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裡有狗狗的人來說,狗狗是很可愛的。問起狗狗有什麼優點,幾乎每個人都能羅列一大堆,比如忠誠啦,聰明啦,可愛啦,善解人意啦。然而,多數人都能注意到,漢語裡與狗沾邊的詞幾乎都是負面的,比如狗奴才,狗腿子,狗精神,與狗相關的幾乎都是罵人的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與我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學過外語的人都知道,在英語,法語等其他語言裡,對狗狗的用詞友好正面的多。比如英語裡形容幸運的人為「lucy dog」.而在漢語裡,將人比作狗是嚴重的侮辱。中國古代不重視狗,確實有這種現象,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今天的寵物狗品種大多來自於國外,特別是西方社會,因為他們愛狗,根據不同的喜好和需求培育出了大量性格各異,體型不同的狗。而在我國,我們的祖先能培育出幾百種不同形態的金魚,卻沒有培育出幾種有特色的犬類,說我們的祖先多麼愛狗,真有點說不過去。
狗狗在古代中國不受待見,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它們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中華文明很早就進入了農業社會,而農業社會是定居型的社會。這與到處遊蕩的遊牧社會是有很大差別的。農業社會是熟人社會,狗幾乎不必承擔放牧打獵的要求。中國古代,政府嚴厲地限制人員流動,使中國社會成了一個完全的熟人社會,對狗狗看家護院的需求也大幅度降低。再加上狗狗還要消耗糧食,與人爭食,古代的中國非常貧困。狗狗根本無法與能給人們帶來直接利益的牛,馬等牲畜相比。因此在多數朝代,民間殺牛吃肉是觸犯法律的,為道德所不允許,而狗則完全沒有這待遇。
然而,狗是很有靈性的動物,它們能讀懂人的表情,是人類的絕佳寵物伴侶。但為什麼我們的古人會如此貶低狗狗呢。因為狗狗在我國古代,直接的使用價值不大,而主要是提供陪伴功能,這一點雖然與現在社會很類似。狗在古代就已經參與到人類的家庭生活中來了。那麼很多人會質疑,如果那樣的話,狗狗的地位應該更高才對,而不是被貶低和醜化。其實,這是因為,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的家庭結構是有很大區別的,正是這種區別決定了狗狗們的命運。
中國古代是大家庭,每個大家庭都有一個大家長擁有絕對的權威,大家族裡的人際關係極為複雜,雖然狗狗在動物裡面是對人類理解最多的,但是在這種大家庭裡,讓狗狗搞清楚誰的地位高,誰的地位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狗狗其實只認餵養自己的人為老大,並不能做到尊重大家庭的所有人,因此,在這種家庭裡,沒有地位的人養狗狗是給自己惹麻煩的事。當然,大家長養狗,別人不敢說什麼。但是對大家長來說,他不屑於自己親自養狗,委託別人吧,難以保證狗狗的忠誠。而且,即使他親自養,那麼往往造成他的狗比家裡的一些人還有地位,使他無形中失去人心。更重要的是,在一個大家族裡,大家長是統治者,其他人都想討好和巴結他,他根本不用從動物身上找到感情寄託。
狗狗對主人忠誠,凡事護主,甘心成為主子的心腹。富人家的狗發現窮人來討食物,會毫不猶豫地將他們趕走,這種行為恰恰與古代統治者所豢養的爪牙非常類似,因此招人討厭也就不奇怪了。今天的中國社會,人們對情感陪護的需求越來越高,而婚姻和家庭並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於是和西方社會一樣,狗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種需求。但我們依然用著古代流傳下來的語言習慣,看來,狗在漢語裡被作為罵人的詞在短時間內還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