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棋在中國發展的六個裡程碑

2021-01-08 棋思妙論

1956年,西洋棋被中國體育行政部門列為正式體育競賽項目。這是西洋棋在中國發展的第一個裡程碑。黨和國家的重視一直是中國西洋棋發展的強大動力。

西洋棋是思維藝術,是人對科學、藝術、競技三者認識的結晶。西洋棋的多功能性影響人們對它的深刻認識。儘管西洋棋有以千年計的發展歷史,但是對西洋棋的科研價值和教育功能的世界性興趣不過是近六、七十年的事情。在世界上,各國都有給西洋棋恰當的社會定位的難題。可以想像,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剛誕生時間不長的新中國,百業待興,如何促進西洋棋、圍棋、象棋的發展,也列入政府的日程。三棋由文化部劃歸體委領導,或許是受到當時蘇聯的影響,但是不管怎樣,客觀上這個決定相當有利於西洋棋運動的發展。第一,作為體育競賽項目,西洋棋有了更多的舉辦比賽的機會,而比賽對西洋棋運動的發展當然非常重要。第二,就當時中國的經濟狀況,棋手在體育部門,生活條件要好一些。第三,有比較多的國際交往的機會。第四,較少受到意識形態爭端的幹擾。僅這四個方面的有利因素,足以說明西洋棋列入正式體育競賽項目,對西洋棋在中國的發展意義重大。

1956年以前在中國只在民間斷斷續續有一些個人性質的西洋棋活動。

1957年開始有了全國西洋棋比賽,1958年有了起步的國際雙邊交往。

1965年12月在中國舉行的中蘇西洋棋對抗賽上,張東祿和劉文哲分別戰勝國際特級大師克羅吉烏斯一局,在八局棋中得五分,得分率62.5%,成績出色。它表明經過十年的發展,中國的西洋棋競技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的提高。

1975年,中國西洋棋協會正式加入國際棋聯。1977年中國隊參加亞洲團體錦標賽。

1978年,首次參加西洋棋奧林匹克世界團體錦標賽。這是西洋棋在中國發展的第二個裡程碑。它開始了中國西洋棋走向世界的奮鬥歷程。世界也是從這裡開始認識中國的西洋棋。

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為西洋棋在中國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大環境。從此西洋棋有了快速的發展,並在世界棋壇佔有一席之地。

1980年梁金榮和劉文哲獲得國際棋聯授予的國際大師稱號。這是中國棋手第一次得到國際稱號。

1981年11月在中國承辦的第四屆亞洲團體錦標賽在杭州舉行,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辦西洋棋的國際比賽。

1982年劉適蘭打進世界女子八強,獲得女子國際特級大師稱號。

1983年中國男隊首次獲得亞洲團體冠軍。

1986年組建西洋棋國家集訓隊,這是西洋棋在中國發展的第三個裡程碑。由中國西洋棋協會主席陳祖德親自組建的西洋棋國家集訓隊具有中國特色,為中國西洋棋一個騰飛時代的到來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國家集訓隊是中國培養西洋棋世界級頂尖人才的搖籃,從這裡培養出一大批世界級的高水平棋手,帶動整體水平不斷攀上新高度。特別是在女子西洋棋領域,出現了世界超一流水平的人才群。外國西洋棋專家不止一次地感嘆,中國的西洋棋訓練環境十分理想、優越。

1987年陳祖德為中國西洋棋運動攀登世界高峰,提出了「四步走」的發展戰略。

1987年、1989年、1991年中國男隊連續三次獲得亞洲團體冠軍。確立了中國西洋棋稱雄亞洲的地位。

1988年諸宸榮獲女子12歲組世界冠軍。當時的國際棋聯主席致電中國棋協表示祝賀。雖然這只是一個兒童冠軍,但是它預示了中國棋手奪取世界冠軍的美好前景。

1990年葉榮光獲得男子國際特級大師稱號。

1991年,謝軍榮獲女子世界冠軍。這是西洋棋在中國發展的第四個裡程碑。它打破了蘇聯41年、歐洲64年對西洋棋女子世界冠軍的壟斷,謝軍成為棋史上第7位女子世界冠軍。從此中國西洋棋在世界舞臺上不斷地展示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世界冠軍的取得大大地提高了西洋棋運動在中國的地位,也成為推動西洋棋空前大普及的激勵因素。

1993年謝軍衛冕成功。1999年她又重新奪冠。「奪冠、衛冕、冠冕失而復得」,這一西洋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三步曲」的實現,使黑頭髮在西洋棋奧林匹斯山峰巔上飄蕩了起來。2000年,最後一屆傳統賽制的世界冠軍謝軍又在首屆新賽制世界冠軍賽上奪魁。

2001年底,中國另一位女棋手諸宸成為棋史上第9位女子世界冠軍。她還是自1886年以來,所有男女世界冠軍中惟一的一位「大滿貫」冠軍得主(集兒童、青年、成年個人和團體冠軍於一身)。國際棋聯高層權威人士稱:「中國在上世紀的最後10年控制了女子棋壇,謝軍4奪桂冠,新賽制的2屆冠軍由謝軍和諸宸所獲,世界盃冠軍許昱華也是中國棋手,中國已經成了女子世界冠軍的搖籃,這個格局看來還要延續下去,因為新世紀的開端,中國又誕生新冠軍諸宸。」

1994年和1996年諸宸兩次獲得世界女子青年冠軍。2000年和2002年,徐媛媛、趙雪又先後獲得世界女子青年冠軍。

1998年中國女隊獲得西洋棋奧林匹克世界團體錦標賽冠軍。這是西洋棋在中國發展的第五個裡程碑。它標誌中國女子西洋棋的整體實力世界領先。

2000年和2002年,中國女隊連續獲得世界團體冠軍,光榮的實現了「三連冠」。這個冠軍隊的成員不是博士生、碩士生,就是在大學就讀。這樣學歷的世界冠軍隊在世界體壇也是罕見的。近年國際棋聯公布的等級分排名榜世界女子前十幾位中,中國棋手佔了6席,6人都是高學歷的:謝軍正在北師大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諸宸和秦侃瀅、王蕾、王頻分別在清華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許昱華在北京大學高年級就讀。「棋藝高,學歷高」,這在中國體育界獨具風光。

1998年底起的近5年來,國際棋聯一共舉辦了8項女子世界大賽(3屆世界團體賽、3屆世界個人賽和2屆世界盃賽),而這8座獎盃無一例外地全部被中國棋手捧走。世界棋壇公認,「中國現象」已經完全取代了前蘇聯的「喬治亞現象」,中國成為世界女子西洋棋頭號強國。這為西洋棋中國學派的思想理論推向世界提供實踐成就的基礎。

近年來,中國男子西洋棋水平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1998年、2000年和2002年最近3屆每次有超過一百個國家參加的西洋棋奧林匹克世界團體賽上,中國男隊分別獲得第5名、第9名和第5名。這是讓許多西歐和北歐國家羨慕的好成績。因為按照他們的傳統,能打進男子團體前16名就算是一流隊伍。

個人成績中比較突出的是謝軍的教練,現中國隊總教練葉江川。近3年來,他的等級分一直穩定在世界前20位左右。他與多位世界棋王交鋒,結果基本持平,與多位世界亞軍和頂級棋手相遇,戰績勝多於負。葉江川還是2000年、2002年兩屆世界盃八強和2001年最近一屆世界冠軍賽的並列第9名。

另外,諸宸的教練徐俊(兩屆亞洲個人冠軍得主)和章鍾(兩屆世界青年亞軍得主)近3年來,也各有佳績,等級分世界排名也都在前50名左右。中國青年棋手卜祥志和倪華的國際等級分2004年都超過了2600。在淘汰制的世錦賽上,21歲的青年棋手張鵬翔淘汰前世界冠軍卡爾波夫,爆出世錦賽歷史上最大的冷門。

隨著男女成績「比翼雙飛」,世界上許多強隊都希望與中國隊交流。中國與美國、俄羅斯先後籤訂四年的交流比賽合同。2001年3月,中方在首屆中美對抗賽上獲勝。2001年9月,梁充在中俄對抗賽上擊敗世界冠軍哈裡夫曼,這是中國男棋手第一次戰勝男子世界冠軍。2002年,中方以20.5:19.5再勝美國,取得中美對抗賽兩連冠。

在亞洲,中國西洋棋處於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徐俊於2000、2001年兩度榮膺亞洲男子冠軍。許昱華於1998年、李若凡於2001年奪得亞洲女子冠軍。李若凡和王瑜還在1997和1999年分別摘走亞洲女子青年冠軍。中國女隊在1999年的亞洲女子團體賽上折桂。

除了洲際的賽事,中國棋手還參加了許多國際公開賽、邀請賽,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張鵬翔在2002年獲得利納雷斯公開賽的第一名,這是中國棋手第一次在世界最著名的公開賽上奪冠。章鍾在2003年荷蘭懷康齊特級大師邀請賽B組獲得冠軍,取得參加2004年世界最高級賽事之一的A組邀請賽的資格。

中國目前已經有15位女子國際特級大師,分別是劉適蘭、吳敏茜、謝軍、秦侃瀅、王頻、諸宸、王蕾、許昱華、徐媛媛、趙雪、寧春紅、李若凡、田甜、王瑜和谷笑冰,擁有男子特級大師稱號的15人、葉榮光、葉江川、徐俊、謝軍(女)、汪自力、彭小民、章鍾、梁金榮、諸宸(女)、吳文瑾、卜祥志、吳少彬、張鵬翔、李師龍和倪華。

從1999年起,中國棋手的等級分有了質的飛躍。葉江川、徐俊、彭小民、章鍾、汪自力、吳文瑾、卜祥志、倪華先後突破2600大關,進入世界前100名,其中葉江川連續9次在排名榜上穩居20位左右。女子排名榜上,謝軍、諸宸、許昱華、王蕾、秦侃瀅、王頻、等保持在前15名,一國有6個人進入前15名,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1980年中國有國際等級分的棋手只有9人。1996年有60多人。現在,中國有國際等級分的棋手已經增長到238人。2001年10月的一項統計表明,中國棋手的人均等級分名列世界第一位,說明中國整體的競技水平正日益提高。

中國的後備力量「長勢喜人」。1995年徐媛媛在世界少年賽上獲得女子14歲組冠軍。1996年12月, 14歲的倪華在世界少年快棋賽上奪冠,成為中國棋史上第一位男子少年世界冠軍。其後,中國少年棋手在世界少年賽上頻頻奪冠。1997年,趙雪、徐媛媛分別獲得女子12歲組、女子16歲組冠軍。1998年,王瑜、卜祥志分獲女子16歲組、男子14歲組冠軍。卜祥志14歲就獲得國際特級大師稱號,曾經是世界上年齡最輕的國際特級大師。1999年,王玥、趙雪分獲男子12歲組、女子14歲組冠軍。2000年,譚中怡獲得女子10歲組冠軍。2001年,譚中怡蟬聯女子10歲組冠軍,瀋陽獲得女子12歲組冠軍。2002年,譚中怡又獲得女子12歲組冠軍。譚中怡自2000年至2002年已經3次獲得世界分齡組冠軍,這也是一個世界紀錄。2002年,由王玥、趙駿、周唯奇、王皓、李超組成的中國隊獲得了世界少年奧林匹克團體賽的冠軍,這是亞洲國家第一次獲此殊榮。2003年魏晨鵬獲得男子12歲組冠軍。侯逸凡獲得10歲組女子冠軍。丁亦昕獲得12歲組女子冠軍。

自1997年至2003年,在世界分齡組青少年冠軍賽的10組別較量中,從團體總分上看,中國連續7次不是第2就是第3,直逼西洋棋王國俄羅斯隊。最近的2003年的獎牌榜上,俄羅斯以3金1銀6銅列第一,中國隊3金1銅列第二。

國家少年集訓隊自1995年成立,選拔出一批有前途的苗子,其中徐媛媛、王瑜、趙雪、卜祥志、倪華等已經開始在世界比賽上嶄露頭角。

從1999年開始,陸續在溫州西洋棋協會、青島棋院、上海威海路第三小學、廣東澄海市城南小學、江蘇無錫東北塘小學、濟南齊魯晚報棋院、邯鄲西洋棋協會和蘇州第三體校成立了高水平後備人才培訓基地(含實驗基地),為各地的開展普及打下了基礎。2002年,中國棋院與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共建國家少年集訓隊,對學員進行全面系統地培養。

最近十餘年來,中國西洋棋人口(會下西洋棋的人)呈幾何倍數增長。並且「長勢」方興未艾。據中國西洋棋協會統計,在1991年謝軍奪得世界冠軍之前,中國西洋棋愛好者約為2、3萬人,而如今據商業數據,全國主要棋具廠商在2002年一年內共生產、銷售了125萬副西洋棋棋子,由此推算,中國的西洋棋人口已超過500萬。增長速度之驚人已經引起世界的關注,國際棋聯對中國的普及工作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

中國西洋棋人口迅猛發展的原因有五個方面,第一,中國棋手在世界棋壇崛起,競技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提高帶動了普及。第二,在中國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中,西洋棋教育功能對學生的智力尤其是創新能力的開發作用顯著。西洋棋人口不斷翻番的「主力部隊」無疑是廣大青少年兒童學生乃至幼兒園小朋友。幼兒園掀起西洋棋熱是因為西洋棋教育能夠對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潛能起到開發作用。第三,近年來轟動世界的「人機大戰」和「網絡大戰」,展現了西洋棋的科研功能,創紀錄地吸引了廣大棋迷(特別是有文化層次的和與高科技及新經濟接軌的人士)。第四,得益於西洋棋文化交流功能的紮實發展。1956年西洋棋被列為正式體育項目後,每年只有一次全國比賽(有時甚至是兩年一次,「文化革命」年代,還中止了8年),雙邊國際交往則是數年一次。跨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舉行的全國性比賽和國際性比賽以及出訪比賽,提高到一年10次左右,1995年超過了20次,此後每年平均增加5次,2000年以後則每年平均為50次左右。第五,包括教育部門、企業界、新聞界在內的社會各界對中國西洋棋發展的關心。海外華人也表現出巨大熱情。例如,新加坡實業家李成智自1992開始捐巨資設立「李成智西洋棋基金」,並建造李成智圖書館作為國家隊的訓練場所。「李成智西洋棋基金」的款項先後舉辦了國際特級大師賽、4屆北京國際公開賽、11屆全國少兒冠軍賽、多次教練、裁判學習班,極大地推動了西洋棋的開展和普及,成就卓越。多年來,馬來西亞的陳振南先生一直是中國西洋棋協會的顧問和熱心朋友,他出資舉辦的 「陳振南杯」國際特級大師賽已經是世界知名、亞洲最高的頂級大賽,創出了中國本土賽事的名牌,也贏得了國際棋聯頒發的總統獎。

2001年2月23日,教育部體、衛、藝司和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聯合下發《關於在學校開展「圍棋、西洋棋、象棋」三項棋類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是西洋棋在中國發展的第六個裡程碑。《通知》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明確提出「三棋」進學校的三個「有利於」:在學校積極倡導棋類活動,有利於青少年學生個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養,有利於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操作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為進一步落實《通知》精神,推動西洋棋在中國的普及,充分發揮西洋棋教育的功能,鼓勵和表彰在西洋棋教育事業方面做出貢獻的大、中、小學校和幼兒園,促進西洋棋進學校的推廣,2003年4月,在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的大力支持下,在蘇州舉辦了「百校西洋棋進課堂國際研討會」。《通知》和「百校西洋棋進課堂國際研討會」的意義非同尋常,無疑將對西洋棋在中國的發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中國西洋棋的運動成績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1991年以來,對謝軍獲得世界冠軍的宣傳,一浪高過一浪。而從1998年起,中國西洋棋的成就多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體育報等評選的當年全國10大體育新聞榜。其中,2000年由於世界比賽女子金牌大滿貫(譚中怡獲世界10歲兒童冠軍;徐媛媛獲世界青年冠軍;許昱華獲世界盃冠軍;謝軍和秦侃瀅獲世界女子個人冠亞軍;以及謝軍、諸宸、許昱華、王蕾組成的中國女隊獲世界團體冠軍)而被列入10大體育新聞第2條(第1條為雪梨奧運會中國健兒金牌數列世界第3)。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成立國家西洋棋隊。

目前在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備案的國內、國際比賽總數,每年約為60項。迄今為止,中國全國性的傳統比賽有「李成智杯」、「棋童杯」、「廣播杯」、「希望杯」等,參賽的規模也日漸擴大,千人以上出席的賽會不屬罕見。這些比賽面向廣大青少年愛好者等業餘棋手。

專業賽以全國團體賽和個人賽為主。全國體育大會也把西洋棋列入正式項目,比賽形式為25分鐘快棋,以利於新聞報導。

自1996年來,中國舉辦的國際比賽無論從形式和規模上,都比以前更勝一籌。重量級的賽事諸如1999年女子世界冠軍賽決賽、1999年亞洲團體錦標賽、2000年個人世界盃、2001年中國國家女隊與世界女子明星聯隊對抗賽、2001年中俄對抗賽、2002年中美對抗賽等,使中國成為了亞洲西洋棋的中心。

一代棋王卡爾波夫於1997、1998、2000年三次訪問中國,其轟動效應一時無二,不僅吸引了新聞記者的眼光,客觀上也給了中國棋手一個近距離觀察和學習世界棋王才華學識的好機會。

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棋院非常重視對西洋棋教練和裁判的培訓,以適應訓練和比賽的需要。其中初級、中級教練員培訓班多次,高級教練員培訓班兩次。劉文哲、陳德、林峰三人先後被國家體育總局批准為國家級教練。現有高級教練十五人。全國裁判培訓班和國家級裁判考試近十次。1981年至1988年徐家亮、王品璋、林峰、蕭冠軍四人先後被國際棋聯批准為國際級裁判。1998年到2002年,黃希文、李繼祖、李昂、文根洪、殷昊等又被國際棋聯批准為國際級裁判。現有國家級裁判近百名。

西洋棋在中國的發展不僅在實踐上成就顯著,在理論上也有所突破。「中國學派」這個概念最早於1997年由英國權威雜誌《西洋棋》提出,西方理論家普遍認為中國棋手思維方式別具一格。劉文哲的專著《中國西洋棋學派》於2001年出版,它詳細闡述了「中國學派」的棋藝理論,許多觀點發前人之未見,不僅是中國西洋棋成績的一次總結,更有助於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西洋棋理論體系,樹立中國學派的形象。2003年在英國出版了《中國西洋棋學派》的英文版。

國運盛,棋運昌!「中國現象」必將風靡二十一世紀。中國西洋棋的明天將更加燦爛輝煌。

相關焦點

  • 西洋棋起源及在我國的發展
    據現有史料記載,西洋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曾經有過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中國、印度、錫蘭、波斯、阿拉伯國家等等。目前世界上多數棋史學家認為西洋棋最早出現在印度。印度說:根據歷史傳說記載,起源於公元6世紀的印度。
  • 西洋棋VS中國象棋
    西洋棋棋盤中國象棋由九豎線與十橫線交叉構成,其中以第五六橫線(沒有豎線填充)構成的「河界」將棋盤分為兩部分,兩邊橫線依次稱為河界線、卒林線、三線、咽喉線、底線,且兩端第四六豎線間經斜交叉線構成「九宮」。
  • 中國西洋棋國家隊深圳龍崗訓練基地揭牌
    目前深圳正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不僅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而且已經發展成為我國西洋棋市場化發育最為充分和成熟的城市之一。深圳龍崗訓練基地的這次新探索既是應實踐要求應運而生,也非常好地契合了當前我國體育領域深化改革的現實要求。
  • IN視頻 | 全國首個、多方共建!中國西洋棋國家隊深圳龍崗基地揭牌
    12月6日上午,中國西洋棋國家隊深圳龍崗訓練基地正式揭牌,這也是中國首個多方共建的西洋棋國家隊訓練基地。基地落戶龍崗也將引領和推動西洋棋運動在深圳普及與發展,助推深圳湧現出更多高水平的本土棋手,攀登西洋棋運動的頂峰。
  • 淺談西洋棋發展與教學 之家長的困惑
    作為家長,他們為了孩子學棋付出了太多太多,並且在培養孩子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西洋棋相關方面的知識(他們當中一些人的西洋棋專業程度更是讓我為之咋舌!)。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們漸漸遇到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是否應該繼續學習西洋棋?因為很多孩子馬上要小升初了,繼續學下去的話,時間耽誤不起,可能會影響學業。這讓家長們在專業和學業之間難以選擇,也是家長們問我最多的一個問題。
  • 中國西洋棋協會舉行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葉江川表示,中國西洋棋協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強化開創意識和服務意識,努力開拓中國西洋棋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在本次會議上,葉江川代表中國西洋棋協會第八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對過去6年來中國西洋棋協會的工作進行了總結。
  • 西洋棋的起源!
    西洋棋(InternationalChess),又稱歐洲象棋或西洋棋(港澳臺地區多採用此說法),是一種二人對弈的戰略棋盤遊戲。西洋棋的棋盤由64個黑白相間的格子組成。黑白棋子各16個,多用木或塑膠製成,也有用石塊製作;較為精美的石頭、玻璃(水晶)或金屬制棋子常用作裝飾擺設。西洋棋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遊戲之一,數以億計的人們以各種方式下西洋棋。
  • 如何設定西洋棋學棋目標
    很多家長朋友們讓孩子學西洋棋的初心都是為了開發孩子的智力、提升孩子的素養和培養孩子的習慣,而對於西洋棋考級這件事卻不太在意,孩子學棋沒有一個明確的學棋目標
  • 2019年中國西洋棋甲級聯賽各隊名單匯總
    2019年中國西洋棋甲級聯賽各隊名單匯總
  • 2019年「一帶一路」中國西洋棋女子國際公開賽開幕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 中國西洋棋協會消息,2019年「一帶一路」中國(紹興越城區)西洋棋女子國際公開賽8日在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開幕。本次比賽有來自中國、俄羅斯、伊朗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名選手參賽,其中包括譚中怡、科斯堅紐克、烏什尼娜、斯坦芳諾娃、雷挺婕、扎格尼澤等多位高手,獎金額度達80萬元。本次比賽共進行9輪,將持續至18日,比賽期間組委會還將安排西洋棋大師進校園等活動。
  • QQ遊戲小課堂:西洋棋源於中國
    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遊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係,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佔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遊戲。」接著陸續有蘇聯學者發表文章,批駁印度起源說。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 《中國西洋棋》雜誌舉行復刊研討會
    據中國西洋棋協會消息,為期兩天的《中國西洋棋》復刊研討會6月26日在長沙結束,研討會達到了廣泛徵詢意見、探討辦刊方向、明確辦刊思路的目的。本次研討會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位資深專家、地方協會和俱樂部代表參加。
  • 西洋棋理論發展|超現代主義理論
    一戰過後,另一個主要的西洋棋流派開始興起,來自中歐的西洋棋大師們抨擊了斯坦尼茨緩慢推進至中心區域的著法以及塔拉什的教條主義。眾所周知,超現代主義者總是樂於打破上一代人制定的準則,並從中發展出新的東西。
  • 馬年中國舉辦西洋棋大賽接連不斷
    隨著中國男女棋手在世界棋壇的地位提高,中國已具備舉辦國際大賽的氛圍和條件。中國西洋棋協會秘書長林峰昨天透露,今年中國舉辦的西洋棋比賽接連不斷。  傳統的「陳振南杯」大師賽,今年將改為青島西洋棋公開賽,參賽的外國棋手多達200人,加上中國的棋手800人。定於7月初舉行的這次公開賽,將成為千人參加的「西洋棋節」。緊隨其後,中美對抗賽將在上海展開第二屆的對壘。
  • 北京市西洋棋等級賽收枰 李超安志瀟奪冠
    由北京市體育局主辦,北京棋院、北京愛國者西洋棋俱樂部承辦的北京市「愛國者」杯西洋棋等級賽於18日在北京收枰,李超、安志瀟分別摘走了男、女組冠軍。  西洋棋等級賽是北京市的一項傳統賽事,在社會和棋界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同時關注和參與該項比賽的人數也較多。歷屆比賽都集中了北京的西洋棋好手。
  • 中國西洋棋旗幟完美謝幕 謝軍用世界冠軍告別
    原本謝軍並不打算參加本屆西洋棋奧林匹克比賽,但是由於諸宸在家待產,這位媽媽級不得不再次披上國家隊戰袍。提前一輪衛冕西洋棋奧林匹克女子團體冠軍,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肯定,對於謝軍來說也是如此。她終於站完了自己最後一班崗,本次大賽之前謝軍就表示這次在馬洛卡進行的西洋棋奧林匹克比賽是她最後一次代表國家隊出戰。
  • 中國象棋和西洋棋比較研究——棋子的作用和棋盤的陣型
    中國象棋和西洋棋的大多數子可以建立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可以根據棋子的作用來確定:中國象棋的帥(將)——西洋棋的王,馬——馬,車——車,炮——象(稍後解釋為什麼把炮和象對應起來),兵(卒)——兵。在這些對應關係中,只有車的走法是完全一樣的,其他棋子走法的差別形成了中國象棋和西洋棋陣型上的不同。中國象棋和西洋棋走法和陣形特徵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
  • 中國西洋棋國際公開賽長沙收官 印度選手獲5萬美元獎金
    啟航理想·2019「一帶一路」中國(湖南)西洋棋國際公開賽由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中國西洋棋協會、湖南省體育局、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長沙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沙市體育局、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政府、湖南省棋類協會、湖南啟航理想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辦。
  • 2019西洋棋特級大師巔峰賽在南京建鄴開賽
    匈牙利國家隊主力隊員對決中國「天才少年」開幕式上,來自匈牙利的國象特級大師Peter Leko(列科)在發言中表示,他很高興來到南京,十年前來過一次,十年後回來感覺有很多變化很新鮮。他很驚訝中國有這麼多喜歡西洋棋的小朋友,昨天已經跟他們下過車輪戰。「我在世界各地參加過各種西洋棋大賽,但是從來沒有在這樣美麗的公園參加過比賽。這樣的經歷讓人難忘!」
  • 中國還是印度,它和西洋棋又是什麼關係?
    其棋盤有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個區域,通過投擲六根一面削平的劈木決定棋子走的步數,總共有64種步數變化。所以象戲雖然名字和象棋非常像,但似乎也是一種擲賽遊戲。因此明朝學者方以智在其所著的《通雅》一書裡,曾說「周武之《象經》,非今之象戲也」。所以嚴格地說,這些「象棋」和「象戲」裡有今天象棋的影子,但和象棋的差異也還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