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去寺廟燒香拜佛,不要迷信3點女性要注意4點,才是真正供佛。
很多人空閒時都有去寺廟燒香拜佛的習慣,希望能保佑自己和家人,這樣做是無可厚非的。佛菩薩出現在世間,會以不同的身份示現,利益眾生是佛菩薩的慈悲,可能當佛菩薩走了,我們才覺察到。燒香拜佛講的是恭敬心,這樣才會有功德,才會種福田。供養出家人就是在種福田,這也是佛在經典中呼籲的,出家人有修行講經說法渡人的責任,社會分工不同。到寺廟不是求這求那的,佛教講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是具有神通的佛菩薩也不能改變眾生的因果,因果報應,是自作自受。明白了因果循環的道理,所求就知道怎麼做了。你想要的不用求佛菩薩,求自己就行。想富貴先財布施,想健康長壽要不殺生且要放生愛護生命等等,這些都是修因得果。
去寺廟燒香拜佛,不要迷信3點,女性要注意4點,才是真正供佛:
不要迷信3點:
一、燒香拜佛的時間不要迷信
有的人認為初一和十五是燒香拜佛的吉日,佛是講究平等的。初一和十五通常被認為是佛歡喜日。其實所謂佛歡喜,也不過是人歡喜。因為佛是沒有這些分別的,如果你非要挑一天去拜佛,那就選一個你感到有信心的日子好了,放心吧,那一定是佛的歡喜日。因為能感應到我們的佛,並不在廟宇佛堂,佛這個字的意思,是我們內心的覺悟。只不過,去廟裡面能夠幫我們生起信心。你有多少信心,就有多少感應。
二、拜佛燒香的數量和貴賤不要迷信
有人認為拜佛燒香燒的香越貴數量越多,表示對佛就越尊敬。其實這都是人的分別心起的作用,佛是沒有分別心的,平等對待一切眾生。而且燒香也不是給佛聞得,佛前一炷香和三支香足以,所謂的新年搶頭炷香也是世俗的習慣,佛前一柱香代表了禮佛的最高敬意,香代表「信仰」,同時代表「戒定」。你看到或是聞到這個香氣,便想到:我要修戒、我要守戒律、我要修定、我對佛的教誨要深信不疑,它代表這個意思。
燒三支香的真正意義:第一,燒三支香,是禮敬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第二,燒三支香,禮敬佛法僧三寶。三寶有外在的三寶,也有我們自性的三寶。自心皈依覺,覺而不迷,"迷"就是無明,就能去除。自心皈依正,念念無邪見。第三,燒三支香,代表了「戒定慧」三無漏學,以戒生定,由定發慧。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就斷了三惡道的業因。第四,燒三支香,代表了「信願行」,信願行也稱為淨土三資糧,藕益大師云: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念阿彌陀佛為要耳。
三、燒香拜佛要求什麼不要迷信
燒香拜佛不要把佛當做「神」來求,違背因果,損人利己的事,佛是不會相應的。如果你所求是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眾生,佛菩薩肯定會滿足你的願望的。如果你求得是離苦得樂解脫成佛,並廣渡眾生的願,冥冥中會得佛菩薩加持的。
女性要注意4點,首先說明不是歧視女性:
一、女性到寺廟不可穿著太暴露
寺廟是個莊嚴的地方,是出家人清修的地方。尤其是夏天,女性穿著就有點少。有的穿吊帶裙,袒胸露背。這樣在家裡還行,如果在寺廟就有失莊重。畢竟出家人多是男性,沒有佛菩薩那樣的定力,如果引起修行人產生邪念,有時也會引起男性香客的邪念。因為這樣很容易令人見色起意,生不良邪淫之心,那就不是培福,而是造業了。也是由你的穿著引起,罪業當然也有你一份。有失燒香拜佛的初衷,所以最好穿長衣長褲。
二、女性到寺廟不可濃妝豔抹噴香水和帶貴重飾品
寺院不是世俗,不需要我們去掩蓋任何東西,哪怕我們的容貌,不可濃妝豔抹噴香水和帶貴重飾品。進入寺廟還是不要過於的裝飾,越簡單越好。否則香水的味道會影響沒有定力的出家人和男性信眾,產生邪念這就不好了,我們的打扮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我們的心境,我們拜佛學佛是來求真實的清淨心的,它不需要我們的精心打扮。
三、女性不要在殿堂內大吵大鬧、肆意走動
女性大多都有愛湊熱鬧,聚在一塊兒嘮嗑的習性,我們在家裡、在其它場合都可以,但是在寺院一定要記住:止語。寺院是清淨道場,不是我們討論是非的熱鬧之地。不能和法師閒談、開玩笑,有意顯露自己銀鈴般的聲音,或者嗲聲嗲氣的聲音。畢竟出家人沒有佛菩薩的定力,女人的聲音也會影響到出家人的修行。
四、女性在寺廟要和出家師父保持一定的距離
就像我們人與人說話之間,都會有一定的距離。不要主動去靠近或貼近出家法師,絕對不要去觸碰他的身體和手,就是面對很熟悉的法師也不能;因為不是所有的出家人,有佛菩薩那樣的定力。俗話說:「寧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尤其是寮房,因為那裡是不允許女眾進入的。要是有問題請教法師,除了保持一定距離外,要簡明扼要,畢竟出家人還要修行。對三寶的尊敬,就是種福田。對於女性在家眾,尤其要注意避嫌,不要給男眾出家人招致不必要的麻煩而造業。
以上就是去寺廟燒香拜佛,不要迷信的3點,和女性要注意的4點,做到才是真正供佛。另外,除了供佛,具足信願念佛,今生就可往生西方淨土,做阿維越致菩薩,即八地菩薩才有的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不退轉菩薩,而且一生成佛。擺脫生老病死和六道輪迴之苦,得到永恆,並廣渡眾生。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