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之後,你最怕什麼?
我是最怕寶寶生病,不管大病小病,只要娃不舒服,老母親的心就像被狠狠揪住,一刻放鬆不下。
小花生10個月大左右,恰逢春夏交接之際,天氣陰晴不定,冷熱交替。昨天氣溫飆升30多度,今天下降10攝氏度,變化無常的天氣一下子就讓寶寶中招了。
上午寶寶有打噴嚏的情況,但不密集,就沒放在心上。到了下午,情況明顯變得糟糕,鼻涕開始冒出來,且伴有低燒。
剛下班回來,看到毫無生氣的小花生,頓感不妙。用體溫計測量,38攝氏度,於是立即採取物理降溫。
貼退燒貼,用溫水擦拭手腳、額頭,但收效甚微。接著洗澡降溫,泡腳等大手腳物理降溫方式也採取了,但兩三個小時內,體溫飆升了近39攝氏度。
情形不妙,立即收拾,趕去醫院,到達醫院時,已經晚上10點。
掛上急診,看排隊情況,需要等待2小時左右,灌上退燒藥,一家人坐在等候室,排隊等號。比小花生病情嚴重的比比皆是,情況穩定,不能插隊,只能安分等待。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深夜兒科診室的情形,場面讓我震撼。
候診室人滿為患,各種行色匆匆,焦灼不已的人,有看到西裝筆挺在診室外東張西望的爸爸,有疲憊不堪抱著娃昏昏欲睡的媽媽,有額頭貼著同款退燒貼哭鬧不已的寶寶,有想方設法哄娃開心的奶奶,有隨意席地而坐吃幾口外賣的爺爺,有各個科室埋頭苦幹忙上忙下的醫生。
候診室的氛圍異常凝重,沒有寶寶的歡聲笑語,活蹦亂跳,沒有全家的溫馨和諧,幸福美滿。
每人臉上的憂愁,內心的焦慮不斷擴散,交織融合在一起,然後醞釀,發酵。
壓抑的氣氛,無助的自己一度想哭。
原來有那麼多天使寶寶會面臨病痛的考驗,原來醫務工作者工作也是不分晝夜,原來還有那麼多為寶寶生病而束手無策焦慮不已的爸爸媽媽。
排隊兩小時,看病兩分鐘,做了幾項檢查後,小花生被診斷為病毒感冒引起的發燒,好在當時燒已經退到38度。
然後繳費、取藥、回家,一系列操作後,回到家已經將近凌晨2點,疲憊不堪。
那一晚上,我和隊友輪流值班,不敢睡熟,每隔一小時起來測量體溫。好在經過一晚上的休息後,寶寶已經退燒,回到正常體溫。
第二天一大早,我洗掉一晚上的疲憊,喝上一杯濃鬱咖啡,打起精神,繼續上班。
後面幾天,寶寶感冒變得嚴重,鼻涕直流不已,接著伴隨著咳嗽。白天奶奶護理,下班後我們來護理。
生病的寶寶,吃不好,睡不穩,大人也隨著休息不佳,每天熬夜,夜晚起來幾次,第二天繼續上班。
一番折騰,一周左右,小花生終於有了病癒的跡象。
都說在大城市打拼的貧困級人員,不敢生病。
而像我們這種貧困且生娃的中年人,更不敢讓寶寶輕易生病。且不說寶寶難受,而大人也會勞心勞力,揪心焦慮,更是耗不起時間和金錢。
自從有了孩子,內心就變得柔軟無比,肩上的重擔也愈加沉重。身為家庭中流砥柱的我們,超級害怕生病,怕自己生病,怕孩子生病,怕父母生病。
每一份家庭成員的不舒適,都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生活衝擊。
我們這一家還算是幸運的,雖然折騰,好在寶寶已經痊癒。
其實,事後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覺得自己不開心、不幸福的話,就跑去醫院蹲一天,看盡人間疾苦,想必那時我會豁然開朗。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要相信,堅定走出今天,明天會更好!
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