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朋友圈颳起了微商風,霸屏的同時也帶來了消費隱患,2016年中國網絡消費不滿意率排行中,微商佔比位居首位。3月9日上午,北京市消協發布了《2017年微商行業發展狀況調查報告》,其中顯示微商「三無」產品情況嚴重。(3月9日《法制晚報》)
通過北京市消協發布的微商調查報告來看,在朋友圈推廣的微商產品裡,很多產品存在問題。問題最大的則是「三無」產品,這些「三無」產品已經在暴力刷屏。治理「三無產品刷屏」,當然需要監管部門融入網際網路時代,改變傳統的執法模式,嚴厲打擊「三無產品」。但是,也不能把責任都推給監管部門。從一個層面來看,消費者的任性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
微商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微商的出現有著積極意義。一個方面是,百姓購買商品更加方便了;一個層面是,降低了創業的成本,讓更多普通百姓可以實現低成本創業。不過,由於對微商的疏於監管,以及難以監管的本質,也造成了社會問題,一些「三無」產品在朋友圈興風作浪,禍害了市場,禍害了百姓。
三無微商產品何以如此火爆?究其根本的原因還在於,這些「三無產品」有人購買不健康的消費觀念,助長了「三無產品刷屏」現象的泛濫。
朋友圈出現的很多商品,本身就屬於「三無產品」,存在安全隱患。那麼,為何消費者還是購買這些「三無產品」?明明知道不能確保安全,還是任性購買,消費者顯然也是有責任的。
監管部門嚴厲打擊朋友圈裡的「三無產品」,這是應該做的事情。然而,作為新時代的消費者,也應該養成不購買「三無產品」的消費習慣。做到這一點其實很簡單,對於朋友圈出現的微商廣告,只要仔細辨別,就能知道是不是「三無產品」。而對於「三無產品」的銷售信息,不僅消費者要自己不輕信,還應該做到不去轉發、不去點擊、不去傳播。
朋友圈裡的「三無產品」危害很大,需要監管部門主動適應新的形勢,淨化網絡購物環境。更需要消費者理智應對,對「三無產品」說不。可以說,治理朋友圈的「三無產品」,消費者也是一把利劍。
文/郭元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