%。此時,發酵力最高,如酵母用量超過這個限度,發酵能力則有可能降低。脆漿中加入酵母主要是利用酵母菌在適當的溫度下迅速生長繁殖,分泌出酵素(酶),以使澱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出二氧化碳氣體。氣體被麵筋網絡包住不能溢出,而使麵粉出現蜂窩組織,從而達到膨脹酥鬆的目的。

酵母屬於生物膨鬆劑,需要有充足的養分和適宜的環境。因此,注意酵母的選擇和用量,及科學地控制和調節酵母發酵過程中的內外環境非常重要。

常用的酵母有乾酵母和老酵面。乾酵母成本較高,較少使用。而老酵面帶有酸味,故使用時應適量加入適量鹼使其中和,也可加適量的糖,以保證脆漿的口感與風味;同時,幫助酵母迅速恢復活力,提供給酵母活化時的營養。

需注意的是,糖的用量不能過大。超過一定的限量,便會由於糖液的滲透壓增大,將酵母細胞內水分脫出,造成細胞萎縮,抑制酵母細胞的生長繁殖,不利於麵粉的發酵。用酵母調製脆漿需要一定時間。時間的長短受環境溫度的影響,溫度高時,時間相對就短些.反之則長一些。一般夏天發酵時間為1—2小時,冬天為5—7小時。

調製脆漿時,除了要掌握好以上五種原料的使用外,還應考慮到如溫度、火候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夏季氣溫高,酵母漿發酵就快;冬季氣溫低,發酵就慢。為加快發酵速度,可以把面放在火旁或熱水裡等溫度較高的地方,或調製時用溫水和面。

溫度是影響酵母活動的主要因素,發酵時適宜的溫度不但可促進酵母的生長繁殖,而且可以使酵母活性大大加強;不適宜的溫度則減弱酵母活動和降低酵母活性,甚至促使酵母的死亡和失活。

發酵溫度低於酵母活動適宜溫度,會造成發酵速度遲緩;反之,則能縮短發酵的時間。但溫度高也有利於產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影響發酵質量。

因此,發酵溫度一般控制在25℃一28℃之間為宜,這是酵母活動的最適宜溫度。但最高不要超過30℃。這樣既有利於酵母生長繁殖,在一定程度上還抑制產酸微生物的活動。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調製脆漿的手法。調製脆漿開始向裡面加水時,一定不要多,要一點一點來。同時也別急者下手和面,應該讓面自己吃透水後再下手。按一個方向攪拌,這時的面雖然很稠,但利於乾麵的和開,當感覺沒有麵疙瘩後再加水直至適合。面和的好壞關係到脆漿的質量,是調製的基礎。

炸制脆漿菜品油溫低時脆漿不宜發泡,油溫太高又會影響脆漿的色澤且成品易碎。炸制脆漿菜品最理想的油溫是五、六成(即120℃一180℃左右)。炸制時讓油溫保持恆溫,原料隨下隨翻動,保持其上色均勻,成熟度一致。當脆漿比較稀薄時,可適當提高油溫,但炸制時間要短一些;漿較稠時,可適當降低油溫,但炸制時間要長一些,以便讓脆漿充分熟透。

發粉脆漿與酵母脆漿各有千秋,可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使用。

發粉脆漿的優點是:準備快捷、使用方便、成品外型飽滿、色澤好、口味純正。缺點是:口感稍差、夠脆不夠酥,層次不多、脆漿皮下內裡發軟發粘,不夠爽口。

酵母脆漿的優點是:成品外型細膩、飽滿、口感酥脆、帶有一種發酵的清香味,層次極多、富有立體感。缺點是:準備時間長,有時為調整口味要加入鹼,破壞了麵粉裡的維生素營養成分。

下面分別介紹酵母脆漿和發粉脆漿的調製方法:

1、酵母脆漿:

原料:中筋粉500克、澱粉100克、色拉油150克、食鹽10克、老酵面150克(或酵母10克)、清水500-550克。

製法:先將麵粉、澱粉、食鹽老酵面(或酵母)加入清水和勻,放置2—5小時任其發酵,然後加入色拉油即可。

注意:

(1)色拉油最好在炸制前放入,過早放入會影響脆漿發酵。

(2)如用老酵面調製,還應加入6—8克食用鹼,使其酸鹼中和。

(3)夏季發酵時間為1—2小時,冬季為5—7小時。

2、發粉脆漿:

原料:中筋粉500克、澱粉100克、色拉油150克、食鹽10克、泡打粉25克、清水500一550克。

製法:先將麵粉、澱粉、食鹽、泡打粉加入清水充分和均,然後加入色拉油調勻即可。

注意:

(1)調製時不能用力過大,以免攪斷麵筋。

(2)制好後應立即使用,否則會影響效果。

綜上所述,脆漿製作質量的好壞,主要與麵粉、澱粉、泡打粉、油脂、酵母等幾種原料有著密切關係。這幾種原料的合理配比運用,是調製好脆漿的基礎。

脆漿是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烹飪技法,製作質量的好壞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正確掌握且靈活運用並不容易,直接決定著菜品的質量,體現了廚師的烹調技藝水平。

來源:食品研發與生產,轉載請註明來源。

提醒:文章內容用於學習和交流,僅供參考!如有不當,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

如文章涉及侵權或不願我平臺發布,請聯繫處理。

相關焦點

  • 10種脆漿調製方法,讓你的出品更加酥脆!
    脆漿糊形成原理 脆漿主要分為發粉脆漿和有種脆漿兩種,前者主要是用麵粉、澱粉、泡打粉、水、油脂調製而成,後者主要是用澱粉、麵粉、酵母、水、油脂調製而成
  • 菜餚掛糊的調製與使用方法
    脆漿是一種稀糊狀混合物。用脆漿炸制的菜餚,顏色金黃,外形豐滿圓潤,口感酥嫩。這是由於原料裹上脆漿後經油炸,脆漿中的麵筋網絡和澱粉產生焦化,能使原料保持水分,菜餚因此具有了外酥內嫩、鬆脆爽口的特點。脆漿一般分為發粉漿與酵母漿(有種脆漿)兩種。脆漿主要是用麵粉、澱粉、泡打粉、油脂、酵母等按一定比例調製而成的。
  • 調製的脆漿是關鍵,這樣做放兩小時都不會軟
    這裡是「暖暖的小食光」,正在與您開啟美食共享,請查收!炸酥肉,是我們北方人很鍾情的一種食物,過年過節餐桌上常見,它色澤金黃,香酥爽口,肥而不膩,深受人們的喜愛。炸好的酥肉可以直接吃、涮火鍋吃、蒸著吃、燒湯吃等等,尤其是剛炸制出來的,咬上一口,別提多香了。
  • 第2 周榜單|主廚分享脆漿調製比例,掛皮水要點與關西遼參處理
    位列第二的菜品是李冬的「酥炸茴香魚肉丸」,對傳統菜品的創意改良和具體詳盡的烹飪方法提升了收藏量,也為菜品熱度值奠定基礎。排名第三的菜品是 Chef 楊軍的「蔥香河鰻」,簡單實用的烹法解析帶動了點讚量和瀏覽量的增加,也讓菜品成功衝入前三。
  • 萬用脆漿粉,炸魚柳,又香又酥!
    今天就來為小夥伴們介紹一下炸魚柳的製作方法吧,還有一個用來炸魚柳的萬用脆漿粉,都是非常適用的。第一步:首先,先為小夥伴們介紹這個適用的萬用脆漿粉吧。我們先來講解粉料和調料,它們的用途和特性。先是低筋麵粉,是脆漿的底粉,當然也可以用高筋麵粉。高筋麵粉的筋比較重,吃起來會粘牙。然後是生粉,生粉是粘合劑,可以粘合所有的粉料,防止脫落。然後再是糯米粉,作用是延長酥脆的時間。
  • 廚藝知識,9種脆皮糊調製方法詳解,總有一款能用得上!
    它的加工方法:取天婦羅粉500克,脆炸粉300克,生粉、低筋麵粉各100克混合均勻,分次加入蘇打水750克抓拌均勻,再加入色拉油100克,繼續抓拌均勻,略微存放即可使用。很多同行在調製脆皮糊時,都會加入泡打粉。但是加入泡打粉的糊存放稍久就容易起泡,若是後期還要烹炒,成品外層的酥皮很容易破損,所以我用蘇打水來代替泡打粉調製脆皮糊。
  • 大師課堂|如何使用丙烯調製灰色調!
    從色彩角度講沒有白色的那麼徹底,也沒有黑色那麼冷酷兩者氣質完美融合引領了另一種格調的時尚並且經得起時光的洗禮灰色設計受到很多國際大咖的青睞例如:法拉力限量版跑車,調製好灰色能讓畫面有深度而不豔本期大師課堂將帶大家了解如何使用丙烯顏料調製高級灰1.
  • 電光調製與聲光調製原理和應用領域
    調製種類和各種調製原理將傳輸的信息加載於雷射輻射的過程稱為雷射調製。光調製指的是使光信號的一個或幾個特徵參量按被傳送信息的特徵變化,以實現信息檢測傳送目的的方法。光調製可分為強度調製、相位調製、偏振調製、頻率和波長調製。下面將分別介紹各種調製的原理和方法。
  • 如何讓牛長得更健康,粗飼料調製方法是關鍵,了解這幾種技巧
    導語:如何讓牛長得更健康,粗飼料調製方法是關鍵,了解這幾種技巧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三農。農民們養牛最希望的就是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長肉,而且越來越健康。1、什麼是粗飼料牛需要的飼料有很多種,例如我們常見的有玉米稈,黃竹草,黑麥草以及生長在大自然中的許多雜草,都是可以製作成粗飼料給牛餵養的,只要牛喜歡吃這些草,就可以把這些草料當作重要的營養補充劑。
  • 一文弄懂什麼是 「調製」?
    到目前為止我們討論的調製技術都是模擬類型,但是它們已經過時了。模擬調製很容易受到噪聲的影響,噪聲會降低信號的質量,而且在如今的電子儀器中,所有的操作都是以數字的形式進行的,數位訊號不是1就是0,所以我們來討論一下目前使用的數字調製技術。更具體地說,讓我們看看如何將數字位轉換為電磁波。
  • 數字調製系列:IQ調製及解調簡述
    如有想看到的內容或技術問題,可以在文尾寫下留言。前面在文章「數字調製系列:如何理解IQ?作為整個數字調製發射系統的關鍵部件,IQ 調製器完成了基帶信號的頻譜搬移,從而達到空口傳輸的條件。什麼是IQ 調製器?IQ 調製器如何工作?接收側如何解調出IQ信號?本文將給出具體介紹。圖1. 數字調製發射系統架構示意圖1.
  • 幅度調製什麼意思_幅度調製基本原理是什麼_幅度調製有哪幾類
    幅度調製基本原理是什麼   用調製信號去控制高頻載波的振幅、使載波的振幅按調製信號的規律變化,便可得到調幅波。這一過程中,載波、調製波和已調波的波形如圖Z0901(補圖) 所示。由圖可見,連接已調波幅值各點所形成的包絡線,反映了調製波的特點。
  • 信號調製的工作原理
    此前我為高級項目組中非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準備的PPT中,配套介紹了這些主題――學生們期望能夠弄清楚我們談到的「900MHz」、「2.4GHz」或「跳頻」等術語。本文限於篇幅,難以對這些主題的闡述完整、徹底,忽略了專業課所涉及的很多細節,僅提供無線傳輸方面的概念性說明。什麼是頻率?
  • 麵團調製基本技術——揉面的方法
    揉面的方法根據不同麵團的特性,揉面的方法主要有搗、揉、揣、摔、擦等。(1)搗就是在和面後,將面坯放在缸盆內,雙手緊握拳頭,在面坯各處用力向下均勻按壓,力量越大越好。(2)揉就是用雙手掌跟壓住面坯,用力伸縮向外推動,把面坯攤開、疊起,再攤開、疊起,如此反覆,直至揉透。(3)揣就是雙手握拳,交叉在面坯上揣壓,邊揣、邊壓、邊推,把面坯向外揣開,然後卷挽再揣。揣比揉的勁力大,能使面坯更均勻、柔順、光潤。
  • 冬至吃餃子,最喜歡這3種餃子餡,調製方法簡單,味道鮮嫩多汁
    家裡的父母在這一天就會一直說」要包餃子吃啊,不然凍耳朵「,尤其是北方的朋友,都會在這一天全家圍坐在一起包餃子,今天和大家分享3種經典餃子餡的做法,取材簡單,價格實惠,包好的餃子外皮筋道,餡料鮮嫩多汁,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
  • 數字通信中幾種調製方式的星座圖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同時使用載波信號的幅度、頻率和相位三者來同時攜帶調製信號,這樣的話,接收端的解調過程將是非常複雜的。其中最簡單的三種方式是:我們也可以採取兩者的結合來傳輸調製信號,一般採用的是幅度和相位結合的方式,其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一項技術是正交幅度調製(MQAM)。    我們把(1)式展開,可得:
  • 脈寬調製原理
    .htm  脈寬調製,其英文名稱為Pulse Width Modulation,縮寫為PWM,是脈衝寬度調製的簡稱,它主要是利用微處理器的數字輸出來對模擬電路進行控制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技術,廣泛應用在從測量、通信到功率控制與變換的許多領域中。
  • 基於SDR的FM調製與解調器的實現
    主要應用於高保真音樂廣播,對講機,衛星通信等領域,傳統的方法使用模擬器件搭建的方式,應用最廣泛的為收音機。此方式電路結構複雜,靈活性差,抗幹擾能力弱;後來逐漸出現DSP或者FPGA與A/D結合的結構,此方案中對ADC和DAC的要求比較高 [1-2] 。射頻鏈路比較複雜,不可靈活配置。
  • 介紹調製函數的兩種建模方法
    雖然,許多有關調製的描述,都將其描繪成一種乘法過程,但,實際情況更為複雜。 首先,為清晰起見,若信號Acos和未調製載波cos(ωt)施加於理想乘法器的兩路輸入,則我們將得到一個調製器。 圖1所示為調製函數的兩種建模方法: 作為放大器使用,通過載波輸入上的比較器輸出切換正增益和負增益; 作為乘法器使用,並在其載波輸入和其中一個埠之間放置一個高增益限幅放大器。
  • 廣發分享日×星巴克丨全場手工調製飲品買一送一
    廣發分享日×星巴克丨全場手工調製飲品買一送一 2017年05月12日 11:14:31 | 來源:廣發卡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