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愛祖國 愛水務 愛海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按照市、區「一網統管」工作部署要求,長寧區新涇鎮在長寧區城運中心指導下,會同長寧區建設管理委(水務局)和長寧區生態環境局,積極做好「1+3+N」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升級建設工作,探索智慧治水,加快「河湖綜合管理平臺」智能應用模塊的開發建設,通過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創新,協調各部門形成合力,圍繞「高效處置一件事」,進一步提升河長制湖長制綜合管理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發現早、行動快、影響低、效果好,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
多次召開專題會議
長寧區共有31條河道,其中市管河道3條,區管河道28條。新涇鎮現所轄河道共29條(含虹橋臨空經濟園區10條),直接管轄19條,分別為蘇州河(長寧段)、新槎浦、新涇港、申紀港、新漁浦、北夏家浜、午潮港、廣順河、周家浜、外環西河、東周家浜、陸家浜、南漁浦支流、許漁河、野奴涇(長寧段)、南午潮港、直挺浜、南漁浦、老江。另有9處小微水體,分別為復地御西郊池塘(2處)、鼎邦儷池人工湖(2處)、西郊公館人工湖、柏仕晶舍景觀河道、金庭莊園會所人工湖、外環林帶小微水體(2處)。
新涇港
鼎邦儷池人工湖
新涇鎮河湖綜合管理平臺已於7月中旬正式上線,納入「一網統管」,通過「三屏聯動」(手機端、電腦端、大屏),實時掌握河道動態,加強河道巡查管理和涉水事件處置督管力度。該平臺包括指揮體系、工作力量、河湖信息、案件處置、地圖管理、視頻監控、水質監測、智能感知、河道保潔和河道治理十大功能。
新涇鎮河湖綜合管理平臺(大屏)
在展示指揮體系(河長信息)、處置力量(檢查人員和責任主體)、河湖信息(河道和小微水體資料)的同時,增加「河湖狀態警報」項,用不同顏色標識燈來區分河湖問題的輕重程度——無問題顯示為綠燈,1-5個為黃燈,6-10個為橙燈,11個以上為紅燈,更直接清晰地讓使用者了解到河湖的狀態,同時結合巡查和整治工作,對高汙染、高風險河道(段)加大巡查頻次和集中整治,有效提高河湖治理效率。
案件處置作為平臺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已於6月上旬正式上線,利用政務微信拍照上傳河道相關問題,添加「河道管理」版塊,對河道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分類,分為防汛通道、堤岸護岸、水質汙染、水域保潔、陸域保潔、綠化養護、河道工程和附屬設施養護八大類別,其中包括水體黑臭、汙水排放、河面垃圾、亂堆物、捕魚網具等19個小類別。任命鎮河長辦工作人員為「河道管理」版塊的管理員,按「發現-立案-派遣-處置-核查-結案」六步案件流程,在城運系統派單模塊中進行案件操作。目前已接到40筆河道相關案件(陸域保潔佔50%,水域保潔佔15%,堤岸護岸佔13%,防汛通道和綠化養護佔7%,水質汙染佔5%,附屬設施養護佔3%),均已結案,亂晾曬、亂堆物、捕魚網具、河面垃圾、漂浮物等問題較為突出,其中向上級部門上報案件2筆,做到上報下達落實責任,實現河長制工作的高效性、便捷性、長效性和實時性。
通過政務微信上報案件(手機端)
鎮河長辦對上報案件進行管理(電腦端)
地圖管理和視頻監控作為河湖管理和指揮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最直觀的地圖空間展示方式,解決河湖管理和指揮中「看得見」、「看得清」、「看得懂」的問題。在地圖上將河道、小微水體、防汛防臺重點區域、閘口、水質監測點、排水系統等撒點體現,同時利用智慧公安、雪亮工程的建設,接入河湖兩岸攝像頭和相關視頻,在原有的現場巡查基礎上進一步配套遠程智能巡查,提升日常河湖的巡查效率。
多次實地勘查攝像頭
通過技術連接實時獲得水質監測數據,對優於Ⅲ類斷面數、Ⅳ類斷面數、Ⅴ類斷面數、劣Ⅴ類斷面數和未監測數進行統計,並對近6個月的水質監測趨勢進行分析,同時加入水質智能感知,統計設備在線數、在線率以及每月/日報警數,及時掌握水質情況,對處於臨界值的河湖提前預知並整改,提高河湖水質治理能力。此外,河道保潔作為河道管理中的一項常態長效工作,對於保護水環境、構建人水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此項內容納入到平臺中,及時更新,幫助掌握河道保潔情況(負責同志、保潔時間等),督促及時打撈和清除河面垃圾、漂浮物等,做到長效管理,確保河道清潔暢通。
下階段,長寧區新涇鎮將繼續做好「河湖綜合管理平臺」智能應用模塊的建設工作,依託「一網統管」平臺,進一步抓好河長制湖長制的落實,促進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使居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來源:綠色新涇
原標題:《區動態 | 長寧:新涇鎮上線「一網統管」河湖應用, 開啟「智慧」河湖治理模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