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勺美文
一個孩子,就相當於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也往往是支撐著這個家庭繼續下去的動力。特別是人到中年,兩個人的感情由深轉淺,由濃轉淡時,孩子就會成為維繫雙方關係的紐帶。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對夫妻感情已經失去信心的人這樣說:如果沒有孩子,我早離了。或者說:如果沒有孩子,我也不願活下去了。是呀,從孩子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再一點點長大,這其中注入了我們多少心血呀,為了孩子,大多人都選擇了隱忍。
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家庭所有的資源都在向他傾斜,我們受了委屈、辛苦,吃得差一點、穿著差一點都沒關係,孩子好,一切都好。我們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每一點進步而激動,還把自己未盡的心願灌輸給他,希望他替我們完成,同時,又會把更高的目標安排在他們身上,希望他們不會像自己這樣沒出息。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世界。
只是,孩子們漸漸長大,我們漸漸老去。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他們不再那麼聽話了,他們會回嘴了,甚至,你的一句叮囑、一句關懷,都很可能惹得他們暴跳如雷。於是,我們開始不解、委屈、甚至惶恐。
當我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小區裡的那對父子又開始吵鬧了,吵得很兇,就像兩個勢不兩立的仇家一般。我認識那孩子時,應該是十年前,他才十二歲,他父親經常騎著自行車帶著他去學鋼琴,那時候一節課是180元,算是很貴了。他的嘴甜,見到熟人的時候,他都會大聲地叫一句叔叔阿姨或者爺爺奶奶什麼的,很討人喜歡。現在,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像變了一個人?
聽說,他父親過去就很喜歡音樂,因為某些原因沒走這條路,他出生後,父親就有意識地將他往這條路上引。孩子小的時候對所謂的興趣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不喜歡,所有的意願都是以父母的喜怒為準。但他可能對音樂確實沒什麼天分,終於有一天,他對父親說不想去了,結果換來了一頓打罵。
上了初中,學業開始緊張,練琴佔了太多時間,中考後他只上了一所技校,然後在技校裡學壞了。後來,他們父子經常爭吵,一方是責怪他不爭氣,一方是痛恨他以培養的名義毀了自己。
這樣的父子關係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做父母的,總是試圖幫助兒女掌握人生命運,但兒女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獨立人格,會憎恨束縛自己的這種與生俱來的家人關係。所以,我們經常會見到那些恨鐵不成剛的家長,也經常會看到那些桀驁不馴的問題少年。
家長的意願從來都是希望兒女們好,他們不理解,為什麼兒女們就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難道,當父母的還會害他們?
人到中年,兒女們大多都處於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我們會焦頭爛額,甚至很可能就會毀掉一個孩子,同時也會毀掉一個家庭。人到中年,兒女叛逆?悟透這三句話,餘生才不苦。
第一句話:別再對兒女們講大道理了。
從小,我們就喜歡用大道理來說服兒女,比如,努力學習,以後考個好大學,就可以找個輕鬆的工作。比如,你不要再偷懶了,偷懶的人不可能學得好。這些大道理毫無破綻,孩子們只能遵命。
但是,兒女們長大了,他們知道了人是有智商的,智商是不公平的,有人隨便學學都能考得好,有人很努力學了也不行。通常,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歸於後者。而作為父母,如果不認清這一點,仍然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只不過是沒有努力而已,這樣就會很容易引發兩種觀念的衝突。
承認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雖然有點悲哀,但也應該認識到,這很正常,芸芸眾生,大多都是普通人,包括我們自己。你承認了他們的普通,他們才有勇氣去努力。
第二句話:給孩子們留一點私人空間。
每個人都需要有一點私人空間,這是因為人是有情緒的,喜悅、悲傷、歡樂等等,有些情緒並不合適與人分享,或者,並不願意與人分享,所以需要一個私人空間進行消化。比如,有的人喜歡上網聊天,有的人喜歡坐著發呆,有的人喜歡一個人走走。
所有的情緒都需要消化,否則日積月累,到了內心承載不下的時候,就會爆發出來。這種爆發很可能沒什麼預兆,只是因為一個小小的緣由,就突然出現了。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乖巧的孩子突然叛逆了,學霸突然崩潰了……其實,並不是突然,而是積累得太多,無法承受了。
孩子們不懂如何處理自己爆發的情緒,他們會很害怕,有時會走上極端。設身處地想想,就連我們自己都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何況孩子們。大人的世界需要私人空間,孩子們同樣也需要。所以,別再試圖去探究他們的內心世界了,留點私人空間,讓他們的心理得以更好地成長。
第三句話:別總打擊孩子,再平庸也是我們的孩子。
對於父母來說,愛自己的孩子這是理所當然的,難道孩子們連這也不知道?是的,他們不知道。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將他們與別人家的孩子對比,他們會覺得自己確實很糟糕,對不起父母。長大了,我們還是喜歡拿他們跟那些鳳毛麟角的聰明孩子對比,你可能以為他們早就習慣了被你打擊,但事實上沒有。
父母的每一次打擊,都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痕跡,就像烙下的一樣,很難去除。就設身處地地想想,如果我們每天上班,上司都會拿比你能幹的人跟你對比,然後得出你很差勁的結論,久而久之,你不只是自信全完,只怕連上班的勇氣也沒有了吧。
別總是打擊孩子,如果孩子們很優秀,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如果孩子們很平庸,那仍然是我們的孩子。
人到中年的我們,孩子們正處於關鍵時期,這時期扛過去了,基本也就沒什麼事了,扛不過去,餘生就會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