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後,靜坐窗前,品一杯咖啡,讀一本好書,時而抬眼,見到的,是威海的純潔的晴雪,哈工大滄桑而威嚴的古樹。
在哈工大有這樣一個地方,彰顯著工大學子的智慧和情調,代表著創業學子的信仰和夢想。這裡,是蝸窩。它由哈工大學子自主創辦,自己設計裝修,工作人員從CEO到waiters,全部是工大在校本科生。
今天,踏著威海的初雪,記者團小分隊有幸採訪到蝸窩創始人之一陳少特學長,有幸走進wowo,探訪蝸窩背後的故事。
推開蝸窩的門,鋪面而來的是一片恬靜和諧。同學們有的三兩成群討論工作,有的品一杯咖啡,評一本好書。
與其他的咖啡廳一樣,蝸窩裡有兩排擺有各類書刊的書架,我們從陳學長那裡得知,這兩排書架的每一個螺絲釘都是他們親手擰上,每一個格子都是他們親手安上。不僅如此,蝸窩裡懸掛的每一幅畫都由學長學姐自己畫圖上色,每一盞燈都是學長自己裝上,從設計到裝修再到營業,蝸窩的創立,體現了工大學子與世界接軌的視野和過硬工科和經管專業技能。
當談到蝸窩的創立史的時候,陳學長為我們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從16年3月份,蝸牛團隊決定參與爭奪經營權到4月20日的正式競標,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蝸牛團隊從連卡布奇諾和拿鐵都分不清的咖啡小白,到能準確說出一杯咖啡需要多少咖啡豆的大佬,他們憑藉的的不只是青春的年少輕狂,更是成年人敢於承擔,敢於放棄的勇氣。從 22:10到 22:30到 23:00再到0:00,N樓的大爺來趕了無數次卻趕不走為了商業計劃書熱烈討論著的蝸窩團隊,到後來,他們甚至呆在 N樓辦公室整整一周不曾出來。
為了給咖啡定價,他們還專門到北航,北郵,北理工等工科大學進行市場調研,那裡的咖啡每杯至少在四十元以上,一天四杯咖啡就是200塊錢生活費,為了節省資金,除了第一天晚上寄居在同學宿舍,其他的晚上他都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裡度過。
當談及是否想過放棄時,陳少特學長說,當團隊裡的每個人都為了相同的目標拼命時,不會覺得苦,只會覺得是甜。四天三夜的走訪,學長白天邊靠喝咖啡填飽肚子邊向老闆求取經驗,晚上窩在麥當勞的角落裡整理資料,向團隊匯報情況。
當他們信心滿滿的將 70多頁的商業策劃書放到學工處老師的桌子上時,得到的卻只是一句「如果你們只是這樣,那麼不用去競標了。」一盆冷水,險些澆滅了他們熊熊燃燒的心火。學苑二樓,對著久違的熱乎飯,對視,無言。1秒,2秒,3秒.「不能放棄,還要繼續!」終於,長久的沉寂之後,蝸窩再次起航。
他們找導師,明方向,撕掉70頁的策劃,從頭來過。「不放得下過去,怎麼能有未來呢」,當記者震驚於他們放棄了70多頁的策劃時,陳少特學長這樣說。
2016年4月20日N樓 528教室,當 21頁的蝸窩咖啡策劃書,一份 12張蝸窩全景設計圖,呈現在老師們面前時,評委動搖了。
「一杯咖啡需要20粒咖啡豆」就這20粒咖啡豆讓蝸窩最終以高出第二名 13.4分的成績取得了勝利。「實踐出真知,我們研究過咖啡每一種杯子型號適合的咖啡配方」,正是這種一絲不苟的執著讓蝸窩走在了最前方。
在採訪中,讓記者感觸最深的應該是那 12張實景圖,每一張都複製了蝸窩的一個角落。「我們是去參與競標,拿下標我們給錢,拿不下沒有錢!」面對1萬塊錢的巨額製作費,他們這樣告訴廣告商,「雖然你們是學生,但你們都是成年人,如果連承擔這點兒風險的意願都沒有還創什麼業!」老闆的一席話敲醒了當時的蝸窩團隊,最終學長拿出3000 塊錢生活費交給老闆,自己卻吃了幾個月饅頭白開水。
「每個人都努力,努力是基礎,根本不值一提,不努力就不要來了!」蝸牛團隊將他們的成功歸結於放棄的勇氣,承擔的意願,求是的執著。「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在蝸窩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對工大百年校訓的堅守,他們是工大學子的榜樣,是工大的驕傲!
其實,蝸窩咖啡只是小蝸牛團隊的一個下屬咖啡廳,他們如今已然離開學校,面向社會開拓屬於他們的更廣闊的空間。相信憑藉著那份對夢想的執著與堅持,小蝸牛團隊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與此同時,蝸窩咖啡也正在哈工大的懷抱裡慢慢成長,他不僅僅是一家咖啡廳,更是一個學校向廣大學子提供的創業平臺。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創業,學校對蝸窩實行免水免電免房租的三免原則,所有工作人員都要參與蝸窩發展決策,持股人畢業退股,讓蝸窩在工大流傳下去成為工大的一種文化。
當初蝸牛團隊的領頭人薛林彬學長已然畢業,陳少特學長也已步入大三,談及對蝸窩的構想,他表示希望更多學弟學妹加入蝸窩,讓蝸窩的文化能夠在工大得到傳承。
而對於創業,他認為不僅僅從頭開始創建公司是創業,站在一個廣闊的平臺上,用自己的想法做前人沒做過的事,何嘗不是一種創業呢?
是啊,成長遠比成功更重要,格局和視野遠比金錢更重要。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的太多,明白的卻太少,我們抱負太多,勇氣卻太少。
放下顧慮,用青春追求一把自己的夢,哪怕拋棄一切,從頭來過,無所畏懼,不言放棄,誰的青春不曾迷茫,只是拼過博過,不曾後悔過。
感謝蝸窩,感謝奔跑在青春路上的工大學子們,你們是學弟學妹們的榜樣,你們向世界展現著哈工大的魅力。
我們相信,在「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指導下,這份拼搏,這份執著,這份責任會在哈工大這份淨土上不斷傳承,生生不息!
採訪:餘璐、錢卓婷、高珊、李豔明、劉欣雨
文字:劉欣雨
攝影:錢卓婷
編輯:谷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