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越會發現: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2020-12-19 東林夕亭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人生都會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從小到大,不管是身體方面的成長,還是心靈方面的成長,都是慢慢走向成熟的,不同人花費的時間各有不同。

有人說,年紀大的人未必懂得多,這並不等於說年紀小的人會懂得多,這中間有一個分界線,大致在三十歲左右。

三十歲之前,我們總是認為自己還年輕,依舊對很多事情感覺好奇,有新鮮感,可以繼續給自己的人生吸收填充新的東西,繼續做加法;但三十歲之後,身邊的環境改變,以及身邊人的變化,會讓你認清這樣一個事實:之前你認為的那些有意義的東西,不再具備以前的意義。

就拿「社交」來說,有句話對社交的評價很深刻:年紀越大,越會發現社交的種種不堪。

這句話背後的含義,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三十歲前後的心理變化:不管是三十歲之後已經成家立業的人,還是繼續單著的人,總是會感覺到自己的社交圈子在慢慢變淡,道理很簡單,因為過了三十歲這道坎兒之後,多數人會認為自己不能貪玩了,多數人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業和家庭上面。

這樣的變化會出現這樣兩種結果:同為成家立業的人,彼此都把重心放在事業和家庭上,彼此之間的社交自然無法像以前一樣繼續;成家立業的人,和單著的人之間的社交更是會變淡,單著的人有時間,怎奈成家立業的人沒有時間玩了,就算在一起玩,談論的也是家長裡短,漸漸料不到一起,彼此的關係自然會變淡。

換個角度來說,年紀越大,越考驗一個人心態。如果大家都轉變了心態,你還停留在三十歲之前貪玩的心態,你無形中會有一種落單的錯覺。其實你並沒有落單,只是別人都去忙了,你太閒了而已。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你會進一步明白:當你的社交慢慢瓦解時,你無需留戀,而是應該把精力放在培養獨處的愛好和生存的技能上面,這樣你的人生才能繼續穩步前行,不去在乎一些有的沒的。

感情的事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感情的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社交。年輕的時候,我們不了解感情,各種事都感覺新鮮,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你對感情中的各種事司空見慣之後,就會發現感情不過如此了,甚至會發現其中的很多不堪。

這時候,我們更需要保證自己有個好心態,感情沒有問題,即便你覺得它不過如此,你也應該耐心一點過日子。感情有問題的話,也應該灑脫一點,能過就過,不能過拉倒,別猶豫,一猶豫就會膽小。

就像有過類似經歷的朋友總結的一樣:

『年輕時,聽人說感情走到後來會歸於平淡時,我不以為然,覺得我會是例外,我的感情不會歸於平淡。但人到中年之後,只好眼睜睜看著感情歸於平淡。

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感情沒意思,生活沒意思,感覺怎麼都找不回曾經的新鮮感了。時間久了,我想著要不就這樣吧!既然我不是例外,過平淡的日子也沒事。

我以為他跟我的想法一樣,卻沒想到他之後開始為「不愛」找藉口。連平淡的日子都不讓我過了,我只好捂住耳朵,然後跑開。

那之後,我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當我重新回歸到一個人的生活時,發現生活沒有重心,我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放眼去看身邊的人,大家都各忙各的,曾經的社交就跟我的那段感情一樣變得不堪,感覺自己落單了。

直到後面我耐著性子培養了獨處的愛好,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我才明白:我並沒有落單,不管感情有多麼不堪,社交有多麼不堪,我能守住自己的生活,就有高質量的人生。』

我們的人生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上面那位朋友的經歷,即便是你成家立業了,你也需要相對合理的「獨處」,你需要確保你依舊是你,你始終活得有意義,才不至於總是盯著別人為什麼不找你玩了。

年紀越大越會發現: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而且,年紀越大我們越需要培養高質量的「獨處」,具備了這樣的活法之後,你才能在有人玩和沒人玩的時候收放自如,無論如何都可以讓自己過得很有意義。

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如今人到中年的你,有哪些人生感悟?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分析:低質量的獨處,不如高質量的合群
    ,不如高質量的獨處。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告訴大家:低質量的獨處,不如高質量的合群。這種獨處就是一種「低質量的獨處」,它不會讓人身心愉悅,只會使你變得越來越孤僻。如果你是這種情況,我建議你要給自己一點勇氣,從獨處中走出來,積極主動地融入群體。
  • 東湖夜讀 | 與其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一次,他發現自己實驗報告裡繪製出來的圖像,像心電圖,忍不住笑出了聲。回過頭,想要分享,卻發現不知何時,室友們早已戴上耳機對著電腦廝殺。那一刻,表弟突然明白:道不同不相為謀。他開始獨來獨往,一個人默默地準備專升本。在那樣慵懶放鬆的大環境下,表弟成了難能可貴的少數人。過程雖然痛苦,但走出校門的那一刻,一切又都有了意義。
  • 年紀越大越害怕獨處,如何減少無效社交,充實精神世界?
    年紀越大越害怕獨處,如何減少無效社交,充實精神世界?我今年38歲,年紀越大越害怕獨處,害怕孤單。一個人的時候,會心神不寧,浮躁不安。拼命的想往外跑,這個時候,就會去迎合一些沒有質量的社交。只是因為不想一個人待著。其實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精神世界太匱乏了。總是這樣的惡性循環,我該怎麼辦?求老師指點。
  •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做這三件事」:若發現,趁早改過來
    而「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做這三件事」:若發現,趁早改過來。一味地炫耀自己。層次越高的人,吃過常人未曾吃過的苦,見過常人未曾見過的世面,更加懂得了低調做人的道理。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炫耀!性子直與不會說話是兩回事,那些自以為說話直而傷害別人的人,說到底,還是因為層次低。層次越低的人,比起關注自己,越喜歡花更多的時間在關注輿論八卦上。說到底,要想提高說話能力,本質上是加強對別人的了解,你對別人了解越深刻,你所達到層次也會更高。盲目隨大流。
  • 若社交無意義,選擇獨處則是智慧(深度好文)
    適時棄那些無用的社交,給自己留出獨處的時間用以學習思考和能力提升。自然界中有一個現象,一朵花只要開得豔便能引來蜜蜂蝴蝶和觀賞的人群,一棵草再怎麼討好也很難留住蜂蝶和行人的目光。這些看似不公平,其實是最大的公平。
  • 孤獨力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即便自己沒這樣的打算,但是不展示自己,其實就是在說:「我對理解周圍的人沒興趣」,因為他腦袋裡只想著他人會怎麼評價自己。因此,不要老想著「如果我這麼說,別人會這麼想,所以我不說」,而是首先闡明自己的心聲,仔細觀察對方的反應,然後,在下一次調整自己的言行。壓抑自己其實就是隱藏自己,這會帶給人一種感覺:你對他人持有懷疑、敵對心、不信任或者不關心。
  • 為什麼年紀越大,找合適的對象就越困難?
    大部分中等收入的剩男會發現從32歲之後,他們的相親對象,從當年的24,25歲的小姑娘,慢慢變成了29,30的大齡美女了,真心的感受不一樣。而當他們抗爭到35歲的時候,發現媒人給他們介紹30歲女孩,都會強調「這個女孩比你小5歲,你要照顧著點」。
  • 越是工資低的中年人,越不要碰這3種副業,否則年紀越大越後悔
    越是工資低的中年人,越不要碰這3種副業,否則年紀越大越後悔很多人工作就是為了生活,換一個說法來講,就是為了賺錢而工作。但是很多人會出現這個情況,就是自己工作了很多年,在職業上也發展得不好,還是拿著很低的工資。像這種情況,就是在職場上自己能力不足,或者在職場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夠多。說句實在的,能力不足這種是可以後天彌補的,只看你自己有沒有去補足自己的缺陷。在職場上發展得不好,工資低的,除了上面這種情況,還有一種,就是自己的職業沒選好,發展前景不行。
  • 層次越高的人,越習慣獨處
    1很喜歡楊絳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光中,往往能看清自己,實現自我增值。縱觀當下,有太多的人為了積累人脈,時常混入到不同的圈子中,總以為這會是自己的人脈,殊不知,這樣的人脈恰恰會給予你傷害。
  • 越沉默的人越有實力
    一群人當中,越沉默寡言的那個人,往往是實力最強的,因為越安靜的人,他的思想越理性,心理分析事情最強,越冷靜,發現新鮮事物就越多。他能承受孤獨,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不追求自我擁有,而是放低姿態,去觀察這個世界,找準自己的位置,適合自己的機會而行動,無聊的嘈雜和打擾都會避開。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內心會變得更加沉穩,洞察事物的能力越強,讓自己把浮躁和超充擺脫得更徹底。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不要把太多的人請進我們的生命裡
    真正的朋友,在你有事時會主動聯繫你,有那麼三五個足矣。那些見過一次面的,說過幾次話的,你過得好與不好,和他們毫無關係,他們過得好不好,也與你毫無關係。沒過多久,他的父親生病了,去醫院檢查,是惡性腫瘤,需要十幾萬的治療費。
  • 越是工資低的打工人,越不要碰這3類副業,否則年紀越大越後悔
    越是工資低的打工人,越不要碰這3類副業,否則年紀越大越後悔在職場上,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工作工資都是四五千左右,甚至有些在流水線的也就高那麼一點,只有加班了才可能拿到更多的工資。總之,考慮換工作也不一定是個解決工資低的好辦法。所以有些人就想了一些別的辦法,比如做副業,這個思路很常見。主業工資低,又想賺更多錢,但是又沒有好工作可以換,那不如多做幾個兼職,補貼一下。確實有很多人主業工資低,副業的收入甚至比幾個月的工資還高,但是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
  • 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扔掉了這三樣東西,越活越輕鬆
    低質量的社交。朋友其實並不在多,而在於真心和交心。朋友也不必求錦上添花,若能雪中送炭才好。很多時候,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被這種無效的、討好式的社交佔用了,無形中消耗了自己,浪費了寶貴時間。垃圾社交,不如獨處。獨處會讓你沉澱,會讓你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中去。不必為了合群,勉強自己去走進不屬於你的圈子。你對垃圾社交斷舍離得越多,你就有更多時間花在高質量的社交上,即你要多結交有養分的人。
  • 年紀越大,越喜歡宅在家裡的星座
    年紀越大,越喜歡宅在家裡的星座 金牛挺懶的,呆在家裡不出門,不需要洗頭洗臉,而且很自在,不用經歷自己不擅長的社交,不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更不需要絞盡腦汁的起考慮自己該做什麼該說什麼。
  • 人,越安靜,越有力量
    一群人中,越安靜寡語的那個人,往往是最有實力的,因為越有實力的人,越安靜;越會獨處的人,越厲害。 安靜的獨處,往往是我們做自己最好的方式,順境中,可以進取;逆境中,學會潛伏,每天給自己一點兒時間和空間,讓自己獨處,避開塵世的喧囂浮躁,更加腳踏實地平和地面對生活。 獨處的時候,我們能夠真正地體會到自己的擁有和幸福,對欲望的追求和身外之事的要求也就會越來越少。
  • 還在低質量地陪伴寶寶嗎?時間越長傷害越大,很多寶媽卻沒意識到
    導讀:還在低質量地陪伴寶寶嗎?時間越長傷害越大,很多寶媽卻沒意識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還在低質量地陪伴寶寶嗎?時間越長傷害越大,很多寶媽卻沒意識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即便自己沒這樣的打算,但是不展示自己,其實就是在說:「我對理解周圍的人沒興趣」,因為他腦袋裡只想著他人會怎麼評價自己。因此,不要老想著「如果我這麼說,別人會這麼想,所以我不說」,而是首先闡明自己的心聲,仔細觀察對方的反應,然後,在下一次調整自己的言行。壓抑自己其實就是隱藏自己,這會帶給人一種感覺:你對他人持有懷疑、敵對心、不信任或者不關心。
  • 鼻子有3大特徵的人有福了,年紀越大越有女人味,年紀越大越有錢
    鼻子有3大特徵的人有福了,年紀越大越有女人味,年紀越大越有錢。第一種:山根高,不可太矮山根位於人的兩眼與鼻梁的區域,山指人丁,根是源頭,山根也就是人根源之地,山根主一個人的心性、感情運、父母運以及社會地位和個人理想與運勢的起點。
  • 《獨處與社交能力》隔離後的社交
    事實證明,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尺寸和可組建的社群規模有相關性:大腦越大,社群規模越大。人類憑藉得天獨厚的器官比例,得以組建比其他靈長類更大的社群,平均包含150個個體。這就是「鄧巴數字」 (Dunbar's Number,對一個人能夠保持穩定社會關係的人數的認知極限,譯者注)。
  • 腦杏仁核越大,社交能力越強?
    一個人的社交能力與大腦的大小有關係嗎?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的社交能力越強,那麼他們大腦的杏仁核就會越大。之前對於靈長類的研究發現:社群越大的靈長類其杏仁核也越大。也有研究發現,腦子越用越活,倫敦計程車司機的腦部海馬體就變得更大,有助於司機在腦中記住城市地圖。還有研究認為,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數量是有限制的,大約在150人左右。這次實驗,美國的研究人員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檢測了從19到83歲的58個人的杏仁核大小,發現該區域尺寸由2.5至超過5立方毫米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