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即將過去,這一年,上海的群眾性體育賽事遭遇特殊時刻。這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無法阻擋上海市民對運動的嚮往,對健康的追求。近日落幕的海市第三屆市民運動會頒獎典禮發布相關數據:「阿拉上海人的奧運會」歷時11個月,共舉辦賽事活動7100場,吸引1093萬人次參與。
賽事組委會同樣公布最佳賽事、最佳品牌、先進個人等獎項,相對小眾的市民運動會跆拳道聯賽,竟壓倒足球、羽毛球等項目聯賽,名列前茅,僅在籃球聯賽之後。運營跆拳道聯賽的拳跆空公司,已是第二次深度參與上海市民運動會,此前也已連續三年中標下上海城市業餘聯賽跆拳道項目的承辦權。
「全年跆拳道聯賽累計線下辦賽26場,線上辦賽4場,推廣活動14場,吸引了近1.5萬名市民參與,做到16個區全覆蓋,精準服務廣大跆拳道愛好者。」作為一名前跆拳道運動員,如今投身體育創業的章宇,還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國際級裁判,「疫情危中有機,我們全面推出線上賽事,並結合復工復產、夜間經濟等東風,主動把跆拳道運動送到商場線下推廣,商場進行引流、我們推廣普及,特殊時期也闖出一條路。」
賽事下沉,為小選手送賽上門
觀眾席上,家長們舉著手機拍攝;賽場中央,選手們寸步不讓;場邊的教練們,聲嘶力竭地指導著;圍在場地邊的選手們,為隊友加油的聲音一波高過一波……上海市第三屆市民運動會「萬祥杯」跆拳道聯賽總決賽此前在南匯體育中心落幕,來自全市22支隊伍的近500名運動員參賽。
這只是市民運動會跆拳道聯賽的收官戰,但也能管中窺豹,廣大市民尤其青少年為何喜歡跆拳道運動。今年,市民運動會跆拳道聯賽第一次實現全市16個區的全覆蓋,這樣做,固然增加了成本,但提高了跆拳道選手們的參賽便捷度,家長們的反饋也很積極。
把比賽點鋪得那麼開,也和章宇的人生經歷有關。1999年,他進入跆拳道專業運動隊,是上海跆拳道第一批本土運動員,碩士讀完賽事運營和體育管理後,或許是內心隊跆拳道運動的渴望,2002年他在業餘時間開始開設跆拳道館,最多時曾有28家館。他感慨:「當初第一批跟著我練跆拳道的白領們,如今都當爸媽了,現在他們的兒子女兒從小就練跆拳道,這也是一種體育的傳承。」
或許是起步階段太順,章宇隨後辭去事業單位的鐵飯碗飯,註冊公司專門從事跆拳道、拳擊、搏擊等項目的辦賽。作為國際級裁判,他接連參與2012倫敦奧運會、2016裡約奧運會、南京青奧會、廣州亞運會以及武漢軍運會的跆拳道競賽工作,豐富的人脈、專業的素養,都給他在業餘時間推廣跆拳道運動加分不少。由於平時參與國際大賽執法太忙,他也把全部道館轉給了師兄師弟們經營,自己專注於跆拳道賽事舉辦、文化推廣。
這次市民運動會,跆拳道聯賽還能推廣三級競賽體系,得益於師兄師弟們運營道館的大力支持。最基層的社區和學校賽,基本都放在這些道館舉行,不缺人流量,小選手們和家長的黏性也很高。到了區級比賽,則注重團隊榮譽感,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最後的市級總決賽,則是就打造星光閃耀的舞臺,讓每個跆拳道愛好者體驗聚光燈下的成就感。
化危為機,全面啟動線上賽事
疫情,讓很多線下體育賽事遭遇眾創,不過,不少體育企業化危為機,趁勢推出符合宅家樂趣的線上體育賽事。「今年疫情期間,我參加過跆拳道的網絡視頻大獎賽,簡便易行,很好玩。」參加總決賽的陸曉贇來自虹口一所小學,練跆拳道已有三年多,「一開始就是在家裡,爸爸拿一個汽水瓶蓋、紙張、抱枕等,我需要亮出動作踢到這些東西。然後要把視頻上傳,小程序會給出打分。」
據悉,由於線上比賽得到跆拳道小選手們的好評,比賽範圍從上海擴大到全國甚至全球華人,讓所有愛好跆拳道的人群均能通過網絡「雲」參與,並在10月底舉辦了線上賽的總決賽。雖然是線上比賽,但同樣也有裁判員評分等環節,賽事組委會特別開發針對線上賽的配套報名系統、裁判員線上評分點評系統以及微信小程序,並聘請一批國際級裁判為參賽者評分並做出專業點評。
「線上賽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支撐,以及多樣化的比賽項目內容,讓跆拳道愛好者居家也能學習跆拳道專業知識和技術,感受跆拳道賽事的專業性、全民性、娛樂性,達到健身、普及和提高的目的。」一名國家級裁判告訴筆者,線上比賽是中國跆拳道協會應對疫情的號召,但線上打分,他也是第一次參與,「很新鮮,看到孩子們都那麼專注,我覺得這也是跆拳道運動全新的體驗感,也是一種創新普及。」
除了線上比賽,在復工復產號角吹響後,市民運動會跆拳道聯賽也和不少商圈聯手,「引流普及兩不誤」。「剛開始,商圈缺乏人氣,需要考慮引流,體育文化活動是最好的辦法。對市民運動會跆拳道推廣來說,商場也是很好的舞臺,這裡家長和孩子云集,很容易讓他們愛上運動。」章宇介紹,賽事組委會全年共計開展「跆風季」線下體驗推廣活動14場,共計開展活動日近80天,吸引了商圈近2萬人次的市民參與了本項體驗推廣活動。其中,不少人都成為跆拳道運動的儲備人群,甚至成為潛在的體育消費者。
開放辦賽,市場活力得到激發
2012年,上海市創辦了以吸引群眾關注和參與體育運動為主旨的上海市民運動會。4年之後,第二屆上海市民運動會引入招標機制之後,總決賽階段的100家中標承辦單位裡,有60家是社會企業和組織,市級體育協會只佔40%。上海市民運動會的開放辦賽,辦賽主體的多元化,給全國樹了一個很好的標杆。
圖說:中國跆拳道實力不俗,陳中、吳靜珏、趙帥等分別奪得奧運冠軍,這也帶動國內青少年參與。
畢竟,這項綜合性賽事激發和扶持了一批熟悉市場規則、有想法、有創意、有闖勁的企業和樂於公益的社會組織,對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供給主體,擴大公共體育賽事服務資源起到了引領 作用,助推了體育類社會組織積極尋求變革。這項綜合性賽事把很多賽事企業和體育組織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的供給主體作用。
2020年是第三屆市民運動,同樣採取「揭榜掛帥」的開放辦賽理念。憑著對群眾體育需求的敏感性,拳跆空公司連續第二屆拿下市民運動會跆拳道主辦權,連續三年中標拿下上海城市業餘聯賽跆拳道項目的承辦權,這也是繼籃球、遊泳等項目後,上海民營體育企業「擊敗」體育單項協會,獲得群眾體育賽事承辦權的又一案例。
在上海體育部門相關人士看來,正是這些「鯰魚」的出現,使得體育賽事的承辦不再是「排排坐、吃果果」,而是真正形成了良性競爭、質優者得的體育產業生態。拳跆空公司相關人士也坦言,「我們其實在全國各地都辦賽,但上海對市場主體的尊重,尤其是店小二的服務意識是最強的。包括這種公開招標機制,在其他省市是沒有的。這也給我們市場主體很多鼓勵,因為只要確實做得好,就有機會。」
「我對這個市場太熟悉了,現在有些商場裡,有些根本不懂跆拳道的人,也在當教練,教的動作都錯的,但只要他們能招到5到6個小朋友,或許就能賺錢。因為他們對跆拳道運動沒有規範化,專業化的概念,能省則省。」他直言,自己作為曾經的專業跆拳道選手、如今的國際級裁判,不願意看到這項運動的品牌口碑被損毀,「目前國內的跆拳道館以及整個跆拳道市場還很缺乏規範化,要想脫穎而出,就得做出規範性,這樣才能有足夠的競爭力。2021年,有東京奧運會、成都大運會、全運會等大賽,跆拳道運動都是正式比賽項目。上海城市業餘聯賽也將升級開展,我們的想法是,通過這個很好的平臺,吸引更多人關注和參與,把這個運動打造得更專業、更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