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肝膽衛士李亞磊】
肝實質瀰漫性改變
肝臟實質出現瀰漫性改變是肝臟影像學的一種異常變化,出現這種情況最可能的原因是肝臟纖維化。肝臟纖維化越嚴重,肝實質瀰漫性改變也就越明顯,甚至如隨著假小葉的形成,肝臟會出現結節樣病變。
高/低、回聲、結節
肝臟高回聲結節,大部分見於肝臟良性腫瘤,如肝臟血管瘤。
肝臟的低回聲結節,最常見的就是小的肝囊腫,在影像學上表現是邊緣光滑的囊性腫物,內容物是低密度的影像。
肝內多發低密度結節
肝內多發低密度結節,這是一種肝內多發腫瘤佔位病灶的描述,但是它的性質是不確定的,其性質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惡性。
肝強化灶
肝強化灶可能是患有肝血管瘤,屬於常見的良性肝臟腫瘤,部分患者是先天發育異常造成的,也有部分患者是激素刺激影響導致的,主要發生在腹部。
肝回聲增多增強,分布欠均或不均或明顯不均,管道結構顯示欠清或不清
長期的慢性炎症,如隨病情的發展,會出現肝細胞變性,部分壞死,出現增生,就出現了肝纖維化增生結節,超聲表現為肝質地不均勻,呈小結節樣,肝血管因增生受壓而變細變窄。報告裡會出現肝回聲增多增強,分布欠均或不均或明顯不均,管道結構顯示欠清或不清。
肝內部光點分布欠均勻
肝臟的超聲提示肝內的強光點一般為鈣化或者肝內膽管結石,肝細胞可能有損傷或是硬化表現
肝門靜脈可變寬
肝臟細胞大量變性壞死纖維化,則漸漸出現肝硬化,此時肝門靜脈可變寬,正常是小於 1.2cm,大於 1.4cm 就應屬偏寬了,但要綜合分析。
真正的肝硬化B超的顯示是什麼
肝硬化聲像圖特點是「肝臟的大小和形態:肝變小,邊緣凹凸不平。
肝內結構:肝紋理亂,肝內管狀結構明顯減少、肝內回聲增強變粗。門靜脈擴張。」可見,肝硬化的B超圖像包括大小、形態和肝內結構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