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夜讀 | 與其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2020-12-25 荊楚網

圖源網絡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表弟高考發揮失常,去了一所大專院校。

到了學校,分到宿舍,表弟為了不被邊緣化,選擇了「合群」。

和室友深夜拼酒、通宵打遊戲、賴床翹課、臨陣磨槍應付考試……

學期末,表弟突然陷入恐慌,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要被失敗的高考定義了?還有沒有翻盤的可能?

他開始痛改前非。

一次,他發現自己實驗報告裡繪製出來的圖像,像心電圖,忍不住笑出了聲。

回過頭,想要分享,卻發現不知何時,室友們早已戴上耳機對著電腦廝殺。

那一刻,表弟突然明白:道不同不相為謀。

他開始獨來獨往,一個人默默地準備專升本。

在那樣慵懶放鬆的大環境下,表弟成了難能可貴的少數人。過程雖然痛苦,但走出校門的那一刻,一切又都有了意義。

叔本華說,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如果合群的代價,不是彼此變得更好,而是熄滅自身的閃光點,和周圍陷入同等黑暗,那不是「合群」,而是「合汙」。

與其忍受一群人喧囂的狂歡,不如享受一個人的寂寞清歡。

與其貌合神離地將就,不如泰然自若地單身

朋友希希前幾天去相親了,男生高大帥氣,工作體面,希希對他一見鍾情。

雖然男方不太熱情,但不影響希希一門心思地撲上去。

天氣冷,她發消息:今天好冷啊,你要多穿點。

男生回覆:哦。

吃到美味的食物時,她發消息:下次咱們一起來吃吧。

男生回答:好。

她分享遇到的趣事,長篇大論,摻雜各種表情包,輪到男生時,只有單薄的「呵呵」。

情人節,希希訂好電影票,卻等來了男生的:有事,改天吧。

希希再也不想自欺欺人,他不是不解風情,只是不喜歡自己。

想起深夜疲倦的自己,無數次在等他消息時,手機砸到了臉上;想起喜怒哀樂時的自己,無數次和他分享,換來的只有隻言片語。

卑微了這麼久,希希終於想通了,果斷地刪除了男生的電話和微信。

火鍋一個人吃,電影一個人看。雖然單身,但對愛情還可以抱有期待。

快節奏的當下,對感情「慢一點」,不退而求其次,保持寧缺毋濫的「單身力」。兩個人時不辜負,一個人時不卑微,是愛情裡最好的模樣。

與其互為人間,不如自成宇宙

不久前,朋友報團去旅遊,遇見一個年齡相仿、三觀愛好都高度契合的女生。

兩個人一起吃飯,一起打卡景點,越聊越投機。

朋友感嘆,「真是一個有趣的姑娘。」

我打趣他,「那你要她的電話了沒?」

朋友搖搖頭,「沒有。」

我痛心疾首,「做不了戀人,還能做朋友啊!」

朋友白了我一眼,「旅行結束,我們還有聯繫的必要嗎?」

我們總是誤以為,多一個朋友,多一條出路。不管能不能說上話,都願意互相加個好友,留個電話。

厲害的人,我們只能瞻仰點讚;三觀不合的人,我們在心底劃清界限。難過時,他們不是傾訴的對象;喜悅時,他們不是分享的摯友;身陷囹圄時,更不敢奢望他們能伸出援手。

註定要相忘於江湖的人,不必相互徒增煩擾。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與其互為人間,不如自成宇宙。

願你朋友不多,但足夠知心;

圈子不大,但足夠放心;

感情不必經歷百轉千回,但足夠安心。

主播|棟瀟

作者:一梨,文章來源於公眾號:一梨(gh_ff522c3722e7)。原標題為:《與其互為人間,不如自成宇宙》

主編:王會

編輯:郭蔓 張依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分析:低質量的獨處,不如高質量的合群
    ,不如高質量的獨處。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告訴大家:低質量的獨處,不如高質量的合群。低質量的獨處不如高質量的合群如果你正處在「低質量獨處」,你應該切換一下行為模式,藉助群體的力量讓自己向好發展。「低質量的合群」,確實會讓你迷失自我,淪為平庸之輩。
  • 年紀越大越會發現: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就拿「社交」來說,有句話對社交的評價很深刻:年紀越大,越會發現社交的種種不堪。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你會進一步明白:當你的社交慢慢瓦解時,你無需留戀,而是應該把精力放在培養獨處的愛好和生存的技能上面,這樣你的人生才能繼續穩步前行,不去在乎一些有的沒的。感情的事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感情的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社交。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不要把太多的人請進我們的生命裡
    這時他才知道,平時和那些人在一起把酒言歡,稱兄道弟的,都是一些無用的社交。經歷了這件事情後,他告訴我,刪了大部分微信好友。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從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低質量的社交上,有那時間還不如提升強大自己。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
  • 孤獨力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與其說「我認為你是錯誤的」,不如說「我明白你的意見,但是我是這麼想的……」也就是說,尊重對方的意見和觀點。與其說「我不喜歡這個」,不如說「我想怎麼樣」,以此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理解了自己也就能理解他人
  • 若社交無意義,選擇獨處則是智慧(深度好文)
    適時棄那些無用的社交,給自己留出獨處的時間用以學習思考和能力提升。自然界中有一個現象,一朵花只要開得豔便能引來蜜蜂蝴蝶和觀賞的人群,一棵草再怎麼討好也很難留住蜂蝶和行人的目光。這些看似不公平,其實是最大的公平。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與其說「我認為你是錯誤的」,不如說「我明白你的意見,但是我是這麼想的……」也就是說,尊重對方的意見和觀點。與其說「我不喜歡這個」,不如說「我想怎麼樣」,以此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
  • 人生最愜意的一場修行:享受獨處
    真正讓自己強大起來的方式,是高質量的獨處。與其讓自己混在一場無用的社交中,不如選擇獨處,去面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地過 不吵不鬧不炫耀,安安靜靜做自己就好。當你不盲目合群,忠於內心時,才是你真正認清自己的開始。
  • 隨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獨處,雖然從字面上來看是一個人獨居的意思,但若是以修行的眼光來看,卻未必是如此!獨處修行的感覺真的不錯!」當時挺是不解,便問道:「怎麼?怎麼突然想起修行來?」他說:「世俗的生活挺累,不若學學古人跑到深山裡來個獨處修行,倒也樂個輕鬆!」當即默然,隨即無奈反問了聲,道:「那你現在輕鬆了嗎?」
  • 不善社交,自卑怎麼辦?
    不善社交的人都喜歡獨處,獨處更能讓我們處在一個不被打擾的環境中,沉下心來,這對於那些喜歡熱鬧,呼朋引伴的人來說,反而是一種優勢。為何不發揮你獨特的優勢,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呢?1 把獨處變成高質量的社交把獨處變成高質量的社交也是提升自信的方式之一,比如說,喜歡獨處的人往往喜歡看書,讀書就是一種變形的社交方式。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和高手進行跨時空的社交,了解他的觀點,掌握他觀點背後的思維框架,學到別人不會的知識。
  • 最高級的相處「獨處」
    該怎麼去改變這種孤獨感從而把它變成獨處,首先第一點,我們要區分什麼是「孤獨」,什麼是「獨處」。孤獨:「 一個人可在眾人參與的生活環境中,或者在眾皆歡樂的熱鬧社交場合而仍深感孤獨,孤獨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負性情緒體驗,在孤獨心態下人們往往會感到寂寞、鬱悶、焦慮、空虛、無助、冷漠甚至絕望,常伴有銘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
  • 《獨處與社交能力》隔離後的社交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獨處與社交能力之間的聯繫。首先,主動選擇獨處和被動隔絕獨處是兩種性質頗為不同的行為,一個人主動歸隱山林和被迫在家隔離,兩者導致的心境自然不同。不過,作為社會性群居生物,我們在這裡關注的是在某種獨處狀態中,個體內心的微妙轉變——這其中涉及到一項重要的衡量要素:獨處的時長。
  • 平安夜是狂歡還是獨處?
    平安夜沒有狂歡,獨處的一個人要怎樣去適應這漫長的夜,滾滾的歷史人流?社交能力被廣泛推崇,卻忘了說「獨處」的能力更需要學習。獨處的時候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身處在群體中的時候,難免會成為烏合之眾,人云亦云的去理解很多事情。
  • 不喜歡交朋友,只喜歡獨處的人,一般有四種性格特徵,你是第幾種
    現在的他,依然話不多,就算結婚了,也很少有其他的社交,而是安守本分地過著簡單的生活。 性格天生開朗的人,往往很難做到安靜地獨處,沒有人與他交流的時候,他們的內心世界是黯淡無光的。因為他們喜歡交朋友,害怕獨處,害怕被寂寞和孤獨緊緊包圍。
  • 人生的層次,取決於一個人獨處的能力(深度)
    01無意義的社交,是最消耗人生氣場的形式。社交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外在價值,但獨處卻能塑造一個人的內在價值。同與不喜歡的人在一起消磨時光相比,獨處讓人倍加自在,因為獨處時身心更純粹,更自覺。與其在一群人的狂歡中感到寂寞,不如在一個人的獨處中收穫驚喜。與其在熱鬧的人群裡迷失自我,不如在自己的世界與寂寞為伍,這就是人生的斷舍離。周國平說:人在寂寞中有三種狀態。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
  • 【夜讀】與其知難而退,不如迎難而上
    從備考開始,她就對時間做嚴格的規劃,堅持每天晚上哄孩子入睡後看書學習,第二天再早起背書、做題。整整一年的時間,她拒絕了許多娛樂活動,就連上下班路上都會抽時間聽音頻課。一年後,朋友順利通過考試,後來跳槽進入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如今已圓了自己當律師的夢想。
  • 喜歡獨處的人,往往具備這些優秀的人格特質,很難得
    只有優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有些人往往把參加過多得社交,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其實真正優秀的人,往往不合群。獨處,是為了遇見一個更真實、更優秀的自己。人活於世,不適合自己的圈子,沒有必要硬去擠。
  • 真正讓你「發光」的,是那些獨處的時光
    周國平曾說:「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大多數人把社交看成一種能力,卻常常忽略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你要相信,獨處會讓我們變得成熟、變得堅強、變得優秀。只有學會獨處,才能超脫俗世雜陳,拋開一切瑣碎,回歸靜寂的心境。想要獲得內心豐富的安靜,唯有獨處才可以抵達。
  • 人活到50歲,最高級的生活狀態,就是學會「獨處」
    年輕時大家會認為獨處是悽涼的,不願意自己被時間遺忘,可沉下心來,才發現看似喧囂的場景,終究是過眼煙雲,唯有獨處才能感受真正的自己,才能更隨心所欲的做事。 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用在意別人如何議論自己,不需要偽裝自己,也不用討好自己,沒有面具,人生才能自在。
  • 聊聊生二胎裡的五個真相:與其低質量的二胎,不如高質量的獨生
    血緣關係是無法割捨的,未來靠朋友、靠親戚,都不如靠自家親兄弟姐妹。的確如此,好的兄弟姐妹,能夠在關鍵時刻幫自己一把,但是這是建立在兄弟姐妹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如果兩者之間差別太大,那就變成一個拖累另一個了。《歡樂頌》中樊勝美有個扶不上牆的哥,《安家》中房似錦有個拖油瓶的弟,一點一點榨乾兄弟姐妹的血汗錢,這樣的手足,不要也罷。現實生活中存在這樣的家庭嗎?
  • 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東湖夜讀·為你講書
    荊楚網聯合湖北省圖書館在每周六晚推出「東湖夜讀·為你講書」欄目,邀請講書人分享閱讀心得,將書中的精彩娓娓道來,將那些與好書邂逅的故事,與您分享。內容簡介《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兒童文學短篇小說。本書的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