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一個窩 | 對話wowo咖啡創始人陳少特

2021-02-27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

冬日的午後,靜坐窗前,品一杯咖啡,讀一本好書,時而抬眼,見到的,是威海的純潔的晴雪,哈工大滄桑而威嚴的古樹。

在哈工大有這樣一個地方,彰顯著工大學子的智慧和情調,代表著創業學子的信仰和夢想。這裡,是蝸窩。它由哈工大學子自主創辦,自己設計裝修,工作人員從CEO到waiters,全部是工大在校本科生。

今天,踏著威海的初雪,記者團小分隊有幸採訪到蝸窩創始人之一陳少特學長,有幸走進wowo,探訪蝸窩背後的故事。

推開蝸窩的門,鋪面而來的是一片恬靜和諧。同學們有的三兩成群討論工作,有的品一杯咖啡,評一本好書。

與其他的咖啡廳一樣,蝸窩裡有兩排擺有各類書刊的書架,我們從陳學長那裡得知,這兩排書架的每一個螺絲釘都是他們親手擰上,每一個格子都是他們親手安上。不僅如此,蝸窩裡懸掛的每一幅畫都由學長學姐自己畫圖上色,每一盞燈都是學長自己裝上,從設計到裝修再到營業,蝸窩的創立,體現了工大學子與世界接軌的視野和過硬工科和經管專業技能。

當談到蝸窩的創立史的時候,陳學長為我們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從16年3月份,蝸牛團隊決定參與爭奪經營權到4月20日的正式競標,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蝸牛團隊從連卡布奇諾和拿鐵都分不清的咖啡小白,到能準確說出一杯咖啡需要多少咖啡豆的大佬,他們憑藉的的不只是青春的年少輕狂,更是成年人敢於承擔,敢於放棄的勇氣。從 22:10到 22:30到 23:00再到0:00,N樓的大爺來趕了無數次卻趕不走為了商業計劃書熱烈討論著的蝸窩團隊,到後來,他們甚至呆在 N樓辦公室整整一周不曾出來。

為了給咖啡定價,他們還專門到北航,北郵,北理工等工科大學進行市場調研,那裡的咖啡每杯至少在四十元以上,一天四杯咖啡就是200塊錢生活費,為了節省資金,除了第一天晚上寄居在同學宿舍,其他的晚上他都在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裡度過。

當談及是否想過放棄時,陳少特學長說,當團隊裡的每個人都為了相同的目標拼命時,不會覺得苦,只會覺得是甜。四天三夜的走訪,學長白天邊靠喝咖啡填飽肚子邊向老闆求取經驗,晚上窩在麥當勞的角落裡整理資料,向團隊匯報情況。

當他們信心滿滿的將 70多頁的商業策劃書放到學工處老師的桌子上時,得到的卻只是一句「如果你們只是這樣,那麼不用去競標了。」一盆冷水,險些澆滅了他們熊熊燃燒的心火。學苑二樓,對著久違的熱乎飯,對視,無言。1秒,2秒,3秒.「不能放棄,還要繼續!」終於,長久的沉寂之後,蝸窩再次起航。

他們找導師,明方向,撕掉70頁的策劃,從頭來過。「不放得下過去,怎麼能有未來呢」,當記者震驚於他們放棄了70多頁的策劃時,陳少特學長這樣說。

2016年4月20日N樓 528教室,當 21頁的蝸窩咖啡策劃書,一份 12張蝸窩全景設計圖,呈現在老師們面前時,評委動搖了。

「一杯咖啡需要20粒咖啡豆」就這20粒咖啡豆讓蝸窩最終以高出第二名 13.4分的成績取得了勝利。「實踐出真知,我們研究過咖啡每一種杯子型號適合的咖啡配方」,正是這種一絲不苟的執著讓蝸窩走在了最前方。

在採訪中,讓記者感觸最深的應該是那 12張實景圖,每一張都複製了蝸窩的一個角落。「我們是去參與競標,拿下標我們給錢,拿不下沒有錢!」面對1萬塊錢的巨額製作費,他們這樣告訴廣告商,「雖然你們是學生,但你們都是成年人,如果連承擔這點兒風險的意願都沒有還創什麼業!」老闆的一席話敲醒了當時的蝸窩團隊,最終學長拿出3000 塊錢生活費交給老闆,自己卻吃了幾個月饅頭白開水。

「每個人都努力,努力是基礎,根本不值一提,不努力就不要來了!」蝸牛團隊將他們的成功歸結於放棄的勇氣,承擔的意願,求是的執著。「規格嚴格,功夫到家」,在蝸窩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對工大百年校訓的堅守,他們是工大學子的榜樣,是工大的驕傲!

其實,蝸窩咖啡只是小蝸牛團隊的一個下屬咖啡廳,他們如今已然離開學校,面向社會開拓屬於他們的更廣闊的空間。相信憑藉著那份對夢想的執著與堅持,小蝸牛團隊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與此同時,蝸窩咖啡也正在哈工大的懷抱裡慢慢成長,他不僅僅是一家咖啡廳,更是一個學校向廣大學子提供的創業平臺。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創業,學校對蝸窩實行免水免電免房租的三免原則,所有工作人員都要參與蝸窩發展決策,持股人畢業退股,讓蝸窩在工大流傳下去成為工大的一種文化。

當初蝸牛團隊的領頭人薛林彬學長已然畢業,陳少特學長也已步入大三,談及對蝸窩的構想,他表示希望更多學弟學妹加入蝸窩,讓蝸窩的文化能夠在工大得到傳承。

而對於創業,他認為不僅僅從頭開始創建公司是創業,站在一個廣闊的平臺上,用自己的想法做前人沒做過的事,何嘗不是一種創業呢?

是啊,成長遠比成功更重要,格局和視野遠比金錢更重要。有些時候,我們看到的太多,明白的卻太少,我們抱負太多,勇氣卻太少。

放下顧慮,用青春追求一把自己的夢,哪怕拋棄一切,從頭來過,無所畏懼,不言放棄,誰的青春不曾迷茫,只是拼過博過,不曾後悔過。

感謝蝸窩,感謝奔跑在青春路上的工大學子們,你們是學弟學妹們的榜樣,你們向世界展現著哈工大的魅力。

我們相信,在「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指導下,這份拼搏,這份執著,這份責任會在哈工大這份淨土上不斷傳承,生生不息!

採訪:餘璐、錢卓婷、高珊、李豔明、劉欣雨

文字:劉欣雨
攝影:錢卓婷

編輯:谷心然

相關焦點

  • 民宿生活,從一杯咖啡開始的親子咖啡之旅~
    今天與原鄉裡合作的兩位咖啡師:斯奎爾咖啡工作室創始人——張宏七和樂文化創意的創始人、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於飛一起在北京交通廣播電臺1039生活+的節目上分享了從一杯咖啡開始,父母和孩子們可以獲得怎樣的一種咖啡製作體驗。
  • 為什麼一杯咖啡被稱為「a cup of joe」?
    過往在很多英文讀物上看到外國人的日常對話當中,經常會出現a cup of joe的說辭,期初我真的沒明白這到底在說的是什麼。後來才知道原來就是一杯咖啡。那麼為什麼coffee=joe了呢?他是如何在世界上成為咖啡的代名詞的?!這確實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它使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和咖啡愛好者多年來感到困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咖啡相較於酒來說,真的不太值得一提,也不是什麼被重視的飲品。直到後來因為軍方成員被美國政府分配的酒量越來越少。1914年,海軍部長Josephus Daniels完全禁酒,水手們留下咖啡也就變成「消愁」之飲了。
  • 一杯咖啡背後的科技
    海明威在《戰地春夢》裡的咖啡中,嗅到了黎明破曉的味道;對於梵谷來說,咖啡館是一個可以讓人瘋狂的場所;葡萄牙作家 薩拉馬戈甚至在將咖啡作為人生最後的願望,他在《詩人雷伊斯逝世的那一年》裡寫道:如果還有一小時生命,我願意用它來換取一杯咖啡。
  • 咖啡之翼女老闆尹峰豪飲萊杯咖啡
    6月10日,咖啡之翼創始人尹峰對外宣稱:"萊杯'加入了大家庭。"'傳言已久的咖啡之翼併購萊杯咖啡事件從幕後走到臺前。可以預見,中國咖啡行業開始進入併購時代。01 咖啡之翼收購萊杯咖啡咖啡之翼併購萊杯咖啡,是由咖啡之翼創始人尹峰主動對外宣布的。她通過社交媒體表示:"最近,公司戰略決策,萊杯加入了大家庭。"
  • 尋找一杯好喝不貴的咖啡
    他說,咖啡進入工廠後,價格一路飛漲,做成一杯飲品時,輕鬆攀至30多元。斯密街商務諮詢公司的數據也顯示,一杯星巴克拿鐵的價格裡包含著26%的門店租金、15%的門店經營支出、6%的常規行政部門支出、13%的原材料成本和18%的利潤。
  • 叮咚,有一杯咖啡等待您的接收
    有書空間是「有書」共讀平臺落地的創意書店,在約2000平方米的空間內,融合五萬冊+精選圖書、手作文創、咖啡烘焙、藝術長廊、創客空間等多元為一體。在這樣一個特色文創、藝術融合的空間裡,一杯咖啡,一本書籍,沉浸在書香中,讓時間隨著音樂慢慢流淌,放緩匆忙的腳步,自己一點時間,去滋養獨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去感受生活恬靜的美好,回歸本心。整個空間根據不同的閱讀群體,不同的閱讀習慣,劃分了多重不同的區域。
  • 讓一杯香醇的咖啡喚醒你的晨起時光
    工作日的早晨,睡眼惺忪,還窩在床上的你告訴自己:不想起床,沒動力起床,為什麼要起床?只因為一杯咖啡,它香醇的氣味已經從廚房穿越到你的臥室,像一雙隱形的雙手託起你還在睡夢中的身體。享受專屬於你的晨起咖啡時光!於是,你便瞬間「燃」起,從床上飛奔而下,順著咖啡香味的牽引,飛奔到廚房,端起一杯意式濃縮咖啡,貪婪地喝上一口,味道充斥你的口腔,咖啡液填滿你的胃,打造專屬你的晨起時光。當下對許多人來說,每天早晨一杯咖啡已經成為一種日常習慣,無咖不歡。
  • 在西班牙如何優雅地點一杯咖啡呢?
    漫步西班牙街頭,隨處可見琳琅滿目的咖啡館,西班牙人一天喝個2-3杯咖啡那都不叫事兒。Q:【此時說些什麼才能顯得我們不是第一回喝咖啡呢?怎麼點單,急,在線求助!!!】A: 請露出一個你最美的微笑,輕輕的說【Ponme un ~給我一杯~】或者說【 Me pones un ~?可以給我一杯~?】,顯得我們地道又有趣。
  • 來一杯咖啡嗎?中杯大杯超大杯你分得清嗎?
    看完上面這張圖,相信你已經清楚各種咖啡的名稱和成分啦~ 那有沒有想來一杯咖啡了呢? 知識拓展 a cup of coffee 實際上,「一杯咖啡」除了可以用「a cup of coffee」表示以外,還可以表達成「a cup of Java」或是「a cup of Joe」喔!
  • 一杯咖啡背後的隱性敘述
    這位法國文豪對被稱為「咖啡」的這杯深色液體有著複雜的矛盾情結,一如他最偉大與最不堪的浪蕩人生。當然,這僅僅是一種表層敘述。無論是19世紀的歐洲知識分子,還是21世紀的現代人,我們精神世界的清醒、困惑與彷徨是通過隱性敘述得以展現的。
  • 一杯咖啡怎麼來?從一顆種子開始,認識咖啡
    一杯咖啡怎麼來?今天我們就從一顆種子開始,認識咖啡。我們平時喝的「咖啡」,從咖啡豆變成咖啡粉,然後衝煮以後變成一杯咖啡。那麼咖啡豆怎麼來的呢?又怎麼衝煮呢?咖啡生豆,其實是咖啡樹果實的「種子」。↓跟一般的植物一樣,從種子,生根發芽,變成一棵樹,接著開花結果。
  • 向世界咖啡冠軍討教一杯咖啡好喝的秘訣
    Voicer在咖啡濃度最高的咖啡節現場,捕獲了被瘋狂合影的杜嘉寧,跟著她刷臉喝咖啡(誤),當然也好好討教了一番,一杯咖啡好喝的秘訣! 咖啡師的十分鐘、一天和十年咖啡桌上的秘密!像我比賽用的那支豆子,一定要看豆子烘完了放多少天,磨完粉放多少小時,在什麼環境下排氣,衝的時候用什麼水溫、什麼濾杯,衝之前要做二次研磨,把它裡面的銀皮都去掉等等,在賽場上才可能有一杯比較高分的咖啡。」很少人有機會喝到賽場上的咖啡,可是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可能最大化地接近一杯冠軍咖啡? 一杯好喝咖啡到底是什麼樣的?
  • 咖啡衝泡法:如何使用摩卡壺衝一杯咖啡?
    1933年由義大利人Alfanso Bialetti發明,以底座的加熱方式來衝煮咖啡,為蒸餾式的一種,是煮意式咖啡的機器中最平民化的一種,在義大利家庭中則普遍使用。由於在歐洲殖民潮之前,葉門一直是世界咖啡的主要輸出國,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摩卡」這個詞一直被作為咖啡的代名詞,現在所說的「摩卡壺」,實際的意思就是咖啡壺。
  • 一杯香醇咖啡的誘惑,源自希臘女神的黑鹿咖啡
    成都好友送我一盒黑鹿咖啡,來自一座對口味很挑剔的文藝城市的禮物,自然是要鄭重相待。但,黑鹿咖啡還是頭一回接觸。拆開包裹,這一身魅惑的藍色就極其喜人。一盒咖啡配一個咖啡杯。贊。我搭配了從網紅店糖澀購買的巧克力熔巖麵包,巧克力的濃鬱香甜麵包的鬆軟配上咖啡的苦澀之香,這真是「糖澀」呢!看我意外詮釋了這個品牌的意義哈!當然,還有一種好玩的喝法。就是意式濃縮黑咖啡加一杯旺仔牛奶,這是我一個前同事的最愛,她經常要我幫她順路買兩盒旺仔,就是為了衝咖啡!
  • 咖啡數字:製作一杯咖啡需要多少咖啡豆
    製作一杯咖啡需要多少咖啡豆?需要50粒左右咖啡豆,每粒咖啡豆都要經過114道嚴格的篩選和烘焙過程,可謂粒粒珠璣,只要有一顆咖啡豆有瑕疵,整杯咖啡的風味都會被破壞殆盡。因此,愛喝咖啡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注重生活品質的人。咖啡館真是個特別的地方,一杯咖啡磨好,還沒入口,香氣便瀰漫開來。而咖啡館承載的文藝、浪漫、優雅的氣息,更是將這種如人生般苦、像親情般濃的飲品的獨特發揮到極致,一杯在手,心安神靜。
  • 星巴克咖啡貴嗎 一杯咖啡需要多少錢?
    對於星巴克,其實這是大家最熟知的品牌之一了,畢竟中國有很多城市都有星巴克門店的,許多人在空閒的時候去星巴克喝一杯咖啡的。可是現在,大家對於星巴克咖啡價格是很關注的,那麼你知道星巴克咖啡貴嗎?你有喝過星巴克嗎?
  • 熊爪咖啡正式開業,為殘疾人提供的不止一杯免費咖啡,還有成全他們...
    中午時分,從襄陽南路轉去永康路的路上,連著三個走過去的女孩手裡都捧著一杯貼著玫瑰花瓣的咖啡,身邊不斷有人認出來:呀,這不是那個網紅熊爪咖啡嘛!已試營業一個月的熊爪咖啡選在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正式開業。
  • 做一個離開了咖啡就活不了的巴黎人
    不管是想找一個目的地旅行亦或是小住,我都會推薦巴黎,因為你可以用任何方式和這個城市相處:在這裡既可以找得到輕盈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深挖出厚重的城市歷史。就拿巴黎的咖啡和藝術來說吧。上世紀20年代,海明威就時常端坐於此,啜飲著雪莉酒、抽著煙思考時事和文字,而如今我們也可以在這裡點上一杯咖啡歐蕾和可頌,回味著海明威筆下這席流動的盛宴。
  • 可比可咖啡,用「心」做一杯好咖啡
    意式咖啡就是在這樣的氤氳中誕生的。意式咖啡的樂趣就在於,它緩緩析出咖啡中的數千種風味物質,慢慢品味其中滋味,有如製備一杯咖啡,悠然的熱氣自杯口冒出,繾綣而上,直至消逝不見。精神由緊繃的生活,趨於舒馳的享受。可比可咖啡正是意式咖啡的經典之作。每一杯可比可,都濃縮了義大利匠人的獨到功力。
  • 「素咖啡」~ 如何製作一杯自己專屬的「手衝咖啡」
    我是一個怕「苦」的人,拒絕一切苦味的東西,除了咖啡。對咖啡的喜愛源於氣味而非味道,那濃鬱的香氣總是充滿誘惑,但如果說喝咖啡,恐怕也只有「拿鐵」適合我了。拿鐵是咖啡與牛奶交融的極致之作,我們在西餐廳喝到的拿鐵咖啡大多為美式拿鐵,將咖啡、牛奶、奶泡按1:2:1的比例調製而成,再加上漂亮的拉花簡直就是無敵了。對於我這樣一個睡眠不好的人來說,一杯以牛奶為主的咖啡是再合適不過了。光顧西餐廳不是常態,而要在家裡做一杯自己的拿鐵幾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