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至2006年,贛州市共舉辦了五屆臍橙節,評出了五位「贛南臍橙王」。幾年過去了,「贛南臍橙王」們過得還好嗎?他們的生產與生活都有一些什麼變化?近日,晚報記者分赴信豐、安遠兩縣鄉村,帶回了廣大讀者所關注的歷屆「贛南臍橙王」們的最新情況。
「王者」今朝更風流
——歷屆「贛南臍橙王」風採錄
□記者朱俊興 特約記者王繼亮
李松林的愛人熱情地請客人品嘗剛採摘的臍橙。記者朱俊興 攝
李松林:種橙圓了富裕夢
李松林,安遠縣孔田鎮上寨村人,在2002年贛州市首屆臍橙節上被評為「贛南臍橙王」。
兩棟並排而立的兩層結構小洋樓,院子裡曬著剛收割回來的晚稻,家門對面的大片果園裡掛滿了即將成熟的臍橙。
好一派豐收的景象。
10月27日,在當地鎮村幹部的陪同下,記者來到了李松林的家。「他不在家,在定南的果園裡。」李松林的愛人黃觀娣一臉福態地告訴記者,李松林常在那片果園裡忙得顧不了回家。
李松林是第一個「贛南臍橙王」,這與他敢闖敢幹的作風分不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四周鄉鄰還沒有誰敢以戶為單位種植臍橙時,李松林卻已敏感地覺察到種植臍橙是過上富裕生活的一條好路子。「當時正是原贛州地委行署發出『興果富民』號召的時候,倡導贛南人民大力種植臍橙致富。」陪同記者的安遠縣果茶局謝副局長回憶說,很多農民在當時持懷疑態度,李松林卻敢吃這個「螃蟹」,先人一步開始走上種橙致富之路。
幾年下來,李松林在家門口的丘陵上共開發了2000多畝優質臍橙園,成為了當地名副其實的臍橙專業戶,憑著對種植臍橙的興趣,李松林一有時間就捧起《贛南臍橙高產優質栽培》等書籍琢磨,所產出臍橙的果形、果質、口味等方面的指標日益提高,2002年經層層篩選,他成為了第一位「贛南臍橙王」。
種橙成「王」是個榮譽,而種橙給李松林一家帶來的生活改善是實實在在的。嘗到甜頭的李松林更加認定了種橙致富這條路,他要做大做強自己的臍橙產業,當家鄉四周適宜種橙的土地全被開發完後,2004年,他隻身一人前往定南縣一個名叫崬界石的地方,一口氣異地開發了2000多畝臍橙園。
幾年來,李松林不辭勞累兩頭跑,家鄉與外地共計4000多畝臍橙讓他忙得不可開交,技術性的事務他一人扛著,施肥、打藥、剪枝、採果等事務則全僱工,成了一名給別人發工資的果業老闆。在場的鎮村幹部與黃觀娣閒聊著算了一筆帳,李松林一家目前一年應有幾十萬元的收入。「李松林是個種橙受益的典型人物。」陪同的鎮幹部對記者說,一直以來,他家一年到頭的收入全來自於種植臍橙,帶來的效益是明顯的,讓人看得見,摸得著。
也難怪,李松林一家目前擁有兩棟小洋樓,彩電、冰箱、自來水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兩個孩子已大學畢業,現在大的孩子已參加工作,小兒子大學畢業後在部隊參軍,李松林夫婦打理著4000多畝臍橙,雖累猶甜,臍橙產業越做越大,錢越賺越多,日子越過越舒心。這一切,難道不可以說是「一個臍橙圓了一個夢」嗎?
當地鎮幹部與劉春崽(右)在查看臍橙成熟情況。特約記者王繼亮 攝
劉春崽:年純收入超10萬元
劉春崽,信豐縣安西鎮安芫村下村小組人,在2003年贛州市第二屆臍橙節上被評為「贛南臍橙王」。
「這幾年來,雖然我家果園的規模基本上維持在20畝,果樹700多棵的局面,但果園帶給我的收入卻在逐年遞增。」10月25日,當記者與劉春崽聊起他近年來臍橙生產方面的一些情況時,劉春崽話語簡單明了,他告訴記者,在2003年的時候,他家果園的產量約為3萬公斤,但之後的幾年每年都在遞增,到2007年,其產量已達到了6萬公斤,除去2萬元左右的投入成本後,果園帶給他的純收入首次突破10萬元大關。
是什麼原因使劉春崽在果園面積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卻能穩步增收呢?採訪中,劉春崽告訴記者,要在臍橙園面積保持在20畝、果樹維持在700棵左右的規模下實現增產增收,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果園的產果量和果實的商品率。劉春崽認為,經過這麼多年後,果園內之前的很多小果苗目前都已經長大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果樹的產果量,但在產果量增加的同時,如何提高產出果實的商品率也非常關鍵。據劉春崽介紹,之前他家臍橙園果實的商品率基本上都維持在80%左右,但在去年,由於疏花疏果等措施處理得當,商品率竟然一下子就「蹦」到了90%以上。另外,劉春崽告訴記者,由於近年來他不斷加強對果樹管理的力度,補栽補種的果樹也明顯減少了,「由於受天氣和害蟲的影響,前些年我補種果苗最多的一次竟然達到了30多棵,但這兩年卻減少到了一兩棵。」
在很多種植臍橙的果農看來,果園取得高產量只是一個開始,因為產出的臍橙能否順暢銷售才是最為關鍵的。不過,這對於「贛南臍橙王」劉春崽來說似乎並不算是什麼難題,「去年我家賣出的臍橙是村裡的第一批臍橙,價格為3.84元/公斤,主要是銷往北京。」劉春崽告訴記者,由於他家果園產出的臍橙色香味俱佳,很多商家都爭相購買,因而從來沒有遇到過銷售不出去的情況。
「收入增加了,生活狀況也有了很大的改觀!」談到目前的一些生活情況,劉春崽臉上寫滿了幸福,他告訴記者,他目前已在縣城購買了新房,而且兩個孩子也即將大學畢業。展望未來,劉春崽更是充滿了希望和信心,他表示自己將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果園裡去。
張永興(右)與縣果技員在探討臍橙採摘技術。記者朱俊興 攝
張永興:產銷兼顧樂悠悠
張永興,信豐縣安西鎮安芫村下樟樹小組人,在2004年贛州市第三屆臍橙節上被評為「贛南臍橙王」。
幾年不見,張永興雖年屆50歲了,但還是那麼幹練不顯老,10月25日,他與記者一見面就樂呵呵地說:「走,到我臍橙園去嘗嘗鮮。」
「前天來了個北京的老闆,要定購15萬公斤臍橙到超市賣。」張永興邊走邊告訴記者,快到臍橙採摘期了,近段時間來他電話特別多,都是聯繫臍橙銷售方面的。
人還是這個人,橙園還是這片橙園,所不同的是,張永興已從臍橙種植涉入到臍橙銷售領域,兩者兼顧,錢自然比當年賺得更多了。
在臍橙園席地而坐,張永興打開了話匣子,與記者聊起了幾年來的生產與生活。
張永興從小失去父親,自幼隨爺爺長大,而其爺爺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人精」,所以張永興不但有能吃苦的一面,而且繼承了其爺爺精明能幹的一面。「現在我已基本上不用看書本了,什麼時候給臍橙打藥、施肥、剪枝等等已心中有數。」張永興告訴記者,評為「贛南臍橙王」後,他在當地一下子成了「名人」,由於種橙技術過硬,常有果農請他去進行技術指導,他也樂意為鄉鄰們傳授這方面的技術。2006年,南康市一股份制大型果園園主慕名聘請張永興進行長期技術指導,每月工資1600元,其愛人每月600元,包食宿,「待遇很不錯。」張永興說,經過一段時間打理,他硬是將那片存在諸多問題的臍橙園梳理得生機勃勃,可惜後來要回家照顧孫子,幾個月後,他只好辭了那份工作。現在他只是在家附近為果農進行技術指導,零星的指導他都是免費的,難度大點和時間長點的他也會收下果農給的人工費。
2007年,張永興收購了當地一管理不善的臍橙園,「有10畝多。」張永興對記者說,幾年來,他僻荒擴種了三四畝,種植規模增加了十幾畝,購買的臍橙園經過幾個月時間,就將它打理得一片生機,「不搞得像樣點不行呀,那片臍橙園就在路邊。」張永興很在乎自己「贛南臍橙王」的聲譽:「萬一搞得不好,會惹其他果農笑話的。」
年屆五十歲的張永興開始為自己的後半輩子著想了。「兩個兒子已結婚成家,我給他們每人都建好了房子,一個在縣城買的商品房,一個在本地鎮上建的小康樓。」張永興自豪地說,兩個兒子都有自己的手藝,現在他分了10多畝臍橙園給兒子管理,其餘10多畝留給自己防老用,一年收入六七萬夠他與老伴花了。
現在張永興的日子可謂是悠哉悠哉地過著了,管理自己的臍橙園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的事,農忙時他僱人施肥、剪枝、打藥,還抽空為別的果農進行技術指導賺點「外快」,別小看這點「外快」,一年也有個一兩萬元進帳;臍橙銷售期間,張永興就帶著客商到各個果園轉,充當起了「農民經紀人」的角色,從中賺取一筆經紀費;農閒時他就趕集,在圩鎮上與朋友們喝茶聊天,日子過得悠閒自在。「今年賣完臍橙買個轎車來開開。」張永興笑呵呵地說,趕上了好時代,過了大半輩子了,有錢也該享樂著過了。
謝士章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記者朱俊興 攝
謝士章:學以致用橙暢銷
謝士章,信豐縣小江鎮老圩村人,在2005年贛州市第四屆臍橙節上被評為「贛南臍橙王」。
謝士章是歷屆「贛南臍橙王」年紀最大的一個人,今年已53歲了。「近年來,無論是肥料、藥品成本,還是勞動力的成本都在不斷上漲,但總的來說,我的果園還是很有錢賺。」10月25日,「贛南臍橙王」謝士章告訴記者,去年他為果園僱工的工資每人每天20元的費用,但今年卻漲到了每人每天35元了,去年使用的硫酸鉀複合肥的價格為110元/袋,今年也已經漲到了將近200元/袋……不過,把最後的總投入和總產出進行計算後,謝士章發現,雖然這幾年他家的果園一直穩定在20多畝、600棵樹左右的規模,但臍橙種植畢竟是低投入高產出,一年下來收入還是非常可觀。「除去1萬元左右的投入成本,去年我家果園的純收入達到了5萬元左右,估計今年的收入也不會低於這個數字。」謝士章笑著說。
「每年我都會積極參加縣鄉組織的關於臍橙種植的各種培訓活動,而且每次都是帶著問題去學習的,因為我知道只有通過不斷地參加培訓和學習,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才能在實際的臍橙管理方面做得更好。」即使是作為一名具有十幾年臍橙種植經驗的老果農,謝士章認為,他還是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採訪中,謝士章還告訴記者,目前,他的果園已不再使用含毒性和激素的藥品,用的是無公害藥品,化肥也用得很少,主要是用豬牛糞等有機肥料,果園正在朝無公害的方向發展,「人是三分長相,七分打扮,臍橙的外形同樣很重要。」一直以來,謝士章狠抓臍橙的果實外觀,他說:「如果臍橙的外觀都不好看,即使果味再好也有可能被人忽視,所以我現在正通過缺素症矯正、疏花疏果等技術來改善臍橙的外觀。」
「我每年產出的臍橙銷售方面都很順暢,價格也比周邊果園的臍橙價格高一些。」當問及近年來他家臍橙的銷售情況,謝士章顯得極為輕鬆,他告訴記者,雖然今年的臍橙還沒有熟透,但已有商家提前到果園來看過了,而且還初步談定了價格,「我比較看好今年的臍橙銷售行情,估計銷售價格還會在後期有所上漲。」 聊起種植臍橙給他一家生活帶來的改觀,謝士章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近年來他不僅在建起了新房,而且家裡還置上了冰箱等新家當。
龔德新(右)向果農介紹藥品使用方法。記者朱俊興 攝
龔德新:開設「果樹醫院」 收入年增幾萬
龔德新,安遠縣三百山鎮虎崗村人,在2006年贛州市五屆臍橙節上被評為「贛南臍橙王」。
龔德新1992年就開始了種植臍橙,至今已有十多年的種橙經驗,所產臍橙外觀、品質都很不錯。「我第一次賣臍橙賣了5000多公斤,只被老闆剔除出了兩個臍橙。」龔德新頗有「王者」風範地對記者說,一直以來,他種植的臍橙無論是果形還是果質,都是當地最好的,所以他的臍橙賣價要比別人的臍橙賣價高,也更快賣完,即使別人的臍橙滯銷,他的臍橙依然暢銷。
龔德新是村子裡最早種植臍橙的人,在他的帶動下,現在他村子裡家家戶戶都種臍橙,也因為他有種橙經驗,技術過硬,果農們遇到難題時總會找龔德新幫忙解決,龔德新總是耐心細緻地向果農傳授種橙技術,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果農的實際困難。評為「贛南臍橙王」後,龔德新的名氣更大了,村子外的果農們也經常慕名前來向他討教種橙技術,針對果農提出的問題,他總會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意見。
近兩年來,龔德新擴大了果園面積,「總面積30畝左右,其中有25畝的臍橙。主要品種是紐賀爾與朋娜。」龔德新介紹說,前幾年每年只有兩三萬公斤的臍橙產量,今年產量可能會超過5萬公斤。為方便自己與當地果農,龔德新在村子裡開設了一家「果樹醫院」,讓果農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果樹所需的有關藥品與肥料,一年下來,龔德新也能從中賺到兩三萬元,「這賺來的兩三萬元錢,夠自己果園所需藥品、肥料的花費。」龔德新對記者說,因為他樂於告訴果農們有關藥品肥料的使用方法,果農們都很樂意到他店裡買藥品與肥料。
「這幾年來,每年收入都要增加兩三萬元。」龔德新高興地對記者說,果園擴大,產量增加,每年兩三個月技術指導收入,幫人進行果樹品種改良每天有200多元的工資,加上開設「果樹醫院」的收入,他家今年將會有20萬元的進帳。
來源:中國贛州網—贛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