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9 07:17:59 來源: 海寧日報微信公眾號
這兩天,不少海寧人的朋友圈被下面這個視頻刷屏了。大家轉的就是這首——
海寧市高級中學2018屆畢業mv
《我們再唱首歌吧》
這是一次2018屆海寧市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海高)畢業生發起的一次策劃,用音樂、用畫面講述高中三年的青春故事,海高,無數人的青春回憶。那麼,他們想用這個mv表達什麼?我們找到了主創人員。
畢業歌誰寫的?
認識下圖片上的人,左起朱一、查治瀝、張馨笛、馮旻煜,2018屆海高畢業生,也是畢業歌的部分主創人員。
原創一首畢業歌,拍一段校園mv,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與母校告別,這是海高新聞中心負責人查治瀝心中的小小夢想。就在完成高考後,這個由來已久的想法再次發出了光芒。
「之前學長們也曾寫過畢業歌,但真人mv卻一直沒有,這次就想來次突破創新,做一個真正原創的、屬於我們的畢業mv。」查治瀝這麼說道。
3年新聞中心做下來,積澱的知識、熟絡的同學關係……讓他對畢業視頻的製作,有了十足的把握。
查治瀝
很快,新聞中心的小夥伴們最先響應了這個畢業策劃,朱一就是其中一員。高考考完後的6月中旬,查治瀝集結了志同道合的6名同學,開始歌曲的前期策劃。
下圖的小男生名叫周龑棟,除了是策劃的一員外,他還身兼了視頻中的一位男主,拍攝當天他帶了5、6套衣服來試鏡,你找到他了嗎?
開頭的旁白——
「海高之聲
傾聽你我心聲
歡迎收聽今天的海高之聲
接下來播放一首2018屆全體學生點播的《我們再唱首歌吧》。」
這是朱一的聲音,她每天都會在廣播的開頭說上這句話,這對海高的學生們來說是再稀鬆不過日常,而當畢業時,這些日常卻成了最值得回味的記憶。
「當時做了一份word就先開始拉贊助了。」朱一笑著告訴記者,一開始他們還什麼都不懂,滿腔熱情卻遭遇了碰壁,在反覆修改策劃書、製作ppt後,他們終於打動了戴氏教育集團,他們願意為這群畢業生提供贊助。
最初的團隊,也得到了不小的擴張,每個人分工明確,終於mv製作的第一步邁了出去。
歌詞誕生在南關廂咖啡館
「即便沒有視頻,光聽歌曲歌詞,就已經有足夠的畫面感了。」一位聽完歌曲的小夥伴告訴記者,海高畢業的他聽著這段悠揚的旋律,歌詞中熟悉的學校場景,最青春的三年,恍如隔日。
這段清新文藝的歌詞誕生於南關廂。7月9日,詞曲組的成員們在南關廂的一處咖啡館裡,開始了第一次創作。
平時愛好寫寫詩詞的馮旻煜,喜歡譜曲彈吉他的張馨笛是畢業歌詞曲的主創,兩人是同學,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這讓她們在創作時更加心靈相通。馮旻煜寫一句詞,張馨笛便用吉他和弦彈出一段旋律,記下一剎那的靈感。
馮旻煜(左)張馨笛(右)
高中三年豐富的學習生活,成為了他們創作的源泉,學校裡一座座熟悉的建築,一幕幕,成為了文學少女馮旻煜筆下的一句句歌詞——
鵑湖與贊山溫暖的懷裡,唱書香連廊和風雨操場,那贊山路口 那成人禮堂,和鐘樓錚錚迴響。
操場上運動會時一起加油、早晚自習的奮筆疾書、每天都會走一走的贊山路、清晨六點準時敲響的大鐘,一個個熟悉場景,化作歌詞,總能回憶起那告別時的五味雜陳,有過笑有過淚。
「其實不光是我,還有許多熱情的同學一樣參與到了歌詞的創作中,最後能選中我,也是我的榮幸。」馮旻煜很謙虛,「歌詞改了很多版,也刪減了不少,要考慮平仄押韻,也要考慮情感的起伏。」
而對於曾為班歌《逆風飛翔》譜過曲的張馨笛來講,這次畢業歌的創作又是一次新的挑戰。當詞曲創作進入一個新階段時,她也遇到難題,歌曲聽下來,整體比較平緩,層次感不足,情感遞進的力度不夠。為此,她們也去請教了不少學長、音樂老師,一次又一次地改進。
同學們在一起創作
《我們再唱首歌吧》的歌名來自張馨笛的閨蜜曾寫過的一個句子——讓我們在唱首歌吧,唱首歌吧,再不唱就老了……
錄製拍攝遇艱難
精心製作的詞曲,自然要配上好聲音。這一次,可以說是2018屆海高畢業生「最強音」的集結。
「其實在校園十佳歌手的活動中,我就開始留意在年級中聲音好聽的同學了。」張馨笛說,「在挑選主唱時,心中已經有一個最初的名單。當時聯繫同學時,大家也都非常熱情。」
終於要到歌曲錄製的階段時,有不少同學調出了自己的時間,姚林琳同學就從杭州趕回海寧參與錄製。
8月4日,錄製的第一天。
走進錄音棚的同學葉霆威,一句歌詞錄了20多分鐘,反覆達不到錄製的要求。「當時他出來時,外面等待同學的氣氛突然緊張起來。」
當大家認識到這是個動真格的關鍵時期,也放開了自己,把自己三年的感情全都在演唱中爆發了出來。「歌曲小樣出來時,我單曲循環了一個下午,每一位同學的聲音我都要細細分辨出來,誰是誰。」朱一說。
mv的拍攝製作,幾乎同時展開。
短短4分多鐘的歌曲,如何用完整的故事支撐?陳琳怡在劇本的創作中動足了腦筋。三年來,在身邊發生過的人和事,成了靈感的來源。
陳琳怡
mv中校園生活與錄音棚的相互交叉,其實埋藏了3條故事線,並且這三個故事都有實際的原型。
記者就不賣關子了——
「做一個驕傲的數學小公主」
【一個班級裡,男生女生立誓要發奮學好數學,遇到難題時,互相較勁。女生不斷地刷試卷提高成績,高考倒計時,男生寫下了小卡片為女生加油。】
「做長跑飛人」
【有一位男生立下每天都要堅持的跑步圈數,在操場上與同學一起鍛鍊,在越過終點線後,獲得了歡呼。】
「仗劍走天涯」
【吉他就是手中的「劍」,講得是兩名女生一起追尋音樂夢的故事,在學校的各個角落一起譜曲彈琴,一起煩惱,最終一起寫下了一首屬於她們的歌謠。】
陳琳怡還特別注重細節,比如一個眼神的傳遞,女生扯扯男生的衣角小動作她都考慮其中。就算是帶著病,陳琳怡也會頂著中午的暑熱來到拍攝現場,她想要看看拍攝的畫面與創作劇本時心中的想像是否一致。
「我們設計的主題就是『追夢』,三個故事並行的同時,穿插主唱們的鏡頭。」查治瀝在剪輯視頻時花了不少心血,參考了大量mv。
有著豐富拍攝經驗的他成為了視頻組的主力。分鏡的設計、機位的擺放……視頻組同學們也會來來回回改動數次,即使是在拍攝現場抓到的一瞬間,也是剪輯素材的重要一部分。
「我們趁著學生們返校拿檔案的日子開始找人,同學們的參演熱情很高,最後的群演們差不多找了60人。」查治瀝說,在得知有人在為自己這屆畢業生製作mv時,同學們熱情高漲。
查治瀝自己就是攝影愛好者,為了這次拍攝,拍攝組拿出了單反、小飛機、Osmo……這看似簡單幾秒鐘,卻要花費拍攝組幾十分鐘的取景。
由於要考慮到同學們各自時間,出行的方便,視頻拍攝工作也十分緊張。中午高溫時間仍在堅持拍攝,不少男生還黑了一圈。
總共40多個G的視頻素材,即便是在視頻出爐的前一天,還在補拍鏡頭。
查治瀝製作視頻時,密密麻麻素材的堆積,剪了一遍,不滿意,重新再來。有時要把一個小時的素材挑出其中的幾秒來用,「在緊張剪輯的時候,人都奔潰了好幾次。」
泛黃的回憶調色讓視頻充滿了懷舊的情懷。
在mv製作過程中還發生一段曲折,為了版權問題,團隊甚至分裂成了兩派,這時多虧了總導演周瓏瓏站了出來,從兩方協調,「即便是在最難、最崩潰的時候,我們也沒有想過要放棄!」回歸到mv製作的初心,大家的出發點都是一致的。
最終,兩邊都放棄了成見,重新擰成一股繩。「在經歷了這樣的事情後,我們都成長了,明白了團隊的力量。」查治瀝說。
周瓏瓏
8月16日晚上,所有人都在等待的這最終mv的出爐,緊張、期待卻又有少許焦躁的氣氛在創作團隊中蔓延……
8月17日的凌晨,查治瀝按下了上傳的按鈕,就和他們之前說的一樣,這是一份七夕的禮物,是他們對海高高中三年生活最深情的表白。
他們想感謝的人有很多
完整的歌曲4分48秒,但視頻的時長卻有9分41秒。後面近5分鐘時間,除了拍攝花絮的點點滴滴,還有一串長長的名單,是參與音樂視頻製作的所有人,還有對海高這一屆畢業生的祝福。
每一個名字都為前面的4分48秒付出過,用查治瀝的話來說「我們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當許多人為這首歌褒獎稱讚,對於查治瀝他們創作團隊來說是辛苦付出後的認可與收穫,是享受喜悅的一刻。而當真正平復下激動的心情後,他們其實也發現了,這個為夢想一起拼搏的夏天,這50多人的團隊,都是將來人生中值得回味的、閃閃發光的成長點。
那一波回憶殺
其實聽到這首校歌時,記者有不少同事都是海高畢業,聽完滿滿的感動。
90後的同事已經在新校舍,而有不少80後同事,他們的高中還在舊校舍。
8月17日傍晚,記者路過水月亭上的舊址,原本以為這裡的一切都拆了,不見了女神鵰塑、體育館……卻沒想到主樓、操場都還在。
「原先海高食堂的大肉包那叫一個好吃,6毛錢一個,上午第二節課下午都會供應,很多同學可能根本不知道……」
「我們那屆高一,有一位出了名的校草,高二分班時,從走廊上貼著的分班信息上看到我和他被分在同一個班上,高興了好幾天……」
以前沒有手機,全靠這個電話跟家裡傳信息……
校園是每個人青蔥歲月的印記,曾經的每一幀回憶都未想過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