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用化妝品、小家電等,到試吃即將面市的食品和飲料,都市裡的年輕人正在體驗「試客」的精彩生活——
不花錢就可以吃、喝、用?天下還真有「免費的午餐」?有。時下,許多都市裡的年輕人正在體驗「試客」的精彩生活。從化妝品到廚房用品,再到限量推出的茶點飲料,只需要在註冊網站填寫姓名、電話、地址等個人資料,就可輕鬆獲得。先試後買,既能少花冤枉錢,又能買到喜歡的物品,何樂而不為呢?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個新興群體迅速增長起來——「試客」。所謂「試客」,一般是指那些走在消費前沿的人群。在購物前,他們先從網際網路上免費獲得商家的產品,經過仔細試用,寫下體驗報告,與其他有購買意向的消費者相互交流。
先試再買,目前,「試客」風潮已經悄悄蔓延在年輕一代的人群中。
數百產品免費試用
「沒想到真能在五星級酒店免費試吃試住,感覺真挺爽的。」在太原某外企工作的劉雲日前被一家國際知名五星級酒店邀請為「神秘顧客」,享受了該酒店愜意的一日餐飲住宿服務。然後,她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留下了這樣的感慨。記者了解到,除了五星級酒店,很多知名餐飲酒樓也同樣採取了「試客」的方式,讓顧客體驗免費服務,通過網際網路渠道來擴大口碑美譽度。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近年來「試客」已經在國內不少大城市興起。其中既有專業營銷網站以「試用」的方式幫助商家擴大知名度,為商品打開銷路,又有第三方服務機構將經過嚴格培訓的調查員,在規定或指定的時間裡扮演成顧客,對事先設計的一系列問題逐一進行評估或評定。
記者採訪劉雲時了解到,她的入選和身為「旅遊達人」大有關係,她的旅遊博客長期受到關注,五星級酒店因此慕名邀請她來免費體驗。她不僅認真體驗了酒店餐廳、客房、酒吧、健身娛樂中心等各種服務,還在調查表中為各項服務打分,提出意見和建議,並將上述主要內容圖文並茂地曬在她的微信朋友圈中。
「要當試客很簡單」,劉雲介紹說,「找個專業試客網,免費註冊一個用戶名,在試客網上找自己感興趣的試用品,申請試用並寫上理由,等待商家審核,然後就坐等快遞公司將試用品送上門來。」但她透露,新人、學生在申請試用時成功率並不高,因為商家會對月收入和年齡進行限制,也更願讓經驗豐富的「試客」試用。
記者在「試客聯盟」裡看到,這裡免費的商品有400多種,分別歸為試用、試吃、試聽、試看、試玩、試駕等幾類。該網站每周都有包括果珍、卡夫咖啡、資生堂、露得清、伊卡露、美寶蓮、玉蘭油、譚木匠等各種品牌不同數量的試用產品發布,供網友們申請免費試用。
眾多品牌上網攬客
隨著「試客」的興起,「先試再買」的消費理念再度復興。實際上,這樣的理念在賣瓜人「不甜不要錢」的時候就已產生,卻因後來「非買勿動」的強硬話語而偃旗息鼓。試用的缺失,讓消費者屢屢踩入盲目購買的「泥潭」,久而久之,消費者很少願意嘗試新產品。
位於省城長治路的比津藝術沙龍,由於位置較為隱蔽,顧客相對較少。8月份,比津在大眾點評網推出了免費體驗項目,包含洗髮、剪髮、染髮和造型設計。通過商家選擇,共有15位顧客獲得體驗資格,這些顧客憑藉體驗碼到店免費享受原價298元的服務。體驗過後,顧客們都在網站上反饋了相當滿意的評價,不少人因為良好的服務體驗而成為這裡的常客。
免費試用的出現,打破了消費行為固化的局勢。商家允許消費者免費體驗、了解產品,從而促進消費者的正常購買。同時,試用商品在消費者間進行口碑傳播,擴大了產品的影響力,甚至開拓了整個品牌的知名度,從而促進產品的長期銷售。
除了免費體驗,在許多年輕人看來,「試客」生活也是一種理性消費。劉雲告訴記者,當了「試客」後,生活開銷不但降低,心態也發生了變化,「試客是新的消費觀,用試的方法去甄別產品好壞,不再是單憑印象和品牌下結論,要把錢花得明明白白」。
面對試客現象的升溫,敏感的商家們很快捕捉到商機。美團網山西分公司總經理王順全表示,其實在國外,試用經濟早就形成了一種商業模式。這類網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利用強大的用戶信息,將用戶信息通過精準的廣告、郵件、手機和帖子有效地投放到目標消費者中去。還有就是銷售提成,做試客不需要任何的條件,唯一的條件就是試用之後需要填寫試用報告,一份優質的試用報告經過分享之後,可以有效地為商家吸引很多用戶過來進行二次甚至多次消費,從而引起轟動效應,這樣一種經濟有效的推廣手段得到了眾多商家的青睞。
免費午餐也有煩惱
「試客」生活的新潮雖然吸引著新人的不斷加入,但許多人也「試」出了不少煩惱。
「我才當試客不到一個月,就開始被人瘋狂騷擾!」山西電視臺的編導趙娜娜告訴記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網站註冊時,按要求留下個人真實信息,就從那時起,她開始不停地受到各種保險公司甚至詐騙分子的電話、簡訊騷擾。
在「試客」們交流心得的QQ群裡,記者也注意到,由於大品牌的產品試用成功率有限,許多魚龍混雜的試用品就出現了,比如一些化妝品用後過敏,卻因為是異地且免費試用,想要去問個明白都不可能,更別談索賠了,許多「試齡」尚淺的人沒少吃「啞巴虧」。還有一些網站打著「免費試用」的招牌,卻需要「試客」支付快遞費,遇到不良經營者,預先支付的費用便有可能打了水漂。
趙娜娜還告訴記者,許多資深「試客」會受邀有償為大品牌的產品寫試用心得,但一些小商家為了製造爭相試用、好評如潮的假象,也會僱用「託兒」寫試用評價,對消費者形成誤導。
山西大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志強表示,「試客」對中國的網民來說,是新潮事物,許多人都勇於嘗試,但由於行業尚不成熟,缺乏相應的行業規範和約束,因此「試客」們在嘗鮮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承受風險的心理準備,並仔細閱讀協議,選擇信用度較高的網站,儘可能試用大品牌產品,這樣更有質量保證。各網站也應該加強自身信譽,完善用戶私人信息的保密措施,引導「試生活」健康發展。
本報記者 孟 婷 實習生 齊思原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