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我們每個人一定都有這樣的時候:
很害怕一個人待著,為了逃避這種恐懼,我們不斷的去結交認識新的朋友,和朋友逛完街害怕自己太早回家,害怕孤獨,所以請客把朋友留下來陪自己吃飯。
身邊的朋友換了一批又一批,漸漸地發現能走進生活裡的少之又少。
曾經的我也一度懷疑,為什麼我是一個人呢?為什麼我沒有朋友,沒有知己,為什麼我要一個人逛街,吃飯,看電影,要一個人去醫院,打針輸液。
但在與孤獨做鬥爭中我發現:「孤獨」成為了當今社會裡最普遍的現象,每個人都是一個人,都是很孤獨的。
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孤獨」已然成為了生活的常態,或者本身就是一種常態。
該怎麼去改變這種孤獨感從而把它變成獨處,首先第一點,我們要區分什麼是「孤獨」,什麼是「獨處」。
孤獨:「 一個人可在眾人參與的生活環境中,或者在眾皆歡樂的熱鬧社交場合而仍深感孤獨,孤獨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負性情緒體驗,在孤獨心態下人們往往會感到寂寞、鬱悶、焦慮、空虛、無助、冷漠甚至絕望,常伴有銘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
獨處:「 獨處是一種處世的態度,是一種身心的自我調整。更是一種獨立人格的體現。
獨處不是孤僻不是孤獨,獨處可以是一種愛好,獨處時可以思考,可以回歸本真,可以使身心得到應有的調節。獨處更是一種藝術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在於安於寂寞並使之具有生產力。」
在認識到了什麼是孤獨和獨處,並不是很快就可以轉換過來的,因為孤獨也是有原因的,只有先克服帶來孤獨的原因,才能迎來高質量的獨處。
克服孤獨:
1:擺脫自卑:內心的孤獨感大部分是源於自卑,感覺自己不夠好,不敢和別人接觸交流,不讓別人了解你,看到你的弱點。要擺脫這種孤獨,就一定要衝破自卑心理,戰勝自己。
2:與他人交流:走出自己封閉的世界,多和外界交流,和朋友聯繫,這樣你會發現自己還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在與時俱進,在和別人同步。
在一個很多人的環境仍然感覺孤獨,那麼這種孤獨才是最讓人感到難過的。
3:享受生活:如果實在是感到十分的孤獨又沒有辦法排解,不如把閒暇時光拿去享受生活。只要你用心去做,都能夠找到其中的樂趣,讓你感到輕鬆和充實。
克服孤獨後如何做到高質量的獨處:
1:做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立體的人,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
2:自我反省:一個懂得自我反省的人,才能找出自己人格上的缺點,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且找出解決辦法。
3:培養興趣愛好:插花,畫畫,摺紙,運動,寫字……要學會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4:閱讀:一個月讀兩本書,充盈自己的內在精神和內在力量,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別人品悅別人的人生,故事,不斷的記錄,在書籍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原本是如此地美好!
5:自律:自律是一種自我管理的本領,自律的人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把自律的生活方式當成目標:
最實用的自律是:「 攢錢 」
最養眼的自律是:「 健身 」
最健康的自律是: 「早睡」
最改變氣質的自律是:「讀書」
最安全的自律是:「 經濟獨立 」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孤獨一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會利用獨處的時間去提升自己。
要去把自己變優秀,跳出固定的圈層,有一個全新的自己,再去認識優秀的人,很多人時擁有應變對待的能力,一個人時擁有獨處的內在空間,因為只有抓在自己手裡的,才是最安穩,最不會丟的東西。
只有在獨處的自省中,你才會去想明白你所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才會明白那些人和事都是人生的過客,沒有什麼是可以跟隨自己一輩子,朋友,往事,終究是往事。
只有那種穩穩的安穩感,面對生活的波瀾不驚以及接受承受能力,才能成為伴隨你一生並給你帶來幫助的寶藏。