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彰顯了佛教眾生平等,自他不二的偉大精神,蘊含著因果循環,善惡有報的辯證智慧,宣揚了善待一切生命,普度群萌的慈悲精神。
《梵網經》云:『』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教人放生。『』放生是消弭世間災難最直接的方法,亦是祛病延壽,助力事業,獲得幸福安樂的捷徑。
對佛弟子來說,放生涵蓋了從因地至果位修行的全過程,乃佛陀金口告誡長養慈悲、成就道業的殊勝法門。同體大悲,眾生一如,放生救命與佛心相契;能償還宿世殺業,消除修行違緣;能積聚無盡的福善因緣,直至得證菩提。
放生正好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一個是開悟前的準備,一個是成就的準備。放生解決了我們開悟前的準備,等我們開悟了以後,又解決了我們成佛的準備,所以放生非常殊勝。作為一個佛教徒,如果不抓住放生這一關,那我們就失去了成佛的機會,所以說這個是特別特別地殊勝。—妙祥師父
放生能得佛法。我們雖然是輕輕地放生,不斷地努力,但是努力一下,因為我們為了眾生,那法從哪兒來呢?得從眾生來。佛也講過,眾生為根,菩薩為果,用大悲水不斷地澆灌它,最後才能得出佛的果實,就這麼回事。所以說放生就是度眾生,由度眾生才能成佛。所以我們不斷地救護眾生,也就是不斷地生出佛果,這都是一個道理完全符合佛經。—妙祥師父
當我們放一個眾生,必然要消一個業力,只不過大小,以及你感覺到和感覺不到的問題,絕對沒有空過的因果,所以說,我們應該真實地感受到放生的真實性,可靠性,而且了解它的因果成熟都是在同一時間完成。所以說,有的人曾經抱怨,說:『』我學佛沒幾個人護持我。他為什麼沒人護持?因為他沒有救護眾生,這方面做的不好,所以說,沒人護持。如果他做的好,所有眾生都會擁護的所以這個也是很重要的——妙祥師父
放生能積資淨障
如果能盡心盡力地通過放生積資淨罪,就能積累極為殊勝的淨土資糧。憨山大師曾經說: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清,放生又念佛,萬修萬人證。印光大師在《放生十大功德》當中說:『』戒殺放生的行者,來世能生在四天王天當中,享受無極之福,如果兼修淨土,直接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末法時期,放生是一個無價之寶,是非常快的一個法門、行為。作為世間來講,也是非常吉祥的一個事情,應該努力去做。特別現在,這個末法時期也好,現在這個社會也好,它有很多的災難,我們怎麼樣避免?除了我們自我修行以外,就是要大量地放生—妙祥師父
所以說,放生這塊兒和成佛有直接的關係,而且是一種最快速的途徑。話句話說,雖然我們沒有開悟,但是我們已經趨向開悟;雖然我們沒有成佛,但是我們已經奠定了成佛的基礎,這個是非常殊勝的。—妙祥師父
放生的問題還連接著吃素的問題,吃素和放生是一致的。如果有一個人能夠吃素,他那面就等於在放生。但是這是被動性的,應該更主動地放生。所以吃素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吃素一個是淨化我們的心靈;另外就是說,對放生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使我們的心能夠有了慈悲,我們將來就可能成佛。—妙祥師父
因為消業,你必須得主動去找眾生而難放能放,到處去找眾生、去救眾生。因為這個業力在不顯現的時候,你必須得提前把這個門打開,硬打,你不硬打不好使。你說:「我碰著我就放生。」等你碰著的時候,因果都已經晚了,必須得主動去。發現飯店或是哪個地方不如法的,你趕緊去。應該有主動性,你主動去放生,你的業力也主動地消除,它倆都同是一個果報。那你何不這樣做呢?你若不這麼樣做,所謂的「隨緣」——我碰著我就放生,那你等著吧,你這一輩子,恐怕時間過去了,到時候業力成熟了,現前的時候都晚了,來不及。業力它不允許你隨緣。—妙祥師父
初一、十五不許動土,甚至不許出門,為什麼呢?它這有個自然的道理。我們在海邊都知道,海邊初一、十五漲大潮,是不是?因為這個天體的運動,日月的盈虧,它影響人的生理、心理,使人心產生不平,所以說初一、十五是最容易產生心動的時候,特別衝動。所以初一、十五要做些功德,不做一些惡事和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通過這個來控制我們的行為,使我們的行為有節有度,不致於過分而造成其他更多的傷害,它的功德在這一塊兒。實際上,關於放生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天天放生,那就天天是佛的聖誕日,—妙祥師父
放生啊,我們放生不光是解決今生的問題,還要解決來生的問題。因為我們人有壽祿,壽祿到的時候,我們知道學佛人要助念,要往生西方,其它眾生也存在這種機會。臨終的時候,病苦的時候都需要一個助念或是一種開示。比如說如果它已經損傷了,只要是有口氣,甚至已經沒氣了,不能活了,但它的神識並沒有離開。如果我們進行三皈依,或用我們的慈悲心給它放生,它都有可能超生,脫離畜生道或是往生西方,所以說這很有意義。—妙祥師父
這個放生就區別於普通修行。普通修行是完全靠著自己的努力,但這個放生的努力,是因為他的胸襟廣大,而得到了佛的加持力,「逼迫」著佛不得不給你講法,不講不行,不講那眾生怎麼辦?就得我明白了,它才能明白。所以自然而然的,你在中間的位置,你想不得法都不行。所以這個有它的特殊性,這是我們要知道的。—妙祥師父
放生就是念佛。有的人認為放生不是念佛,念佛才是念佛。我的看法不是這樣,因為這個放生本身就是為了達到心裡的清淨,念佛也是為了達到心裡的清淨。念佛是一種方法,它使我們減少妄想,回到我們的本源,使我們不再愚迷,達到覺悟的程度。放生呢,同樣能讓我們生起正氣,能遠離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放生能破我們的執著,所以放生和念佛是一樣的,它們是無二無別的。—妙祥師父
放生能提高正氣,人為什麼有很多疾病?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心裡邪氣太盛,如果邪氣太盛,你想提高正氣很難。如果通過放生,正氣很快就起來了。所以放生這一塊兒,不管是對治病也好,修行也好,避免災難也好,都是非常有利的。—妙祥師父
佛教是為了因果去放生。因為有什麼因,必然有什麼果。我們放生是為了因果。因為啥呢?你救一個眾生,它必然有一份被救的因緣。一個是被救的因緣,另外,因為被救了以後,它會聽聞佛法,它會有一個成佛的因緣。所以說一個被救的因緣,一個成佛的因緣那我們就得去放—妙祥師父
「如果把這錢用於慈善不是對社會更好嗎?」這句話說得很對,放生本身就是慈善。不是對人類幫助才是慈善,對所有眾生幫助才是真正的慈善。因為慈善有兩種,有救急和救困,應該是以救急為主。因為眾生的命馬上就要沒了,所以我們應該先救命,而不是以救困為主。比如說有人生活困難,要靠自己努力。但是救命不是,一瞬間命就沒有了,佛教徒首先應該以救命為主。所以說放生就是慈善,這個是一個大慈善,是一個無形的慈善,更是我們佛教徒應該做的。因為這種慈善它不光是對社會有好處,而且對我們修道也非常有好處。—妙祥師父
問拾得曰:放生可成佛否?答曰:諸佛無心,惟以愛物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諸佛心願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觀世音也。日日放生則慈悲日日增長,久久不息則念念流入觀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緣,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願,宜廣行勸勉,善令群生同歸悲化。(寒山大師相傳為文殊菩薩示現,拾得大師相傳為普賢菩薩示現。)
北京解脫之路放生協會
親偉師兄1333119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