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助力教育均衡發展 讓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師資

2020-12-16 人民網江西頻道

  近日,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在西安召開,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趨勢,對全國智能教育政策引導、前沿技術引領以及產品應用轉化落地等展開探討,進一步探索智能教育與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

  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設認為,智能教育是依據大數據,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精準計算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科傾向、思維類型、情感偏好和能力潛質,按照認知規律和教育規律,科學實施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培養和人才素質的全面提升。他表示,人工智慧是實現教育生態重構的有效手段,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廣泛應用,將改變教育的時空場景和供給水平,使規模化前提下的個性化和多元化教育成為可能。當前智能教育正處於起步階段,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人工智慧賦能教師,將促進教學模式從知識傳授到知識建構和能力素質提升的轉變,同時緩解貧困地區師資短缺和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人工智慧賦能學校將改變辦學形態,拓展學習空間,提高學校的服務水平,形成更加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人工智慧賦能教育治理,將改變治理方式,促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和資源配置的精準化,加快形成現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表示。

  不少專家都對人工智慧助力教育均衡發展充滿期待。「有了『IN課堂』的智能作文批改系統,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師資。」周建設以會場展出的一款智能產品為例介紹說,該產品只需通過「上傳—批改—評價」的簡單步驟,2秒內人工智慧助手就能針對提交的中文作文給出精細的批改和評價。在一些偏遠山區的試點應用顯示,學生主動性顯著增強,作文水平大幅提升。為此,本次大會專門啟動了「智能教育扶貧扶智」公益行動,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IN課堂、愛家校、京師妙筆等聯手向貴州、廣西、甘肅、寧夏等地捐贈系列智能教育產品,讓更多孩子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智慧成果,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教授王耀南表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未來教育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實現更加多元、更加精準的智能導學與過程化評價,促進人的個性化和可持續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認為,人工智慧學科的特點以及未來的形態發展,都給教育和學習帶來一系列挑戰,需要社會各界攜手合作,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更高的歷史站位促進智能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合理規劃智能教育發展路徑。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6日 19 版)

(責編:毛思遠、邱燁)

相關焦點

  • 優質教育均衡發展仍是重點,東博雙師課堂助力優質教育均衡化
    5月19日,教育部發布2019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報告,又有7個省69個縣(市、區)通過國家基本認定,已有23個省份2767個縣,佔比95%以上縣域已整體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報告同時也指出,上述地區雖然基本達到標準要求,但在學校標準化建設、經費、教師、學校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這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基本實現了教育均衡,但教育資源仍然存在不均衡情況。
  • 信息化助力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模式及建議——基於...
    鑑於此,本研究擬在調查基礎之上,通過對國內教育信息化開展較好的農村地區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提出信息化助力農村地區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模式和建議,為開展教育信息化及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一)農村教學點的主要問題  農村教學點大多處在偏遠、貧困地區,教育資源配置與其他地區存在差距,經費少、師資缺、質量差等問題長期存在,成為我國義務教育健康穩定發展的「最後一公裡」。提升農村教學點的辦學水平對於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重要意義。
  • 英語流利說攜手美麗中國支教 推進中國教育均衡發展
    活動期間,所有參加活動的用戶每在「英語流利說」App上學習五分鐘,英語流利說就會為山區學校的學生捐贈一節人工智慧英語課程,讓儘可能多的孩子享受到優質的英語教育。讓偏遠地區有限的教師力量,更好地發揮作用,用AI科技幫助老師「減負」。作為英語流利說「與AI同行」公益項目的一部分,「你學英語我捐課」是英語流利說與美麗中國支教在公益領域開啟緊密合作的起跑線。雙方將攜起手來,以技術為紐帶,為教育資源匱乏地區提供更穩定、更合理的師資力量。
  • 普惠教育在發展:更多優質啟蒙教育資源輸送到山區
    影片展現了印度教育資源不平衡,無法真正實現普惠教育的現狀。 實際上,中國城市與山區教育資源也存有差距,很多偏遠山區的孩子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不過,隨著今天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各類在線教育、數位化教育App產品的日漸普及,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得以向三四線城市和貧困地區輸送,讓山區的孩子逐漸也能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起享受普惠教育的陽光。
  • 教育均衡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高考環境下,86%的高考狀元來自大城市,「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學校,像我這種中產階級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庭也是知識分子,而且還是在北京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在教育資源上還享受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外地學生不能比的。現在的狀元都是這樣,家裡很厲害的這種,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這句話一針見血地說清了現狀。
  • 推動教育均衡發展,讓優質教育惠及鄉村
    來源:環球網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我國長期以來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使城鄉教育之間一直存在差距。如何把更多優質資源投向農村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關心與探討的議題。為了給農村教育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給農村孩子帶去更多的希望。依託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中小學教育聯盟網(以下簡稱聯盟平臺)在十五年前應運而生。
  • 5G+「三個課堂」: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薄弱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突出問題 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莊嚴承諾。現階段,我國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小學教學點數量仍很多 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2019年我國普通小學16.01萬所,另有小學教學點9.65萬個。教學點仍是農村等偏遠地區孩子們學習知識的唯一場所。
  • 教育投資永不過時,阿卡索助力教育均衡化發展
    談起孫女的成長,奶奶幾度哽咽落淚,坦言孫女從小學到高中光是校外補課的費用就花費了百萬,為的就是希望孫女可以一朝金榜題名。該事件也引發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大家對於孩子教育的重視,認為教育是對孩子最好的投資。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能看到,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花重金用於孩子的教育投資上。
  • 均衡發展讓每個孩子享受教育陽光(二)
    均衡發展讓每個孩子享受教育陽光(二)根據規劃,冠縣要實現每個鄉鎮都建成一處高標準的中心中學和中心小學,18個農村學校全部消除危房;全部農村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60%的完全小學的教學儀器設備基本達到國家配備標準;每年拿出100萬元專項用於教師培訓,新補充教師一律充實到農村中小學第一線。「我們正在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資源均衡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冠縣教育局長董建國說。
  • 江門全國人大代表吳玉蓮:促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些群眾得知我是老師後,常跟我聊教育方面的話題,能感受到他們對優質教育的渴望。」吳玉蓮說,尤其疫情期間,通過走訪一些偏遠地區,發現部分學校由於設備缺乏,學生難以上網課學習。農村地區相比城市,教育教學硬體和軟體都存在差距,推進教育均衡發展面臨困難和挑戰。城市與城市之間也有類似情況。
  • 從黑板到屏幕,阿卡索給偏遠地區的學生帶來了什麼?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教育也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新興的教育模式正在興起,並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大眾需求的變化,逐漸滲透,成為一代人新的學習模式,這就是在線教育。如果說,過去在線教育只是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輔助工具,那麼今年疫情的爆發則成為在線教育全面普及滲透的催化劑,傳統教育紛紛大規模的轉型線上,再次推動了在線教育的快速普及。
  • 南昌縣:加大農村校園文化建設 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作為一名常年工作在基層的人大代表,李清軍這些年一直關注如何改善農村教育教學條件和教育均衡發展的問題,在南昌縣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上,他提出了有關加大農村校園文化建設力度的建議。南昌縣人大代表 李清軍: 我們黃馬鄉地處偏遠,也是農業鄉鎮,工業也沒有,很多小孩的父母都到城市打工去了,留下很多留守兒童在家,所以我們希望在教育方面增設硬體設施,讓更多人關心這個群體,讓他們享受更好的教育。
  • 科大訊飛助力2020年「中學科技館在行動」項目
    《人工智慧》系列教材由中央電化教育館組織聯合師範高校、教研員、一線教師、人工智慧專業技術人員共同編寫,權威專家打造,教材內容從人工智慧發展歷程、技術原理到實際應用,課程難度分層,知識講解循序漸進,匹配中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
  • ...TESOL公益培訓項目」,讓優質英語教育資源在貧困偏遠地區落地生根
    通過進一步提升該校英語教師們的教學能力,促進該校孩子們在優質英語教育資源的帶領下更高效地學英語。眾所周知,我國英語教師多為中教,由於成長環境和學習經歷的局限,大多數中國英語教師們無法教給學生們純正的英語口音、較強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英語國家文化與思維方式,這一現象在貧困偏遠地區更為顯著。
  • 填補農村地區研究空白 青島搶抓人工智慧教育發展先機
    來源:青島信網信網8月21日訊8月20日下午,青島市教育局就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致公黨青島市委提出的「關於完善我市農村人工智慧教育發展案」,開展提案辦理「三方」面復座談會。2017年,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
  • 人工智慧如何為教育創造新模式
    每一位學生的觀點都可以呈現到電子屏上,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要。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圖像識別、機器學習、語音識別、人機互動等技術日益成熟,逐漸應用到教育領域。在教學管理方面,可以藉助大數據平臺,量化評估、科學評價,幫助各級管理者實現高效管理、科學決策。
  • 集團化辦學助推紅谷灘區教育 優質均衡發展
    ,提高優質教育全覆蓋的覆蓋面,促進全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紅谷灘區主要負責人指出,區教育主管部門要站在統籌推進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率先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高度,堅持問題導向,進行頂層設計,立足群眾利益、回應群眾關切,強化責任、主動作為。
  • 國家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教育」 掌門教育引領行業規範有序發展
    具體到在線教育領域,掌門教育作為行業的頭部企業,不斷提升自身各方面優勢,滿足群眾教育服務需求的同時,也在積極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不斷投身公益活動,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更好惠及邊遠貧困地區,增進教育均衡,樹立行業健康發展新標杆。
  • 李和平常委:加速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加強鄉村教育越來越成為改善人力資本結構、形成競爭新優勢的現實需求。建議「十四五」時期在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前提下,進一步突出鄉村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聚焦薄弱環節,著力補齊短板,推進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一、 鄉村義務教育面臨的現實挑戰。
  • 南昌紅谷灘區集團化辦學,助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提高優質教育的覆蓋面,促進全區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率先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高度,堅持問題導向,立足群眾利益、回應群眾關切,強化責任、主動作為。並希望各集團校以此次揭牌儀式為新起點,充分發揮集團輻射力量,在教育集團核心校的示範帶動下,實現各學校教學、管理、師資、教研等優質資源的共享,提升新加入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的辦學品質,實現融合發展,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共同為紅谷灘教育事業譜寫新的篇章,為紅谷灘區建設「全省五個中心」和助力南昌市「彰顯省會擔當」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