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入學政府買單 香港教育新政惠教惠民

2020-12-25 人民網

  保良局李徐松聲紀念幼稚園K3班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遊戲。
  辜雨晴攝

  保良局李徐松聲紀念幼稚園小朋友們製作的中秋花燈。
  辜雨晴攝

  「現在孩子上幼稚園不用交學費,省下來的錢可以給他報課外興趣班,我買菜都要寬鬆些。」上午12時左右,家住西營盤的李太來到靈恩學校接就讀K2上午班(相當於內地幼兒園中班)的兒子天天放學,提及香港特區政府本學年起開始推行的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李太讚不絕口。

  為優化幼兒教育,促進兒童學習與全人發展,新學年伊始,香港特區政府展開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取代自2007-2008學年起推行的學前教育學券計劃,將12年免費基礎教育延長至15年,並以此開啟香港幼稚園優質教育新篇章。

  香港特區政府為此大幅增加學前教育服務資源的投放,將每年約40億港元的學前教育投入調高至本學年的約67億港元,惠及數以十萬計家庭。新計劃的推行,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改善了幼師的薪資待遇,使得幼稚園師生比例得以適當調整,促進香港幼稚園教育優化升級,為實現終身學習和全人發展的教育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家長減輕負擔  兒童多元發展

  新計劃的推行,為幼兒家庭減輕了經濟負擔,得到絕大多數家長的肯定。據介紹,天天上學年所繳學費為8770港元,自2017—2018學年開始,其學費獲得全免。

  李太表示,身處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會,育兒成本十分昂貴。新計劃推行後,再不用給兒子繳納每個月877港元(學費分10期繳付)的學費,節省下的這筆開支可用於為孩子報讀興趣班,促進小孩多元化發展。李太介紹,根據孩子的興趣,目前已為天天報讀遊泳和鋼琴兩個興趣班,希望藉此鍛鍊出小孩良好的體魄、陶冶其藝術情操。

  在新計劃下,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根據半日制、全日制、長全日制課程,分別向參與計劃的幼稚園提供每名學童每年約3.3萬港元、4.3萬港元和5.3萬港元的資助額。此外,符合要求的幼稚園還可申請租金資助、校舍維修資助以及其他資助。

  此舉讓香港九成半日制幼稚園學費全免,讓約一半的全日制或長全日制幼稚園學費控制在1000港元或以下。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前局長吳克儉說,俗話說「三歲定八十」,特區政府由今年開始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計劃,從3歲開始,著重培養學生德才兼備的品質,這對將來實現其終身學習和全人發展的目標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改善師生比例  提升教學素質

  優化幼兒教育,當然離不開合適的資源配置。新計劃倡導參與該計劃幼稚園的整體師生比例達到1∶11的基本要求,使其善用新政策帶來的資源和空間,更好地照顧小朋友們多元學習的需要。

  去年中秋節期間,位於九龍紅磡的保良局李徐松聲紀念幼稚園內節日氛圍濃厚,牆上掛著由學童們手工製作的中秋燈籠。校長何蘭生說,製作中秋燈籠是幼稚園每年的保留節目,旨在一方面鍛鍊學童的動手能力,一方面讓他們了解我國傳統的文化習俗。她介紹道,一隻小小的燈籠實際上可能需要花費兩至三節課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就需要有老師儘可能地幫助指導每一個小朋友,合理的師生比例顯得尤為重要。

  在一隻只顏色鮮豔、別具一格的中秋花燈中就有K3班(相當於內地幼兒園高班)深深的作品。剛入校時,深深的反應與同齡人相比較為遲緩,在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發起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下,深深接受了到校支援心理師的治療,在老師和志願者的共同幫助下,深深的進步讓人欣慰。那次中秋花燈製作就是深深在手工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下共同完成的。

  據深深的班主任老師介紹,類似深深這樣的同學,幾乎每個班上都有。隨著新計劃的推行,學校在新學年增聘了兩位全職教師,使得學校原本1∶13的師生比例,調整成為新計劃所建議的1∶11的師生比例,使得教師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幫助發展遲緩的、有更多幫助需要的學童。

  改善幼師待遇  穩定教育人才

  作為照顧年幼學童的一線園丁,幼兒教師往往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薪資待遇卻不如中小學教師。據香港幼師薪酬關注組調查顯示,有38%的幼師存在轉行的念頭,44%的幼師每周需工作超過60小時,其中18%的幼師需工作71小時以上,92%的幼師不時需帶病上班。

  為提供優質幼稚園教育,新計劃為幼師提供了專業的晉升階梯及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以此挽留和吸引優秀教師人才,維持教師隊伍穩定。新計劃為此專門制定出包括校長、主任和教師在內的三層教學人員架構,切合幼稚園發展需要。

  在此計劃下,幼稚園可在每5名教師當中,提升1名擔任主任。從事幼教工作25年的吳炎婷便是這項政策的受惠者,她在新學年晉升為幼稚園新主任,負責統籌幼稚園部分教學工作,薪酬較先前每月增加了兩千港元的收入。

  吳老師說,新計劃使得部分幼師的待遇得到改善,合理的薪酬階級和晉升制度令資深幼師們更安心從事幼兒教育事業。

  為確保教學人員獲得合理薪酬,特區政府教育局為各職級的教學人員釐定了薪酬範圍。

  以幼稚園基本教師的薪酬為例,自2017-2018學年開始,他們的薪資將在約2萬港元至3.7萬港元之間。相比2015-2016學年參加學券計劃的全日制及半日制幼稚園教師的薪酬中位數(約2萬港元),幼稚園教師的薪酬在新計劃下獲得提升。

  新計劃還針對部分資深及較高薪酬的幼稚園教師,提供了一筆為期兩年的過渡期津貼,(隨後延長3年,即合共為期5年,由2017-2018學年至2021-2022學年);此外,自2018-2019學年開始,幼稚園教師薪酬調整幅度將根據每年特區政府公務員的薪酬調整幅度按照學年調整。

  增加教育開支 用心關懷學子

  國際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作為屹立於世界之林中的國際化大都會,香港當然深諳此道。

  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競選特首時就將大力發展教育作為重點工作之一,以為學生、老師、家長和校長,創造一個穩定、關懷、具啟發性及富滿足感的教學環境為目標,提出了優質教育、專業領航的理念,承諾增加每年教育經常性開支50億港元。

  除了實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特區政府還推出了一系列大力發展教育的措施,如撥款近12億港元推出「自資學券」,資助學生修讀自資學士課程。增加逾2000名中小學常額教席,對穩定教師隊伍,提升教育素質有著深遠意義。

  然而,正如林鄭月娥所言,教育問題並非錢的問題,而是用心的事業。

  教育的成功,離不開政府、學校、家長、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培養具有國家觀念、有香港情懷、對社會有擔當、具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不光需要教會他們淵博的知識、優秀的技能,更應該培養其家國情懷、終身學習的態度以及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責編:仝宗莉、蔣琪)

相關焦點

  • 香港推幼稚園「就近入學」新政 應對跨境學童
    特區政府最近推出「就近入學」的政策,將優先取錄原區學生,其次為跨區學童(即居於香港,但因其居住區域名額不足,所以要到鄰近區域上學的學童),最後才是跨境學童(即居於內地,但來港上學的學童)。對此社會反應不一。可以預計,相關問題仍會呈現,特區政府必須做好長遠規劃。
  • 香港各界歡迎居住證新政:體現中央對港人關懷
    中新社香港8月16日電(記者 李焯龍)國務院新聞辦1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辦法》)將於9月1日正式實施。對此,香港各界紛紛表示歡迎,認為居住證新政完善港人在內地的待遇,體現中央對香港同胞的關懷,有利港人到內地發展事業。
  • 深圳市政協委員:建議深圳儘快出臺奶粉補貼等激勵生育新政
    深圳市政協委員:建議深圳儘快出臺奶粉補貼等激勵生育新政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9-01-17 17:11 來源:澎湃新聞
  • 2019年惠民新政有哪些? 個稅改革減輕生活壓力
    2019 惠民新政有哪些?  走進2019年,更多惠民政策的實施將為人民生活帶來福利:更多貧困人口將實現脫貧,個稅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生娃、用藥、孩子入學等民生領域都將發生變化。  ■ 1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  「村裡變化真的太大了,很多事情以前想都不敢想!」
  • 靜安區入學新政實施 學區房未必都有入學資格-學區 靜安區 入學...
    那麼,這樣的新政出臺將對靜安區學區房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德佑地產研究部總監陸騎麟認為:靜安區此次出臺的入學「新政」,短期將會推動房價的上漲,長期的學區房價格會趨於穩定。  區域學區房長期趨勢仍穩定  短期內新政會對靜安區學區房價格的上漲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每戶地址五年內只能享有一次同校入學機會,那麼就意味著通過購買學區內房源作為子女入學資格的話,該房源必須在五年內無入學記錄,因此區域符合入學標準的房源必然會有所減少,從供求關係來看,將會助推學區房價格的上漲。
  • 上海小學、初中入學「搖號新政」回應公平關切
    這項新政亦被坊間稱為「搖號新政」。  搖號如何確保公正、本校教職工子女和舉辦者員工子女如何確保「邊界清晰」、是否買不起學區房孩子就上不了好學校等相關問題,成為公眾對此項「搖號新政」最迫切的「細節關注」。為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及部分民辦中小學校長,回應公眾疑慮。
  • 臺灣將實施幼兒託育新政 亂象叢生被批「擾民」
    臺灣即將實施的準公託政策是,將0-2歲幼兒交由籤約的準公共化託育機構保姆或私人託育機構照顧,一般家庭每人每月將獲補助6000元(新臺幣,下同),中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將獲補助8000元,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將獲補助1萬元,有第三胎以上的家庭每月再加
  • 香港幼兒家長如何影響學前教育?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一:香港社會如何保護幼兒?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二:香港如何確保幼兒教師質量?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三:在香港開辦幼稚園需具備哪些條件?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四:香港幼稚園教育有什麼特點?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五:在香港讀幼稚園要花多少錢?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六:香港幼稚園校車如何保證安全?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七:香港幼兒的一天如何度過?
  • 內地幼兒如何在香港上幼稚園?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一:香港社會如何保護幼兒?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二:香港如何確保幼兒教師質量?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三:在香港開辦幼稚園需具備哪些條件?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四:香港幼稚園教育有什麼特點?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五:在香港讀幼稚園要花多少錢?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六:香港幼稚園校車如何保證安全? 「十問香港幼稚園」之七:香港幼兒的一天如何度過?
  • 香港社會如何保護幼兒?
    編者按: 你我都曾是幼兒。幼兒長大後,又成了你我。 幼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發展水平體現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也折射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近年來,國家為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現狀依然堪憂。
  • 弄潮號|幼兒公託的擔子,政府應該當仁不讓
    繼前段時間小學生延遲上學、恢復晚託班的呼聲之後,杭州市「兩會」上出現了關於3歲前幼兒公共託育的呼聲。杭州市婦聯的提案建議,3歲以下尤其18至36個月幼兒公共託育服務體系建設,應該成為政府擔負的公共責任。
  • 南京入學新政或為學區房降溫
    原標題:南京入學新政或為學區房降溫   南京2015年小學初中入學方案細則即將公布,學區房再次成為南京樓市的關注熱點。作為全國19個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點城市之一,2015年全市將實行100%的公辦小學和90%的公辦初中劃片入學,入學政策堪稱南京「史上最嚴」。
  • 直白解析:政策巨變終落地,石家莊小學初中入學政策10項改變
    7月8日下午,也就是剛剛,石家莊市政府召開了第七十二次常務會議,根據記者傳出的信息,《石家莊市2020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實施方案》共分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辦法、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辦法、招生工作要求、保障措施四部分,相較於2019年招生文件有十處新增和一方面改革,
  • 近現代小學教育與清末「新政」的小學教育
    一、近現代的小學教育近代小學教育的特點:第一,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教育目的發生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第二,教育內容世俗化,課程的設置更為科學,女孩對象普及化,女孩有受教育的權利,提出普及教育的口號;第四,注重開展樂學的教育實驗,
  • 「你閱讀,我買單」——交口縣讀書惠民活動
    為進一步激發全縣人民讀書的興趣,縣婦聯聯合團縣委、科協、文聯、青年之家易佳圖書館開展了「你閱讀、我買單」讀書惠民活動。「你閱讀,我買單
  • 香港父母掀幼兒園入學爭位戰
    另一名香港中產家長陳女士,早前與家人輪流到屯門一家受歡迎幼園排隊索取入學申請表,結果嚇了一跳。「我以為清晨6點去排隊已經很早,誰知當時已有250人在那裡等著了,最早的前一天晚上7點就已經到了!」原來,校方早上9時開始派表,限500份,這讓家長十分恐慌,不惜露宿街頭爭表格。    對此,陳女士坦言,入學競爭愈趨激烈,家長只能遵守遊戲規則。「現在幼兒園都要求提早1年報名。」
  • 北京規定中小學可自辦課後託管班 政府買單必須免費
    北京規定中小學可自辦課後託管班 政府買單必須免費 目前家長只能為孩子選擇民辦或私人託管班  針對課後灰色託管班泛濫 市教委出新政——  「下午3點半放學孩子沒人接」這一問題將有望得到解決。
  • 上海新政落地:小學、初中入學一律對口或搖號
    記者了解到,此前上海的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實施的是「公民同招」政策,即公辦學校採取對口入學方式報名、錄取,民辦學校公辦對口入學的同一天,進行「面談入學」。一名想要報考民辦學校的學生,可以填報一所民辦學校,如果未能被錄取,其原本對口的公辦學校又招生滿員,則這名學生就要進入區級統籌,由區教育局為其就近分配一所合適的學校。
  • 白話解讀石家莊入學新政:私立名校全面搖號,公立學校迎來利好
    文件來源丨政府官網本文作者丨張澤丹本文乾貨極多,篇幅略長,詳細解析了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新政的主要內容,以及對本市義務教育的具體影響。7月9日上午,石家莊召開了2020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了《石家莊市2020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實施方案》,這意味著市域範圍內、所有小學和初中的入學政策都將發生巨大變革。與多所學校、老師、家長溝通之後,作者對新政的認知相對全面。
  • 南京為6萬大班幼兒減免保育費1.8億元
    原標題:南京實現貧困生資助全覆蓋   記者昨日從南京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秋季學期起,南京市幼兒園在讀大班幼兒全面享受學前一年基本免費教育,同時,全面免除中等職業學校藝術類表演專業學生學費,減免學費資金由財政按原收費標準足額補助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