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以前應該聽過一個段子:「孩子4歲了,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
有人戲謔道:「在國外肯定是夠了,在海澱肯定不夠」。
雖然是句戲謔的話,但你品,你細品,是不是能品出一絲絲「英語圈的鄙視鏈」。
四六級是大學生向父母表明自己大學有好好學習的憑證。
專八是向別人證明你是英語專業的,像大熊貓一樣稀有。
雅思託福高分除了可以用來裝逼以外,還可以去當老師。
但現在,因為各類考試的無法進行,DET(多鄰國)橫空出世,突然,就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
國內有兩個語言能力考試—四六級和專八,說多了都是淚。
四六級:人數第一
除了高考,考生基數最大的語言考試
專八:六親不認
外企不認,國企不懂還可能說你造假
就考生規模來說,四六級毫無疑問是考生大戶,你要是說自己沒參加過四六級,就像是說自己從沒參加過期末考試一樣。
雖然有部分考生抱著重在參與、萬一蒙對的多就過了的想法。也正是他們的存在,為我們的四六級源源不斷地貢獻著「神翻譯」。
儘管這幾年四六級一直在嘗試改革,但效果並不明顯,實際應用能力還是欠缺。DIY paper、Chinese LED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段子年年有。
吐槽過後理性思考,四六級對於就業就更沒什麼卵用。
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對你來說重要嗎?》的調查中,僅43%的考生認為四六級證書對自己很重要,相比2010年數據有明顯下降趨勢,與此同時,有27.4%的人也認為,這個證書在找工作的時候並沒有用上。
四六級,送你五個字:學不能以致用。
學專八就更慘了,除了英語專業的學生,幾乎都接觸不到這個等級考試,所以就形成了外企不認、國企不懂還說你造假的情況。
在親戚朋友的眼裡:你很厲害哦,英語八級,然後就會拜託你一些很負擔的工作…「你英語這麼好,這上面的英文是啥意思呀?」、「你八級都過了,幫我翻譯一份英文簡歷吧!」
可實際上呢?除了當老師,有哪個企業需要你面試的時候要你寫出 Literature terms?有哪個工作需要你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倒背如流?很尷尬,文學素養很高,但沒什麼用…
還有很多企業也並不懂,上來就問你專八過了嗎?去外企面試時,外企HR小姐姐問你:有專八是吧,考過雅思嗎?這怎麼回答?專業八級還不夠說明我有多出色麼?最後只能尷尬的擠出一句「我做過雅思題算嗎?「
專八:專業性強但實用性沒什麼用。
過了專八的學生,背了不少莎士比亞詩句、培根散文,但是要和外國人面對面交流,還是要用漢語思維先「聽懂」他說的是什麼,然後在用你的中國英語回答…
外行人一聽過了專八都會覺得很牛逼,其實只有英專生自己才知道,好多單詞還不認識,好多語法還不會,期刊上的文章還是很難懂…
雅思、託福就實用性而言簡直爆專八十條街,與國內的四六級專八相比,完全就是中文和英文兩種不同思維方式的考試。
請吃點兒不是 Please eat a little 而是 Please Try some;
吃晚飯要說 Have dinner 而不是 Eat meal;
享受好的聲譽不是用Suffer而是 Enjoy a good reputation。
如果你要進入外企,HR看到語言能力上寫著雅思7分、雅思8分一定會優先考慮。即遍是不需要大量使用英語的崗位,也會先聯繫你面試。
位於金字塔尖的雅思、託福考生在居高臨下的同時還相愛相殺,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雅思、託福之間同為出國考試。
同是去美國留學的人會覺得考雅思的是走了某種捷徑,覺得雅思相對簡單。烤鴨們則認為,你們願意被託福聽力虐沒辦法啊。
雅思中經常會考察學生的同義替換能力;而託福則側重於信息理解、概括能力。
目前,包括美國所有常青藤盟校在內的3300多所高校都接受雅思成績,排名前200的美國院校,研究生課程對雅思的認可度超過99%。
要是想留學英國……可能牛津、LSE等一些名校用託福還真不行…
自以為走在英語圈食物鏈頂端的雅思託福,來到2020年後,它們開始傻眼了:
2月雅思託福取消考試
3月雅思託福取消考試
4月雅思託福取消考試
5月雅思託福取消考試
接著,更「傻眼」的來了:
耶魯大學認可DET成績
哈佛大學認可DET成績
UCL認可DET成績
伯明罕大學認可DET成績
香港大學認可DET成績
猝不及防,食物鏈金字塔的位置,就這樣輕輕鬆鬆被「年輕氣盛」的DET穩穩佔據。
其實說回到語言本身,大家戲謔調侃的「鄙視鏈」,也不過都是對自己英語能力的調侃,我們學習語言,歸根到底,還是希望能和外國人自由交談。
在準備各種語言能力考試的同時,最重要的還是紮實提升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張開嘴大膽用。
還有好看的:
「標化可選」政策,並非一日之寒!
「外交天團」男神耿爽卸任,太愛這個霸氣十足的男人了!
放大招了!這個大神DET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