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年僅35歲的臺灣藝人高以翔在錄製節目時突發心源性猝死,最終搶救無效離世。
在猝死之前,他已經高強度連續工作17個小時,倒下前一刻高喊」我不行了」,劇組人員還以為是節目效果,都沒有人反應過來。
高以翔的意外離世也讓他眾多粉絲悲痛萬分,在他們心目中高高就是這世間一切美好的代名詞,很多粉絲自發組建的應援會,為他們的偶像送上鮮花,在那緬懷思念。
這位年輕生命的離世,引發了不少業內人士對影視行業「高強度」工作的探討。
從而引發出工作環境和薪酬之間到底是哪個更重要?
在大眾眼裡,明星是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一邊拿著常人所不能及的高薪酬,一邊享受著鮮花和掌聲的擁簇。
但這些並不是全部的現實,我們在羨慕他們的同時,往往忽略了他們在鎂光燈背後所付出的眼淚與汗水。
很多人知道魏大勳,都是因為他在綜藝節目裡搞笑又接地氣的表現。每次上綜藝他領到的都是團嘲團欺的人設,為了節目效果經常被懟被嫌棄,可魏大勳依舊錶現得溫柔又好脾氣。
大家都很好奇,明明有當人氣小鮮肉的潛質,為什麼偏偏要做綜藝咖,後來魏大勳在節目裡道出了原委,「如果我不錄真人秀,就沒人找我演戲,因為沒人知道我。」
魏大勳是最近幾年才活躍在熒幕前,但其實他已經出道十多年了,並出演過多部影視作品,只是都沒有掀起什麼水花。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即便如此魏大勳做演員的初心依舊沒變,如果上真人秀能讓更多的導演製片方注意到他,他也願意去嘗試。
有人提到了微笑抑鬱症,這類人往往因為工作的需要刻意掩飾情緒,只把自己開心的一面呈現出來,久而久之微笑就成了他們的負擔。聽到這些症狀,魏大勳不由地說了一句「就是我這樣的麼」,那一瞬間真的會讓人心裡咯噔一下,那個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笑的大男孩其實也會難過也會疲憊啊,因為他不是機器呀。
在我看來,高薪酬的藝人有Ta光鮮的一面,也會有Ta背後的艱苦與辛酸,工作的難度與強度,更何況還有很多還沒有成名的演員藝人,在演藝的道路上走的不會一帆風順,而是曲折。
前有張國榮、陳寶蓮重度的憂鬱症自殺,鄭秀文、吳彥祖、張惠妹、張家輝、楊坤、張靜初等數十位明星均公開承認曾飽受抑鬱症侵擾;娛樂圈成為抑鬱症的重災區。
欲戴其冠,必受其重,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只有承受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各位看瓜群眾在羨慕明星高薪酬的同時,也應體諒他們的各種壓力。
也有人說明星這職業,太高危了。真愛生命,一定要遠離娛樂圈。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