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道教四大天師之一的許仙!

2020-12-16 萌貨說文史

南昌,簡稱 「洪」或「昌」,古稱豫章、洪都,是江西省省會,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這裡自古就有「粵戶閩庭,吳頭楚尾」、「襟三江而帶五湖」之稱,「控蠻荊而引甌越」之地,是中國唯一一個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省會中心城市。新中國成立後,南昌製造了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飛彈、第一輛摩託車、拖拉機,是中國重要的製造中心、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

這裡的滕王閣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這裡的繩金塔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繩金塔街東側,原南昌城進賢門外,始建於唐天祐年間,相傳建塔前異僧惟一掘地得鐵函一隻,內有金繩四匝,古劍三把,還有金瓶一個,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繩金塔因此而得名,同時也有「水火既濟,坐鎮江城」之說,是南昌人的鎮城之寶。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謝一夔:

謝一夔,字大韶,號約齋,江西省安義縣喬樂鄉前澤村三房人。明朝大臣,文學家、教育家。

謝一夔為東晉名臣謝安的後裔,因祖父避仇外家,冒姓王,及一夔顯貴,始復原姓。謝一夔之父王得仁,為汀州府推官,廉能勤敏,上下愛之。當時鄧茂七之亂,朝廷命他前往徵討,擒得賊首,主將決定窮搜嚴治,王得仁恐其濫殺無辜,力請招撫,遂辨釋難民三百人,大得民心。後在平寇中病逝,汀州軍民十分哀慟,前來哭奠者將道路擠得水洩不通,很多人都繪其像祀之。至謝一夔狀元及第,官至尚書,人們都說這是陰德之報。尚書張瑄有詩云:「忠言極諫拯疲民,戮力勤王不顧身。百戰能緣王事烈,萬家因感使君仁。春日瘴地棠陰滿,雨過山城草木新。子佔大魁孫血食,皇天應不負斯人。」

梅啟照:

梅啟照,字小巖或筱巖,室名強恕齋,今江西省南昌市青雲譜區定山梅村人。家中行四,與其三哥梅啟熙(同治二年1863年進士)同為晚清進士,弟先哥後,謂之「一門兩進士」。

梅啟照是中國近代洋務派著名人物,清末中興名臣,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同列為清末同光(同治、光緒)十八名臣。

梅啟照一生為官清廉自珍,官品正直,勤奮踏實。所任之處,勵精圖治,政績斐然,官聲甚佳,這在黑暗的清末官場中確為難得。梅啟照精通算術、器械,對西方興造道路、船、機械等方法尤為關注。著有《明史約》《天學問答》《曉巖詩稿》《學疆恕齋吟草》等傳世。

朱耷:

朱耷,字刃庵,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漢族,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本是皇家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成了亡命之徒,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用墨極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後,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進賢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晏幾道:

晏幾道,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王季友:

王季友,名徽,字季友,號雲峰居士,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陽,生於豫章東湖之濱。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與其兄一同遷至豐城雲嶺定居,並用功讀書。王季友在22歲時便考中狀元,並任御史治書。但因厭倦時政,無意與李林甫之輩為伍,王季友不久後返回到豐城,在株山腳下的龍澤智度寺設帳授徒,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隱居期間,王季友著有《龍澤遺稿》、《四書要注》、《六經通義》等作。名氣亦響喝當時,杜甫、錢起、郎士元等人都與其有唱和之作。

京鏜:

京鏜,字仲遠,南宋丞相、詞人,晚號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歷知江州瑞昌縣。孝宗召對稱旨,擢監察御史,累遷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授四川安撫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紹熙二年(1191),召為刑部尚書。五年,籤書樞密院事、參知政事。慶元二年(1196)拜右丞相,六年進左丞相,封翼國公。有詩集七卷、詞集《松坡居士樂府》二卷,《文獻通考》傳於世。事見《誠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四有傳。

陳恕:

陳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北宋時期大臣。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中進士,任澧州通判。入朝,升為工部郎中、大名知府,政紀嚴明,辦事果斷,按期完成了城防工程,抵禦了契丹進攻,遷戶部副使,出任右諫議大夫、知澧州。出任河北東路營田制置使,遷鹽鐵使。整頓賦稅,疏通貨財,使國家財政收入顯著增長。太宗十分器重,親自在殿柱上題寫「真鹽鐵陳恕」五個大字,以示褒獎。淳化二年(991年),升為參知政事,位居副相,主管國家財政達十餘年之久。

劉綎:

劉綎,字省吾,南昌人,明朝傑出的抗倭將領、軍事家。大將軍都督劉顯之子,萬曆年間武狀元,有「晚明第一猛將」之稱。

劉綎先抗緬甸,後升任副總兵,因縱容兵甲導致兵變被剝職。隨後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和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先後入朝抗日,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開始播州之役,隨後平定楊應龍之亂。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劉綎在抗擊後金軍隊時於薩爾滸之戰中殉國。

陳執中:

陳執中,字昭譽,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北宋時期大臣,參知政事陳恕之子。

幼以父蔭,選為秘書正字,累遷衛尉寺丞,出知梧州。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同知樞密院事(《宋宰輔編年錄》卷四)。慶曆元年(1041年),出知青州,改永興軍。四年,召拜參知政事。五年,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皇祐元年(1049)出知陳州。五年,入朝為相。至和二年(1055),充鎮海軍節度使、判亳州事。逾年辭節,以司徒致仕。

徐稺:

徐稺,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東漢時期名士,世稱「南州高士」。曾屢次被朝廷及地方徵召,終未出仕。漢靈帝初年,徐稺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徐稺因其「恭儉義讓,淡泊明志」的處世哲學受到世人推崇,被認為是「人傑」的典範和楷模。

許遜:

許遜,別名許真君、許仙、許旌陽、許祖,字敬之,南昌縣人。晉朝時期著名道士,道教淨明派祖師,尊稱「許天師、許真君」,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並稱為四大天師。

孫吳赤烏二年(239),生於南昌縣長定鄉益塘坡(今江西南昌縣麻丘鄉)。太康元年(280),舉孝廉出身,出任旌陽縣令。不慕名利,棄官東歸,修道煉丹於西山,著書立說,創立「太上靈寶淨明法」。寧康二年,白日飛升,北宋政和二年(1112)誥封「神功妙濟真君」。

你還知道哪些南昌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道教四大天師張葛許邱,前三位真有其人,最後一位至今成謎
    在我國本土的道教之中,四大天師地位尊崇,即張道陵、葛玄、許旌陽、邱洪濟四位天師。在我國歷史小說《西遊記》中,他們居住在凌霄寶殿的通明殿中。他們地位尊崇,輔佐玉帝,負責傳達奏章,引領陛見,傳達諭旨等事宜。
  • 道教四大天師,除了張天師,知道另外三個的都算道教入門了
    佛教有四大菩薩、四大天王,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也有四大天師之說,那麼這四大天師是誰呢?作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為一般大眾所熟知,但是另外三大天師,知道的一定是對道教有相對了解的人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這四大天師。
  • 「一人得道,全家升天」,許遜位列道教四大天師,親戚成了什麼神
    道教有四大天師——張道陵、此四位天師,皆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因其在道教傳播中的影響,皆自成一派,均被尊稱為天師。張道陵,道教創始人;葛玄,道教靈寶派創始人;薩守堅,道教神霄派西河派祖師;許遜,道教淨明派祖師。
  • 道教神仙:道教的四大天師是哪幾位?一般人很少知道
    在《西遊記》中有幾位神仙出場次數不多,常被人忽略,但是在整個故事情節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他們就是玉皇大帝座下的四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許旌陽、葛仙翁和邱弘濟。然而正統的道教神仙譜系裡,四大天師是張道陵、葛玄、許旌陽和薩守堅。
  • 道教四大天師:張道陵被稱為祖天師,另外三位也都是一派祖師
    佛教有四大菩薩、四大天王,與之相應道教裡也有護法四元帥(馬趙溫關)、四大天師,那麼這四大天師指的都是誰呢?張道陵天師估計大家知道的多,另外三個可能就不是那麼清楚了。張天師:張道陵,原名張陵,東漢時期沛郡豐縣人,《列仙傳》說他是漢留候張良的八世孫,他於東漢末年創立了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也就是天師道,後世尊他為「祖天師」。實際上,在他之前只有道家,沒有道教,可以說他是道教的創始人。葛天師:葛玄,道教靈寶派祖師,三國時期吳國人。
  • 道教赫赫有名的「四大天師」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祖天師張道陵
    道教崇奉和受到民間廣泛信仰的「四大天師」分別是祖天師張道陵、葛玄(仙翁)天師、薩守堅(真君)、許旌陽(真君),為玉皇大帝通明宮的四位尊神。天師之名,始見於《莊子 徐無鬼》文日:「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實指尊敬之辭,然天師之名即源於此。相傳為上古黃帝之大臣、太醫,兼司日月、 星辰、陰陽、歷數,被尊稱為「天師」。
  • 道教神仙:農曆正月十五,恭賀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聖誕!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又叫上元節,也是道教先天神祇天官大帝的聖誕之日,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合稱為三官大帝。同時農曆正月十五對於道教來說意義非凡,它還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的聖誕之日。
  • 邢台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這裡的邢臺古城是黃河以北地區建城最早的「第一古城」,擁有3500年建城史,800餘年建都史,歷史上四次建國、五次定都,被譽為「燕趙第一城」。這裡的天河山位於河北省邢臺市,是中國愛情山,中國七夕文化之鄉,牛郎織女傳說的原生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婁底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婁底,湖南省轄地級市,據傳,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婁星」和「氐星」在這裡交相輝映,故而得名,這裡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這裡的波月洞是一個世界巖溶博物館,是1986年楊潔版《西遊記》三打白骨精故事及水簾洞外景的拍攝7地,裡面溶巖密布,石柱高聳,組成了各種美妙的景觀,同時也是世界上鵝杆最多的地方,被稱為世界之最。
  • 【義工大學】道醫系列:天師陸修靜
    他也是一位道教的改革者。他出生在今天的浙江,地處南方;寇謙之是北方人,所以說,兩人當時在南北兩邊都是轟動一時的。寇謙之的修為非常高,但陸修靜的修為也一點不比他差。可以說都是南北朝時期比肩於世的道教頂尖人物。佛門裡面有一個傳說,也是佛教裡面的一個故事,叫做「虎溪三笑」,虎溪是一個地名。據說,東晉時有位高僧法號慧遠,他曾住在廬山西北山麓的東林寺中,潛心研究佛法。
  • 青城山祖天師巡臺祈福 開啟川臺道教交流新篇章
    活動中,成都青羊宮供奉的太上老君、青城山的祖天師和江油金光洞的中壇元帥——三太子哪吒等三尊神像,在來自四川20多座宮廟道觀的近百名道教屆人士的恭護下赴臺,開始為期10天的巡遊臺灣文化交流活動。  「道行天下——青城山祖天師巡臺祈福文化慶典」活動由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四川省道教協會與臺灣高雄道德院聯合舉辦,從11月19日持續至30日。
  • 我國四大道教名山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城西十五公裡處,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稱。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並稱中國道教四大名山;齊雲山還與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蕩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齊雲山道教以全真派為主,尊老子為始祖,以《道德真經》為依據,供奉的是真武大帝。
  • 三教之道教千年老三之位正易主基督教,平安聖誕節就是最好例證
    天師張道陵緊隨其後道教發展中還出現了另外三位十分有名的道教祖師,史稱道教四大天師。道教天師葛玄還有另一位晉時的道教天師許遜,相傳著有道教經典《靈劍子》,當時他與風水地理學始祖 郭璞十分交好,而其所著的《葬經》使他受益非淺。
  • 道教著名聖地「天師府」,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
    最後,祖天師笑言:「深淵之下,更有大桃」,隨而當眾從崖邊一躍而下,眾弟子莫不驚嘆悲涕,而後離去,唯有趙升、王長二人留在原地,相互說道:「師則父也,父親既然投崖,我們又怎能後退?」於是二人也跟著往深淵跳去,竟安然無恙地掉落在祖天師提前搭設好的帳篷當中。最後,三百弟子裡面,能夠跟隨祖天師白日飛升的,也唯獨趙升、王長二位真人。
  • 曲阜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建安七子」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現代。
  • 我國最「邪乎」的景區,明明是四大道教之首,卻被稱為「鬼山」
    有「天府之城」的四川成都,土地肥沃,也有很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作為一座「網紅」與歷史並存的城市,四川每年都吸引來一大批遊客的遊玩。今天,筆者要給朋友們介紹的是位於成都的一座山,那麼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 太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四家」之一!
    這裡的沙溪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沙溪古鎮區內保存著明清臨水建築和漫長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樸的古橋及歷史文化名人故居。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徐上瀛:徐上瀛,別名青山,號石泛山人,江蘇婁東(太倉)人。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代表人物。
  • 寧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寧鄉四髯」、「延安五老」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劉少奇:劉少奇,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 中國的兩個同名景點,一個是著名道教名山,一個是四大猴山之一
    可能有朋友猜到這個地方是龍虎山,中國有兩個省都有龍虎山,先來說說江西鷹潭市的龍虎山,它是著名的道教名山,在很多影視劇或小說中,龍虎山被視為道教名山,很多武功高強的道士都在此修行。當然龍虎山也有道士一直在這裡修行,只是武功上可能沒那麼誇張。
  • 道家最後一代天師,49年跟老蔣去了臺灣後,後來發展得怎麼樣?
    「天師」之位又接著傳給了誰呢? 說到天師世家,就不得不提到這個家族的發展歷史。開創者叫做張道陵,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是聽說過的,不過張道陵總的來說還是一位很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原本是朝廷命官,後來卻放棄了勾心鬥角的官場,轉而研究長生之道。據說當年張道陵在北邙山修煉,太上老君親自授法,命其名為「天師」,之後張道陵又率眾平定了民間邪教,創立了「天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