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視鏈這個東西,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在各行各業都活躍著,比如著名的遊戲鄙視鏈:主機遊戲 > PC遊戲 > 手機遊戲 > 網頁遊戲。
留學圈也是存在鄙視鏈的,而且超多超複雜,國家之間的鄙視鏈、學校之間的鄙視鏈、專業之間的鄙視鏈等等環環相扣,今天小潤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那些年留學圈中的鄙視鏈,不如你先來猜猜,誰會站在鄙視鏈的頂端呢?
友情提示
:<>代表互相鄙視;>代表單方面鄙視。
高能示警:內容純屬娛樂,請勿真情實感!
首先,在還沒出國確定學校的時候,你就要經歷一次語言考試之間的鄙視鏈:
(GMAT<>GRE) > (託福<>雅思) > 英語六級 > 英語四級
其實本質上,這些考試都不過是對能力的一種評估,並不能代表絕對的權威。
語言終究是一種交流工具,只要能順暢的交流,沒有考過試又能怎麼樣呢?
過了語言關之後,要開始申請學校了,在這裡,你拿到學校什麼樣的通知書也形成了一道鄙視鏈:
Full-scholarship/Tuition-waived > Offer > AD > WL > Rej
如果有人拿這個來鄙視你,你可以回他一句:「不好意思我不缺錢」。
拿到offer後,你的大學在哪個地區也有一條鄙視鏈:
北美 > 英國 > 加拿大 <> 歐洲 > 澳洲 > 新加坡 > 東南亞 > 港澳臺 > 大陸
是的,大陸處於最底端,畢竟咱們上自己家的學校也不算出國麼……沒毛病!
地區之後就是學校之間的鄙視鏈了,鑑於學校實在太多,這個不好羅列,還是總結一下產生鄙視鏈的共性吧。
總的來說,就是:排名高地理位置好<>排名高地理位置差<>排名低地理位置好<>排名低地理位置差學費便宜> 排名低地理位置差學費貴 > 排名低地理位置差學費貴中國人多
感覺大家都有些陰謀論,國外學校要是招收中國學生多了,大家總覺得這學校不是不懷好意就是本身爛招不到生源。
其實大家對自己還是要有自信啊,中國學生在世界範圍內來說,都是勤奮聰明的代名詞好吧!
到學校報到之後,你會發現,學校內部居然還有鄙視鏈,院系之間、專業之間,那叫一個大混戰。
理科<>工科 > 商科 > 文科 > 藝術 > 體育
理科:數學/物理 > 統計/心裡 > 生物/化學
工科:計算機/EE > 其他工科
商科:金融 > 管理 > 會計 > MKT > 其他
文科:哲學 > 新聞 > 歷史 > 語言 > 文學
藝術:繪畫<>作曲/指揮 > 器樂 > 歌唱 > 舞蹈 > 戲劇
不得不說,還是我們老祖宗有智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嘛,是吧,幹嘛非要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呢?
其實鄙視鏈沒啥了不起的,你要相信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