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時報 1分鐘前
區塊鏈未來的應用僅顯現冰山一角。
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現在的應用僅是冰山一角。區塊鏈未來應用空間相當巨大。
從理論上說,圍繞區塊鏈這套開源體系能夠創造非常豐富的服務和產品。比特幣只是區塊鏈巨大應用空間的冰山一角。區塊鏈技術將不僅僅能應用在貨幣體系中,還可以推演到各類社會服務、合約行為交易行為中,諸如去中心化的微博、微信、搜索、租房,甚至是打車軟體都有可能會出現。因為區塊鏈將可以讓人類無地域限制的、去信任的方式來進行大規模協作。
區塊鏈 1.0:貨幣,即應用中與現金有關的加密數字貨幣,如貨幣、轉帳、匯款和數字支付系統等。區塊鏈 2.0:合約,如股票、債券、期貨、貸款、智能資產和智能合約等更廣泛的非貨幣應用。區塊鏈 3.0:在政府、健康、科學、文化和藝術方面有所應用。甚至最終實現去中心化自治社會的終極效果。
對區塊鏈的可拓展的應用做一梳理,包括: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權益證明、徵信、政務服務、醫療等。
數字貨幣:
除了比特幣,區塊鏈在也有望應用於未來各國的法定數字貨幣之中。例如今年 1 月份,中國人民銀行曾表示從 2014 年起就開始著手研究數字貨幣技術。今年 2 月央行行長周小川也曾表示央行的數字貨幣有可能採用區塊鏈技術。
支付清算:
現階段商業貿易交易清算支付都要藉助於銀行,這種傳統的通過中介進行交易的方式要經過開戶行、對手行、央行、境外銀行(代理行或本行境外分支機構)。在此過程中每一個機構都有自己的帳務系統,彼此之間需要建立代理關係,需要有授信額度;每筆交易需要在本銀行記錄,還要與交易對手進行清算和對帳等,導致交易速度慢,成本高。與傳統支付體系相比,區塊鏈支付為交易雙方直接進行,不涉及中間機構,即使部分網絡癱瘓也不影響整個系統運行。如果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銀行間金融交易協議,為用戶提供跨境、任意幣種實時支付清算服務,則跨境支付將會變得便捷和成本低廉。區塊鏈技術在支付清算上的應用並非遙不可及,SWIFT 作為一個連結了數萬家銀行的通信平臺,已經被新興崛起的區塊鏈技術所威脅,一些區塊鏈初創企業和合作機構開始提出一些全新的結算標準,如 R3 區塊鏈聯盟已經制定了可交互結算的標準,截至目前全球已有 42 家大型銀行和金融集團加入。
數字票據:
數字票據是結合區塊鏈技術和票據屬性、法規、市場,開發出的一種全新的票據展現形式,與現有的電子票據體系的技術架構完全不同。數字票據既具備電子票據的所有功能和優點,又融合了區塊鏈技術的優勢,成為了一種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更具前景的票據形態。
數字票據的核心優勢主要表現在:
1)實現票據價值傳遞的去中介化。在傳統票據交易中,往往票據中介利用信息差進行撮合,藉助區塊鏈實現點對點交易後,票據中介將失去中介職能,重新進行身份定位。
2)有效防範票據市場風險。
區塊鏈由於具有不可篡改的時間戳和全網公開的特性,一旦交易,將不會存在賴帳現象,從而避免了紙票一票多賣、電票打款背書不同步的問題。三是系統的搭建和數據存儲不需要中心伺服器,省去了中心應用和接入系統的開發成本,降低了傳統模式下系統的維護和優化成本,減少了系統中心化帶來的風險。四是規範市場秩序,降低監管成本。區塊鏈數據前後相連構成的不可篡改的時間戳,使得監管的調閱成本大大降低,完全透明的數據管理體系提供了可信任的追溯途徑,並且可以在鏈條中針對監管規則通過編程建立共用約束代碼,實現監管政策全覆蓋和硬控制。
權益證明:
區塊鏈每個參與維護節點都能獲得一份完整的數據記錄,利用區塊鏈可靠和集體維護的特點,可對權益的所有者確權,可應用於各類金融產品的交易。對於存儲永久性記錄的需求,區塊鏈是理想解決方案,適用於土地所有權、股權交易等場景。其中股權證明是目前嘗試應用最多的領域,股權所有者憑藉私鑰,可證明對該股權的所有權,股權轉讓時通過區塊鏈系統轉讓給下家,產權明晰,記錄明確。整個過程無需第三方的參與。在倫敦舉辦的 2015 年歐洲卓越貿易技術金融新聞獎的主題演講中,納斯達克執行長 Bob Greifeld 宣布,該交易所打算使用區塊鏈技術管理代理投票系統。代理投票本來是由一家上市交易所使用的一項重要而又費時的操作,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讓股東們不必出席公司周年大會就能參與投票,人們用自己的手機就能投票,並且永遠保存投票記錄。區塊鏈技術被視為股權交易領域能夠在更短時間內確保透明交易的先進技術。
徵信:
目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開展,無論是針對企業還是個人,最基礎的考量是借款主體本身所具備的金融信用。各家銀行將每個借款主體的還款情況上傳至央行的徵信中心,需要查詢時,在客戶授權的前提下,再從央行徵信中心下載參考。這其中存在信息不完整、數據不準確、使用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問題。在這一領域,區塊鏈的優勢在於依靠程序算法自動記錄海量信息,並存儲在區塊鏈網絡的每一臺計算機上,信息透明、篡改難度高、使用成本低。各商業銀行以加密的形式存儲並共享客戶在本機構的信用狀況,客戶申請貸款時不必再到央行申請查詢徵信,即去中心化,貸款機構通過調取區塊鏈的相應信息數據即可完成全部徵信工作。
政務服務:
區塊鏈另一個重要應用在於政府職能領域,即通過區塊鏈技術,以分布式、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提供政務服務。通過採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成為一個無國界的分布式帳簿,包含了社會的文檔、記錄及其使用歷史,同時區塊鏈政務服務的提供將建立在一個強大的個人信息系統基礎之上,系統中包含信用、糾紛記錄、投票、國民收入、法律文件(如土地契約、醫囑、育兒合同、婚姻合同等)。由於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性,婚姻將是極佳的應用場景,因為它意味著一對夫妻將把他們的婚姻永遠連接在一個共享的儲存帳戶上(例如比特幣錢包)。世界上第一個用區塊鏈記錄的婚姻發生在佛羅裡達的迪士尼樂園裡,這個婚禮被提交到比特幣的區塊鏈裡,這對夫婦的誓言被傳輸成文檔注釋,並嵌入到一筆 0.1 個比特幣的交易當中,從而永久的保存在區塊鏈的分類帳中。
醫療健康領域:
區塊鏈能夠給醫療健康領域帶了的主要益處在於,能夠使得健康數據被大範圍分析的同時保持了數據的隱秘性:
1)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匿名性特徵,個人的健康數據能夠被編碼成為一筆數據資產,並像數字貨幣一樣被放入區塊鏈中,個人能夠通過手中的私人鑰將數字醫療資產授權給醫生、保險機構、藥店等使用。這種將電子醫療記錄信息系統放到區塊鏈的服務,能夠解決原來大醫療機構的數據無法共享的問題。
2)另一個益處在於區塊鏈遵守統一的規範和準則,提供一個標準的安全機制,所有的健康數據都在統一的規範下轉換可供研究的數據模式。由於這種數據資產是統一的,因此幾乎所有的醫療數據儲存點都能夠進行分析。
國外區塊鏈發展與案例
區塊鏈在國內雖然還處於概念導入和探索的初期階段,但國際上許多大型銀行以各種形式在區塊鏈領域已經開展了一系列探索,我們歸納來看主要有三種途徑:
a)一是商業銀行成立內部的區塊鏈實驗室。比如花旗銀行、瑞銀、紐約梅隆銀行等已相繼成立研發實驗室,重點圍繞支付、數字貨幣和結算模式等方面測試區塊鏈的應用,有的還擴大到其員工內部系統中測試。
b)二是投資金融科技初創公司。2015 年以來,許多跨國大型金融集團紛紛以創投形式進入區塊鏈領域,比如高盛聯手其他投資公司向比特幣公司 Circle 注資 5000 萬美金,西班牙對外銀行通過旗下子公司以股權創投方式參與了 Coinbase 的 C 輪融資等。
c)三是與初創公司合作。例如巴克萊銀行在技術孵化和加速器項目中與區塊鏈初創公司合作,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和開源軟體 Ripple 合作組隊,創建了一個在其子公司之間互相支付轉帳的區塊鏈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