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2020-12-16 小小嬴政

農村有句俗語,叫「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跟大家一樣,在初念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蒙,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夠。後來查了下資料,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要我們可以吃著肉,喝著酒,口裡念著佛,也不要吃著素去罵人。

從深層次來講,就是勸誡一個人,不要去做偽善的人,要做一個誠實的人。生活中有些人就是這麼偽善,一邊假裝吃齋念佛,一心向善,一邊卻在暗中算計別人,試圖從別人手中奪取財產。

而還有一些人,雖然整天吃酒喝肉,看起來好像對佛祖大不敬,但是他所做每一件事情從內心來說,都是向善的,從來不做壞事。你可以說他表裡不一,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對得起天地良心。

素口罵人者內心是極為醜惡的,讓人厭惡的,他在佛祖面前許下的一切都是假的。這樣的人早晚會現形,會被世人所唾棄,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假仁假義之人。我們在生活中還是會經常遇到這種人的,表面上對你很好,其實內心無比骯髒,接近你的動機不純,一旦達到目的就跑得無影無蹤。

老祖宗試圖用這句俗語告誡後人,做人要做一個好人,這個「好」不是表面現象,而是內心的感受。我們不要去做一些表面文章,讓別人覺得自己如何如何,而是要用心去感受。

同樣是在一家單位,為什麼有些大大咧咧的人特別受大家歡迎呢?就是因為他內心純淨,也許說話不是那麼注意,但是總是在以誠待人,以心換心,這一點在當代社會尤其難得。同時,老祖宗還告訴我們,做人千萬不要做兩面人,偽善人,縱然能夠一時風光,早晚都會被別人拋棄。

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這句俗語也給年輕人上了一課,告訴年輕人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朋友。交朋友應該選擇那些心直口快,能當面給你指出各種缺點,能讓你有所進步的人。這一點普通人也許還能做到,往往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無法做到。

因為位置不同,大權在手,往往他們周圍的人都是一些會拍馬屁的人,結交這樣的人,是得不到任何有用信息的。相反,聽到的可能都是一些不實之詞,自己的眼睛被完全蒙住,看不清世事。

「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說起來有點遠了,讀起來也比較難懂,因為它所要表達的意思比較深奧。但是確實字字珠璣,告訴我們的其實是人如何與人交往的基本道理。人活天地間,不可能是孤獨存在的,必須和人打交道,怎麼打交道,本身就是一門學問。

好人壞人也許你可以瞬間區分開來,但是誰的臉上會寫上好人壞人的字樣呢?你就得從他們日常的言談舉止上去把握,去判斷,去分清善惡。如果你能夠鍛鍊到這種程度,那麼你就具備了在社會上獨立行走的能力。要不然,就再去把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好好地溫習一下吧。

相關焦點

  • 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蘊含的做人道理很深刻
    從古到今,無論是書香門第,還是貧窮寒門,作為家長總是會培養教育子女要文明做人,為人一定要謙恭忠厚,不可狂妄無禮,更不可張口罵人。那麼,農村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其中確實蘊含著很深刻的做人智慧和禮儀。「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其實這句話的本意並不難理解,是說寧願允許開葷吃肉的人念佛,也不能容忍只吃素食的人罵人。
  • 「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啥意思?其實是老祖宗的智慧!
    有的總喜歡吃齋念佛,想藉此為以後積德,但我比較喜歡隱於山林的道人,他們仙風道骨,有著超凡脫俗的氣息。說起吃齋念佛和行善積德,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寫下心得給大家一起分享下。「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用我們現代話來說意思就是,可以不戒葷腥的去念佛,絕不可以每天吃齋念佛,卻是張口閉口都是罵人的話,(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可能有所偏差)主要的意思就是說誠心遠比形式重要的多!我們都是普通人,想要戰勝口腹之慾非常的難。而且並不只有戒掉葷腥才能夠證明出自己潛心向佛。
  •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然而農村老人對於知識的重要性,卻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就比如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它具體講述的是什麼意思呢?「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我們可以先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很久之前的農村,如果在房屋的前門不點上一盞油燈的話,那麼房屋的後院就會顯得非常昏暗。」字面上似乎沒什麼稀奇,但是這句俗語蘊含了老祖宗的智慧!
  •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背後蘊含老祖宗智慧
    文/Echo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背後蘊含老祖宗智慧中國的語言文化沉澱了幾千年,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國。所以俗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相信很多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一說起俗語就會想到爺爺奶奶的教導。長輩們喜歡用俗語教導我們,因為俗語是先輩們總結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在未來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對於一些深奧的俗語而言,很多人都不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今天小編將詳細為大家講解。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啥意思?老祖宗經驗,長見識了
    老祖宗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女不帶仙,男不帶天」「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這些俗語都飽含了老祖宗的生活智慧,但大道至簡,雖略有晦澀,既然能夠流傳千載而經久不衰,可見魅力確實非比尋常。
  •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什麼意思?老祖宗說得句句在理!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夫不可扶」「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它們言簡意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諸多經驗和願望,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
  • 俗話說:「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啥意思?老祖宗的醒世良言
    有些俗語在我們現在看來,已經完全不適用,但是還有很多俗語,放在現在,依舊是讓人能夠懂很多道理的存在,我們應該秉著去其糟怕取其精華的理念去學習這些俗語,就比如這句「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呢?「寧可試人棺,切莫穿人鞋」的意思是,寧願幫別人試棺材,也不會向別人借鞋穿。或許現在很多人認為棺材是個不祥之物,其實不然,周公解夢中也說到,做夢夢到棺材是吉兆,預示人即將要升官發財。
  • 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老祖宗的待客之道
    提要: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老祖宗的待客之道俗話說得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農村人都是非常的樸實,而且也是非常的熱情,對於遠方來的人招待非常的主動,一般都會讓到屋裡面坐下來喝口水,如果說路途遙遠的話可以借住一宿,第2天再啟程,這都是農村人經常做的一些事情。但現實生活當中確實出現了很多意外的情況,也就是本來想行好事,卻辦成了壞事,甚至還連累了自己。
  • 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有什麼說道?
    在農村,對於每個老人來說都會說一些關於生活方面的一些俗語,其中不乏一些天氣變化,農田耕種和鄰裡關係的。在農村,這些俗語構成簡單,多以白話文與方言組成,通俗易懂,這或許也是俗語在農村「風靡」的一種原因吧!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講究?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講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俗語就是最體現傳統文化特色的樣式之一,和成語不一樣的是俗語的歷史更加悠久,也更被人所熟知,即使是深山老林的錯落人家,也會說上幾句俗語。看似簡單易記的俗語其實蘊含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 民間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原話是"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家有滴淚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滴淚屋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說白了,滴淚屋就是在正屋旁邊,比正屋矮的房子。古時候房子的房頂都是用瓦片鋪蓋的,每逢下雨的時候,雨水就順著瓦片從高到低流下來。所以矮屋才被叫做滴淚屋,若是有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是不好的。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啥意思?謹記老祖宗的道理
    小編在這裡為您分享的是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啥意思?謹記老祖宗的道理。在那一年,冬日寒冷。一抬腳,外面厚厚的雪直直的灌進長筒的雨靴裡,每日上學都要走好幾裡的路,手常常被凍的裂開,老師在講臺縮著肩膀講著課,下面的學生們也都瑟瑟發抖,這使得小編對此印象尤為深刻。而在那一年內,家家戶戶的老人們都早早的開始備起了薄棺。
  • 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老祖宗的智慧被誤解了
    文/玉濁清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老祖宗的智慧被誤解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有一些事情還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比如說當人們休息不好的時候,就會出現眼皮跳動的情況雖然說從前人們聽到這句話都會深信不疑,但是直至如今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普及,有很多的俗語都會被年輕人所摒棄,並且也覺得這些俗語是非常具有迷信色彩不足為信。那麼「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到底蘊含著什麼樣的道理呢?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妨看看
    悠悠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呢?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老祖宗的醒世良言,不得不信
    老祖宗留下的警示箴言:"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不信不行!目前老祖宗的智慧一部分是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比如馮夢龍的著作《智囊全集》,還有一部分是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下來的,成為了我國的獨特文化之一。這些俗語中,總結出來了祖宗們從生活體驗中得到的經驗,很有學習的價值。《智囊全集》中也收集了部分俗語,現在在這裡就來給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呢?
  • 充滿著老祖宗人生大智慧的數字俗語諺語之「二」
    在我國的民間,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裡,千百年來就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俗語、諺語、歇後語等等。這些眾多的民間文學精品,既世代傳承了民族文化,又祖輩啟迪著人生智慧,其中很多都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和精神財富。而在這些廣為流傳的俗語諺語中,有許多含有數字,就顯得更加生動形象和經典奇妙了,更充滿著老祖宗的人生大智慧。「二者不可得兼」。兩種事物只能得到其中之一,而不可以全部都得到。說明對於某些事物要懂得取捨,不能兼而有之。「二一添作五」。原本是珠算除法運算中的一句口訣,是二分之一等於零點五的意思。
  • 「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老祖宗的婚配觀,靠譜嗎?
    在生活中,經常會有人提及俗語,這些老祖宗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歸納出來的通俗語言,正是古人智慧的體現。俗語言簡意賅,詼諧風趣,通俗易懂,俗語流傳千年,到了今天,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時至今日,俗語涉及的範圍很廣泛,比如為人處世,家庭矛盾,養生常識等等,都是古人思想感情的彰顯,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與嚮往。這些老祖宗傳下的文化財富,字字珠璣,句句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熟記於心並踐行於生活,人生也能豁然開朗,越走越順。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