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張鳴和老人,是太原老年開放大學學員,11月19日,得知老人家剛剛獲評「2020年太原市百姓學習之星」,記者進行了採訪。
愛英語
背誦課文沒問題
2018年6月22日,是張鳴和老人「永生難忘的一天」,因為他製造了一場「轟動」。
當天,在國家開放大學英語口語大賽的決賽中,張鳴和老人拄著拐杖上臺,用英文作了題為「Praising Our Open University」 (讚美我們的開放大學)的演講,口語流利生動,獲得了來自清華、北大等高校的評委的認可,在眾多年輕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唯一一個特等獎。其中一位評委說:「38位決賽選手的表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360萬名國家開放大學學生的水平,張鳴和老人的故事,說明了我們國家已經進入終身學習階段。」
「演講中,臺下多次鼓掌。回到太原,在老年開放大學見到同學時,大家都把我當成了明星,這算不算是轟動?」張鳴和老人回憶當時的情景,可愛得像個小孩兒。
張鳴和老人退休前曾是一位大學教師,所學專業是電氣,並非外語,但他說:「英語就是世界普通話,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走向世界,就必須掌握一定程度的外國語。」於是,退休後,他毅然開始自學英語,隨後,進入老年大學,後來又進入老年開放大學,主攻英語口語。
老人的寫字檯上,放著一本《老年出國英語會話》,隨手一翻,裡面筆記整齊,幾乎每一頁都有重點標註。這裡面的課文都能讀下來嗎?面對記者的提問,老人挺了挺胸,說:「光讀可不行,都得會背。」「那我『抽查』幾篇吧」,「好!」老人毫不含糊。令人驚訝的是,記者隨手挑了兩篇課文,張鳴和老人都能流利通順地背誦下來。
對於這個年齡來說,背誦已屬不易,而張鳴和老人還能同外國人進行日常交流,尤其是針對電氣專業的英語,說得很溜。
愛學習
拄拐杖乘車往返四小時
張鳴和老人家住在晉源新城,離市中心的老年大學或者太原老年開放大學距離有二三十公裡,今年之前,他堅持每周三次都來上學。
距離擋不住求知的心。每次上學,老人清晨五點多就起床了,拄著拐杖六點出門,趕首班公交車,乘車一個多小時到市內,下車後,再打計程車到學校。有時,上下午都有課,辛苦一天,晚上回家就得八九點了。這對於一個耄耋老者來說,確實累得夠嗆,但他卻說,學有所得,甘之如飴,不以為苦。
「我有腰間盤突出的毛病,腿不太好,從我家到公共汽車站有100多米,走起來並不容易,但我還是想去學習!很充實!」
除了英語口語課外,他上的還有聲樂課、智慧型手機課等。上聲樂課時,他每次都要把譜子唱下來,把新歌學會。怎樣使用智慧型手機,對於年輕人來說易如反掌,但對於許多老年人來說,卻很具挑戰性,他不僅早已學會了用微信、發文件、拍照片、轉帳等初步技能,還會網上訂票、製作美篇等,與時俱進,老而彌堅。
他還組建了一個英語學習的微信群,把9位同學拉進群裡,每周一、三、五的晚上,他都要給9名同學上一個小時的英語視頻課,其中幾位基礎差的高齡同學英語讀說能力有了很大進步。
愛生活
珍惜寶貴生命
寫字檯的上方,懸掛著張鳴和老人自撰自書的一幅柳體橫幅《微宇齋銘》:「樓不甚高,景色宜人;室不甚大,典雅清淨;齋名微宇,世事洞明。花圃凌空築,鳥語花香境。親朋時造訪,談笑有知音。可以讀英語,吟戲文;上網觀天下,揮毫抒豪情……」從中可以看出張鳴和老人樂觀豁達的心態。
他除了學習,還寫文章,編族譜,研究傳統文化。
包括家人在內的很多人,對於張鳴和老人學習勁頭這麼足都很不理解,認為年紀大了,應該好好享受,何必自討苦吃。有些老人也會說:「活一天就開心一天,過一天就舒服一天」等,張鳴和老人都不認同。
他說:「人生如夢,成為一個人不容易。在世上,始終要有遠大的理想,執著的追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人到老年,既沒有工作的壓力,也不需要為生活而奔忙,就更應該用這寶貴的閒適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又有價值的事情,而讀書學習,就是我認為最有意義的事。」
思維條理,邏輯清晰,這位90歲的老人睿智而積極。
對於未來,他說:「如果有機會,我還希望能發揮餘熱,義務為孩子們輔導英語,講講傳統文化。」
太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