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苑燕兒」。
馬上,不管是學生還是職場人士,都要迎來假期,回家過年了。在以前,過年是一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小孩子,提前一個周就睡不著覺了,心心念念等著過年。
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過年了,尤其是那些年齡大的人,對過年更是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厭煩之情。為什麼會這樣呢?什麼時候,過年成了成年人最害怕的節日了?
一、年末意味著需要總結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年末意味著要迎來期末考試,就算是放假了,也有做不完的寒假作業在等著我們。在那時候的我們看來,長大真是一件好事。可以不用上學不用考試,甚至每個月都能拿到工資。
可是現在我們都已經長大了,每到年末,就意味著我們要對未來的一年,進行一個總結。但是大部分的人,總結下來就會發現,自己在過去的一年裡,兢兢業業工作,卻沒能攢下多少錢。
甚至有的人在一年的工作之後,發現自己還欠了很多外債。每到年末,想一想自己一年的辛苦和收穫,大家就會覺得對未來失去了信心。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平時過得太舒服,太沒有目標,才會讓年末變得如此難熬。
二、年末意味著巨額開銷
隨著物價的上漲,不管是走親訪友,還是朋友聚會,都成了一筆巨額的開銷。放在以前,過年給親戚家的孩子送上一張一百塊錢,孩子們都會笑彎了腰。但是現在的孩子,每年過年收到的壓歲錢,加起來都能上萬。一百塊錢的紅包,誰還能拿得出手呢?
再加上朋友聚餐總要吃飯喝酒,就算是一頓普普通通的火鍋,人均下來也要幾百塊錢。要是喝酒喝開心了,還要繼續去別的地方玩,這就意味著一次聚會,花銷至少在四百塊錢左右。
僅僅是算算這些,大家就會感覺到自己的錢包有點遭不住了。本來一年下來就沒掙到多少錢,還要在年末回家應付巨額開銷。如此花錢如流水,誰會喜歡過年呢?
三、年末意味著攀比和虛榮
本來年末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談談心。哪怕是一年不見,只要坐下來聊幾句,就能找回當初的友情。可是現在,同學聚會的時候,大家比的是工作、伴侶和房子。張嘴閉嘴就是工資、福利,就連誰的年假放的時間長,大家都要拿出來比一比。
有很多年輕人,為了在同學聚會上不丟人,直接選擇花錢去租一些大牌包包、手錶等等,這種為了自己虛榮買單的行為,真的很讓人感覺厭煩。
就算是家庭聚會,也少不了要互相攀比。本來親戚之間的關係應該比較和睦,可是現在的家庭聚會,變成了一場靈魂拷問:「在哪工作啊?」「工資多少啊?有五險一金嗎?」「對象是哪裡的啊?」「有房有車嗎?」「現在是什麼職位了?明年能升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